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阿拉善植物圖鑒(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40789
- 條形碼:9787030640789 ; 978-7-03-06407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阿拉善植物圖鑒(精) 內容簡介
本書在大量野外采集標本和拍照的基礎上,記錄了阿拉善地區植物93科388屬913種,其中,蕨類植物6科7屬13種,裸子植物3科5屬14種,被子植物84科376屬886種。按照《中國植物志》進行了系統排列,同時參照《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0版)對部分植物科屬種名進行了修訂,每個植物種配有特征描述、生態類型及分布區域,以便對照查詢。 本書可供農業、林業、畜牧業、醫藥業、環境保護、植物學等方向科技工作者與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及自然保護區管理人員參考使用。
阿拉善植物圖鑒(精) 目錄
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1
卷柏屬 Selaginella P.Beauv. 1
木賊科 Equisetaceae 2
木賊屬 Equisetum L. 2
鳳尾蕨科 Pteridaceae 3
粉背蕨屬 Aleuritopteris Fée 3
冷蕨科 Cystopteridaceae 4
冷蕨屬 Cystopteris Bernh. 4
羽節蕨屬 Gymnocarpium Newman 6
鐵角蕨科 Aspleniaceae 7
鐵角蕨屬 Asplenium L. 7
水龍骨科 Polypodiaceae 8
瓦韋屬 Lepisorus (J.Sm.) Ching 8
松科 Pinaceae 9
云杉屬 Picea A.Dietrich 9
落葉松屬 Larix Mill. 11
松屬 Pinus L. 11
柏科 Cupressaceae 12
刺柏屬 Juniperus L. 12
麻黃科 Ephedraceae 15
麻黃屬 Ephedra L. 15
楊柳科 Salicaceae 19
楊屬 Populus L. 19
柳屬 Salix L. 21
胡桃科 Juglandaceae 24
胡桃屬 Juglans L. 24
樺木科 Betulaceae 25
樺木屬 Betula L. 25
虎榛子屬 Ostryopsis Decne. 26
榆科 Ulmaceae 26
榆屬 Ulmus L. 26
大麻科 Cannabaceae 28
葎草屬 Humulus L. 28
樸屬 Celtis L. 28
桑科 Moraceae 29
桑屬 Morus L. 29
蕁麻科 Urticaceae 30
蕁麻屬 Urtica L. 30
檀香科 Santalaceae 32
百蕊草屬 Thesium L. 32
蓼科 Polygonaceae 32
大黃屬 Rheum L. 32
酸模屬 Rumex L. 36
沙拐棗屬 Calligonum L. 38
木蓼屬 Atraphaxis L. 40
萹蓄屬 Polygonum L. 43
蓼屬 Persicaria (L.) Mill. 44
拳參屬 Bistorta (L.) Adans. 46
何首烏屬 Fallopia Adans. 48
西伯利亞蓼屬 Knorringia (Czukav.) Tzvelev 49
莧科 Amaranthaceae 50
鹽穗木屬 Halostachys C. A. Mey. 50
假木賊屬 Anabasis L. 50
梭梭屬 Haloxylon Bunge 51
駝絨藜屬 Krascheninnikovia Gueldenst. 52
豬毛菜屬 Salsola L. 53
地膚屬 Kochia Roth 56
合頭草屬 Sympegma Bunge 59
鹽爪爪屬 Kalidium Moq. 60
濱藜屬 Atriplex L. 62
堿蓬屬 Suaeda Forssk.ex J.F.Gmel. 65
沙蓬屬 Agriophyllum M. Bieb. 68
蟲實屬 Corispermum L. 68
