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尾货特色书店,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中藥方劑理論)(精)/中醫學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叢書

包郵 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中藥方劑理論)(精)/中醫學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叢書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6-01
開本: 16開 頁數: 962
本類榜單:醫學銷量榜
中 圖 價:¥196.0(5.8折) 定價  ¥33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中藥方劑理論)(精)/中醫學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08052
  • 條形碼:9787030708052 ; 978-7-03-07080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中藥方劑理論)(精)/中醫學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叢書 本書特色

《方劑中藥理論卷》中,按照中藥學、方劑學兩個理論范疇,分別對兩個范疇的專論加以分類、分層編排,并基于中醫學理、結合臨床實際加以提鉤玄;展現結構合理、層次清晰的中藥學理論、方劑學理論框架結構。

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中藥方劑理論)(精)/中醫學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叢書 內容簡介

《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是“中醫學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叢書”四個系列之一,包含《中醫基礎理論》《臨床診治理論》《中藥方劑理論》《針灸理論》和《養生理論》五個分卷。《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通過全面研讀歷代代表性醫學論著,選取其中圍繞某一概念或命題,較為精要地進行論證、闡述和辨析,且學術觀點較為明確的章節或完整段落,按照中醫學理論體系基本范疇進行分類;旨在全面展現中醫經典與歷代名家的原創性理論觀點和獨到臨床體會,并對所選專論加以提要鉤玄,力求要點突出,以促進讀者對原文的理解和應用。
    本書為《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之“中藥方劑理論”分卷。書中選擇歷代本草、方書論著及相關著作中,闡釋中藥、方劑理論基本概念、重要命題的內容,將其分別納入中藥、方劑之“總論”與“各論”,并闡釋原文主旨。內容兼顧系統性、代表性和說理性。

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中藥方劑理論)(精)/中醫學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叢書 目錄

目錄
總序
總前言
凡例
上篇 中藥理論專論
中藥總論
1 分類 4
1.1 三品分類 4
《神農本草經》論三品藥性 4
陶弘景 釋三品藥性 4
1.2 十劑分類 5
陳藏器 十劑論 5
寇宗奭 論增補寒熱二劑 5
