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老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18053
- 條形碼:9787521218053 ; 978-7-5212-180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老旦 本書特色
朱佩君用飽含真情的筆觸書寫下了自己的人生篇章。每一個真情恣意的瞬間,都叫人淚目,一顆感恩的心,躍然紙上。也正是因為心中有愛,心中有情,心中有鄉土風物,心中有故園山水,才使朱佩君這些從內心流淌出來的文字耐讀、耐品,容易引起共鳴。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懷,通過樸實與簡約的文字,白話入文的寫作方式,讓人感到親切而輕松。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對舞臺的眷戀、親情友情、師生情誼,身邊實事、活生生的人物,都像過電影一樣,在讀者面前展現。讀著讀著,你不會不被其中的酸甜苦辣所感染,你不會不被作者淳樸渾厚和情深意切的氣質所感動。
老旦 內容簡介
離開秦腔舞臺多年已經轉型為女作家的朱佩君,以“老旦”作為她第二本散文集的書名。《老旦》延續《秦腔緣》的文風,依然是純樸、明朗、陽光,文筆流暢,善于以回憶、聯想、思索,結晶人間苦樂于紙上。朱佩君的散文好讀、耐讀,讀來輕松,然意味深長,文章里滿滿地流淌著她的美麗鄉愁。這本書的題材多與秦腔有關,還有作者近年的反映新時代、新人物、新面貌的若干散文。
老旦 目錄
001 題外的話
001 老旦
028 時光中的小院
032 父親的戲夢人生
042 我的老媽是名角
049 京城唱響大秦腔
054 聽賀敬之先生談民眾劇團那些往事
062 當秦腔遇上話劇
067 云舒云卷話愛云
071 生活虐我千百遍 我待生活如初戀
077 一聲吼溫暖了整個寒冬
082 撫州尋夢
089 愛上“牛小美”
095 大運河的一曲贊歌
099 活在“屋子”里的中華鱘
103 老爸老媽,真想好好擁抱你們!
107 老佩說秦腔
114 煙臺,英雄之城
121 煙臺好人
125 再續秦腔緣
131 拜年
135 童年趣事
142 青澀年華的藝校時光
148 下鄉,下鄉
153 “95后”少年的秦腔緣
158 趕牲靈的哥哥喲我來了
163 我的秦腔世界
166 難忘家鄉戲 眷戀是秦腔
173 難忘的旅程
180 待到月季盛開時
183 餃子
187 我的秦腔緣
199 想說的話
老旦 節選
老 旦 老佩是我的綽號,究竟是哪年起的?是誰起的?我是真的記不清楚了。但是得此名諱也應該是與我演老旦有關吧。秦腔這話題有點大,我不敢盲目地以研究者的態度去評說它,只能把自己的一番經歷和淺見寄予筆端記錄下來,給自己留個念想罷了。 老旦行當是戲曲藝術門類中的一種,其深厚的藝術魅力是多少代人積累而成的。 **次與女兒聊秦腔,她問我答。 女兒說:“媽媽,你能不能給我講講什么是老旦?” 一石激起千層浪,與秦腔與老旦有關的往事就像瓦渣溝里倒核桃,骨碌碌地就滾出來了——我百感交集又無比欣慰!從小到大,女兒還是**次如此認真地問起我的行當。 “戲曲分生旦凈丑末,老旦是女性角色的一種行當分工,單指老年婦女。在京劇里邊,老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在秦腔這個劇種里,常常是以配演的形式出現!蔽易⒁曋畠旱难劬,一字一句地說。 “因為我小時候在劇團長大,從小受秦腔戲曲熏陶,腦海中記憶里全都是立于舞臺中心的李慧娘、白云仙、黃桂英、許翠蓮、趙五娘等大青衣小花旦的形象,對垂暮之年白發蒼蒼、彎腰拄棍、恓惶可憐的老旦并無太多印象。從小看戲的我,說實話,記憶里實在想不起來幾個老旦的形象,但是你姥姥演的老旦,讓我永遠記住了這個角色! “農行杯” “我記憶里,真正看老旦戲,是1989年,陜西省‘農行杯’中老年演員秦腔戲曲大賽時,你姥姥一出《汲水》讓我對老旦這個角色刮目相看。