-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無物象的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83256
- 條形碼:9787568083256 ; 978-7-5680-832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物象的世界 本書特色
1. 原包豪斯叢書第11冊; 2. 至上主義締造者馬列維奇的重要代表作,展現了無物象的藝術觀念以及至上主義理論; 3. 圖文并茂,收錄圖片92幅; 4. 中譯本參考借鑒了包豪斯版、俄文版等不同版本,以盡可能重現馬列維奇文本的原貌,并在文后追溯了《無物象的世界》的文本源流。
無物象的世界 內容簡介
作為俄國先鋒派藝術的“”,馬列維奇的著述和藝術作品備受20世紀初歐陸藝術界的關注。“包豪斯叢書”第十一冊《無物象的世界》[Die Gegenstandslose Welt]是**本正式出版的有關馬列維奇無物象的藝術觀念以及至上主義理論的著作。這本書包括“繪畫中的附加元素導論”和“至上主義”兩部分,馬列維奇自認為它是為配合柏林個展的“精簡讀物”。盡管包豪斯內部對馬列維奇的觀念頗有微詞,但這本書的德譯出版向歐洲世界打開了一道理解馬列維奇思想乃至現代藝術之俄式理路的大門,而這一層面的意義對于今天的讀者依然可以說是根本而有效的。
無物象的世界 目錄
繪畫中的附加元素導論
第二部分
至上主義
圖版說明
譯后記
《無物象的世界》之出版始末與馬列維奇藝術文獻
無物象的世界 節選
我理解的至上主義就是造型藝術中純粹感覺的至上性。 對至上主義者而言,客體世界中的現象本身沒有意義。極為重要的只有感覺本身,但感覺絕不受催生它的周遭環境所羈絆。 所謂的感覺在意識中的“匯聚”本質上意味的是,借助現實的知覺將感覺的反映集合起來。在至上主義藝術中,這類現實的知覺形象沒有價值……不只是在至上主義藝術中,在普遍的藝術中亦是如此,因為藝術作品真正的、永恒的價值只存在于感覺的表達中,無論這件作品屬于哪一個“流派”。 在某種程度上,學院派的自然主義、印象主義者的自然主義、塞尚主義、立體主義等所有這些都只是不同的辯證方法,而這些方法本身無論如何都無法決定藝術作品固有的價值。 描繪物象(物象即描繪行為的目的)本來就是一件與藝術毫不相干的事情,但在藝術創作中借助物象的行為并不會消除藝術作品自身高超的價值。因此,對于至上主義者而言,采取的表現方式始終既要*大限度表達出感覺本身,同時又要盡可能忽略對物象的慣有依賴。物象本身對至上主義者沒有意義,知覺形象也就沒有價值可言。 感覺是*為重要的……所以藝術便趨向了無物象的繪畫,也就是走向了至上主義。 那么,從以上簡短的論述中可見,藝術已經走向了純粹的無物象性,而我將這一跳脫出來的行為形容為超越一切的,也就是至上的。藝術走向了一片荒漠,在其中,除了對空無的荒漠的感覺,別無他物。藝術家從一切觀念中解放出來,從種種形象和概念,以及發源于它們的物象中解脫出來,從辯證生活的全部框架中解脫出來。 至上主義哲學就是如此,它將藝術帶回其自身,也就是說,至上主義不會把藝術引向對世界的研究,而是將其引向對世界的感覺,不引向對世界的考究、觸碰,而是引向對世界的感覺與感知。 至上主義哲學敢于認為,雖然從古至今,藝術都在為展現宗教思想和國家意志服務,但藝術將會建起一個新的世界,一個感覺的世界,從對世界的感覺中形成自己的生產活動。 因此,在無物象藝術的荒漠中,將會建立起一個感覺的新世界,一個藝術的世界,這個世界將用藝術的形式來表達一切自我的感覺。 藝術從作為世界認知的物象性中解放出來,在這股普遍的藝術洪流推動下,我于1913年開始采用正方形的形式,正方形在評論家看來是純粹荒漠的感覺。評論家和公眾一同驚嘆道:“我們喜愛的一切都消失了。在我們眼前是一個白色邊框中的黑色正方形。”公眾和評論家一起努力尋找可以摧毀荒漠的咒言,力圖在正方形之上重新召回那些現象的形象,這些形象能夠重建原本那個充滿了對物象和諸多精神關系之愛的世界。 實際上,這是藝術漸漸走向高峰的時刻,每邁出一步,這一時刻都變得更驚心動魄,也變得更輕盈,愈發遠離物象,現實的輪廓也越發地隱沒進蔚藍而深邃的蒼穹。藝術之路伸向越來越高的地方,且直到那里才終結—所有事物的輪廓從那里消失,那些我們過去所愛的、賴以生存的事物沒有了形象,不再有知覺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漠無垠地展開,意識、潛意識以及空間認知都迷失在這片荒漠中。無物象感覺的穿透波充斥了整個荒漠。
無物象的世界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卡茲米爾?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 1878—1935),20世紀初俄國先鋒派藝術的重要人物,至上主義的締造者。早年在立體主義、未來主義的影響下,深度參與俄國各路藝術運動。1919年末,他代替夏加爾成為維捷布斯克人民藝術學院的領袖。在此期間,其整套至上主義藝術理論臻于完善,也就此在俄國藝術界獲得領導地位。1927年,經波蘭赴德,造訪包豪斯,《無物象的世界》于同年第一次以德文形式出版。返俄后,因各方勢力,他的創作、思想受到限制,趨于式微。至上主義具備一套高度理論化的思想體系,無疑是俄國先鋒派藝術想象與抗辯的一個高峰。 譯者簡介 羅佳洋,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東方系碩士畢業(2018),現于浙江大學從事“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編纂工作。專業興趣雜糅,主要集中在中亞美術考古、俄國先鋒派藝術思想。近來專注于俄國先鋒派藝術文獻的整理與譯介,相關成果多見于“院外”公眾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