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少年音樂故事(插圖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58683
- 條形碼:9787020158683 ; 978-7-02-01586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少年音樂故事(插圖本) 本書特色
豐子愷先生一生為孩子寫作和畫畫,他的文字清澈又不是韻味,隱含著漢語的書寫之美,他文章的精神總是健康,為孩子帶來溫暖的力量。 書中收入多幅豐子愷彩色漫畫,再現一百年前的孩子們的游樂與歡喜,直到今天,這些畫作和文字,仍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少年音樂故事(插圖本)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少年音樂故事》和《少年美術故事》是姊妹篇,兩本皆是豐子愷寫給兒童的藝術啟蒙讀物,極適合小學生閱讀。 本書收入豐子愷創作的音樂故事系列文章。文中以姐弟二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同音樂有關的美好和不解為主線,將父親細致耐心講解融匯其間,在不只不覺中為小讀者提供同生活相關的音樂知識。在趣味的故事中,啟蒙孩子對音樂和生活的理解。書中后半部分,為豐子愷談音樂的部分代表文章,作為輔助,豐富家長和孩子的閱讀。 編輯推薦: 豐子愷先生一生為孩子寫作和畫畫,他的文字清澈又不是韻味,隱含著漢語的書寫之美,他文章的精神總是健康,為孩子帶來溫暖的力量。 書中收入多幅豐子愷彩色漫畫,再現一百年前的孩子們的游樂與歡喜,直到今天,這些畫作和文字,仍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我的心為四事所占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 ——豐子愷 內容簡介: 《少年音樂故事》和《少年美術故事》是姊妹篇,兩本皆是豐子愷寫給兒童的藝術啟蒙讀物,極適合小學生閱讀。 本書收入豐子愷創作的音樂故事系列文章。文中以姐弟二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同音樂有關的美好和不解為主線,將父親細致耐心講解融匯其間,在不只不覺中為小讀者提供同生活相關的音樂知識。在趣味的故事中,啟蒙孩子對音樂和生活的理解。書中后半部分,為豐子愷談音樂的部分代表文章,作為輔助,豐富家長和孩子的閱讀。 編輯推薦: 豐子愷先生一生為孩子寫作和畫畫,他的文字清澈又不是韻味,隱含著漢語的書寫之美,他文章的精神總是健康,為孩子帶來溫暖的力量。 書中收入多幅豐子愷彩色漫畫,再現一百年前的孩子們的游樂與歡喜,直到今天,這些畫作和文字,仍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我的心為四事所占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 ——豐子愷
少年音樂故事(插圖本) 目錄
目 錄
上輯音樂故事
獨攬梅花掃臘雪 3
晚餐的轉調 8
松柏凌霜竹耐寒 13
理法與情趣 20
鐵馬與風箏 27
律中夾鐘 33
翡翠笛 40
巷中的美音 46
外國姨母 52
芒種的歌 58
蛙鼓 64
下輯豐子愷談音樂
雷聲的伴奏
——管弦樂的話 75
關于“調子” 88
音樂與人生 97
怎樣唱歌 100
回憶兒時的唱歌 104
《音樂初階》序說 110
音樂藝術的性狀 118
音樂的起源與成長 130
樂曲的內容 138
古代及中世的音樂 150
近世的音樂 161
現代的音樂 177
