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天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682685
- 條形碼:9787530682685 ; 978-7-5306-826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命 本書特色
◎ 她回頭看向他,在路燈稀薄的光影下,她竟覺得這個當代中醫人的身影有了些古舊的感覺,仿佛已經立在那里快一百年了。他曾說過,《傷寒雜病論》就是他的劍,這是他對抗這次疫情的武器,也是他的祖輩對抗時疫的武器。 ◎ “新浪微博小說大賽一等獎”得主、《大唐辟邪司》作者王晴川與“五個一工程”獎獲獎作家李治邦聯手,以文學回應時代之問,以小說致敬從古至今白衣執甲的逆行者。 ◎ 雙線敘事,中醫世家莊氏家族在不同時空“共”抗時疫,既體現中醫傳承,更體現家國擔當。 ◎ 戲曲演員、雜志編輯、普通醫護、清潔工、志愿者……書中的這些身影既是角色,也是我們。
天命 內容簡介
《天命》書寫了中醫世家莊氏家族的百年風云,在時空轉換的磅礴場景中,幾代中醫人的個體生活、家族命運之跌宕被生動描繪,他們的濟世理想與善行善念貫穿敘事始終,展示了中醫醫療思想的博大精深,為家族史賦予了強烈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內涵,是一部以中醫敘事為津梁呈現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的作品。
天命 目錄
**章
1 月,法蘭克福與衛市
1927 年,小暑
1 月,武漢
第二章
分水嶺
1929 年,秋分
行動
1931 年,寒露
封城
第三章
2020 年,除夕
1932 年,除夕
第四章
雷霆
閉關
1932 年,大暑
第五章
別離
初戰
1932 年,立秋
第六章
傳承
1932 年,處暑
不息
第七章
艱難
悲欣交集
慟切
第八章
堅持
曙光
尾聲
后記
天命 節選
才剛到法蘭克福,莊合超就有些想念衛市了。也許人們都習慣于離開或失去后才念起曾經的好來,大到一個時代的豐盛恢廓,小到一道清影的繾綣流連,擁有時都以為會歲月深長,其實從這抹深長變成心尖上惆悵回望的吉光片羽,可能也就是一轉頭而已。 莊合超這時就在想,衛市雖然有時也會有陰霾,但一場大風就能讓老天透亮好幾天。而法蘭克福的冬天就像臉上總掛著霜的遲暮美人,大多是陰郁的,空中總綴滿翻卷的冬云。 此刻,他站在“世界中醫經方交流大會”召開的大廈前,便看見那道濃厚的云彩氣勢洶洶地奔過來,從幾十里外的高架橋呼嘯著騰身而起,飛掠過縱橫交錯的快速路,在這片高樓上方喘息著剎住腳,簇擁成恢宏的云城。一縷陽光正艱難地想從鐵灰色的云城里掙出來,卻又被濃云前仆后繼地捂住。 1月初的法蘭克福確實有些潮冷。開會的大廈倒是布置得花團錦簇,剛過完圣誕節和元旦,空氣中還殘留著點新年的喜慶勁。 這些年,中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國際性的中醫會議也多了起來,以往歐洲的中醫國際性會議大多集中在5月到9月,這次法蘭克福會議因為主辦方的原因,安排在了1月5日這個元旦后的**個周日,這可能也是德國人新年后的**次大型會議。 這是莊合超第二次來法蘭克福了。**次是在三十八歲的時候,那時候這個國際會展之都曾給他強烈的新鮮感。十一年過去了,莊合超已成了衛市中醫藥大學總醫院院長,也許是看慣了國內城市建設的突飛猛進,也許是已快到天命之年,他覺得自己很難再對什么事物感到新鮮和好奇了。 他再次掃了眼手機,上面有一堆信息,但還是沒有侄女莊妙妙的消息。這丫頭去武漢采訪,電話不接、信息不回,已經快兩天了。他把緊繃繃的臉甩向一同前來的助手齊美琳。 齊美琳說,我也沒妙妙的消息。 她已郁悶了一路了。