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婦產科護理(第4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06287
- 條形碼:9787030706287 ; 978-7-03-070628-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婦產科護理(第4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婦產科護理(第4版)》供中等職業教育護理等相關專業使用。《婦產科護理學》分別介紹了女性生殖系統解剖及生理、正常妊娠及分娩婦女的護理、異常妊娠及分娩婦女的護理、婦產科診療護理技術、婦科疾病患者的護理、計劃生育婦女的護理等內容。
婦產科護理(第4版) 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上一版曾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全國很好教材二等獎。全書內容包括生理產科及護理、病理產科及護理、婦產科手術患者的護理、婦科疾病患者的護理、婦科常用護理技術及計劃生育婦女的護理等,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備科學性、針對性和實踐性的護理專業教材。教材突出“三基”內容,知識結構全面完整,注重與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內容接軌,除加入“案例”“鏈接”“考點”“自測題”外,還添加了思政模塊“醫者仁心”,使思政元素貫穿全文,在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實訓指導為實踐技能操作項目,便于學生實踐。 本教材供中等職業教育護理等醫學相關專業使用。
婦產科護理(第4版)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第2章 女性生殖系統解剖與生理 3
第1節 女性生殖系統解剖 3
第2節 女性生殖系統生理 10
第3章 正常妊娠期婦女的護理 16
第1節 妊娠生理 16
第2節 妊娠期母體的變化及護理 20
第3節 妊娠診斷 22
第4節 妊娠期管理 25
第4章 正常分娩期婦女的護理 34
第1節 決定分娩的因素 34
第2節 分娩機制 37
第3節 先兆臨產、臨產與產程 39
第4節 分娩婦女的護理 41
第5節 分娩鎮痛 49
第5章 正常產褥期母兒的護理 52
第1節 產褥期產婦的生理和心理變化 52
第2節 產褥期產婦的護理 53
第3節 正常新生兒的護理 59
第6章 妊娠并發癥婦女的護理 64
第1節 自然流產 64
第2節 異位妊娠 67
第3節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71
第4節 前置胎盤 76
第5節 胎盤早剝 79
第6節 早產 81
第7節 過期妊娠 82
第8節 羊水量異常 83
第9節 胎膜早破 87
第10節 多胎妊娠和巨大胎兒 89
第7章 妊娠合并癥婦女的護理 93
第1節 妊娠合并心臟病 93
第2節 妊娠合并糖尿病 96
第3節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98
第4節 妊娠合并貧血 100
第8章 高危妊娠母兒的護理 103
第1節 高危妊娠婦女的監護 103
第2節 高危妊娠婦女的護理 106
第3節 胎兒窘迫 108
第9章 異常分娩婦女的護理 111
第1節 產力異常 111
第2節 產道異常 116
第3節 胎兒異常 119
第10章 分娩期并發癥婦女的護理 124
第1節 產后出血 124
第2節 子宮破裂 128
第3節 羊水栓塞 130
第11章 異常產褥期婦女的護理 134
第1節 產褥感染 134
第2節 產褥期抑郁癥 137
第3節 晚期產后出血 138
第12章 產科手術及護理 141
第13章 婦科患者的護理評估 148
