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尾货特色书店,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 針灸理論

包郵 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 針灸理論

作者:趙京生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6-01
開本: 16開 頁數: 468
本類榜單:醫學銷量榜
中 圖 價:¥150.4(8.0折) 定價  ¥18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 針灸理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07765
  • 條形碼:9787030707765 ; 978-7-03-07077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 針灸理論 本書特色

總結了中醫診療理論的創新成果,建構了相關疾病的中醫診療理論框架。

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 針灸理論 內容簡介

《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是“中醫學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叢書”四個系列之一,包含《中醫基礎理論》《臨床診治理論》《中藥方劑理論》《針灸理論》和《養生理論》五個分卷!吨嗅t學理論專論集成》,通過全面研讀歷代代表性醫學論著,選取其中圍繞某一概念或命題,較為精要地進行論證、闡述和辨析,且學術觀點較為明確的章節或完整段落,按照中醫學理論體系基本范疇進行分類;旨在全面展現中醫經典與歷代名家的原創性理論觀點和獨到臨床體會,并對所選專論加以提要鉤玄,力求要點突出,以促進讀者對原文的理解和應用。 本書為《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之“針灸理論”分卷。書中選擇歷代針灸論著及相關著作中,闡釋針灸理論基本概念、重要命題的內容,將其納入經絡、腧穴、刺灸、針灸診治等4個范疇,并闡釋原文主旨。本書內容兼顧系統性、代表性和說理性。本書有裨于中醫藥從業人員及多學科學者,深化對針灸理論的認知,增進臨床應用能力,啟發中醫科研思路。

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 針灸理論 目錄

目錄
總序
總前言
凡例
**篇 經 絡
1 經絡總論 3
1.1 經絡循行與聯系 3
《靈樞》 脈度 3
《靈樞》 脈行逆順 3
張從正 十二經與八脈循行 4
楊繼洲 經絡迎隨 4
張介賓 經絡分布 4
高士宗 陰陽經脈循行分布 5
莫枚士 經絡循行描述 5
陸瘦燕、朱汝功 經脈交叉和交會的意義 6
李 鼎 標本、根結 6
1.2 經絡關系 7
《靈樞》 諸經脈皆上行頭面 7
《素問》 經脈表里 7
《素問》 三陰三陽之離合 8
《素問》 太陰陽明為表里論 8
《難經》 諸陽脈皆上行頭面 9
楊上善 經脈正別 9
楊上善 陰經以太陰為主 10
陳無擇 六經本脈體論 10
萬 全 八脈生十二經,經生絡 11
孫一奎 手足十二經配合臟腑之義 11
馬 蒔 經別之論 12
張介賓 經別之論 12
張介賓 臟腑經絡營衛標本合論 13
翟 良 臟腑聯系分合詳說及足經起止 13
張志聰 經脈經別之論 14
張志聰 經別之論 15
王居易 十二經的互補、增效、協同 16
王居易 經別是本經臟腑自養系統 17
1.3 經絡特性 17
《靈樞》 十二經脈外合于十二經水 17
《靈樞》 手太陰、足少陰、足陽明脈獨動不止 18