劉完素 論十劑 6
張子和 論十劑 7
王好古 十劑 8
陳嘉謨 十劑 8
李時珍 十劑 9
繆希雍 十劑補遺 13
賈所學 論古圣用藥十八法 14
陳士鐸 十劑論 14
陳士鐸 辟陶隱居十劑內增入寒熱二劑論 18
陳士鐸 辟繆仲醇十劑內增升降二劑論 19
沈金鰲 十劑分類要藥 19
沈金鰲 論增補升降二劑之失 20
1.3 自然屬性分類 20
《周禮》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 20
陶弘景 分類論 21
李時珍 析族區類、振綱分目分類法 21
1.4 功效主治分類 22
王綸 藥性分類 22
黃宮繡 分類論 23
2 產地與采收 24
2.1 土地所出 24
陳嘉謨 出產擇土地 24
黃璐琦 張瑞賢 論道地藥材 24
2.2 伐取得時 25
陶弘景 論采藥時月 25
沈括 論采藥 26
陳嘉謨 收采按時月 26
2.3 司歲備物 27
《素問》 論司歲備物 27
李時珍 采藥分六氣歲物 27
張志聰 論司歲備物 28
3 炮制 29
陳嘉謨 制造資水火 29
繆希雍 雷公炮炙十七法 29
張志聰 炮制辯 30
王洪緒 諸藥法制及藥性 30
徐靈胎 制藥論 31
吳鞠通 雷公炮制論 31
莫枚士 制藥論 31
唐容川 論炮制 32
4 性能 33
4.1 概說 33
4.1.1 辨識之法 33
《圣濟經》 論藥物形色自然之法象 33
《圣濟經》 論藥物性用 33
劉完素 論藥性自然之理 34
劉完素 論藥物形色性味體 34
李東垣 藥性陰陽論 35
王好古 用藥根梢例 35
陳嘉謨 咀片分根梢 36
陳嘉謨 用藥法象 36
李時珍 草部論 36
杜文燮 藥性陰陽論 36
龔廷賢 藥物性用論 37
繆希雍 藥性差別論 38
王肯堂 藥說 38
賈所學 辨藥八法 39
張志聰 藥性形名論 39
張志聰 本草綱領論 40
張志聰 草木不凋論 41
汪昂 藥有形性氣質 41
汪昂 論藥物各以其類相從 42
徐靈胎 藥性變遷論 42
徐靈胎 藥性專長論 42
徐靈胎 藥石性同用異論 43
許豫和 藥性解 43
吳鞠通 藥不能治病論 44
吳鞠通 藥物體用論 45
吳鞠通 草木各得一太極論 45
黃凱鈞 古今藥味不同論 45
黃凱鈞 論金石藥 46
莫枚士 藥性剛柔論 46
石壽棠 用藥大要論 47
張秉成 用藥法程 48
唐容川 總論根實莖枝葉藥性 49
唐容川 論金石禽獸昆蟲藥 49
陸士諤 辨藥論 50
《醫學言志錄》論藥物之產地與藥性 50
4.1.2 糾偏之理 51
朱橚 用藥偏勝論 51
莫枚士 用藥論 52
徐靈胎 形氣藥性論 52
徐靈胎 補偏救弊論 53
吳鞠通 萬物各有偏勝論 53
吳鞠通 論藥不論病論 54
丹波元堅 藥性皆偏 54
唐容川 論藥物以偏調人身之盛衰 55
4.2 四氣五味 55
4.2.1 概說 55
《素問》論氣味陰陽厚薄 55
《神農本草經》藥有四氣五味 56
張元素 論氣味之用 56
李東垣 五方之正氣味 57
陳嘉謨 治療用氣味 57
徐春甫 藥有四氣五味 58
徐春甫 藥用氣味所宜 58
繆希雍 原本藥性氣味生成指歸 59
張介賓 氣味篇 60
賈所學 藥性清濁 61
馮兆張 治療用氣味 61
南部生 藥氣味 62
4.2.2 四氣論 62
寇宗奭 四氣當稱“四性”論 62
陳嘉謨 四氣 62
李時珍 四時用藥例 63
李中梓 論四氣 63
李中梓 藥性合四時論 64
張志聰 四氣逆從論 65
傅學淵 論四性之用無一定之治 65
4.2.3 五味論 65
《素問》 地食人以五味 65
《素問》 論五味之所合 66
《素問》 論五味所入 66
《素問》 論五味入五臟,久而增氣 66
《素問》 論五臟苦欲補瀉,五味之所宜 66
《素問》 論五味陰陽之用 67
《素問》 論五味所禁 68
《素問》 論五味過傷 68
《靈樞》 論谷氣五味入五臟 68
《靈樞》 論谷、果、畜、菜之五味 69
《靈樞》 論五臟病之五宜 69
《靈樞》 論五宜 69