第1節 婦科患者的病史采集 148
第2節 婦科患者身心狀況評估 149
第14章 女性生殖系統炎癥患者的護理 153
第1節 概述 153
第2節 外陰炎及前庭大腺炎患者的護理 154
第3節 陰道炎患者的護理 155
第4節 宮頸炎患者的護理 160
第5節 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護理 162
第15章 女性生殖內分泌患者的護理 165
第1節 異常子宮出血 165
第2節 痛經 169
第3節 閉經 171
第4節 絕經綜合征 174
第16章 妊娠滋養細胞疾病患者的護理 177
第1節 葡萄胎 177
第2節 妊娠滋養細胞腫瘤 180
第17章 女性生殖系統腫瘤患者的護理 185
第1節 宮頸癌 185
第2節 子宮肌瘤 190
第3節 子宮內膜癌 194
第4節 卵巢腫瘤 198
第18章 婦科手術患者的護理 204
第1節 腹部手術患者的護理 204
第2節 外陰、陰道手術患者的護理 207
第19章 婦科其他疾病患者的護理 210
第1節 不孕癥 210
第2節 子宮內膜異位癥 214
第3節 子宮脫垂 217
第20章 計劃生育 221
第1節 避孕方法及護理 221
第2節 絕育術婦女的護理 226
第3節 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 228
第21章 婦女保健 234
第22章 婦產科常用診療技術及護理 238
第23章 婦產科常用護理技術 244
第1節 會陰擦洗 244
第2節 陰道灌洗 245
第3節 會陰濕熱敷 245
第4節 陰道或宮頸上藥 246
第5節 坐浴 247
實訓指導 249
實訓1 孕期腹部檢查 249
實訓2 骨盆外測量技術 251
實訓3 正常分娩婦女的護理配合 252
實訓4 異常妊娠孕婦的護理 254
實訓5 分娩并發癥患者的護理 256
實訓6 婦科檢查及特殊檢查護理配合 258
實訓7 生殖系統炎癥患者的護理 260
實訓8 生殖系統腫瘤患者的護理 261
實訓9 計劃生育手術的護理配合 262
參考文獻 264
自測題參考答案 265
婦產科護理(第4版) 節選
|第1章| 緒論 一、婦產科護理學的范疇及特點 (一)婦產科護理學的范疇 婦產科護理學是研究妊娠期、分娩期、產褥期、絕經過渡期等各階段婦女以及胎兒、新生兒的生理病理特點、疾病的預防、診治和護理,同時還包括心理學、社會學與優生優育等綜合性知識的臨床護理學科。學習婦產科護理學可為開展圍產期保健、婦女保健、計劃生育和生殖健康等健康教育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婦產科護理學的范疇包括孕產婦的護理、婦科疾病患者的護理、計劃生育指導、婦女保健及生殖保健等內容。孕產婦的護理主要是為孕產婦、胎兒及新生兒提供護理;婦科疾病患者的護理主要是針對非妊娠狀態女性生殖系統疾病開展護理;計劃生育指導及生殖保健主要是針對女性生育方面開展指導及護理;婦女保健是為健康女性提供自我保健、預防疾病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二)婦產科護理學的特點 1.護理對象的特殊性 婦產科護理的對象包括生命各階段不同健康狀況的女性。①青春期女性卵巢功能不成熟、生殖器官發育不健全,可出現月經不規則甚至發生異常子宮出血等病理情況,同時心理變化較大,會影響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應加強健康教育;②生育期婦女的生殖功能處在*旺盛時期,在妊娠和分娩過程中全身各系統發生明顯變化,應加強妊娠期、分娩期及產褥期保健,同時評估母兒情況,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使母兒安全度過妊娠期、分娩期和產褥期;③絕經過渡期、絕經期、老年期婦女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其生理和心理發生較大變化,容易出現嚴重的臨床癥狀,應加強健康教育。