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窮廬殘月 內容簡介
豐川,關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清初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詩人為學界所共知;現實中,他是一位壯懷激烈的愛國者,一位秉持著可貴氣節的士子,一位堅守“儒學正途”的衛道士,同時又是一位關注民生疾苦的鄉野隱者。他的高風亮節為后世諸儒所推崇,并被給予了很高的贊譽——三秦師表。
窮廬殘月 目錄
**回 艷陽日村婦荷簞食 雷雨天儒生話劫數
第二回 嚴冬李氏紡車督學 暖春王婷花擁飲露
第三回 鵲鴿原族眾祭先祖 王家墳稚童逢奇遇
第四回 劉海廟求簽問姻緣 錦繡溝施術獲芳心
第五回 假善人貪圖不義財 真孝子喋血護娘親
第六回 剛烈父懷憤拒親事 癡心女殉情獻玉身
第七回 奸徒設局謀財害命 巧婦運籌揚善懲惡
第八回 眾志成城闔家助學 機緣巧合喜逢故知
第九回 授業師追昔贊鄠邑 受課子踏春游渼陂
第十回 慶婚禮新郎闖三關 鬧洞房嬌娘降群頑
第十一回 柳暗花明增補廩膳 吟詩對句里平山莊
第十二回 橫督學橫眉辱士子 怒生員怒目擲束幘
第十三回 莽秀才懷愧歸故里 烈少女遭侮遇救星
第十四回 學子投師吃閉門羹 老翁留宿道駭異聞
第十五回 駱縣令辯理拜名師 李夫子講學震江南
第十六回 鄉儒士拼死拒圣命 省巡撫憐生草奏章
第十七回 寓富平群賢生齟齬 投盞厘二徒對棋局
第十八回 李中孚論濂洛關閩 王爾緝辨心學理學
第十九回 癡心女情海起波瀾 負心漢學海泛舟楫
第二十回 博取名望污吏碰壁 遭受凌辱奸徒尋仇
第二十一回 挾私怨一意害名士 謀韜略三番救恩師
第二十二回 昔日路人速成兄弟 往時兄弟漸為路人
第二十三回 著反身大儒開新境 赴襄城骨肉遇故人
第二十四回 鬧饑饉澇淫二月雨 解危難渭水一扁舟
第二十五回 南山養疴善結佛緣 儒釋論道共話殊同
第二十六回 師徒攜手共謀鴻篇 門生孤身獨籌書院
第二十七回 迷途生修身謀文治 頑劣子養性練武功
第二十八回 侯善仁輸粟獲嘉獎 王心敬捐錦罹禍殃
第二十九回 井利水利雙利抗旱 區田圃田兩田豐收
第三十回 養棄嬰善報兩家喜 設計謀折獄一冤申
第三十一回 董復庵誠邀游南國 王豐川乘興履五省
第三十二回 怒笞不肖憤立家訓 哀拜恩師聆聽遺言
第三十三回 江漢答疑弘揚圣道 傷逝慈母詠詩泣血
第三十四回 紫陽授課舌戰群儒 胸懷大我力彌裂隙
第三十五回 抒兵學獻策鄂倫特 懷圣心勸誡年羹堯
第三十六回 遵家訓雙璧光先祖 奉圣旨兩坊裕后人
第三十七回 注五經苦心衛圣道 環九州莫不知豐川
第三十八回 小龍兒顯身還夙愿 老夫子長眠澇河灣
尾聲
后記
窮廬殘月 節選
《窮廬殘月》: 說罷,“嗖,嗖,嗖”射出三箭,箭箭直入城門數寸,錚錚作響。隨后策馬揚鞭,迅速消失在東去的官道上。舉目遠望,大隊人馬卷起的漫天揚塵,久久不曾消散。 從此,“箭門”一詞及闖王會張公的傳說,便久久鑲嵌在了鄠縣人的歷史記憶之中。 送走闖王,眾人長吁一口氣,紛紛聚集在張府客廳。一長者問道:“方才如此危殆,莊主為何不明哲保身,以致險遭殺身之禍?”張公回曰:“天下大亂,群雄并起。據吾觀之,在此眾人中,唯李自成與張獻忠高居其上。但張獻忠殘忍暴戾,草菅人命,其行徑無異禽獸,實乃當今一混世魔王,必遭天誅地滅;李自成除暴安良,堪稱仁義之師,其智勇謀略更是出類拔萃,久后必成大事。然其急功近利,胸襟狹小,連三顧茅廬的劉玄德尚且不如;李將軍尤其缺乏著眼中原、慮及邊外的全局眼光,其后終將食其惡果。