《靈樞》 論五禁 70
《靈樞》 論五走 70
《靈樞》 論五裁 70
《靈樞》 論五味偏勝致病 70
《圣濟經》論五味自然之理 71
寇宗奭 五味 71
李東垣 藥本五味歌 71
王肯堂 五味補瀉 72
李中梓 論五味之用 72
賈所學 五味所主 73
賈所學 五味所能 73
4.3 升降浮沉 73
張元素 藥性要旨 73
張元素 用藥升降浮沉補瀉法 74
王好古 論東垣先生用藥法象 74
李時珍 升降浮沉 74
尤在涇 制方用藥必本升降浮沉之理 75
唐容川 論升降浮沉之理 76
4.4 歸經引經 76
張元素 各經引用 76
王好古 東垣報使 77
李時珍 引經報使 77
汪昂 論諸藥入諸經 77
吳鞠通 引經論 78
韋協夢 藥有經絡 78
徐靈胎 治病不必分經絡臟腑論 79
張睿 藥引 79
龍之章 大藥引子甚是得力 80
趙竹泉 不先辨癥亂用藥引 80
唐容川 黃杰熙 論歸經引經 81
謝海洲 漫話“藥引” 82
顏德馨 引經藥之奧旨 82
4.5 毒性 83
《素問》毒藥治病無使過之 83
《神農本草經》毒藥療病取去為度 84
王履 神農嘗百草論 84
虞摶 論藥性相畏相惡相反同劑而用 84
王紹隆 潘楫 論無毒所以療病,有毒所以發病 85
黃宮繡 論毒物 85
原昌克 五毒五藥 86
長尾藻成 毒藥 87
5 應用 88
5.1 選藥 88
5.1.1 概說 88
《神農本草經》論用藥各隨其所宜 88
曹其旭 淺談中醫用藥 88
5.1.2 諸病主藥 89
張元素 論隨證治病用藥 89
劉全德 治病主藥訣 90
龔廷賢 諸病主藥 90
朱時進 治病主藥論 92
朱時進 證藥增損歌 93
龍之章 諸病主藥論 94
陸晉笙 論病有對待藥亦有對待 94
5.1.3 臟腑病主治藥 96
《素問》論五臟苦欲補瀉用藥 96
張元素 五臟補瀉法 96
王好古 五臟苦欲補瀉 97
李時珍 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 98
繆希雍 五臟苦欲補瀉 102
黃宮繡 臟腑病癥主藥 103
吳鞠通 五臟六腑體用治法論 116
趙術堂 肺經補瀉寒熱用藥式 117
趙術堂 大腸經補瀉寒熱用藥式 118
趙術堂 胃經補瀉寒熱用藥式 119
趙術堂 脾經補瀉寒熱用藥式 120
趙術堂 小腸經補瀉寒熱用藥式 121
趙術堂 膀胱經補瀉寒熱用藥式 122
趙術堂 腎經補瀉寒熱用藥式 123
趙術堂 心包絡經補瀉寒熱用藥式 125
趙術堂 三焦經補瀉寒熱用藥式 126
趙術堂 膽經補瀉寒熱用藥式 127
趙術堂 肝經補瀉寒熱用藥式 128
王旭高 治肝卅法 129
5.1.4 六淫病主治藥 131
黃宮繡 六淫病癥主藥 131
王旭高 六淫治法 137
俞根初 六淫病用藥法 139
5.1.5 辨病位選藥 141
俞根初 六經用藥法 141
俞根初 三焦用藥法 142
5.1.6 依四時選藥 142
徐彥純 論用藥必本四時 142
李時珍 四時用藥例 143
繆希雍 臟氣法時并四氣所傷藥隨所感論 143
5.1.7 論治法相同藥效有異 144
5.1.7.1 補益 144
黃宮繡 溫中 144
黃宮繡 平補 145
黃宮繡 補火 146
黃宮繡 滋水 146
黃宮繡 溫腎 147
5.1.7.2 治氣 147
繆希雍 論治氣三法藥各不同 147
徐春甫 治氣藥論 148
梁學孟 諸氣藥性主治 148
黃宮繡 論氣藥 149
唐容川 論降氣藥 151
5.1.7.3 治血 151
徐春甫 治血藥論 151
張介賓 論血證用藥 152
梁學孟 失血各經藥性主治 153
梁學孟 失血分經引用便覽 154
黃宮繡 論理血藥 155
黃宮繡 論溫血藥 155
黃宮繡 論涼血藥 156
黃宮繡 論下血藥 157
5.1.7.4 發散 158
黃宮繡 散寒 158
黃宮繡 驅風 158
黃宮繡 散熱 159
黃宮繡 平散 160
5.1.7.5 瀉實 160
黃宮繡 瀉熱 160
黃宮繡 瀉火 162