此外,絕經過渡期和老年期是女性生殖系統腫瘤的高危年齡,應做好防癌宣傳和普查工作,以便早發現、早診斷、及時治療。 2.工作性質的特殊性 首先,婦產科護理專業技術要求高,應急性強、責任大,承擔產房助產和新生兒護理工作,關系到母嬰生命的安危,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備嫻熟的操作技術,高尚的醫德修養及準確細致、團結協作、和藹可親的工作作風;其次,護理技術操作多,包括急診搶救技術,手術、非手術患者的護理操作,產房助產和新生兒護理技術操作;*后,婦產科護理使用的器械物品多,維護的工作量大。除病室、治療室外,搶救室、產房、嬰兒室、婦科檢查室、待產室等也配置較多的器械物品,且須隨時處于備用狀態,因此維護工作量較大。 二、婦產科護理學的學習目的和方法 學習婦產科護理學的目的在于掌握婦產科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培養評判性臨床思維能力,能夠應用婦產科相關職業能力,為護理對象提供婦產科保健知識及緩解痛苦、促進康復的護理活動,幫助護理對象預防疾病,維持健康狀態,減輕疾病痛苦,促進身體康復,盡快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學生要充分認識婦產科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強調理論聯系實際,要熟悉和充分理解婦產科獨立和完整的護理及相關理論體系,并在實踐中去運用和發展。另外,婦產科護理實踐常涉及護理對象的隱私,因此在實踐學習中應尊重患者,保護患者隱私,加強人文關懷。(李儉) |第2章|女性生殖系統解剖與生理 第1節 女性生殖系統解剖 一、外生殖器 女性外生殖器又稱外陰,位于兩股內側之間,前為恥骨聯合,后為會陰,包括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蒂和陰道前庭(圖2-1)。 圖2-1 女性外生殖器 1.陰阜 為恥骨聯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墊,皮下有豐富的脂肪組織與神經。青春期后陰阜上的皮膚開始生長陰毛,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是女性第二性征之一。 2.大陰唇 為鄰近兩股內側的一對隆起的皮膚皺襞,起自陰阜,止于會陰。大陰唇外側面與皮膚相同,內側面濕潤似黏膜。大陰唇皮層內有皮脂腺和汗腺,皮下脂肪豐富,內含豐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當局部受傷時,易形成大陰唇血腫,疼痛明顯。未婚婦女的兩側大陰唇自然合攏,遮蓋陰道口及尿道外口;經產婦大陰唇由于分娩影響向兩側分開;絕經后大陰唇呈萎縮狀,陰毛稀少。 考點大陰唇解剖特點 3.小陰唇 是一對位于大陰唇內側的薄皮膚皺襞,表面濕潤、色褐、無毛,富有神經末梢,故極敏感。其前端包繞陰蒂,后端與大陰唇后端在中線處匯合,在正中線處形成一條橫皺襞,稱陰唇系帶,可因分娩損傷而消失。 4.陰蒂 位于兩側小陰唇頂端的聯合處,系海綿體組織,具有勃起性。含有豐富的血管及神經末梢,極為敏感。 5.陰道前庭 為兩側小陰唇之間的菱形區域。其前方有尿道口,后方有陰道口,陰道口覆有一層薄膜為處女膜,中央有一孔,月經血由此流出。處女膜多在初次性交時破裂并有少量出血,產后僅留有處女膜痕。 前庭大腺又稱巴氏腺,位于大陰唇后部,大小如黃豆,左右各一。腺管細長,長1~2cm,向內側開口于前庭后方小陰唇與處女膜之間的溝內,性興奮時分泌黃白色黏液起潤滑陰道作用。正常情況檢查時不能觸及此腺,遇有感染致腺管口閉塞時,可形成前庭大腺膿腫或囊腫。 二、內生殖器 女性內生殖器包括陰道、子宮、輸卵管及卵巢,后兩者合稱子宮附件(圖2-2)。 圖2-2 女性內生殖器 (一)陰道 1.功能 陰道是性交器官,是月經血排出及胎兒娩出的通道。 2.解剖結構 陰道位于真骨盆中央下部,為上寬下窄的管道,前壁長7~9cm,與膀胱和尿道相鄰;后壁長10~12cm,與直腸貼近。上端環繞子宮頸,下端開口于陰道前庭。