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人與永恒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088698
- 條形碼:9787213088698 ; 978-7-213-0886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與永恒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周國平獨具魅力的代表作,影響和改變千萬學子、文藝青年的心靈之書。不斷再版、加印,是出版社、版權經紀人、書店、媒體的摯愛。 ★直面生與死、愛與孤獨等26個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人生問題,帶你認識一個可愛、可戀的人生。 ★完整收錄作者的話和三版序言,與作者“面對面”交流,在追尋人生謎題的路上,你不孤獨,周國平就是你的同伴。 ★封面由知名插畫師手繪而成。在永恒的星月守護下,為心靈開一扇窗,從容面對自己與外界、自己與內心的關系,擁有獨立而豐滿的人格。 ★內文配有知名插畫師汪鈺元的水墨畫作,靈動的畫面與睿智的話語相輔相成,在優美的視覺體驗中感受文字的力量。 ★唯經典能與歲月流年一同沉淀。這是一本會引你思考的經典之作,但思考的目的并非是為自己設計一條人生的道路,而是讓自己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實沉著。
人與永恒 內容簡介
《人與永恒》是作家周國平備受讀者歡迎的作品。經常有年輕讀者熱情地告訴周國平,他們是多么喜歡這本小書,甚至已經把它翻爛了,其中的許多句子都抄在了筆記本上。它孕育著撼動人心的人生哲理,文字卻是簡單直白。 當人們為了生活忙碌,忘記了思考,作者卻將他經過深思熟慮的生活感悟呈現出來,他用散文的筆調寫他的哲學思考:人、自然和生命、愛、孤獨、人生、美、超脫、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時間和永恒等26個話題,內容精辟深刻,文字優美而富有哲理。
人與永恒 目錄
作者的話 // 001
三版序 // 003
二版序 // 005
一版序 // 007
人 // 001
自然和生命 // 009
愛 // 016
孤獨 // 026
真實 // 037
哲學 // 047
藝術 // 061
詩 // 071
美 // 082
人生 // 089
幸福和痛苦 // 100
超脫 // 110
幽默 // 118
讀書 // 124
寫作 // 133
天才 // 147
女人和男人 // 160
婚姻 // 172
感覺 // 181
態度 // 190
思想 // 197
信仰 // 204
精神現象 // 210
世態人情 // 225
死 // 238
時間和永恒 // 251
人與永恒 節選
人 1 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存在之意義的動物。這是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人的悲壯之處。 “人是萬物的尺度。”人把自己當作尺度去衡量萬物,尋求萬物的意義。可是,當他尋找自身的意義時,用什么做尺度呢?仍然用人嗎?尺度與對象一樣,無法衡量。用人之外的事物嗎?人又豈肯屈從他物,這本身就貶低了人存在的意義。意義的尋求使人陷入二律 背反。 2 也許,意義永遠是不確定的。尋求生命的意義,所貴者不在意義本身,而在尋求,意義就寓于尋求的過程之中。 我們讀英雄探寶的故事,吸引我們的并不是*后找到的寶物,而是探寶途中驚心動魄的歷險情境。尋求意義就是一次精神探寶。 3 維持和繁衍生命是人的動物性,尋求生命的意義則是人的神性。但人終究不是神,所以,意義是一個悖論的領域。其中,生與死、愛與孤獨是兩項*大悖論。 4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這種痛苦如何才能解除? 我答道:這種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 我心中想:這么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接著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5 在極其無聊的時候,有時我會突然想到造物主的無聊。是的,他一定是在*無聊而且實在忍受不下去的時候,才造出人來的。人是他的一個惡作劇,造出來替他自己解悶兒。他無休無止地活在一個無始無終的世界上,當然會無聊,當然需要解悶兒。假如我有造物主的本領,當我無聊時說不定也會造一些小生靈給自己玩玩。 