《靈樞》 沖任為經絡之海 19
楊上善 十二經脈比附十二水 19
張介賓 經脈猶江河 20
王可賢 任督為一身之綱領說 20
王可賢 沖帶陽蹺陰蹺陽維陰維為一身之六合說 21
陸瘦燕、朱汝功 經水反映經脈氣血多少 21
李 鼎 八脈隸乎肝腎 22
1.4 經絡功能 22
《難經》 經脈行血氣而決死生 22
楊上善 五臟之道皆出于經隧 23
《圣濟總錄》 經脈統論 23
何若愚 經絡氣血流注 24
劉完素 原脈論 24
滑 壽 手足陰陽流注 24
汪 機 經絡、經隧行氣血 25
楊 珣 經絡流注 26
李 梴 經絡之功 26
馬 蒔 五十營論 26
李中梓 脈為氣血之神 27
施 沛 經絡功能概說 27
張志聰 五十營 28
王宏翰 經絡之血運周身 28
李學川 論以寅時定為肺經 29
王清任 經絡是氣管、血管 29
唐容川 經脈為臟腑氣化之路徑 30
唐容川 經脈血脈論 31
葉 霖 經脈血氣論 32
葉 霖 脈中血氣論 32
葉 霖 臟腑經脈之血氣生死出入 33
王居易 經絡氣化概要 33
1.5 經絡病候 34
《素問》 足陽明病候 34
《難經》 手足三陰三陽氣絕候 34
張介賓 經脈是動病 35
張志聰 經脈與經脈病候 35
莫枚士 是動所生病說 37
《經絡學說的理論及其運用》
經脈病候 37
李 鼎 六陽經不說主腑所生病 38
《針灸學》 經絡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應 39
張 吉 經脈病的內在聯系 39
王居易 是動則病論 39
王居易 經絡的疲勞和紊亂 40
1.6 經絡運用 40
《靈樞》 經脈之用總綱 40
張仲景 經絡臟腑先后受病 41
楊上善 凡刺之理經脈為始 41
竇 材 當明經絡 41
虞 摶 傷寒六經傳足不傳手 42
李 梴 經絡與六經傳變 42
李 梴 脈乃醫之首務 43
張三錫 臟腑陰陽,各有其經,四肢筋骨,各有所主 43
馬 蒔 經絡之所當知 43
馬 蒔 凡刺之理經脈為始 45
金一龍 凡病必明脈與經絡 45
方有執 傷寒六經與經脈不同 45
翟 良 經絡統論 46
傅仁宇 需重目八廓之經絡 46
程國彭 傷寒六經與病邪傳變 46
王清任 經絡本衛總管論 47
周學海 論六經、五臟不能強合 48
周學海 論三陰三陽之分野 49
周學海 論六經、六氣不能強合 50
《經絡學說的理論及其運用》十二經別 50
《經絡學說的理論及其運用》 經絡學說在針灸與臨床各科中的運用 51
《經絡學說的理論及其運用》 藥物歸經和引經報使問題 51
陸瘦燕、朱汝功 經絡學說的起源和針灸的關系 51
夏治平 六經分證與十二經關系 52
1.7 經絡與新學說 52
趙緝庵 針灸功效之新舊學說 52
承淡安 經絡腧穴與神經 53
蕭 雷 論神經系的組織和針灸的關系 54
2 十二經脈 56
2.1 肺手太陰之脈 56
《靈樞》 肺手太陰之脈 56
楊上善 手太陰脈 56
楊上善 肺脈論 57
馬 蒔 肺手太陰之脈 58
張介賓 手太陰脈 60
2.2 大腸手陽明之脈 60
《靈樞》 大腸手陽明之脈 60
楊上善 手陽明脈 61
馬 蒔 大腸手陽明之脈 62
張介賓 手陽明脈 62
2.3 胃足陽明之脈 63
《靈樞》 胃足陽明之脈 63
楊上善 足陽明脈 63
馬 蒔 胃足陽明之脈 64
張介賓 足陽明脈 65
2.4 脾足太陰之脈 66
《靈樞》 脾足太陰之脈 66
楊上善 足太陰脈 66
馬 蒔 脾足太陰之脈 67
2.5 心手少陰之脈 68
《靈樞》 心手少陰之脈 68
楊上善 手少陰脈 68
馬 蒔 心手少陰之脈 69
張介賓 手少陰脈 70
2.6 小腸手太陽之脈 70
《靈樞》 小腸手太陽之脈 70
楊上善 手太陽脈 70
2.7 膀胱足太陽之脈 71
《靈樞》 膀胱足太陽之脈 71
楊上善 足太陽脈 72
馬 蒔 膀胱足太陽之脈 72
2.8 腎足少陰之脈 73
《靈樞》 腎足少陰之脈 73
楊上善 足少陰脈 73
馬 蒔 腎足少陰之脈 74
