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大家文叢:探索人的生命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16949
- 條形碼:9787520716949 ; 978-7-5207-169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家文叢:探索人的生命世界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國學、哲學愛好者 大眾讀者★《大家文叢》系列叢書選取了湯一介、樂黛云、汪曾祺、張世英、厲以寧、林非六位先生的短文精品,成大家之文集,他們都是這個社會的良知和守望者,全景式展現大家之學術生活史,展現了大師的風采和精神境界,對傳承文化、傳播思想做出貢獻。
大家文叢:探索人的生命世界 內容簡介
《探索人的生命世界》分為“人生感悟”、“散文紀事”、“夫子自道”、“文化評說”四部分,收錄樂先生敘事、懷人、文化學術隨筆等散文作品三十多篇,展現了樂先生生命中感悟精粹、溝通中外、融匯東西、回味坎坷的充滿詩意的生命旅程,詮釋浪漫人生的文化內涵。
大家文叢:探索人的生命世界 目錄
人生感悟
山水六題????/3
憂郁中國視野????/22
從“不可見”到“可見”????/29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月亮????/37
探索人的生命世界????/43
話說《紅樓夢》中的石頭????/51
讀書和看電視????/57
三真之境:真情·真思·真美????/60
叛逆??犧牲??殉道????/68
二十一世紀多元文化的世紀????/76
如何對待自身的傳統文化????/82
以“文化自覺”面對新的“中西相遇”????/87
??散文紀事
我所認識的北大校長們????/91
我與中國文化書院????/99
美麗的治貝子園在哭泣????/112
透過歷史的煙塵????/115
絕色霜楓????/121
“啊!延安……”????/127
懷念馬寅初先生????/136
難忘廢名先生????/140
季羨林先生二三事????/148
紀念吾師王瑤????/152
??夫子自道
藍色的天堂????/159
山城中學生活????/170
我趕上了舊北大*后一站????/176
我在北大中文系一九四八????/189
大洋彼岸從哈佛到伯克利????/192
流年似水????/205
我們的書齋????/218
我的比較文學之路????/221
??文化評說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259
樂黛云:比較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262
得失窮通任評說,敢開風氣敢為先????/266
從蜻蜓、籠鳥到“我就是我”????/288
一念之差差百年????/295
圓新鴛鴦蝴蝶夢????/302
大家文叢:探索人的生命世界 節選
山水六題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生在群山環繞的山城,我從小就喜歡靜靜地面對群山,就像幼時已會背誦的李白的詩:“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笨澙@著云霧的螺螄山就是我的“敬亭山”。我常常凝視著這一片蒼藍,心里想,這山后面是什么呢?母親說,山后面還是山。那么,山后面的后面呢?后來,年齡稍長,我才領悟到,其實中國人心目中的山是沒有盡頭的。它象征著人的眼界和思想境界的不斷提升!睹献·盡心篇》曾記載:“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是魯國人,他曾經登上魯國的東山,從山頂俯視人寰,這才發現魯國原來也并不是那么大。后來,孔子登上了更高的泰山,就更感到自己所能看到和所能知道的天下,原來竟如此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們應不斷突破自己的局限,擴大自己的視野。孔子死后一千多年,中國*著名的詩人之一杜甫(712—770)步孔子的后塵來到了泰山。當時他還很年輕,他在泰山寫下了不朽的名篇《望岳》,這首詩*后的兩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比绻銇淼搅杩盏慕^頂,就會感到足下的大山、小山原來都很渺小。又過了近千年,明代詩人楊繼盛(1516—1555)追隨杜甫的詩境,又來到了泰山。他寫道:“志欲小天下,特來登泰山。仰觀絕頂上,猶有白云還!彼胙刂鬃雍投鸥Φ男雄,登上泰山的絕頂,一覽顯得渺小的群山。但他發現這樣的登臨是沒有止境的,即便來到了“絕頂”,山頂之上,也還有來往的白云。大自然是無法窮盡的,“登高望遠”成了中國詩歌中一個很重要的母題,永遠鼓舞人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在眾多的這類詩歌中,*著名的一首是王之渙(688—742)的《登鸛雀樓》。鸛雀樓在山西省永濟市的黃河岸邊,它面對巍峨的中條山,下臨波濤洶涌的黃河。當詩人在一千多年前登臨這座樓時,落日西下,黃河東流的宏偉氣象盡收眼底,正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但詩人并不以此為滿足,他渴望著更高的立足點,更開闊的視野。隨之吟唱出被廣泛引用的千古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边@種以登高望遠為主題的詩,在中國可以說不計其數。 那么,這種登高望遠是不是真的沒有盡頭呢?人能夠登到多高呢?莊子回答了這個問題。莊子認為人不能不受各方面的局限,首先是時間的局限,也就是生命世界的局限。例如朝生夕死的小蟲,它們的生命只有一天,它們絕不可能既看到月缺,又看到月圓;春生夏死或秋生冬死的蟬類也不可能既看到秋天,又看到春天。莊子說楚國南部有一只靈龜,它以五百年為一春,五百年為一秋;上古時代有一棵大椿樹,以八千年為一春,八千年為一秋。只能活百年的人類當然不能和它們同日而語。因此,燕雀之類的小鳥只能翱翔于蓬蒿之間,它們生命的時間決定了它們生命的空間只能非常狹小。而鯤鵬就比它們自由得多了,這種鵬鳥,脊背像泰山一樣寬廣,翅膀像天邊的云,一飛就是九萬里!更自由的是一位名叫列子的人,他連翅膀也不需要,只要乘著風,就可以隨意到任何地方去。但在莊子看來,這也還不夠自由,列子畢竟還要依靠風和空氣,只有他理想中的“至人”,乘天地之正氣,把握著“六氣”(陰、陽、風、雨、晦、暝)的變化,遨游于無窮之境,那才是得到了真正的自由。莊子理想中的藐姑射之山就住著很多這樣的神人,他們“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藐姑射之山是掙脫了時間與空間局限的神人的住所。莊子通過這樣一層層比喻和剖析,就是要讓人們明白,人在肉體上不能不受百年時間和一定空間的束縛,但只要能打開思想之門,超越利害、得失、成敗、生死等各種界限,就能像藐姑射山上的神人,獲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 然而,能夠打開思想之門,超越界限的人終究少之又少,幾乎沒有;因此,人們在登高望遠之時,總是感到生命的有限和宇宙之無窮,而沉入一種宿命的悲哀。清代著名詩人沈德潛(1673—1769)說:“余于登高時,每有今古茫茫之感!蹦铣娙撕芜d(?—518)的詩有“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悵”的詩句。唐朝詩人李白(701—762)也說:“試登高而望遠,咸痛骨而傷情!笨梢姡谥袊鴤鹘y文化中,山,總是和空間的遼闊、時間的永恒相聯系的。
大家文叢:探索人的生命世界 作者簡介
樂黛云,1931年生于貴州。194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52年留校任教,國家一級教授。北京大學現代文學與比較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所長、國際比較文學學會副主席,現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著有《比較文學原理》、《比較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跨文化之橋》、《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十講》、《透過歷史的煙塵》、《中國小說中的知識份子》(英文版)、《比較文學與中國》(英文版)、《自然》(中文版、法文版、意大利文版)、《面向風暴》(英文版、德文版、日文版)、《比較文學研究》(合著)、《中國知識份子的形與神》等。最近幾年來主編《北京大學學術報告叢書》、《跨文化對話叢刊》、《跨文化溝通個案研究叢書》十五卷、《中學西漸叢書》七卷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