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年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65012
- 條形碼:9787537865012 ; 978-7-5378-650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年紀 本書特色
人到中年,特別是對于一個男人,面臨的困境應該是多方面的。但現(xiàn)實在劇烈震顫時,一個人該如何自處和找到自我的方向?這可能是很多中年人面臨的問題。 《中年紀》一書的作者楊獻平原先在西北巴丹吉林沙漠從軍,并在瀚海戈壁娶妻生子,人到中年之際,從西北調(diào)到成都。其中改變的,不僅僅是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隨之而來的,還有情感和婚姻上的變動,以及精神、心理、肉身和現(xiàn)實生活等方面的篡改與磨難。痛定思痛,楊獻平以自身的真切體驗,置身于時代,特別是在當下的文化和社會大背景下,通過對自我的深入剖析和解構(gòu),以及對生命深邃的思考,創(chuàng)作了這一部具有鮮明個性的散文作品。 從作者至誠至真的文字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沉重,更能感受到中年人的無奈、一往無前和錐心的愛,也讓我們看到了個人與時代、現(xiàn)實與精神的矛盾與沖突,是一部很厚重的作品。
中年紀 內(nèi)容簡介
巴丹吉林沙漠青春軍旅之內(nèi)心悸動,天府成都的命運嬗變……闡述了一個中年男人的內(nèi)心苦厄與精神困境,描繪了時代背景下的人間煙火,入心及物的大地原聲。 本書是當下中年男人之生存自畫像與精神履歷書!
中年紀 目錄
001 邊塞軍旅或青春的巴丹吉林
029 沙漠里的細水微光
050 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070 成都筆記
095 誤藥記
110 地下鐵
130 虛妄的行途
150 邢州記
173 抑郁記
188 圣誕,夜之詩,以及一個人的內(nèi)心圖景
201 混沌時刻:抑郁癥與日常懸念
222 中年的鄉(xiāng)愁
241 中年的詩歌
264 中年的愛與痛
296 我深愛著的他和你
313 后記:人世磨難與精神履歷
中年紀 節(jié)選
邊塞軍旅或青春的巴丹吉林 二十三年前的那個中午特別明亮。從宿舍樓向西,穿過蟬鳴與日光的籃球場,一座紅磚旱廁兀然屹立,像其他地方的同類功能建筑一樣,這座廁所也分男女。但平素連個女人的影子都難以見到,只有暑假,才有幾個家屬帶著孩子或者只身來隊。男人多,小路被諸多的腳底磨得锃亮。廁所門口長著一叢紅柳樹,這種表皮泛紅、總也長不高的沙生灌木,質(zhì)地很硬,據(jù)說在古代可以做箭桿。 廁所臭氣熏天,成堆的蒼蠅充分發(fā)揮本性。如廁完畢,抬頭看到光滑的水泥墻壁,除了臭氣縈繞不去,竟然一絲灰塵都沒有,這當然是官兵勤拂拭的結(jié)果。也不知道出于何種心理,我瞬 間有了要在上面寫點什么的沖動。正猶豫時,一摸褲兜,居然掏出一截白色粉筆。那時候,新兵訓練結(jié)束后,我和幾十個同年兵一起,被分到這個連隊學習無線電和雷達技術,然后再根據(jù)個人 情況,分配到各個合適的崗位去。 捏著粉筆,在彌散的臭氣當中,我揮筆寫道: 這沙漠由來已久,而我卻像一個含苞的故事 剛剛發(fā)生,而且在起伏的沙丘 和孤單的楊樹及其陰影里 一個人從遠處來到,被河流敲醒 也肯定會被風抖動…… 這是我到這個連隊之后寫的**首詩。那時剛十九歲。此前幾個月,我就像一只懵懂的兔子或者山豬,在偏僻的南太行鄉(xiāng)村,尚還不知道中國究竟有多廣闊,也不知道該怎么去面對山外的世界以及更多的陌生人。參軍入伍,在彼時年代,對于多數(shù)農(nóng)家子弟來說,好像是讀書之外的唯一出路。當我穿過數(shù)千里山河,置身于西北的巴丹吉林沙漠,并且**次一個人融入一個龐大的集體之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那個懵懂而又倔強、自卑卻又狂妄的鄉(xiāng)村青年,盡管軍事訓練和思想政治教育頻繁而又深入,但我卻沒有因為某些理論與規(guī)則而變動半分,反而有所增強。 巴丹吉林沙漠的冬天西風刮骨,塵土飛揚。在緊張而辛苦的軍事動作當中,我依舊想有一些自己的時間。這當然不被允許,我只好選擇腳疼、感冒等時機,借以從整齊劃一的隊列和集體活動中解脫出來。那是一個空曠的夜晚,我一個人躺在容納十幾個人的大通鋪上,忽然想寫一首詩。這種自覺的沖動顯然與少年時代有關,也肯定受到了生命和心靈的某種特殊遭遇,爾后產(chǎn)生一種隱秘的宣泄與表達欲望。翻身下地,在班長的抽屜里找到一沓子稿子,然后寫下以上一些詩句。 幾乎從那一時刻,我就覺得了詩歌內(nèi)在的力量,或者說,除了好的語言、象征和隱喻之外,詩歌還有一種隱秘的、類似天啟讖語或預言的功能。我也知道,詩歌的起源大致與巫師的卦辭或 禱告語有關,它應當是一種具有神啟性質(zhì)的文體。如寫詩的時候,詩人本身并不清楚詩句的來源,特別是語詞選擇和語詞組合方式,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力量或者情緒狀態(tài),讓我們把那些縹緲甚至虛無的情緒、判斷、認知、思想用形象化的語言組合在一起,并且邏輯無誤,意象跳躍而別致,進而形成了獨特而又具有典型性的藝術品。 這種奇妙的寫作狀態(tài)是詩歌之外其他文體感覺不明確的。我堅信詩歌寫作是一種通神的行為,猶如神助、佳句天成等等,用來表達詩歌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可信和科學的。那晚,當我寫下以上詩句,內(nèi)心甚至靈魂里瞬間有了一種輕盈與愉悅的感覺。 我把那首詩抄寫在自己的政治教育筆記本上,鄭重合上。 ……
中年紀 作者簡介
楊獻平,1973年生,河北沙河人,現(xiàn)居成都。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匈奴帝國》,散文集《沙漠里的細水微光》《生死故鄉(xiāng)》《作為故鄉(xiāng)的南太行》《南太行紀事》《歷史的鄉(xiāng)愁》《自然村列記》《河西走廊北151公里》《絲路上的月光馬蹄》《夢想的邊疆——隋唐五代時期的絲綢之路》,以及詩集《命中》等。 曾獲“冰心散文獎” “三毛散文獎”“全軍文藝優(yōu)秀作品獎 “在場主義散文獎” “四川文學獎”等獎項。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