張介賓 足少陰脈 75
2.9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 76
《靈樞》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 76
《難經》 心主脈由來 76
楊上善 手厥陰脈 76
張介賓 手厥陰脈 77
沈子祿、徐師曾 心包經之論 77
2.10 三焦手少陽之脈 78
《靈樞》 三焦手少陽之脈 78
楊上善 手少陽脈 78
施 沛 三焦經之論 79
2.11 膽足少陽之脈 79
《靈樞》 膽足少陽之脈 79
楊上善 足少陽脈 79
馬 蒔 膽足少陽之脈 80
2.12 肝足厥陰之脈 81
《靈樞》 肝足厥陰之脈 81
楊上善 足厥陰脈 82
張介賓 足厥陰脈 82
3 奇經八脈 84
《素問》 沖、任、督脈 84
《難經》 奇經八脈論 84
楊上善 督脈論 85
楊上善 任脈論 86
楊上善 沖脈論 86
《圣濟總錄》 奇經八脈論 87
滑 壽 奇經八脈論 88
李時珍 奇經八脈論 88
李時珍 沖脈循行論 89
李時珍 陰蹺脈循行論 89
馬 蒔 伏膂之脈論 90
張介賓 沖脈循行及生理 90
張介賓 蹺脈論 91
張志聰 論蹺脈 91
陳士鐸 論任督 92
寶 輝 蹺脈、維脈論 93
葉 霖 沖脈論 94
葉 霖 蹺脈論 94
承淡安 奇經八脈之研究 95
4 絡脈 96
《靈樞》 絡脈總論 96
《難經》 十五絡論 96
楊上善 絡脈論 97
楊上善 十五絡論 97
張介賓 絡脈論 98
張介賓 經脈絡脈論 98
張介賓 孫絡溪谷之論 100
張志聰 孫絡與大絡相通論 100
張志聰 血絡論 101
葉 霖 絡脈之論 101
5 其他 103
5.1 經筋 103
《靈樞》 經筋 103
楊上善 論經筋 105
張介賓 十二經筋結支別 106
張志聰 論手足之筋 106
《經絡學說的理論及其運用》 十二經筋 107
夏治平 經絡與肌肉系統的關系 107
5.2 皮部 107
《素問》 皮部論 107
楊上善 絡脈皮部論 108
丹波元簡 皮部論 109
李 鼎 皮部 110
5.3 四海 111
《靈樞》 四海之論 111
楊上善 四海論 112
張介賓 沖脈為十二經之海論 113
張介賓 胃為水谷之海 113
吳師機 腦為髓海論 114
王清任 腦髓論 114
唐容川 腦髓之論 115
焦順發 四海 115
5.4 氣街 116
《靈樞》 氣街之論 116
楊上善 氣街論 116
張介賓 氣街論 117
張志聰 標本氣街論 117
第二篇 腧 穴
1 腧穴總論 123
《靈樞》 節為神氣游行出入處 123
《素問》 氣穴論 123
孫思邈 孔穴名義 124
楊上善 氣穴三百六十五 124
張介賓 三百六十五穴 125
張介賓 少陰獨無腧 125
張介賓 腧穴與身形關系之論 125
張志聰 溪谷之會論 126
張志聰 氣穴論 126
馬繼興 經脈與經穴的關系 127
焦國瑞 穴點與穴區問題 127
陸瘦燕、朱汝功 經絡和腧穴的關系 128
楊醫亞 穴的定義 128
焦順發 針刺部位 129
盛燮蓀 從針法談腧穴 129
王居易 論腧穴 129
魏 稼 腧穴與刺灸部位 131
2 腧穴分類 132
2.1 經穴 132
《素問》 氣府論 132
孫思邈 明堂三人圖 133
滑 壽 脈氣所發 133
張介賓 氣府三百六十五 134
趙緝庵 辨經認穴 135
承淡安 關于刺針點 135
承淡安 刺激點與疾病 136
焦國瑞 經穴與奇穴問題 136
2.2 奇穴 137
楊繼洲 穴有奇正之論 137
《腧穴學》 論奇穴 138
2.3 反應點 138
王可賢 不定穴論 138
焦國瑞 固定穴與非固定穴問題 139
《經絡學說的理論及其運用》
經絡穴位與壓痛點的關系 140
郭效宗 針灸有效點 140
田從豁 臨證點穴及尋找敏感點 141
2.4 耳穴 141
《經絡學說的理論及其運用》
耳針療法問題 141
2.5 類穴 142