6 讓我換一種說法— 這是一個荒謬的宇宙,永遠存在著、變化著,又永遠沒有意義。它為自身的無意義而苦悶。人就是它苦悶的產物。 所以,人的誕生,本身是對無意義的一個抗議。 7 在希臘神話中,造人的不是至高無上的神—宙斯,而是反抗宙斯的意圖因而受到酷刑懲罰的普羅米修斯。這要比基督教的創世說包含更多的真理。人類的誕生是反抗上帝意志的結果。 8 自由,正義,美,真理,道德,愛,理想,進步……這一切美好的詞眼,在人類心目中是一種安慰,由一位神的眼光看來卻是一種諷刺。 9 人這脆弱的蘆葦是需要把另一枝蘆葦想象成自己的根的。 10 我喜歡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點。 我愛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愿做星宿。 11 有時候,我們需要站到云霧上來俯視一下自己和自己周圍的人,這樣,我們對己對人都不會太苛求了。 12 既然我們人人注定要下地獄,我們身上怎么會沒有這樣那樣的弱點呢?當然,每人通往地獄的道路是不同的。 有時候,我對人類的弱點懷有如此溫柔的同情,遠遠超過對優點的欽佩。那些有著明顯弱點的人更使我感到親切。 一個太好的女人,我是配不上的。她也不需要我,因為她有天堂等著她。可是,突然發現她有弱點,有致命的會把她送往地獄的弱點,我就依戀她了。我要守在地獄的門前,阻止她進去…… 13 有時候,我會對人這種小動物忽然生出一種古怪的憐愛之情。他們像別的動物一樣出生和死亡,可是有著一些別的動物無法想象的行為和嗜好。其中,*特別的是兩樣東西:貨幣和文字。這兩樣東西在養育他們的自然中一丁點兒根據也找不到,卻使多少人迷戀了一輩子,一些人熱衷于擺弄和積聚貨幣,另一些人熱衷于擺弄和積聚文字。由自然的眼光看,那副熱衷的勁頭是同樣可笑的! 14 沒有一種人性的弱點是我所不能原諒的,但有的是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鄙夷。 15 鼾聲,響屁,飽嗝……這些聲響之所以使人覺得愚蠢,是因為它們暴露了人動物性的一面。 16 希臘人混合獸性和神性而成為人。中國人排除獸性和神性而成為人。 17 給人帶來*大快樂的是人,給人帶來*大痛苦的也是人。 18 人是一種講究實際的植物,他忙著給自己澆水、施肥、結果實,但常常忘記了開花。 19 心理學家們說:首先有欲望,然后才有禁忌。但事情還有另一面:首先有禁忌,然后才有觸犯禁忌的欲望。犯禁也是人的一種無意識的本能,在兒童身上即可找出大量例證。 20 人在失去較差的之時,就去創造較好的。進步是逼出來的。 21 人是難變的。走遍天涯海角,誰什么樣還是什么樣,改變的只是場景和角色。 22 人不由自主地要把自己的困境美化,于是我們有了“懷才不遇”“紅顏薄命”“大器晚成”“好事多磨”等說法。 23 每個人的個性是一段早已寫就的文字,事件則給它打上了重點符號。 24 肉體使人難堪不在于它有欲望,而在于它遲早有一天會因為疾病和衰老而失去欲望,變成一個奇怪的無用的東西。這時候,再活潑的精神也只能無可奈何地眼看著肉體衰敗下去,自己也終將被它拖向衰敗,與它同歸于盡。仍然生氣勃勃的心靈卻注定要為背棄它的肉體殉葬,世上沒有比這更使精神感到屈辱的事情了。所謂靈與肉的沖突,唯在此時*觸目驚心。 自然和生命 1 每年開春,仿佛無意中突然發現土中冒出了稚嫩的青草,樹木抽出了小小的綠芽,那時候會有一種多么純凈的喜悅心情。記得小時候,在屋外的泥地里埋幾粒黃豆或牽牛花籽,當看到小小的綠芽破土而出時,感覺到的也是這種心情。也許天下生命原是一家,也許我曾經是這么一棵樹、一棵草,生命萌芽的歡欣越過漫長的進化系列,又在我的心里復蘇了? 唉,人的心,進化的*高產物,世上*復雜的東西,在這小小的綠芽面前,才恢復了片刻的純凈。 2 現在,我們與土地的接觸愈來愈少了。磚、水泥、鋼鐵、塑料和各種新型建筑材料把我們包圍了起來。我們把自己關在宿舍或辦公室的四壁之內。走在街上,我們同樣被房屋、商店、建筑物和水泥路面包圍著。我們總是活得那樣匆忙,顧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們總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無限。我們已經不再懂得土地的痛苦和渴望,不再能欣賞土地的悲壯和美麗。 這熟悉的家、街道、城市,這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時候我會突然感到多么陌生,多么不真實。我思念被這一切覆蓋著的永恒的土地,思念一切生命的原始的家鄉。 3 久住城市,偶爾來到僻靜的山谷湖畔,面對連綿起伏的山和浩渺無際的水,會感到一種解脫和自由。然而我想,倘若在此定居,與世隔絕,心境也許就會變化。盡管看到的還是同樣的山水景物,所感到的卻不是自由,而是限制了。 人及其產品把我和自然隔離開來了,這是一種寂寞。