軸藜屬 Axyris L. 73
霧冰藜屬 Grubovia Freitag & G.Kadereit 74
腺毛藜屬 Dysphania R.Br. 74
刺藜屬 Teloxys Moq. 75
藜屬 Chenopodium L. 76
市藜屬 Oxybasis Kar.& Kir. 79
鹽角草屬 Salicornia L. 80
單刺蓬屬 Cornulaca Delile 81
鹽生草屬 Halogeton C.A.Mey. 82
莧屬 Amaranthus L. 83
馬齒莧科 Portulacaceae 84
馬齒莧屬 Portulaca L. 84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85
牛漆姑屬 Spergularia (Pers.)J.& C.Presl 85
裸果木屬 Gymnocarpos Forssk. 86
孩兒參屬 Pseudostellaria Pax 86
無心菜屬 Arenaria L. 87
繁縷屬 Stellaria L. 88
卷耳屬 Cerastium L. 93
薄蒴草屬 Lepyrodiclis Fenzl 94
蠅子草屬 Silene L. 95
石頭花屬 Gypsophila L. 98
石竹屬 Dianthus L. 100
麥藍菜屬 Vaccaria Wolf 100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101
驢蹄草屬 Caltha L. 101
類葉升麻屬 Actaea L. 102
耬斗菜屬 Aquilegia L. 102
擬耬斗菜屬 Paraquilegia J.R.Drumm.& Hutch. 104
藍堇草屬 Leptopyrum Rchb. 105
唐松草屬 Thalictrum L. 106
銀蓮花屬 Anemone L. 109
堿毛茛屬 Halerpestes Greene 112
毛茛屬 Ranunculus L. 113
水毛茛屬 Batrachium S.F.Gray 116
鐵線蓮屬 Clematis L. 117
翠雀屬 Delphinium L. 126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128
小檗屬 Berberis L. 128
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130
蝙蝠葛屬 Menispermum L. 130
罌粟科 Papaveraceae 131
白屈菜屬 Chelidonium L. 131
角茴香屬 Hypecoum L. 132
紫堇屬 Corydalis DC. 133
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136
沙芥屬 Pugionium Gaertn. 136
群心菜屬 Cardaria Desv. 138
四棱薺屬 Goldbachia DC. 138
蔊菜屬 Rorippa Scop. 139
菥蓂屬 Thlaspi L. 140
獨行菜屬 Lepidium L. 140
葶藶屬 Draba L. 143
薺屬 Capsella Medik. 146
庭薺屬 Alyssum L. 146
棒果芥屬 Sterigmostemum M.Bieb. 148
小柱芥屬 Microstigma Trautv. 149
蕓薹屬 Brassica L. 150
菘藍屬 Isatis L. 151
芝麻菜屬 Eruca Mill. 152
大蒜芥屬 Sisymbrium L. 152
花旗桿屬 Dontostemon Andrz.ex Ledeb. 153
播娘蒿屬 Descurainia Webb & Berthel. 156
糖芥屬 Erysimum L. 157
肉葉薺屬 Braya Sternb.& Hoppe 158
澀芥屬 Strigosella Boiss. 159
曙南芥屬 Stevenia Adams ex Fisch. 160
南芥屬 Arabis L. 160
景天科 Crassulaceae 162
瓦松屬 Orostachys(DC.)Fisch. 162
紅景天屬 Rhodiola L. 164
景天屬 Sedum L. 164
