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把握經濟世界的方式《〈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新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148277
- 條形碼:9787505148277 ; 978-7-5051-482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把握經濟世界的方式《〈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新讀 內容簡介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是政治經濟學批判“總的導言”,文字簡短,但內涵豐富,特別在方法論上。普遍認為,《導言》在馬克思經濟學體系中的地位的可以與《資本論》相媲美!正是借助于《導言》和《大綱》,《資本論》才得以完成它的創作。《導言》很好詳細地闡述了政治經濟學的對象和方法,深刻揭示了社會生產過程的內在聯系和客觀關系,本書從寫作背景、政治經濟學對象與經濟關系、經濟關系總體及方法探索這三個維度進行了深刻的闡釋和解讀,并在此基礎上詳細討論了《導言》在當代的理論價值與歷史意義,對于今天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有重要的方法論啟示。
把握經濟世界的方式《〈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新讀 目錄
**章 寫作背景
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日益顯現
二、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系統批判
三、政治經濟學研究成果的整理總結
第二章 政治經濟學研究對象與經濟關系
一、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二、生產同其他獨立領域的一般關系
第三章 經濟關系總體及方法探索
一、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
二、經濟范疇解剖與方法邏輯
第四章 理論意義與歷史意義
一、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則
二、推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理論指南
三、考察社會歷史的獨特方法
四、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向指引
后記
把握經濟世界的方式《〈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新讀 節選
本書: 二、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系統批判 古典政治經濟學產生于17世紀后半葉,完成于19世紀初,是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上升時期的經濟理論。由于古典政治經濟學家都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他們所提出的經濟理論從根本上來說也是為了論證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古典政治經濟學作為當時社會的新興科學,對經濟領域多進行實證分析,而不是形而上學的先驗觀念建構,開辟了對社會的理解的新的理論境界,為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創造了條件。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初步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內部聯系,描繪了這種聯系無形產生的對抗性結果,為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提供了重要前提。 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始于19世紀40年代,在擔任《萊茵報》主編時,他“**次遇到要對所謂物質利益發表意見的難事”。在遭遇摩賽爾的酒農因為競爭面臨破產問題時,他認為,不能忽視各種關系的客觀本性,而要用當事人的意志來解釋一切。這時,他已經意識到有一種客觀關系在經濟生活中發揮作用,國家制度是由一種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關系”所決定。不過,這時他還不能對這種“客觀關系”作出深刻的闡釋。從1843年起,馬克思開始閱讀政治經濟學著作,到1844年4月到8月,馬克思集中閱讀了關于古典經濟學等方面的著述,并做了筆記,形成了《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即《巴黎筆記》。雖然《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學著作,在這部手稿中,馬克思主要用哲學語言來談論經濟問題背后的哲學原理,但是馬克思用哲學思維方式分析了兩個主要的經濟學范疇: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他論述了勞動對于人類文明和歷史進步的偉大意義,指出私有制帶來的勞動異化給工人階級和整個人類帶來了災難性后果。這時候馬克思還沒有形成他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抽象方法,對“市民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關系的理解,還缺乏科學的方法論武器。1844年后,馬克思在《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逐漸完成了歷史觀的轉變,并且發現了探索新世界的新方法。唯物史觀的創立,為馬克思經濟學研究帶來煥然一新的面貌。從1846年到1847年,馬克思的思想經歷了深刻的變革,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馬克思經濟學理論取得很大的進展。首先,在1847年出版的《哲學的貧困》中,馬克思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確立了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研究方法和對象,探討了勞動價值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般特征和發展趨勢。在《雇傭資本與勞動》的演講中,論述了階級斗爭的物質基礎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關系,揭示了資本與雇傭勞動之間的關系。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與恩格斯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對資本主義經濟關系進行了深刻的論述。 《導言》是馬克思在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批判的過程中創立的。正如馬克思在寫作《導言》后所言:“應當首先出版的著作是對經濟學范疇的批判,或者,也可以說是對資產階級經濟學體系的批判敘述。這既是對上述體系的敘述,又是在敘述過程中對它進行的批判。”19世紀50年代,馬克思在寫給恩格斯的信中,表述了他重新開始研究經濟學后的一些感想:“這開始使我感到厭煩了。實際上,這門科學從亞·斯密和大·李嘉圖時代起就沒有什么進展,雖然在個別的常常是極其精巧的研究方面作了不少事情。”馬克思在《導言》中涉及的經濟學家非常多。誠然,即使經濟學可以歸結為斯密和李嘉圖兩派,在《導言》中仍然給約翰·斯圖亞特·穆勒以獨立的位置。斯密在《國富論》**編的后半部分分論中,提出人和人之間所有物多少有區別的決定性原因在于主體是否能把勤勞的成果節約使用,所以擁有較多積累物的資本家所得來自他們自覺性的結果。在斯密看來,在資本循環論展開的過程中,個人(資本家)產生制度,而制度一旦被產生就具有了獨立性,這樣就出現了二重自然法。在這里,馬克思把斯密依據主體自然法設定的“從個人到制度”這種邏輯關系顛倒過來,從“在社會中進行生產的個人”出發,把個人理解為社會的個人,或者說,理解為由個人所構成的社會制度。所以,每個人的個性并不是無從了解,因為其個性是被資本動員和利用著的,因此把人徹底還原為社會的人,把人作為制度的承擔者來理解。進而,對斯密的道德哲學等同于經濟學的思維習慣進行批判并力圖重建。 ……
把握經濟世界的方式《〈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新讀 作者簡介
韓喜平,吉林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成員。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