一言概之,其徒有帝王之形,而弗具帝王之質,終將無緣久居九五之尊,此時也命也。吾之所以不愿追隨其左右,一則身在佛門,決不殺生,須知帷幄一計可致萬人喪命;二則謹遵母命,忠君愛國,縱使大明將覆,斷不能出自吾弘襟之手;三則退一萬步說,如今天下群雄爭伐,鹿死誰手尚未有定數。若輕率附逆,一旦事敗,則成亂國賊子,禍及子孫不說,一世清名亦將毀于一旦矣。”眾人皆擊節嘆服,點頭稱是。 箭門風波,起初陰云密布,繼而電閃雷鳴,*終霈住云開。其充滿戲劇性的情節,至今仍為南宅人所津津樂道。 閑話少說,言歸正傳,事情還正沿著固有的邏輯向下演變。翌日,弘襟府中來了一位官差,聲言縣令張宗孟大人有請。弘襟心中叫苦不迭,暗自思忖:李闖王昨日剛走,縣令今日就來傳喚,怎的如此湊巧?莫非昨日與闖王一番周旋,其中言不由衷之詞,被宵小告發,縣令今番要怪罪責罰不成?隨即試探問道:“小哥可知縣大人所喚何事?”官差面如冷霜:“小人不知,只教喚先生盡快前往。”弘襟一看官差面色,更加心亂如麻,口中卻回差人:“請小哥在廳堂稍候片刻,待老夫修整一畢,即刻前往拜謁。” 弘襟隨官差匆匆進城,路上腦筋卻一刻未閑,常言道“催命的差人,破家的縣令”,自己平時雖與宗孟大人相交甚密,但這次非同小可,弄不好“謀反”二字戴在頭上,可是誅滅九族的大罪。此番前去,在大人面前該如何自辯一番?正在苦苦打著腹稿,一抬頭卻已進了縣衙大門。 內廳剛一落座,弘襟便趕忙起身,欲述昨日之事。只見宗孟大入手一揮,止住了弘襟:“本官知你欲言何事,只是先生誤會了。昨日已有細作告知你與李賊相謀之事的詳情。本官與先生故交,深曉先生忠貞大義,先生昨日雖刀斧加身,卻寧死不從闖賊威逼,足顯對我朝廷之赤膽忠心。其節操昭昭如日月輝映,令本官敬佩不已,此舉足以明心;先生與李賊所言策論,實屬虛與委蛇之語;況且,其中所薦李賊行事諸項,皆為利民之舉,其若依計而行,必可緩解黎庶疾苦;至于爾所建議暫不攻取京都,更是緩兵之計,以便朝廷有調集軍馬、圍剿李賊的轉圜之機,此乃有功之舉,何罪之有?本官昨日本欲擊滅李賊,怎奈兵少將寡,守城尚可,擊賊無力。幸喜李賊此番目的在君不在城,故終有驚無險耳。” 弘襟一聽此番言語,猶如久旱逢甘霖、殺場遇赦令一般,喜出望外之余,后背上的津津冷汗才慢慢退了下去。不禁暗自嘆服宗孟大人洞窺肺腑的慧眼卓識,他為大人能設身處地體察自己的苦衷而不由內心感激涕零。不過片刻又忽地疑竇頓生,遂恭敬問道:“既然如此,賢令喚在下前來有何指教?”宗孟拉過椅子,與弘襟促膝而談:“今召先生前來是要與你商量一件大事。宗孟不才,以薄名之身奉旨治理貴縣,實在有負圣恩,然宗孟雖自愧愚魯,卻一刻未敢忘記皇命在身,仍欲在此治期內有所作為:一則欲在縣城中央建一大閣樓,以重振貴縣舊時京畿之地的雄風。此前在重修縣城四門城樓后,雖縣內城中樓閣列峙,然中心無主,必致地脈散也,人文必將不振。吾欲建樓于城之中心,以鎮之。此樓擬名為”文昌閣“,用以供奉文昌帝君,以彰本地文脈昌茂、儒士眾出之氣象。二則欲重修文廟大成殿,以重現貴縣舊時人才濟濟之盛況。三則欲重修渼陂,以恢復貴縣古時之湖光山色。只是如今民生凋敝,國庫空虛,雖有此利國利民之奢望,然身陷無米巧婦之窘境,如之奈何?” 弘襟正在慶幸自己逃脫大難,聽到父母官如此無奈地苦訴衷腸,不由慨然而起:“賢令有此宏圖大略,實乃敝縣鄉民之福也,此舉將惠及當今,澤及后世,必能重振吾縣士林之風。恕老夫斗膽妄言,此宏圖愿景一旦實現,數十年后必有大儒出于鄠縣!” 宗孟不禁被這句石破天驚的斷語所震撼,他不由起身緊握弘襟雙手,久久無語,兩人都沉浸在了這瑰麗的未來幻境之中。 ……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