費菜屬 Phedimus Raf. 165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166
虎耳草屬 Saxifraga Tourn.ex L. 166
茶藨子科 Grossulariaceae 167
茶藨子屬 Ribes L. 167
薔薇科 Rosaceae 169
繡線菊屬 Spiraea L. 169
鮮卑花屬 Sibiraea Maxim. 172
栒子屬 Cotoneaster Medik. 172
蘋果屬 Malus Mill. 176
薔薇屬 Rosa L. 177
綿刺屬 Potaninia Maxim. 181
地榆屬 Sanguisorba L. 182
懸鉤子屬 Rubus L. 182
蕨麻屬 Argentina Hill 184
金露梅屬 Dasiphora Raf. 184
委陵菜屬 Potentilla L. 187
沼委陵菜屬 Comarum L. 196
山莓草屬 Sibbaldia L. 197
地薔薇屬 Chamaerhodos Bunge 198
李屬 Prunus L. 199
豆科 Fabaceae 204
苦參屬 Sophora L. 204
沙冬青屬 Ammopiptanthus Cheng f. 204
野決明屬 Thermopsis R.Br. 205
苜蓿屬 Medicago L. 206
草木樨屬 Melilotus(L.)Mill. 208
百脈根屬 Lotus L. 210
苦馬豆屬 Sphaerophysa DC. 210
鈴鐺刺屬 Halimodendron Fisch.ex DC. 211
錦雞兒屬 Caragana Fabr. 212
旱雀豆屬 Chesniella Boriss. 217
雀兒豆屬 Chesneya Lindl.ex Endl. 218
米口袋屬 Gueldenstaedtia Fisch. 218
甘草屬 Glycyrrhiza L. 219
黃芪屬 Astragalus L. 220
棘豆屬 Oxytropis DC. 232
羊柴屬 Corethrodendron Fisch.& Basiner 241
巖黃芪屬 Hedysar
阿拉善植物圖鑒(精) 節選
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卷柏屬Selaginella P.Beauv. 紅枝卷柏Selaginella sanguinolenta(L.)Spring 別名:圓枝卷柏 多年生草本,株高10~25cm;植株密生,灰綠色,莖細而堅實,圓柱形,斜升,下部少分枝,常為鮮紅色,上部密生分枝。葉緊貼于莖上,覆瓦狀排列,長卵形,長1.4~1.6mm,寬0.6~0.8mm,基部稍下延而抱莖,邊緣具狹的膜質白邊,有微鋸齒,背部呈龍骨狀凸起,先端有鈍凸尖。孢子囊穗單生于枝頂端,四棱形,長1~5cm,徑1~1.5mm;孢子葉卵狀三角形,長1.4~1.5mm,寬0.7~1mm,背部龍骨狀突起,邊緣干膜質,有微齒,先端急尖。 中生植物。常生于海拔1400~3450m的山坡巖石上。阿拉善地區分布于賀蘭山。我國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俄羅斯、蒙古也有分布。 中華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Desv.)Spring 多年生草本,株高15~45cm,植株平鋪地面。莖堅硬,圓柱形,二叉分枝,禾稈色。主莖和分枝下部的葉疏生,螺旋狀排列,鱗片狀,橢圓形,黃綠色,貼伏莖上,長1.5~2mm,寬0.9~1mm,邊緣具厚膜質白邊,一側有長纖毛,另一側具短纖毛或近于全緣,先端鈍尖。分枝上部的葉4行排列,背葉2列,矩圓形,長約1.5mm,寬約1mm,先端圓形,邊緣具厚膜質白邊,內側邊緣下方具長纖毛,外側纖毛較短;腹葉2列,矩圓狀卵形,長1~1.5mm,寬0.8~1mm,葉緣同側葉,先端鈍尖,基部寬楔形。孢子囊穗四棱形,無柄,單生于枝頂,長3~7mm,徑1~1.5mm;孢子葉卵狀三角形或寬卵狀三角形,具厚膜質白邊,有纖毛狀鋸齒,背部龍骨狀突起,先端長漸尖,大孢子葉稍大于小孢子葉;孢子囊單生于葉腋,大孢子囊少數,常生于穗下部。 中生植物。常生于海拔100~2800m的灌叢中巖石或土坡上。 阿拉善地區分布于賀蘭山。我國特有種,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東等地。 