歌劇樂劇與神劇 195
蘇聯的音樂 216
少年音樂故事(插圖本) 節選
巷中的美音 日長人靜的下午,我家東邊的巷中常常發出一種美音,婉轉悠揚,非常動聽的。 今天放學后,我正憑在東樓窗上閑眺,這美音又遠遠地響來了。我想看一看,究竟是誰奏什么樂器。便把頭伸出窗外去探望,但那發音體還在屋后的小弄里,沒有轉彎,所以我不見一人,但聞那聲音漸漸地近起來,漸漸地響起來,漸漸地清爽起來。我根據了這美音而想象,轉出來的大約是一位神仙,奏的大約是一管魔笛。不然,為什么這樣地動人呢?誰知等了好久,轉出來的是一個傴僂而且襤褸的老頭子,肩上背著一大捆竹棒頭,嘴里吹著一根橫笛——也是一根竹棒頭。 我很驚奇,看見他一步一步地走近來,心中想到:這美音原來是賣笛的廣告!但這老頭子學得這一口好笛,真是看他不出!繼又想道:中國的樂器實在有些神秘!只要在一根毛竹上鑿幾個洞,就可由此奏出這樣婉轉悠揚的美音來,何等簡單而自然!外國的風琴鋼琴笨重而復雜得像一架大機器,對此豈不愧然! 傴僂而且襤褸的老頭子帶了婉轉悠揚的美音而漸行漸近,終于走到了我的窗下。我喊下去: “喂,你的笛賣不賣?” “賣的。”老頭子仰起頭來回答,美音戛然中止了。 “多少錢一支?” “一毛小洋。” “你等一等,我走下來同你買。” 我抽開抽斗來數了二十五個銅板,匆忙下樓,走出大門,聽見那美音又在奏響了,奏得比以前愈加華麗,愈加動聽。我走近老頭子身邊,老頭子收了美音,放下肩上的一捆毛竹棒來,叫我自己選。我選了一管,吹吹看,不成腔調。我說:“這管笛不好聽,把你剛才吹的一管賣給我吧。”老頭子笑著答允了,把他自己吹的笛遞給我。我付了錢,拿了笛回家,滿望吹出美音來。誰知吹起來還是不成腔調,懊惱得很。 管門的王老伯伯看見了,來安慰我:“哥兒不要著急,學起來自會吹得好的。來,我教你吧。”我不意王老伯伯會教音樂,好奇心動,就請他教。他吹一曲“工工四尺上”給我聽,雖然吹得不及賣笛老頭子這般婉轉悠揚,卻也很上腔調。只是“工工四尺上”這名目太滑稽,我玩笑地對他說:“公公四尺長,婆婆只有三尺長了!”他說:“不是這樣講的。喏:六個手指完全按住,是‘六’。下底開放一指是‘五’,開放兩指是‘乙’,開放三指是‘上’,開放四指是‘尺’,開放五指是‘工’,六指全部開放是‘凡’。懂得了這七個字眼,就可吹各種曲子了。不一定是‘工工四尺上’的!”我研究了一下,豁然領悟,原來這是音階,“六五乙上尺工凡”就是“掃臘雪獨攬梅花”,也可說就是“獨攬梅花掃臘雪”。王老伯伯所謂“工工四尺上”,就是口琴譜里的。這在口琴曲里稱為《大中華》,原來真是中國的本產貨,連王老伯伯都會奏的。我從王老伯伯手里奪回那管笛,自己練習音階,不久就學會了。我知道這笛上可以吹兩種調子:**種是以六指全部按住為do,逐一向上開放,即得七音。第二種是以開放三指(即右手全部開放,左手全部按住)為do,逐一向上開放,周而復始,亦得七音。前者倘是C調,后者正是F調。這比口琴便利一點。一只口琴只有一個調子,一管笛倒有兩個調子。而且笛的音色也不比口琴壞,非常嘹亮,遠遠的愈加好聽。這樣單純的一根竹管頭,想不到也具有這樣巧妙的機能。中國樂器真是神秘。 我生硬地吹著“工工四尺上”,吹進爸爸的房間里。爸爸問我笛的由來,我把剛才買笛的情形一一告訴他,*后笑著對他說:“剛才我吹的,是王老伯伯教我的‘公公四尺長,婆婆六尺長’呀!”爸爸也笑起來,從我手里取過笛去吹了一會兒,對我說:“你是中國人,卻只知道西洋的階名,聽到中國自己的階名時反覺得好笑。這才真是好笑咧。我告訴你:中國也有音名和階名。音名,前回我已對你說過,就是鐵馬上所刻著的十二律‘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鐘、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約略相當于西洋的十二調‘C、升C、D、升D、E、F、升F、G、升G、A、升A、B’。階名,有古樂及俗樂兩種。