2.5.1 五輸穴 142
《靈樞》 臟腑所出皆在五輸 142
《靈樞》 五輸 142
《難經》 臟井滎有五,腑獨有六 143
《難經》 井穴 144
《難經》 五輸穴所主 144
楊上善 五輸及原穴論 144
張介賓 五輸穴論 145
張介賓 井滎腧經合解 145
張志聰 五臟六腑之所出 146
2.5.2 下合穴 146
《靈樞》 合治內腑 146
楊上善 腑病合輸論 147
張介賓 手之三陽下合在足 147
2.5.3 原穴 147
《難經》 十二經原穴 147
2.5.4 俞募穴 148
《靈樞》 背俞穴法 148
《難經》 俞募穴 148
2.5.5 八脈交會穴 148
竇漢卿 論交經八會穴 148
高 武 針刺擔截法之論 149
高 武 八
展開全部

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 針灸理論 節選

概要 【經絡】 “經絡”是中醫針灸理論的核心建構,成形于《黃帝內經》和《難經》,相關載述豐富,涉及面廣,理論性強,從而對后人來說理解難度也*大,是歷代醫家著力注疏的內容。有關論說,除了對經絡理論基本內容的描述外,更多集中于對經絡間的關系、經絡特性、功能、運用、意義等方面的分析和闡發,其中,以經典文本為基礎的闡釋和發揮占相當比重,以唐、元、明時期*為集中,極大推動了理論傳承、認識深化、體系構建的歷史進程。到近現代,針灸醫家在思想認識上逐漸受到西學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的影響,形成了比較的視角與意識,因此尤為關注對經絡理論本質和意義的探究。 1.1經絡循行與聯系 《靈樞》脈度 ※ 黃帝曰:愿聞脈度。岐伯答曰:手之六陽,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陰,從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陽,從足上至頭,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陰,從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蹺脈從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脈任脈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氣之大經隧也。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盛而血者疾誅之,盛者瀉之,虛者飲藥以補之。 ——《靈樞 脈度》 【提要】本論主要闡述脈之度數。敘述了手足六陽六陰經脈、蹺脈、督脈、任脈的長度;經脈總長度是一十六丈二尺,是人體氣的大經隧;同時,講解了經脈、絡、孫絡之定義及關系。 《靈樞》脈行逆順※* 黃帝曰:脈行之逆順奈何?岐伯曰: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黃帝曰:少陰之脈獨下行何也?岐伯曰:不然。夫沖脈者,五臟六腑之海也,五臟六腑皆稟焉。其上者,出于頏顙,滲諸陽,灌諸精;其下者,注少陰之大絡,出于氣街,循陰股內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內,下至內踝之后屬而別;其下者,并于少陰之經,滲三陰;其前者,伏行出跗屬,下循跗入大指間,滲諸絡而溫肌肉。故別絡結則跗上不動,不動則厥,厥則寒矣。黃帝曰:何以明之?岐伯曰:以言導之,切而驗之,其非必動,然后乃可明逆順之行也。黃帝曰:窘乎哉!圣人之為道也。明于日月,微于毫厘,其非夫子,孰能道之也。 ——《靈樞 逆順肥瘦》 【提要】本論主要闡述經脈的逆順走向(舉手直立,陰升陽降),及解釋少陰之脈下行的原因及明逆順之行的方法:以言導之,切而驗之。 