黃宮繡 平瀉 163
黃宮繡 下氣 163
5.1.7.6 溫里 164
黃宮繡 溫散 164
5.1.7.7 祛濕 165
黃宮繡 散濕 165
黃宮繡 滲濕 165
黃宮繡 瀉濕 166
5.1.7.8 利水 167
黃宮繡 瀉水 167
5.1.7.9 祛痰 168
朱丹溪 治痰用藥法 168
汪機 丹溪治痰活套 169
汪機 治痰飲大法 170
徐春甫 治痰藥味各有所能 171
徐春甫 燥熱藥治痰之誤 171
王肯堂 痰火 172
吳澄 積痰禁用滋降 172
黃宮繡 降痰 172
黃宮繡 痰病證主藥 173
心禪僧 痰癥隨宜施治論 174
5.1.7.10 收澀 175
黃宮繡 溫澀 175
黃宮繡 寒澀 176
黃宮繡 收斂 176
5.1.7.11 涌吐 176
黃宮繡 吐散 176
5.1.7.12 重鎮 177
黃宮繡 鎮虛 177
唐容川 論金石藥性本鎮靜 177
5.1.7.13 殺蟲、祛毒 178
黃宮繡 殺蟲 178
黃宮繡 發毒 179
黃宮繡 解毒 179
5.2 配伍 180
5.2.1 君臣佐使配伍 180
《素問》論方制君臣 180
沈括 論君臣 180
李東垣 君臣佐使法 181
徐春甫 藥用君臣佐使 181
張介賓 反佐論 182
賈所學 君臣佐使論 183
《景岳全書發揮》反佐論 184
韋協夢 論君臣佐使 184
倪維德 君臣佐使逆從反正說 185
蔡陸仙 君臣佐使 185
蔡陸仙 反佐法 186
5.2.2 七情配伍 187
5.2.2.1 概說 187
《神農本草經》論七情
展開全部

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中藥方劑理論)(精)/中醫學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叢書 節選

上篇 中藥理論專論 中藥總論 1.1 三品分類 《神農本草經》論三品藥性 上藥一百廿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中藥一百廿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虛羸者,本中經。下藥一百廿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者,本下經。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種,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應一日,以成一歲。 ——《神農本草經 序》 【提要】 本論主要闡述《神農本草經》的三品分類法。三品分類,是*早的按藥性功能分類的方法。其據藥性、功效、毒性等特性,將365種藥物分別歸為上、中、下三品。三品藥性各有所長:上品主養命,沒有毒性,可以多服久服而不會損害人體;中品主養性,沒有毒或毒性不大,可治病補虛;下品主治病,多有毒或藥性較為峻烈,不能長期服用,具有祛除寒熱邪氣、破積聚等功效。在實際應用中,治病當隨人之所患,以合宜為本,不當因貴賤善惡而偏用。 陶弘景 釋三品藥性 上品藥性,亦皆能遣疾,但其勢力和厚,不為倉卒之效,然而歲月將服,必獲大益,病既愈矣,命亦兼申。天道仁育,故云應天。獨用百廿種者,當謂寅、卯、辰、巳之月,法萬物生榮時也。中品藥性,治病之辭漸深,輕身之說稍薄,于服之者,祛患當速,而延齡為緩,人懷性情,故云應人。百廿種者,當謂午、未、申、酉之月,法萬物熟成時也。下品藥性,專主攻擊,毒烈之氣,傾損中和,不可恒服,疾愈則止,地體收煞,故云應地。獨用一百廿五種者,當謂戌、亥、子、丑之月,兼以閏之,盈數加之,法萬物枯藏時也。今合和之體,不必偏用,自隨人患苦,參而共行。但君臣配隸,應依后所說,若單服之者,所不論耳。 ——南朝梁 陶弘景《本草經集注 序錄上》 【提要】 本論是陶弘景對《神農本草經》三品藥性論所做的理論闡釋。