古樂里的階名,就是七音‘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因為其中有兩個僅加一變字,故又叫做‘五音’。俗樂里的階名,便是王老伯伯所說的‘上尺工凡六五乙’。大約相當于西洋的七音‘獨攬梅花掃臘雪’。現今學京劇昆劇的,大都用這七個音當作階名。從音樂的練習上講,‘宮商’和‘工尺’都不及‘獨攬’的便利。所以現今東洋各國,都廢止了自己原有的階名而采用西洋的‘獨攬’。所以‘獨攬’現已成為世界共通的階名,仿佛西歷現已成為世界共通的公歷了。不過做了中國人,中國原有的音名階名也應該知道。所以你不要譏笑王老伯伯,他倒是能夠保存國粹的呢。哈哈!” 我窺察爸爸今天談興很好,就向他發表剛才的感想:“我看賣笛的老頭子,比王老伯伯更加稀奇。我只聽見婉轉悠揚的笛音而未見其人的時候,想象其人大約是個神仙,吹的大約是管魔笛。誰知等他走近來一看,原來是個傴僂而且襤褸的老頭子,吹的只是這樣的一根竹管。吹出來的音那樣地動人,真是出我意料之外!” 爸爸說:“這還不算稀奇。你想象這是仙人吹魔笛,我就講一個仙人吹魔笛的故事給你聽吧:從前有一個外國地方,忽然來了無數的老鼠。滿城的房屋和街道,都被老鼠占據了。這些老鼠很橫行,要吃人的食物,要咬人的衣服,白晝也不避人。滿城的百姓,都不得安居。但都想不出驅逐老鼠的方法。有一天,有一個吹笛的老頭子——大約就像你今天所見的老頭子一般模樣的——來到城里,對人說他能驅除老鼠,但每只要一毛錢,人民見他貌不驚人,不敢相信,市長說姑且教他一試,就答允他的條件,請他驅鼠。這老頭子吹著笛向河邊走,無數老鼠都跑出來,跟了他走。走到河邊,統統跳到河里,不再出來了。老頭問*后一只大老鼠說:‘一共幾只?’大老鼠說:‘一共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說過之后,也跳進河里。于是城里的老鼠都驅除了。老頭子向市長要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毛錢。市長圖賴了,對他說:‘你要錢,拿憑據來。見一只死老鼠,給你一毛錢。’老頭子拿不出憑據,也不要錢了。但他又吹笛,向山林方面走去。這回吹的比前愈加好聽,滿城的小孩子都跑出來,跟著他走。跟到山里,山腳上的巖石忽然洞開,老頭子走進洞,滿城的小孩子統統跟進洞。洞就關閉,只剩一個蹺腳孩子沒有被關進。他因為腳有毛病,走不快,所以沒有被關進。滿城的大人們都來尋孩子,只尋著一個蹺腳孩子。蹺腳孩子把別的孩子的去處告訴大人們。大人們拿了鋤頭鐵耙,拼命地掘巖石,始終掘不出孩子來。于是這城就變成了一個(除了一個蹺腳孩子以外)沒有孩子的寂寞的城!這城至今還存在呢。音樂的感化力有這般偉大,你信不信?”我未及回答,外面客人來了,爸爸匆匆出去。 這時巷中的笛聲又遠遠地響著了。原來出巷便是市梢,沒有人買笛,所以他每次吹出巷,又吹回來。我一聽見笛聲,連忙走到東窗口去眺望。我再見這傴僂而襤褸的老頭子時,不覺得稀奇而覺得可怕。再聽他的笛聲,也不復是以前的悠揚婉轉的美音,卻帶著凄涼神秘的情調了。他走近來了,我連忙關窗。我不歡喜我的笛了,預備把它送給王老伯伯。
少年音樂故事(插圖本) 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1975) 現代畫家、文學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翻譯家,浙江桐鄉人。早年曾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五四運動后,開始進行漫畫創作。1921年去日本。回國后先后在上海、浙江、重慶等地從事音樂和美術教學。畫風樸實,別具風格,影響深遠。繪畫作品有:《子愷漫畫》《護生畫集》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