三十四歲的齊美琳是衛市中醫藥大學即將畢業的美女博士,目前正在莊合超所在的中醫藥大學總醫院實習,因為選取的畢業研究課題跟這次國際會議的主題頗有關系,而且她在讀研究生時曾跟一位來進修的德國女生混得挺熟,也就會一些德語,所以被選定陪同莊院長一起來法蘭克福開會。 在衛市的中醫界,莊合超算是個傳奇人物。但這次近距離接觸,齊美琳卻注意到這個學術權威很奇怪,給人的感覺像塊冰。這個人似乎總處于一種若有所思的狀態,老是目光空洞地望著前方,不知在琢磨什么,跟他說話,他也冷冰冰地愛搭不理。偶爾他也會問幾句話,但都是還有多久飛機落地、賓館離會場多遠之類的,問完了,又會重新恢復冰塊狀態,繼續空空洞洞地望著前方,不知在琢磨什么。 莊合超這時正望天出神。失聯四十八小時了,難道莊妙妙這丫頭在武漢失蹤了?他吸了吸鼻子,悶聲步入會場。 經方就是指中醫經典方和古代經驗方,著名經典《傷寒雜病論》中便記錄了兩百多首經驗方,成為中醫界公認的經方。因為經方治病安全有效,更有巨大的商業價值,便素來被國際中醫界重視。這次的世界中醫經方交流大會搞得挺隆重,從國內和歐美來了不少學者。他們大多是中醫藥專家,也有幾位對中醫感興趣的西醫專家應邀蒞臨。 所謂感興趣其實是兩種,一種是單純的喜歡、癡迷,另一種則是將信將疑,甚至是挑刺。以往的中醫交流大會,多是一派暖意融融,與會者如沐春風。但這次大會卻頗多爭鳴,甚至是唇槍舌劍。 會議的一大主題是對白云堂孤本《傷寒雜病論》等民國時期發現的古本傷寒論進行研究探討。莊合超算是國內中醫名家中的新銳,被安排做了一次發言。他講的主題是《傷寒論的融古創新與SARS的防治心得》。 這種在歐洲召開的中醫國際性交流會議, 參會學者專家的發言主題大多是腫瘤康復、心腦血管病等方面的經方治療與養生,因為歐洲的心腦血管病和腫瘤等病的發病率很高,醫療費用也高,這種課題很受西方人歡迎。莊合超講的卻是中醫治療傳染病。這非常罕見,因為傳染病范疇歷來被認為是西醫之長、中醫之短。 他這番演講立即引起了許多學者和聽眾的興趣。提問環節剛開始,一位德國本地的華裔老中醫就搖著頭說,莊先生你提到的,中醫“不創新、毋寧死”,這觀點未免太危言聳聽了吧? 莊合超也搖搖頭說,就拿疫病學來說,從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到吳又可的《溫疫論》,再到清代的吳瑭和王孟英,中醫一直在發展和創新。十七年前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更是促使了傷寒與溫病理論創新。總之,我們不能墨守成規。 一位滿臉花白胡子的德國老學者就問,說到SARS,據我所知,中醫其實沒有病毒學說,為什么能治療傳染病,又怎么保證對病毒性傳染病的治療效果? 莊合超說,十七年前,我隨家父馳援廣州一線,在SARS肆虐*緊要的關頭,我們所在的中醫院創造了零感染、零死亡和零轉重的紀錄。中醫雖無病毒學說,但病毒早已被概括于“邪氣”之論中,發展到了清代,大醫吳瑭在其病原說的相關論述中就包括了人體內在、氣候環境和致病物質三個方面,這比只重視病原體的現代醫學理論似乎更為全面。 與會者中華裔占大多數,但也有不少西方學者,莊合超用英語對答時盡量用詞通俗易懂。齊美琳有些驚訝地發現,端坐在臺上的莊合超仿佛換了個人,再不是那個眼神空洞、若有所思的家伙,那眼神亮亮的竟有些刺人。 莊合超*后說了句,對于真正有本事的中醫人來說,SARS 并不算什么難治的病。
天命 作者簡介
王晴川,1972年出生于天津,作家、編劇、傳統文化研究者。著有長篇小說《雁飛殘月天》《鑿空記》等作品共計四百余萬字。作品多次入選《新世紀小說大系(2001—2010)》等選集。曾獲得新浪微博小說大賽一等獎、價值IP獎。代表作《大唐辟邪司》曾出版韓文版。 李治邦,文化和旅游部優秀專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天津市群眾藝術館原館長、研究館員,發表長篇小說《紅色浪漫》等七部,散文集《守望家園》等五部,中短篇小說三百多部,有三部作品榮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