《神農本草經》的三品藥性論,將三品藥物與萬物生榮時、萬物熟成時、萬物枯藏時相對應,體現了其“法自然”的思想。陶弘景認為三品藥性各有所長,沒有貴賤善惡之殊,治病當隨人之所患,以合宜為本,不必偏用。 1.2 十劑分類 陳藏器 十劑論 諸藥有宣、通、補、泄、輕、重、澀、滑、燥、濕,此十種者,是藥之大體,而《本經》都不言之,后人亦所未述,遂令調合湯丸,有昧于此者。至如宣可去壅,即姜、橘之屬是也。通可去滯,即通草、防己之屬是也。補可去弱,即人參、羊肉之屬是也。泄可去閉,即葶藶、大黃之屬是也。輕可去實,即麻黃、葛根之屬是也。重可去怯,即磁石、鐵粉之屬是也。澀可去脫,即牡蠣、龍骨之屬是也。滑可去著,即冬葵、榆皮之屬是也。燥可去濕,即桑白皮、赤小豆之屬是也。濕可去枯,即紫石英、白石英之屬是也。只如此體,皆有所屬。凡用藥者,審而詳之,則靡所遺失矣。(陳藏器《本草拾遺》序例) ——宋 唐慎微《證類本草 卷** 上合藥分劑料理法則》 【提要】 本論主要闡述“十劑”的功效及代表藥物。十劑,是指十種不同的藥效,也是后世按功用歸類藥物的方法之一。其論出自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因原書已亡佚,本論轉載自掌禹錫錄鈔之文,是現存文獻中對“十劑”*早的記載。陳藏器認為,將諸藥分為宣、通、補、泄、輕、重、澀、滑、燥、濕十種,是“藥之大體”。至金 成無己《傷寒明理方論 藥方論序》,明確提出“制方之體,宣、通、補、瀉、輕、重、澀、滑、燥、濕十劑是也”,始有“十劑”之名。 寇宗奭 論增補寒熱二劑 陶隱居云:藥有宣、通、補、泄、輕、重、澀、滑、燥、濕。此十種今詳之,惟寒、熱二種何獨見遺?如寒可去熱,大黃、樸硝之屬是也。如熱可去寒,附子、桂之屬是也。今特補此二種,以盡厥旨。 ——宋 寇宗奭《本草衍義 卷一 序例上 衍義總敘》 【提要】 本論在“十劑”基礎上,補入寒、熱二劑。一說自陶弘景,寇宗奭所言皆為引用。持此觀點者,如繆希雍、陳士鐸。一說“十劑”論出自寇宗奭,其言“此十種 今特補此二種,以盡厥旨”,此為寇宗奭本人語。此為主流觀點。對于增補寒、熱的意義,古今醫家、學者有著正反兩方面不同的看法,反對者如繆希雍、陳士鐸、沈金鰲等,而贊同者則直接將寒、熱二劑增入十劑之中。 劉完素 論十劑※* 十劑者,宣、通、補、瀉、輕、重、澀、滑、燥、濕。 宣者,宣郁。郁而不散為壅,必宣劑以散之,如痞滿不通之類是也。《本草》曰:宣可去壅,必宣劑以散之,如姜、橘之屬。攻其里則宣者,上也;泄者,下也。涌劑則瓜蒂、梔豉之類是也。發汗通表亦同。 通:留而不行為滯,必通劑以行之,如水病、痰癖之類也。《本草》曰:通可去滯,通草。防己之屬。攻其內則通者,行也,甘遂、滑石、茯苓、芫花、大戟、牽牛、木通之類是也。 補:不足為弱,必補劑以扶之,如氣形羸弱之類是也。《本草》曰: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攻其里則補養也。《經》所謂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故形不足溫之以氣,精不足補之以味。是以膏粱理疾,藥石蠲疾,五谷、五畜能補善養也。 瀉:有余為閉,必瀉劑以逐之,如腹脹、脾約之類是也。《本草》曰:瀉可去閉,即葶藶、大黃之屬。《經》所謂濁氣在上,則生脹,故氣不施化而郁閉不通。所以葶藶、大黃味苦大寒,專能泄熱、去濕、下氣。仲景曰: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為約。故約束津液不得四布,苦寒之劑,通寒潤燥,而能泄胃強也。 輕:實則氣壅,欲其揚也。如汗不發而腠密,邪勝而中蘊,必輕劑以揚之。《本草》曰: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經》所謂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實者,散而瀉之。