環繞宮頸周圍的部分稱陰道穹隆,按其位置分為前、后、左、右四部分,其中后穹隆*深,后穹隆頂端與盆腔*低部位直腸子宮陷凹相毗鄰,若有腹腔積液或積血時常聚積于此,故臨床上可經陰道后穹隆穿刺或引流。 3.組織結構 陰道壁由黏膜層、肌層和纖維層構成。陰道黏膜有很多橫行皺襞,故有較大伸展性;由復層鱗狀上皮所覆蓋,呈粉紅色,無腺體,在性激素的作用下有周期性變化。陰道壁因富有靜脈叢,故局部受損傷易出血或形成血腫。 陰道的解剖結構 第2章 女性生殖系統解剖與生理 (二)子宮 1.功能 子宮為孕育胚胎、胎兒和產生月經的器官,是性交后精子到達輸卵管的通道,分娩時子宮收縮促使胎兒及其附屬物娩出。 2.形態 成年婦女子宮為倒置的扁梨形,長7~8cm,寬4~5cm,厚2~3cm,重約50g,容量約5ml。子宮上部較寬稱子宮體,其上端隆突部分稱子宮底,子宮底兩側與輸卵管相通的部分稱子宮角,子宮腔呈上寬下窄的三角形。子宮下部較窄呈圓柱狀稱子宮頸,子宮頸內腔呈梭形稱子宮頸管,成年婦女長約3cm,下端稱為子宮頸外口。未產婦的子宮頸外口呈圓形,經產婦的子宮頸外口受分娩影響而形成橫裂狀。子宮體與子宮頸的比例因年齡而異,青春期前為1∶2,成年婦女為2∶1,絕經后為1∶1。 子宮體與子宮頸之間*狹窄部分為子宮峽部,上端為解剖學內口,下端為組織學內口,在非孕時長約1cm,妊娠期及臨產后逐漸伸展變長至7~10cm形成子宮下段(圖2-3)。 圖2-3 子宮解剖結構圖 A.子宮冠狀面;B.子宮矢狀面 3.位置 子宮位于骨盆腔中央,骨盆入口平面以下,坐骨棘水平之上,呈前傾前屈位。 考點子宮的位置、形態、大小和子宮峽部的概念 4.組織結構 (1)子宮體:子宮體壁由內向外分三層,依次為內膜層、肌層、漿膜層。 1)內膜層:子宮內膜表面的2/3為功能層,從青春期開始受卵巢激素影響,發生周期性變化而剝脫。靠近子宮肌層的1/3內膜為基底層,無周期性變化。 2)肌層:是子宮壁*厚的一層,由平滑肌束及彈力纖維組成,分外縱形、內環形、中層交織成網狀的三層,中層肌纖維中有血管貫穿,子宮收縮時可壓迫血管起到止血的作用。 3)漿膜層:為覆蓋宮底部及體部前后壁的腹膜,在子宮前下方形成膀胱子宮陷凹,在子宮后下方向形成直腸子宮陷凹。 (2)子宮頸: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含少量平滑肌纖維及彈力纖維。子宮頸管黏膜為單層高柱狀上皮,有腺體,能分泌堿性黏液,形成黏液栓堵塞子宮頸管。子宮頸陰道部為復層鱗狀上皮覆蓋,表面光滑。子宮頸外口柱狀上皮與鱗狀上皮交界處是宮頸癌的好發部位。 5.子宮韌帶 主要是維持子宮正常位置,共有4對(圖2-4)。 (1)圓韌帶:起于兩側子宮角的前面,向前下方伸展達兩側骨盆壁,再穿過腹股溝管止于大陰唇前端。有維持子宮前傾位的作用。 (2)闊韌帶:自子宮兩側向外延伸至骨盆壁,維持子宮在盆腔正中的位置。卵巢內側與子宮角之間的闊韌帶稍增厚,稱為卵巢固有韌帶。闊韌帶上緣外1/3部包繞卵巢動靜脈,形成骨盆漏斗韌帶或卵巢懸韌帶。 (3)主韌帶:又稱子宮頸橫韌帶。位于闊韌帶下部,橫行于子宮頸兩側和骨盆側壁之間,是固定子宮頸正常位置,防止子宮脫垂的重要組織。 (4)子宮骶韌帶:自子宮頸后側壁向兩側繞過直腸,止于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將子宮頸向后上方牽引,間接維持子宮處于前傾位置。 圖2-4 子宮各韌帶 維持子宮正常位置的韌帶名稱及作用 (三)輸卵管 1.功能 輸卵管為卵子與精子相遇結合成為受精卵的部位,也是向子宮腔運送受精卵的通道。 2.解剖結構 輸卵管為一對細長而彎曲的管道,長8~14cm。內側與子宮角相通,外端游離開口于腹腔并與卵巢接近。輸卵管由內向外可分為四部分(圖2-5)。①間質部:通入子宮壁內的部分,長約1cm;②峽部:管腔較狹窄,長2~3cm;③壺腹部:管腔較寬闊,長5~8cm,是正常受精部位;④傘部:形似漏斗狀,開口于腹腔,具有“拾卵”作用。 3.組織結構 輸卵管壁由外向內分為三層:漿膜層、平滑肌層及黏膜層。黏膜層部分上皮細胞有纖毛,纖毛擺動和輸卵管肌肉蠕動均朝向宮腔方向,有輸送受精卵的作用。 圖2-5 輸卵管各部及其橫斷面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