張從正十二經與八脈循行 ※* 夫治病當先識經絡!鹅`樞》十二經中,有是動之病,有所生之病。大經有十二,奇經有八脈。言十二經之外,復有此八道經脈也。十二經與八道經脈,通身往來,經絡共二十道,上下流走,相貫周環,晝夜不息,與天同度。自手太陰肺經起,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復會于手太陰肺經也。然此二十道經絡,上下周流者,止一十九道耳。惟帶脈起少腹側季脅之端,乃章門穴是也,環身一周,無上下之源,絡脬而過,如束帶之于身!峨y經》曰:帶之為病,溶溶如坐水中。沖任者,是經脈之海也,循腹脅,夾臍傍,傳流于氣沖,屬于帶脈,絡于督脈。督脈者,起于關元穴;任脈者,女子在養胎孕之所。督脈乃是督領婦人經脈之海也。沖、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歧,皆絡帶脈。沖、任、督三脈,皆統于篡戶,巡陰器,行廷孔、溺孔上端。沖、任、督三脈,以帶脈束之。 ——金 張從正《儒門事親 卷一 證婦人帶下赤白錯分寒熱解六》 【提要】 本論提出治病當先識經絡的論斷,主要闡述奇經八脈的分布、生理功能特點。提出沖、任、督三脈的共性:同起而異行;皆絡帶脈,以帶脈束之;都循行于前后二陰。篡,當為“纂”之誤,指肛門。 楊繼洲經絡迎隨※ 問:經絡。 答曰: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外布一身,為血氣之道路也。其源內根于腎,乃生命之本也。根在內而布散于外,猶樹木之有根本,若傷其根本,則枝葉亦病矣。茍邪氣自外侵之,傷其枝葉,則亦累其根本矣;虿“l內生,則其勢必然,故言五臟之道,皆出經隧,以行血氣,經為正經,絡為支絡,血氣不和,百病乃生。但一經精氣不足,便不和矣。 針下察其邪正虛實以補瀉之,隨其經脈榮衛以迎隨之,其道皆不有違也。凡中外之病,始自皮膚,血脈相傳,內連腑臟,則四肢九竅壅塞不通。內因之病,令氣盛衰,外連經絡,則榮衛傾移,上下左右,虛實生矣。經云:風寒傷形,憂恐忿怒傷氣,氣傷臟乃病臟,寒傷形乃應形,風傷筋乃應筋,此形氣內外之相應也。 ——明 楊繼洲《針灸大成 卷四 經絡迎隨設為問答(楊氏)》 【提要】本論主要論述經絡的組成、特點等。提出經絡之源內根于腎,根在內而布散于外,猶樹木之有根本;針刺需察其邪正虛實以補瀉,隨其經脈榮衛以迎隨,并需知形氣內外相應。 張介賓經絡分布※* 表證者,邪氣之自外而入者也 傷形者,淺則皮毛,深則經絡,故凡外受風寒而病為身熱體痛者,以寒邪傷形也。 蓋風為百病之長,寒為殺厲之氣。人身內有臟腑,外有經絡,凡邪氣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乃入于孫絡;留而不去,乃入于絡脈;留而不去,乃入于經脈,然后內連五臟,散于腸胃,陰陽俱感,五臟乃傷,此邪氣自外而內之次也。 人身臟腑在內,經絡在外,故臟腑為里,經絡為表。在表者,手足各有六經,是為十二經脈。以十二經脈分陰陽,則六陽屬腑為表,六陰屬臟為里;以十二經脈分手足,則足經之脈長而且遠,自上及下,遍絡四體,故可按之以察周身之病。手經之脈短而且近,皆出入于足經之間,故凡診傷寒外感者,則但言足經不言手經也。然而足之六經,又以三陽為表,三陰為里。而三陽之經,則又以太陽為陽中之表,以其脈行于背,背為陽也;陽明為陽中之里,以其脈行于腹,腹為陰也;少陽為半表半里,以其脈行于側,三陽傳遍而漸入三陰也。故凡欲察表證者,則但當分前后左右,而以足三陽經為主。然三陽之中,則又惟太陽一經,包覆肩背,外為周身之綱維,內連五臟六腑之肓腧,此諸陽之主氣,猶四通八達之衢也。故凡風寒之傷人,必多自太陽經始。 足三陰之經皆自足上腹,雖亦在肌表之間,然三陰主里,而凡風寒自表而入者,未有不由陽經而入陰分也。若不由陽經徑入三陰者,即為直中陰經,必連臟矣。故陰經無可據之表證。 寒邪在表者,必身熱無汗,以邪閉皮毛也。 寒邪客于經絡,必身體疼痛,或拘急而酸者,以邪氣亂營氣,血脈不利也。 ——明 張介賓《景岳全書 卷一 表證篇》 【提要】 本論主要闡述經絡循行分布及與臟腑的陰陽表里關系,并由此分析和闡釋傷寒六經與經脈關系,認為 “傷寒外感 但言足經不言手經”“以三陽為表,三陰為里 ”“自太陽經始”等,都與手足經脈、陰陽經脈的循行與聯系有關。 高士宗陰陽經脈循行分布 ※* 三陽在頭,三陰在手,所謂一也。別于陽者,知病忌時;別于陰者,知死生之期。(三陽在頭,謂手太陽之脈,終于目內眥;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眥,上額交巔;手陽明之脈,終于兩鼻孔;足陽明之脈,起于鼻中,循發際,至額顱;手少陽之脈,終于目銳眥;足少陽之脈,起于目銳眥,上抵頭角也。三陰在手,謂足厥陰之脈,注肺而終,交手太陰,出于手大指次指之內廉;足太陰之脈,注心中而終,交手少陰,循手小指之內而出;足少陰之脈,絡心,注胸中而終,交手厥陰,循手小指次指而出也。夫三陽在頭,三陰在手,一氣運行,皆有胃脘之陽,故曰所謂一也。若無胃脘之陽,而別于陽者,不但知病處也,且知病死忌之時。無胃脘之陽,見真臟之陰,而別于陰者,知死生之期。) ——清 高士宗《素問直解 陰陽別論》 【提要】 本論旨在闡明陰陽經脈的循行分布特點。 莫枚士經絡循行描述 ※* 此篇書例:以經所從始曰“起”,以連本經之臟腑者曰“屬”,以本經縈相表里之臟腑者曰“絡”,由此適彼曰“循”,自下而上曰“上”,自上而下曰“下”,過乎他經曰“行”,過乎肢節之旁曰“過”,穿乎其中曰“貫”,并乎兩旁曰“挾”,彼此相互曰“交”,巡繞四邊曰“環”,直達其所曰“抵”,自外至里曰“入”,本隱忽見曰“出”,直行曰“直”,平行曰“橫”,半橫曰“斜”,兩支相并曰“合”,一支而歧曰“別”,疾行往聚曰“趣”,去此復回曰“還”。 《內經》中句斟字酌,無過此篇,仿佛《禹貢》山脈水道書例。惜乎馬元臺輩,未能一一注明也。且此篇與《經筋》、《衛氣》、《營氣》及《素問》所載陰陽大論諸篇,皆古之奇文,當熟讀而精通之。而此篇敘營衛各病之原尤切要。故既校其文,復書其書例于后。 ——清 莫枚士《研經言 卷四 讀書后》 【提要】本論是作者讀《靈樞 經脈》之感,認為該篇對經絡循行的描述用字十分考究、精當、準確,總結了經絡循行及《內經》用字的規律。 陸瘦燕、朱汝功 經脈交叉和交會的意義 ※* 經脈的交叉和交會,在意義上是有所不同的。所謂交叉,是相交而貫過的意思,包含了兩種情況:**是雖然二脈相交而貫過,但是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沒有共同的腧穴,例如肝經和脾經在內踝七寸以上處相交叉,但是該部卻沒有二經共同的會穴;第二是兩經在一個平面上交過,所以有其相交的穴點,例如手陽明大腸經之脈從下齒中出行,挾口上至督脈的人中穴處相交,左面的經脈行至右側,右面的經脈行到左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至于交會,乃是兩脈在同一個穴點上相會合,但是并不交過,仍舊回還而循行在同側,一般的交會穴都屬于此類性質。 ——陸瘦燕、朱汝功《陸瘦燕朱汝功論經絡》 【提要】 經脈的交叉與交會,在經脈循行中較為常見。本論認為兩者具體循行形式并不相同,反映了經脈循行的復雜性以及經脈與腧穴之間的關系。經脈交會,是指在腧穴處幾條經脈相會合,其穴即稱交會穴。經脈交叉,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在腧穴處的交叉;另一種是在腧穴處的交叉,且交叉后,左右互移。 李 鼎標本、根結 ※* 何謂“標本”“根結”?兩者有何異同? 標本、根結理論是經絡學說的重要內容。標本理論始見于《靈樞 衛氣》篇,根結理論始見于《靈樞 根結》篇。 什么是“標本”呢?木之末曰“標”,木之根曰“本”,即標指末梢,本指根本。經絡學說中的標本概念,是借“標”、“本”二詞來稱說經氣集中和擴散的一定部位,以闡明四肢與軀干之間氣血運行的升降關系。梢與根,其位置有高下之分,故“標”在上而“本”在下。人體頭面胸背等部位,與四肢部位相對來說,前者位置較高,后者位置較低,因此,十二經中,“標”都在頭面胸背等上部,而“本”則在四肢下部。 何謂“根結”呢?“根”有根源的意思,“結”有終結的意思。楊上善注說:“根,本也;結,系也!睆堉韭斪ⅲ骸案撸洑庀嗪隙忌;結者,經氣相將而歸結!币簿褪钦f,經氣