王注曰:陽實則發散。 重:怯則氣浮,欲其鎮也。如喪神守而驚悸,氣上厥以顛疾,必重劑以鎮之。《本草》曰:重可去怯,即磁石、鐵粉之屬。《經》所謂厥成為巔疾,故驚乃平之,所以鎮涎也,故使其物體之重,則下涎而用之也。 澀:滑則氣脫,欲其收斂也。如開腸、洞泄、便溺遺失,必澀劑以收之。《本草》曰:澀可去脫,則牡蠣、龍骨之屬。如寧神、寧圣散之類是也。 滑:澀則氣著,欲其利也。如便難、內閉,必滑劑以利之。《本草》曰:滑可去著,即冬葵、榆皮之屬。滑能養竅,故潤利也。 燥:濕氣淫勝,腫滿、脾濕,必燥劑以除之。《本草》曰:燥可去濕,即桑白皮、赤小豆之屬。所謂濕甚于上,以苦泄之,以淡滲之是也。 濕:津耗為枯。五臟痿弱,榮衛涸流,必濕劑以潤之。《本草》曰:濕可去枯,即紫石英之屬,故痿弱者用之。王注曰:心熱盛則火獨光,火獨光則火炎上,腎之脈常下行,令火盛而上炎用事,故腎脈亦隨火炎爍而逆上行也。陰氣厥逆,火復內燔,陰上隔陽,下不守位,心氣通脈,故生脈痿。腎氣主足,故膝腕樞紐如折去而不相提挈,脛筋縱緩而不能任用于地也。可下數百行而愈。 ——金 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本草論》 【提要】 本論主要闡述十劑的概念內涵和主治病證。劉完素在前人所論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十劑的概念內涵、主治病證,并對相關病機進行了一定的解析,所論條分縷析,頗有理論價值。概括而言:①宣:用開郁散壅類藥物,以解除壅塞、痞滿不通。②通:用通利藥物,以去滯、攻內。③補:用補益藥物,滋補氣形羸弱。④瀉:用苦泄通利藥物,逐閉祛阻。⑤輕:用輕清升散藥物,解除肌表邪氣。⑥重:用重鎮藥物,鎮靜潛降。⑦澀:用酸斂固澀藥物,收斂精氣。⑧滑:用潤滑藥物,除去留著。⑨燥:用苦溫或苦寒、淡滲藥物以除濕。⑩濕:用濡潤滋養藥物,解除津液干枯。 張子和 論十劑 所謂宣劑者,俚人皆以宣為瀉劑,抑不知十劑之中,已有瀉劑。又有言宣為通者,抑不知十劑之中,已有通劑。舉世皆曰:春宜宣,以為下奪之藥,抑不知仲景曰:大法春宜吐,以春則人病在頭故也。況十劑之中,獨不見涌劑,豈非宣劑,即所謂涌劑者乎!《內經》曰:高者因而越之;木郁則達之。宣者,升而上也,以君召臣曰宣,義或同此。傷寒邪氣在上,宜瓜蒂散。頭痛,蔥根豆豉湯。傷寒懊 ,宜梔子豆豉湯。精神昏憒,宜梔子厚樸湯。自瓜蒂以下,皆涌劑也,乃仲景不傳之妙。今人皆作平劑用之,未有發其秘者。予因發之,然則為涌明矣。故風癇中風,胸中諸實痰飲,寒結胸中,熱蔚化上,上而不下,久則嗽喘滿脹,水腫之病生焉,非宣劑莫能愈也。 所謂通劑者,流通之謂也。前后不得溲便,宜木通、海金沙、大黃、琥珀、八正散之屬;里急后重,數至圊而不便,宜通因通用。雖通與瀉相類,大率通為輕,而瀉為重也。凡痹麻蔚滯,經隧不流,非通劑莫能愈也。 所謂補劑者,補其不足也。俚人皆知山藥丸、鹿茸丸之補劑也。然此乃衰老下脫之人,方宜用之。今往往于少年之人用之,其舛甚矣。古之甘平、甘溫、苦溫、辛溫,皆作補劑,豈獨硫黃、天雄然后為補哉!況五臟各有補瀉,肝實瀉心,肺虛補腎。《經》曰: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大率虛有六:表虛、里虛、上虛、下虛、陰虛、陽虛。設陽虛則以干姜、附子,陰虛則補以大黃、硝石。世傳以熱為補,以寒為瀉,訛非一日。豈知酸苦甘辛咸,各補其臟。《內經》曰: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善用藥者,使病者而進五谷者,真得補之道也。若大邪未去,方滿方悶,心火方實,腎水方耗,而驟言鹿茸、附子,庸詎知所謂補劑者乎! 所謂瀉劑者,泄瀉之謂也。諸痛為實,痛隨利減。《經》曰:實則瀉之;實則散而瀉之;中滿者,瀉之于內。大黃、牽牛、甘遂、巴豆之屬,皆瀉劑也。惟巴豆不可不慎焉。蓋巴豆其性燥熱,毒不去,變生他疾。縱不得已而用之,必以他藥制其毒。