木賊科 Equisetaceae 木賊屬EquisetumL. 問荊Equisetum arvenseL.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匍匐,具球莖,向上生出地上莖。莖二型,生殖莖早春生出,淡黃褐色,無葉綠素,不分枝,高8~25cm,粗1~3mm,具10~14條淺肋棱。葉鞘筒漏斗形,長5~17mm,葉鞘齒3~5,棕褐色,質厚,每齒由2~3小齒連合而成;孢子葉球有柄,長橢圓形,鈍頭,長1.5~3.3cm,粗5~8mm;孢子葉六角盾形,下生6~8個孢子囊。孢子成熟后,生殖莖漸枯萎,營養莖由同一根莖生出,綠色,高25~40cm,粗1.5~3mm,中央腔徑約1mm,具肋棱6~12條,沿棱具小瘤狀突起,槽內氣孔2縱列,每列具2行氣孔;葉鞘筒長7~8mm,鞘齒條狀披針形,黑褐色,具膜質白邊,背部具1淺溝。分枝輪生,3~4棱,斜升挺直,常不再分枝。 中生植物。常生于海拔3700m以下的草地、河邊、地。 阿拉善地區分布于賀蘭山。我國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西南、華中等地。北半球溫帶和寒帶地區均有分布。 節節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Desf. 多年生草本,株高25~75cm。根狀莖黑褐色,地上莖灰綠色,粗糙,粗1.5~4.5mm,中央腔徑1~3.5mm; 節上輪生側枝1~7,或僅基部分枝,側枝斜展;主莖具肋棱6~16條,沿棱脊有疣狀突起1列,槽內氣孔2列,每列具2~3行氣孔;葉鞘筒長4~12mm,鞘齒6~16枚,披針形或狹三角形,背部具淺溝,先端棕褐色,具長尾,易脫落。孢子葉球頂生,無柄,矩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15mm,徑3~4.5mm,頂端具小凸尖。 中生植物。常生于海拔100~3300m的沙地、草原。 阿拉善地區分布于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等地。我國廣泛分布于各地。亞洲其他地區、歐洲、北非及北美洲也有分布。 鳳尾蕨科 Pteridaceae 粉背蕨屬Aleuritopteris Fée 銀粉背蕨 Aleuritopteris argentea (S.G.Gmel.) Féée 別名:五角葉粉背蕨 多年生草本,株高15~25cm。根狀莖直立或斜升,被有亮黑色披針形的鱗片,邊緣紅棕色。葉簇生,厚紙質,上面暗綠色,下面有乳白色或淡黃色粉粒;葉柄長6~20cm,栗棕色,有光澤,基部疏被鱗片,向上光滑;葉片五角形,長5~6cm,寬與長約相等;羽片3~5對,基部一對羽片*大,無柄,長2~5cm,寬2~3.5cm,近直角三角形;小羽片3~4對,條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羽軸下側的小羽片較上側的大,基部下側1片特大,長1~3cm,寬5~15mm,淺裂,其余向上各片漸小,稍有齒或全緣;葉脈羽狀,側脈2叉,不明顯。孢子囊群生于小脈頂端,成熟時匯合成條形;囊群蓋條形連續,厚膜質,全緣或略有細圓齒;孢子圓形,周壁表面具顆粒狀紋飾。 旱生植物。常生于海拔1400~3900m的灌叢間巖石縫或路邊墻縫隙中。 阿拉善地區分布于賀蘭山。我國廣泛分布于各地。日本、朝鮮、蒙古、俄羅斯東部、印度、緬甸北部也有分布。 冷蕨科 Cystopteridaceae 冷蕨屬Cystopteris Bernh. 冷蕨Cystopteris fragilis(L.)Bernh. 多年生草本,株高13~30cm。根狀莖短而橫臥,密被寬披針形鱗片。葉近生或簇生,薄草質;葉柄長6~15cm,禾稈色或紅棕色,光滑無毛,基部常被少數鱗片;葉片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22(32)cm,寬(4)5~8cm,二回羽狀或三回羽裂;羽片8~12對,彼此遠離,基部一對稍縮短,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中部羽片長2~5cm,寬1~2cm,先端漸尖,基部具有狹翅的短柄,一至二回羽狀;小羽片4~6對,卵形或矩圓形,長5~9(12)mm,寬3~9mm,先端鈍,基部不對稱,下延,彼此相連,羽狀深裂或全裂,末回小裂片矩圓形,邊緣有粗鋸齒;葉脈羽狀,每齒有小脈1條。