中醫學理論專論集成 針灸理論 作者簡介

趙京生,1958年2月出生,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原針灸基礎理論研究室主任,教授,針灸學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針灸學會針灸文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長期從事針灸基礎理論、學術史等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經典理論、概念術語、理論建構等研究方向。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省部級以上課題4項。出版專著《針灸經典理論闡釋》《針意》,主編《針灸關鍵概念術語考論》《針灸學基本概念術語通典》等5部;作為作者或通訊作者在核心期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百余篇。作為完成.人,獲中國中醫科學院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針灸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在2013年973計劃項目中,任“中醫針灸理論框架結構研究”課題負責人。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精度-恒温冷水机-螺杆式冰水机-蒸发冷冷水机-北京蓝海神骏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租车牌|京牌指标租赁|小客车指标出租 | 球磨机 选矿球磨机 棒磨机 浮选机 分级机 选矿设备厂家 | 股指期货-期货开户-交易手续费佣金加1分-保证金低-期货公司排名靠前-万利信息开户 | 恒温恒湿箱(药品/保健品/食品/半导体/细菌)-兰贝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寮步纸箱厂_东莞纸箱厂 _东莞纸箱加工厂-东莞市寮步恒辉纸制品厂 | BAUER减速机|ROSSI-MERSEN熔断器-APTECH调压阀-上海爱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吊装实验室设备,顶装实验室设备,实验室成套设备厂家,校园功能室设备,智慧书法教室方案 - 东莞市惠森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 生物颗粒燃烧机-生物质燃烧机-热风炉-生物颗粒蒸汽发生器-丽水市久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美的商用净水器_美的直饮机_一级代理经销商_Midea租赁价格-厂家反渗透滤芯-直饮水批发品牌售后 | 内六角扳手「厂家」-温州市威豪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 深圳昂为官网-气体分析仪,沼气分析仪,动态配气仪,气体传感器厂家 | 医用酒精_84消毒液_碘伏消毒液等医用消毒液-漓峰消毒官网 | 珠海白蚁防治_珠海灭鼠_珠海杀虫灭鼠_珠海灭蟑螂_珠海酒店消杀_珠海工厂杀虫灭鼠_立净虫控防治服务有限公司 | 精密模具-双色注塑模具加工-深圳铭洋宇通 | 