蓋百千證中,或可一、二用之。非有暴急之疾,大黃、牽牛、甘遂、芒硝足矣。今人往往以巴豆熱而不畏,以大黃寒而反畏,庸詎知所謂瀉劑者哉! 所謂輕劑者,風寒之邪,始客皮膚,頭痛身熱,宜輕劑消風散,升麻、葛根之屬也。故《內經》曰:因其輕而揚之。發揚所謂解表也。疥癬痤痱,宜解表,汗以泄之,毒以熏之,皆輕劑也。故桂枝、麻黃、防風之流亦然。設傷寒冒風,頭痛身熱,三日內用雙解散及嚏藥解表出汗,皆輕劑之云爾。 所謂重劑者,鎮縋之謂也。其藥則朱砂、水銀、沉香、水石、黃丹之倫,以其體重故也。久病咳嗽,涎潮于上,咽喉不利,形羸不可峻攻,以此縋之。故《內經》曰:重者,因而減之。貴其漸也。 所謂滑劑者,《周禮》曰:滑以養竅。大便燥結,小便淋澀,皆宜滑劑。燥結者,其麻仁、郁李之類乎!淋澀者,其葵子、滑石之類乎!前后不通者,前后兩陰俱閉也,此名曰三焦約也。約,猶束也。先以滑劑潤養其燥,然后攻之,則無失矣。 所謂澀劑者,寢汗不禁,澀以麻黃根、防己;滑泄不已,澀以豆蔻、枯白礬、木賊、烏魚骨、罌粟殼。凡酸味亦同乎澀者,收斂之意也。喘嗽上奔,以齏汁、烏梅煎寧肺者,皆酸澀劑也。然此數種,當先論其本,以攻去其邪,不可執一以澀,便為萬全也。 所謂燥劑者,積寒久冷,食已不饑,吐利腥穢,屈伸不便,上下所出水液,澄沏清冷,此為大寒之故,宜用干姜、良姜、附子、胡椒輩以燥之。非積寒之病,不可用也。若久服,則變血溢、血泄、大枯大涸、溲便癃閉、聾瞽痿弱之疾。設有久服而此疾不作者,慎勿執以為是。蓋疾不作者或一、二,誤死者百千也。若病濕者,則白術、陳皮、木香、防己、蒼術等。皆能除濕,亦燥之平劑也。若黃連、黃柏、梔子、大黃,其味皆苦。苦屬火,皆能燥濕,此《內經》之本旨也。而世相違久矣。嗚呼!豈獨姜附之儔,方為燥劑乎? 所謂濕劑者,潤濕之謂也。雖與滑相類,其間少有不同。《內經》曰:辛以潤之。蓋辛能走氣、能化液故也。若夫硝性雖咸,本屬真陰之水,誠濡枯之上藥也。人有枯涸皴揭之病,非獨金化為然。蓋有火以乘之,非濕劑莫能愈也。 ——金 張子和《儒門事親 卷一 七方十劑繩墨訂》 【提要】 本論以《內經》釋十劑之性用,并立足于臨床主治病證及用藥,解讀十劑之功能,對十劑的涵義做了較為全面的討論和補訂。其立論中有許多獨*的觀點。如認為宣劑即是涌劑,本于《內經》“高者因而越之”“木郁則達之”;通劑與瀉劑相類,“通為輕,而瀉為重”。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圳激光打标机_激光打标机_激光焊接机_激光切割机_同体激光打标机-深圳市创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快餐店设计-餐饮设计公司-餐饮空间品牌全案设计-深圳市勤蜂装饰工程 | 代做标书-代写标书-专业标书文件编辑-「深圳卓越创兴公司」 | BAUER减速机|ROSSI-MERSEN熔断器-APTECH调压阀-上海爱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洛阳永磁工业大吊扇研发生产-工厂通风降温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实洛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振动时效_振动时效仪_超声波冲击设备-济南驰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宣传片拍摄_产品宣传片拍摄_宣传片制作公司-现像传媒 | 液压油缸-液压站生产厂家-洛阳泰诺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 在线钠离子分析仪-硅酸根离子浓度测定仪-油液水分测定仪价格-北京时代新维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 