孢子囊群小,圓形,生于小脈中部;囊群蓋卵圓形,膜質,基部著生,幼時覆蓋孢子囊群,成熟時被壓在下面;孢子具周壁,表面具刺狀紋飾。 中生植物。常生于海拔210~4800m的山溝、陰坡石縫中或林下岸壁陰濕處。 阿拉善地區分布于賀蘭山。我國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四川、云南、西藏、臺灣等地。歐洲、北美洲、亞洲東部其他地區也有分布 歐洲冷蕨Cystopteris sudetica A.Br.& Milde 多年生草本,株高15~25cm。根狀莖細長而橫走,褐黑色,疏被寬卵形鱗片。葉遠生;葉柄長10~17cm,淡綠色,下部褐色,疏被淡褐色鱗片;葉片三角形,長6~9cm,寬2~3cm,先端漸尖,三回深羽裂;羽片三角狀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基部一對*大,有柄,長約5cm,寬約3cm,二回羽裂;小羽片披針形,長1~1.5cm,寬5~10mm,羽狀深裂,裂片矩圓形,先端鈍,邊緣有細鋸齒;葉脈羽狀,每裂齒有1條小脈。孢子囊群小,圓形,生于小脈中部稍下處;囊群蓋近圓形,以基部著生;孢子較小,周壁表面具刺狀紋飾。 中生植物。常生于海拔900~3300m的山溝陰濕石縫中。 阿拉善地區分布于賀蘭山、龍首山。我國分布于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日本、朝鮮、俄羅斯也有分布。 高山冷蕨Cystopteris montana(Lam.)Bernh.ex Desv. 多年生草本,株高20~30cm。根狀莖細長橫走,黑褐色,無毛,疏生淡棕色的卵形鱗片。葉遠生;葉柄長15~22cm,為葉片長的1~2倍,疏生淡棕色的卵形鱗片,向上禾稈色;葉片近五角形,長8~12cm,寬小于長,先端漸尖,四回羽狀或羽裂;羽片8~10對,下部的近對生,向上互生,基部一對小羽片*大,三角形,基部偏斜;小羽片6~8對,羽軸下側的小羽片較上側的長,基部下側**對小羽片*大,長為上側羽片的2~3倍,兩側不對稱,近平角,向下展開;二回小羽片卵形,基部常下延,與小羽軸合生,末回裂片卵形,先端圓鈍,近對生,斜展,以狹翅相連,羽裂,羽脈網狀,主脈稍曲折,小脈單一,稀二叉,伸向裂齒末端微凹處,羽軸及羽脈多少具毛或短腺毛。孢子囊群圓形,裂片3~7枚,黃棕色,生于小脈中部,每齒1枚;囊群蓋近圓形,孢子表面具短刺狀或疣狀突起。 中生植物。常生于海拔1700~4500m的高山林下潮濕地。 阿拉善地區分布于賀蘭山。我國分布于內蒙古、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云南、西藏、河南、臺灣等地。日本、朝鮮半島、俄羅斯、印度北部、巴基斯坦東部及北美洲也有分布。 羽節蕨屬Gymnocarpium Newman 羽節蕨Gymnocarpium jessoense(Koidz.) Koidz. 多年生草本,株高25~50cm。根狀莖細長而橫走,幼時被卵狀披針形棕色鱗片,老時脫落。葉遠生;草質,光滑,羽片和葉軸連接處密生灰白色腺體;葉柄長15~30cm,禾稈色,基部疏被鱗片,向上光滑;葉片卵狀三角形,長大于寬,長15~33cm,漸尖頭,三回羽狀;羽片7~9對,對生,斜向上,相距2~7cm,基部一對*大,長三角形,有短柄,長7~15cm,寬4~10cm,二回羽狀;一回小羽片7~9對,斜向上,羽軸下側小羽片較上側的稍大,基部一對*大,三角狀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尖頭,基部圓截形,長3~6cm,寬12~25mm,羽狀深裂,裂片矩圓形,先端圓鈍,邊緣具淺圓齒;葉脈羽狀,分叉。孢子囊群小,圓形,背生于側脈上部、靠近葉邊,沿脈兩側各成1行;無囊群蓋;孢子具半透明的周壁,具褶皺,表面具小穴狀紋飾。 中生植物。常生于海拔450~3975m的林下陰濕處或山坡。 阿拉善地區分布于賀蘭山。我國分布于黑龍江、內蒙古、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俄羅斯、日本、朝鮮、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均有分布。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