千古如斯的自然把我和歷史隔離開來了,這又是一種寂寞。前者是生命本身的寂寞,后者是野心的寂寞。那種兩相權衡終于承受不了前一種寂寞的人,*后會選擇歸隱。現代人對兩種寂寞都體味甚淺,又都急于逃避,旅游業因之興旺。 4 “生命”是一個美麗的詞,但它的美被瑣碎的日常生活掩蓋住了。我們活著,可是我們并不是時時對生命有所體驗的。相反,這樣的時候很少。大多數時候,我們倒是像無生命的機械一樣活著。 人們追求幸福,其實,還有什么時刻比那些對生命的體驗*強烈、*鮮明的時刻更幸福呢?當我感覺到自己的肢體和血管里布滿了新鮮的、活躍的生命之時,我的確認為:此時此刻我是世上*幸福的人了。 5 痛苦和歡樂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無歡樂,也無痛苦。 6 生命平靜地流逝,沒有聲響,沒有浪花,甚至連波紋也看不見,無聲無息。我多么厭惡這平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覺。突然,遇到了阻礙,礁巖崛起,狂風大作,拋起萬丈浪。我活著嗎?是的,這時候我才覺得我活著。 7 情欲是走向空靈的必由之路。本無情欲,只能空而不靈。 8 愈是自然的東西,就愈是屬于我的生命的本質,愈能牽動我的至深的情感。例如,女人和孩子。 現代人享受的花樣愈來愈多了。但是,我深信人世間*甜美的享受始終是那些*古老的享受。 9 *自然的事情是*神秘的,例如做愛和孕育。各民族的神話豈非都可以追溯到這個源頭? 10 生命與生命之間互相吸引。我設想,在一個絕對荒蕪、沒有生命的星球上,一個活人即使看見一只蒼蠅或一只老虎,也會產生親切之感的。 11 文化是生命的花朵。離開生命本原,文化不過是人造花束,中西文化之爭不過是絹花與塑料花之爭。 12 文化是生命的表達形式。當文化不能表達生命,反而壓抑生命的時候,生命的緊張感就增強。這時候,需要改變舊文化,創造新文化,以重新表達生命。但文化的改造不必從文化開始,有時候,直接表達生命的緊張感、危機感,這種表達本身就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現代西方非理性主義文化就是這樣形成的。 我們這里也開始大談非理性主義了,但是,談得何其輕松。我的朋友說得好:“非理性主義本來是要表達生命的緊張感,現在我們卻拿來加上中國的老莊、禪之類,調成一杯可笑至極的雞尾酒,獲得自我陶醉。” 13 我騎著自行車,視線越過馬路上的車輛和行人,停留在傍晚深藍色的天空上。多么深邃的藍色啊!我的靈魂仿佛不由自主地投入這藍色的宇宙之海,潛向無底的深淵。天色愈來愈濃,我愈潛愈深,明知沒有生還的希望,卻仍然放任自己下沉。 橘黃色的路燈、紅綠燈,在深藍色天空的背景下閃著鮮艷的光芒。色彩的魔力,色彩的夢。色彩的力量純粹是魔術和夢幻的力量,它刺激眼睛,使人想入非非,被光的旋律催眠,陷入幻覺之中。 我想起了亞當斯的黑白攝影。那是另一種力量。除去了色彩的迷惑,物質世界直接呈現在眼前—不,毋寧說是展現在你的手下,視覺成了觸覺的替代,你可以觸摸到山嶺的粗糙、流沙的細膩、樹枝的堅硬、草葉的柔軟。透過黑白攝影,你不是看到世界的幻象,而是摸到了質料本身。 14 旅游業發展到哪里,就敗壞了哪里的自然風景。 我尋找一個僻靜的角落,卻發現到處都是廣告喇叭、商業性娛樂設施和湊熱鬧的人群。 15 我皺著眉頭。你問我想干什么,我想把天下發出噪音的金屬器具,從刀鋸斧刨,到機器馬達,統統投進熔爐,然后鑄成一座沉默的雕像。 16 游覽名勝,我往往記不住地名和典故。我為我的壞記性找到了一條好理由— 我是一個直接面對自然和生命的人。相對于自然,地理不過是細節。相對于生命,歷史不過是細節。
人與永恒 作者簡介
周國平,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其散文以哲思和文采著稱,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多年來深受讀者喜愛。 主要作品有散文:《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圣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生命的品質》;隨筆:《人與永恒》《風中的紙屑》《內在的從容》《把心安頓好》;紀實文學:《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學術著作:《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精選集:《人生因孤獨而豐盛》《敢于獨孤的勇氣》《當你學會獨處》,等等。 靈動而質樸的語言,撼動人心的人生哲理,文學與哲學相結合的典范佳作,總會讓人認識一個可愛、可戀的人生。
- >
朝聞道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