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鐵道史研究(第1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01780
- 條形碼:9787522801780 ; 978-7-5228-0178-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鐵道史研究(第1輯) 本書特色
《鐵道史研究》系蘇州科技大學中國鐵路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是鐵道史研究與教學的學術對話平臺,旨在總結中外鐵道發展的經驗教訓,為國家鐵道發展戰略提供借鑒。本刊主要刊載探究中國和外國的近現代鐵道□□、當代鐵道問題,以及更廣義上古今中外軌道交通相關的研究文章,并探索鐵道史的課程思政教育、課堂教學及實踐教學的路徑。
鐵道史研究(第1輯) 內容簡介
《鐵道史研究》系蘇州科技大學中國鐵路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是鐵道史研究與教學的學術對話平臺,旨在總結中外鐵道發展的經驗教訓,為國家鐵道發展戰略提供借鑒。本刊主要刊載探究中國和外國的近現代鐵道歷史、當代鐵道問題,以及更廣義上古今中外軌道交通相關的研究文章,并探索鐵道史的課程思政教育、課堂教學及實踐教學的路徑。
鐵道史研究(第1輯)鐵道史研究(第1輯) 前言
發刊詞
祝曙光
由蘇州科技大學中國鐵路史研究中心主辦的《鐵道史研究》終于出版發行了。蘇州科技大學有長期從事鐵道史研究的傳統,積累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本刊創立的宗旨是,繼承和發揚鐵道史研究的學術傳統,為學界和鐵道管理部門提供鐵道史研究與教學的學術對話平臺,服務于國家鐵道發展戰略,總結中外鐵道發展的經驗教訓,拓寬和豐富鐵道史研究領域。本刊所定義的鐵道是廣義的鐵道,不僅包括鐵道,還包括軌道和地鐵。
鐵道運輸不同于傳統的水運及畜力、人力運輸,具有輸送量大、速度快、全天候運行的特點,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貨物流通、人際交往以及知識的傳播、教育的普及、社會風氣的□化產生重大影響。鐵道也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產物與標志之一。當火車在千里鐵道線上風馳電掣、呼嘯而過時,它所產生的影響是以往的傳統運輸工具無法相比的。鐵道的出現完全改□了時空觀念,將人們帶往遙遠的異國他鄉。早期鐵道乘客感覺身體一動不動地在空間里飄浮,越來越快。隨著列車運行,出現了統一的鐵道時間。*早敷設鐵道的英國在19世紀末引入格林尼治時間(GMT)——一種統一的鐘表時間。如果缺少一種共同的鐘表時間,就無法繪制列車運行圖。起先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間實行的統一時間,演□為世界范圍內統一的標準時間。以本初子午線為時間軸,人類□□上首次出現了準時性的奇妙社會現象,時間被深深地嵌入人們的生命意識中,內化為時間紀律。
鐵道網遍布城鄉,為大工廠從農村招收工人提供了便利,成千上萬的人乘坐火車來到陌生的城市,尋找發展機會,使城市規模迅速擴大,推動了現代城市出現。如戰后□□經濟的高速發展離不開鐵道的支撐。1954年4月5日,由青森始發至東京上野的夜行臨時列車啟動,拉開了□□各鐵道公司開行“集體就業列車”的序幕,將大量鄉鎮青年(大多為初中生和高中生)運往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大都市就業。“集體就業列車”運行了21年,到1975年3月24日停......
鐵道史研究(第1輯) 目錄
甲午戰爭與中日兩國的鐵路軍事運輸 祝曙光
·鐵道與管理·
沈奏廷與近代中國鐵路運輸科學研究 黃華平
新中國成立初期鐵路行車安全治理——基于1950年花旗營事故的考察 袁浩
《鐵路職工》所見民國鐵路職工的日常生活 姜建國
艱苦歲月:北洋時期鐵路警察之勞動境遇述論 夏雪 陳小蕓
·鐵道與文化·
國家員工塑造:南京國民政府鐵路系統意識形態灌輸 趙偉
從中國傳統文化自然觀看晚清的鐵路反對言論 王方星
·域外鐵道·
近畿□□鐵道與奈良的復興 高曉芳
井上勝與□□鐵路早期建設(1869—1889) 姚遙
·鐵道史教學·
“中外鐵路史專題研究”課程內容設計 課程建設團隊
以鐵路史口述調查為核心的公眾史學實踐課程 顧少華
·綜論·
185年中國鐵路史及其研究綜論 朱從兵
英國鐵路史研究資源初探 許美祺 編譯
·書評·
《龍與鐵馬:中國鐵路經濟(1876—1937)》介紹 王英
Contents
稿約
鐵道史研究(第1輯) 作者簡介
本書主編祝曙光,蘇州科技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兼近代史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朝鮮史研究會理事、江蘇省世界史學會副會長、蘇州市□□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史、鐵道史和東北亞國際關系史的教學與研究,獨自撰寫出版著作4部,主編出版著作2部,參編著述多部,在《世界□□》《史學月刊》《史學集刊》《江海學刊》《社會科學戰線》《江漢論壇》等刊物上發表論文80多篇。曾主持并完成鐵道部科技□□項目兩項、江蘇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一項。
本書第二主編董粉和,蘇州科技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史、中國傳統文化、佛教文化、人文江南的教學與研究。先后出版《中國秦漢科技史》(□□出版社1993年)、《世界近代中期科技史》(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年)、《明代書法篆刻史》(2005年河北□□出版社)、《<獨學廬初稿>點校》(202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等著作,發表有學術論文數十篇。
本書執行主編趙偉,1980年11月生,江蘇丹陽人,副教授。2011年6月獲博士學位,2014年6月南京大學中國史博士后出站,曾先后從事企業管理和博物館文獻整理及研究的工作,現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企業史、鐵路史研究,講授《中國近現代史》《中國近現代經濟史》《民國□□專題研究》等課程。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兼職副研究員,江蘇省太平天國史學會理事。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