钢托盘,铁托盘,钢制托盘,镀锌托盘,饲料托盘,钢托盘制造商-南京飞天金属13260753852 | 哲力实业_专注汽车涂料汽车漆研发生产_汽车漆|修补油漆品牌厂家 长沙一级消防工程公司_智能化弱电_机电安装_亮化工程专业施工承包_湖南公共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 C形臂_动态平板DR_动态平板胃肠机生产厂家制造商-普爱医疗 | 油冷式_微型_TDY电动滚筒_外装_外置式电动滚筒厂家-淄博秉泓机械有限公司 | 上海办公室装修公司_办公室设计_直营办公装修-羚志悦装 | 高效复合碳源-多核碳源生产厂家-污水处理反硝化菌种一长隆科技库巴鲁 | 贴片电感_贴片功率电感_贴片绕线电感_深圳市百斯特电子有限公司 贴片电容代理-三星电容-村田电容-风华电容-国巨电容-深圳市昂洋科技有限公司 | 热风机_工业热风机生产厂家上海冠顶公司提供专业热风机图片价格实惠 | 澳门精准正版免费大全,2025新澳门全年免费,新澳天天开奖免费资料大全最新,新澳2025今晚开奖资料,新澳马今天最快最新图库 | 医学模型生产厂家-显微手术模拟训练器-仿真手术模拟训练系统-北京医教科技 | 啤酒设备-小型啤酒设备-啤酒厂设备-济南中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原子吸收设备-国产分光光度计-光谱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 扬子叉车厂家_升降平台_电动搬运车|堆高车-扬子仓储叉车官网 | 隐形纱窗|防护纱窗|金刚网防盗纱窗|韦柏纱窗|上海青木装潢制品有限公司|纱窗国标起草单位 | 活性炭-蜂窝-椰壳-柱状-粉状活性炭-河南唐达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广州迈驰新GMP兽药包装机首页_药品包装机_中药散剂包装机 | 北京网站建设-企业网站建设-建站公司-做网站-北京良言多米网络公司 | 皮带机_移动皮带机_大倾角皮带机_皮带机厂家 - 新乡市国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天津拓展_天津团建_天津趣味运动会_天津活动策划公司-天津华天拓展培训中心 | 仓储笼_仓储货架_南京货架_仓储货架厂家_南京货架价格低-南京一品仓储设备制造公司 | 手机游戏_热门软件app下载_好玩的安卓游戏下载基地-吾爱下载站 | 高压微雾加湿器_工业加湿器_温室喷雾-昌润空气净化设备 | 测试治具|过炉治具|过锡炉治具|工装夹具|测试夹具|允睿自动化设备 | 100_150_200_250_300_350_400公斤压力空气压缩机-舰艇航天配套厂家 | 长沙中央空调维修,中央空调清洗维保,空气能热水工程,价格,公司就找维小保-湖南维小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双齿辊破碎机-大型狼牙破碎机视频-对辊破碎机价格/型号图片-金联机械设备生产厂家 | 防弹玻璃厂家_防爆炸玻璃_电磁屏蔽玻璃-四川大硅特玻科技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厂家-山东中信迪生电源| 注塑机-压铸机-塑料注塑机-卧式注塑机-高速注塑机-单缸注塑机厂家-广东联升精密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氢氧化钾厂家直销批发-济南金昊化工有限公司 | 游戏版号转让_游戏资质出售_游戏公司转让-【八九买卖网】 | 天助网 - 中小企业全网推广平台_生态整合营销知名服务商_天助网采购优选 | 深圳装修_店面装修设计_餐厅设计_装修全包价格-尚泰装饰设计 | 立式矫直机_卧式矫直机-无锡金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