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大行致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264772
- 條形碼:9787540264772 ; 978-7-5402-647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行致遠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鐘月玄暉以深厚的情懷和禮敬之心,努力把美的價值注入到美的藝術中,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塑造了-個個生動感人的古代、現當代人物,比如永樂皇帝朱棣、“欽差”大臣宋禮、普通中國人趙萬華等,他們以叱咤風云的雄姿、以擔當作為的品格、以凡人瑣事的細致,在朝堂之上、在運河之岸、在山丘之下、在鄉村之中,以他們各自的方式,書寫了人民的奮斗和創造、時代的壯觀和偉大……
大行致遠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中短篇小說集,收錄鐘月玄暉創作的九篇作品,包括:講述明永樂年間修浚大運河的《運河,運河》;朱棣遷都北京的《奠都》;普通中國人以生命為代價保護中華古文化的《龍骨魂》;和抗擊疫情有關的《社區主任》等。不難看出,貫穿這些小說主線的就是充滿著價值引導力和精神推動力的民族振興和愛國主義的大德和高行。
大行致遠 目錄
春江月
奠都
龍骨魂
蹲爺
換屆
一個都不能少
社區主任
意外
后記
大行致遠 節選
自隋煬帝修通四千多里長的大運河以來,歷朝歷代無不因政治經濟需要而不斷完善,各有側重,將其為己所用,無非是樞紐天下、臨制四海,所以大運河也是陵谷陡異的巨大變化。元代“調直”的工程雖大,因水源問題解決不好,并沒有很好地派上用場。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準備遷都北京,遂對運河進行了徹底整修,貫通中國南北的大運河才真正發揮作用,惠及明清兩代。本文即從明永樂年間的工部尚書宋禮受命修河、直至平江伯陳碹疏浚淮河以南各段運河、千里一線為止,詳細描述了運河修浚工程中的點點滴滴,從而折射出一個朝代的盛世之因。 一、運籌帷幄 大明永樂九年孟冬,受命治理運河的欽差大臣、工部尚書宋禮攜助手金純、藺芳及隨從官員二十余人乘船自南京進入長江東下,由揚州溯運河北上。幾經輾轉抵淮安至徐州,一會兒水路,一會兒陸路,到濟寧后干脆棄船登陸沿河岸而行。宋禮選擇水路的緣由很簡單,就是想實地看看枯水期大運河各段的通暢和淤塞程度,通過現場踏勘,對下一步疏浚有一個通盤考慮。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令他不勝感慨和激情。同樣是一百石的糧餉,由蘇州運往天津的海運艱險他聽總兵官陳碹多次說起;而一帆風順地走運河水路雖沒有大的風險,但因運河多處不同程度的淤塞,或長淤或短淤,中途不知多少次裝卸轉運,損耗和勞累程度比之海運的風險一點也不遜色,他這次是親眼所見了。尤其是看到一些裝運的民夫因疲乏過度而遷怒于糧餉、摔摔扔扔時,他的怒火“噌”地就被點燃了,馬上就要過去,用馬鞭子給那些破衣爛衫的可恨之人講講規矩,而幾次都被溫文爾雅的金純攔住了:“大人息怒,民夫有官員管著呢,我們還是盡快摸清運河淤塞之境況,及早疏浚、通航,就沒有眼前的一幕了。” 見宋禮余怒未消,怒目民夫仍立馬不動,那副聞風而動的白眼珠恨不能躥出眸子,射向搬運者,身材瘦小的藺芳會意,趕忙提馬上前說“兩位大人都不必耽擱,繼續前行,我過去說說就是了。”宋禮這才作罷。 一路走來,運河暢與不暢的煩憂便如這冬日的寒風一樣一陣陣襲來,時而讓人神清氣爽,時而又讓人冰冷透骨。 宋禮是個直腸子,高大的身軀、寬闊的胸膛,而胸膛里卻沒有太多的城府。皇上交辦了,那就一門心思辦好差,別無二話。至于官員們要耗費多大的精力,百姓們要付出多大的辛勞他考慮不多。前幾年承差去四川的大山里為建皇宮采木是這樣,今天治理大運河,他依然是這股勁頭,風風火火,雷厲風行。 山東布政司參議以上官員及隨從二十幾人以及濟寧知府潘叔正早己到府界恭候,縱沒有鑼鼓喧天,但恭迎的場面也著實不小。見這么多人迎接,一向簡單務實的宋禮皺了皺眉,很是反感。但轉念一想,朝廷的欽差、二品大員到了,人家也是例行公事,迎一迎,一會兒打發了就是了,也就沒有計較。下馬還禮后稍作寒暄,便單刀直入,對山東左布政使儲誕說:“儲大人,大運河是國家的運河,維護修葺是國家的職責,但會通河一段大多在山東境內,你們也是守土有責。朝廷的邸報想必也看了,國家雖準備調集幾萬官軍和數十萬百姓協力修浚,你等也不要袖手旁觀,高枕無憂。略盡地主之誼,共同做好治運之事,才不負皇上圣托。” “宋大人的話見外了。”因為個矮,儲誕拱著手,半仰著頭,他覺著宋禮輕看了山東官員的眼界,忙予以澄清,“會通河在山東,‘會通’暢通,受益的首先是山東,這個道理連三歲的娃娃都懂,故而齊魯大地巴不得早一日治好運河呢!大司空盡可放心,會通河的事,就是我山東的事,儲某全心全意,責無旁貸。” 儲誕所稱的“大司空”,是中國古代對于掌管山川水利、土木工程的工部頭領官的稱謂,在這種場合說出來,明顯的有著表示親近的成分。畢竟是欽差,人家說什么、做什么都代表朝廷,何況,修浚會通河,于山東、于他這個布政使都是有百利無一害的事呢! 先不論怎么做,儲誕的一番表白,倒還讓宋禮滿意。 矮而胖的身形,鴨子一樣的步態,方方正正的腦殼,堆滿贅肉的大臉,再配上肥肥大大的大紅官袍,看著這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活像一個會走動的紅色大口袋,直讓人想笑。不過,宋禮還是忍住了,對他的表態,半開玩笑道:“儲大人的話宋某及各位都記下了,我算賬可等不到秋后啊!”眾人一笑。宋禮遂抬眼掃視了一下山東的官員,開始表述他的“算賬”之要,一說到正題,人馬上就變得嚴肅了:“下一步要看看會通河的淤塞程度,不是韓信將兵,用不著這么多人,二位布政使和潘知府隨宋某共視,由濟寧同達臨清,以便議事,其他官員請回衙視事,有所叨擾時再現身不遲。本部堂好靜,不大習慣前呼后擁的陣勢。”宋禮語氣堅定,不容質疑,點明了輕車簡從,不需要太多的陪同人員。這也是他一貫的作風。為此,也得罪了不少攀龍附鳳、狐假虎威的勢力小人。 “宋大人及各位一路鞍馬勞頓,”右布政使馬麟提步上前,習慣性地眨眨眼,帶著幾分不懷好意的佞笑,拱著手,趕忙接過話題,“我等己在濟寧驛館備下薄酒,為列位官員接風洗塵,還請欽差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