泰来华顿液氮罐,美国MVE液氮罐,自增压液氮罐,定制液氮生物容器,进口杜瓦瓶-上海京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即用型透析袋,透析袋夹子,药敏纸片,L型涂布棒-上海桥星贸易有限公司 | 河南新乡德诚生产厂家主营震动筛,振动筛设备,筛机,塑料震动筛选机 | PC构件-PC预制构件-构件设计-建筑预制构件-PC构件厂-锦萧新材料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泰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官网]叛逆孩子管教_戒网瘾学校_全封闭问题青少年素质教育_新起点青少年特训学校 | 台湾阳明固态继电器-奥托尼克斯光电传感器-接近开关-温控器-光纤传感器-编码器一级代理商江苏用之宜电气 | 塑钢件_塑钢门窗配件_塑钢配件厂家-文安县启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深圳南财多媒体有限公司介绍 | 变色龙云 - 打包app_原生app_在线制作平台_短链接_ip查询 | 泰来华顿液氮罐,美国MVE液氮罐,自增压液氮罐,定制液氮生物容器,进口杜瓦瓶-上海京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东莞螺杆空压机_永磁变频空压机_节能空压机_空压机工厂批发_深圳螺杆空压机_广州螺杆空压机_东莞空压机_空压机批发_东莞空压机工厂批发_东莞市文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市八百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大立教育官网-一级建造师培训-二级建造师培训-造价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考试培训 | 德国UST优斯特氢气检漏仪-德国舒赐乙烷检测仪-北京泽钏 | 好物生环保网、环保论坛 - 环保人的学习交流平台 | 新密高铝耐火砖,轻质保温砖价格,浇注料厂家直销-郑州荣盛窑炉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hdpe土工膜-防渗膜-复合土工膜-长丝土工布价格-厂家直销「恒阳新材料」-山东恒阳新材料有限公司 ETFE膜结构_PTFE膜结构_空间钢结构_膜结构_张拉膜_浙江萬豪空间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低气压试验箱_高低温低气压试验箱_低气压实验箱 |林频试验设备品牌 | 特种阀门-调节阀门-高温熔盐阀-镍合金截止阀-钛阀门-高温阀门-高性能蝶阀-蒙乃尔合金阀门-福建捷斯特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手机游戏_热门软件app下载_好玩的安卓游戏下载基地-吾爱下载站 | 骨密度检测仪_骨密度分析仪_骨密度仪_动脉硬化检测仪专业生产厂家【品源医疗】 | arch电源_SINPRO_开关电源_模块电源_医疗电源-东佑源 | 塑胶跑道_学校塑胶跑道_塑胶球场_运动场材料厂家_中国塑胶跑道十大生产厂家_混合型塑胶跑道_透气型塑胶跑道-广东绿晨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 专注提供国外机电设备及配件-工业控制领域一站式服务商-深圳市华联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金联宇电缆|广东金联宇电缆厂家_广东金联宇电缆实业有限公司 | 烘箱-工业烘箱-工业电炉-实验室干燥箱 - 苏州华洁烘箱制造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