姥姥是家鄉三原縣劇團的名角,十一二歲就紅遍了縣城及周邊鄰縣,她的嗓音仿佛是給戲曲量身定做的,表演的尺度掌握得也好,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無論本行的小生戲《游龜山》中的田玉川、《三滴血》中的周天佑,還是青衣戲《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五典坡》中的王寶釧等都屬她的看家大戲,個個精彩!除此之外,你姥姥還能演繹潑辣的表演戲如《母老虎上將》呢。但是,我認為你姥姥的老旦戲當數*出色的了!都乘分羞@個老婦的形象被她刻畫得入木三分,催人淚下。你姥姥也憑此戲斬獲了陜西省中年演員折子戲大賽一等獎的殊榮。在那次中老年演員大賽中,另外征服我的一出戲就是王婉麗老師的《盼子》,王婉麗老師是一個非常有激情的演員,她一旦入戲,生活中的她便了無蹤跡。她在傳承傳統秦腔老旦表演的同時,也不斷琢磨、吸取其他劇種特點,并且她善于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使她的表演層次更加清晰,輪廓鮮明。再加上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著名作曲家肖炳、吳復興兩位老師的傾情加入,更使《盼子》這出戲錦上添花成為經典。” 難忘的1989年“農行杯”!那也是我的舞臺高光時刻!我能參加那次陜西省中年演員匯演,也是得益于老旦這個行當,兩場參賽劇目,我參演了四個戲,亮相五次。其中有《桑園會》(又稱《秋胡戲妻》)中望穿雙眼盼兒歸來的秋母;《殺狗勸妻》中被媳婦虐待的曹母;《放飯》(《朱春登舍飯》)中沿門乞討的朱母;《包公賠情》中配演的嫂娘。值得一提的是,我憑借《包公賠情》嫂娘一角獲得了優秀配演獎的殊榮,其中嫂娘的唱腔作為經典原唱保留至今。 女兒不明白:“媽媽,那到底哪個行當是主角呀?” 我笑著說:“每個行當都有每個行當的主角戲,但秦腔多半是閨閣旦和正旦(也叫青衣),多是才子佳人、愛恨情仇、清官斷案的戲。小花旦的戲也非常多,還有好多武旦戲,當然還有負責搞笑的媒旦戲,老旦戲多為配角,主角戲像楊門女將中的佘太君等,但少之又少。” 女兒還是一臉疑惑:“媽媽,那你為什么不演閨閣旦或其他主角戲,非得演老旦呢?” 我哈哈大笑著說:“傻孩子,是什么行當就演什么角色,術業有專攻,我是因為小時候定行當定的就是老旦,所以就得演老旦戲。你想想,媽媽在那么大的專業院團工作,哪能是自己想演主角就能演的呀。好多演員練了一輩子也只能站兩邊做龍套。你老媽已算很幸運的人了,這都得益于學老旦哪! 女兒好似更不理解了,又追問道:“那媽媽你小時候為什么不學別的行當?非得學老旦呢?” 我又何嘗不想呢,但說來話長啊…… 我曾經是秦腔演員,我的行當就是老旦,可這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兒了…… 我們80級是“文革”后**批帶有專業文憑的專業戲曲學員。 1980年10月1日,我們這批朝氣蓬勃的孩子興致勃勃地走進了向往已久的戲曲搖籃——陜西戲曲學校(后改名為陜西省藝術學校)。一百二十五名學員,來自全省各地乃至西北五省,真稱得上是百里挑一啊。入校后分為大班、小班、音樂班。每個進入戲曲殿堂的女孩都有著一個夢想,那就是演主角站在舞臺中間。戲曲多是以生旦戲為主,立于舞臺中央的肯定是閨閣旦、正旦(京戲稱大青衣),再下來就是花旦、小旦、武旦、刀馬旦,還有刀子旦(以《周仁回府》的周仁妻、《庚娘殺仇》的庚娘等為代表),末尾排行的才是媒旦、老旦。 老旦在秦腔劇種里并不算一個出彩的行當,劇團里只有條件差的、上不了大戲的才讓去演老旦。但是在我們省藝校,老旦卻是作為一個行當來培訓的。從十三歲起,我便以白發蒼蒼、面色蠟黃、手拄拐杖、步履蹣跚、灰衣布裙的老旦形象呈現在觀眾面前,從此開啟我的老旦生涯。 依稀往事在心頭 一年后,我們開始進入折子戲的學習和排練。定下的折子戲有《斷橋》《柜中緣》《盜草》《鬼怨》《殺生》《擋馬》《常青指路》等幾個經典劇目,聽到這個消息我非常興奮,腦海里不由得浮想聯翩……一會兒是《斷橋》里的白娘子,一會兒是《柜中緣》里面的許翠蓮,一會兒又是英姿颯爽的楊八姐、凄美哀怨的李慧娘……我滿懷期待等著宣布角色,“朱佩君,《烙碗記》里馬氏。”啥?我沒聽錯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對我來說這簡直是晴天霹靂。啟蒙戲讓我學媒婆?扮相丑得要命的老婆子?我瞬間淚如雨下,自尊心嚴重受挫,整個人崩潰了。為這事,我整整哭了好幾天呢! 秦腔傳統折子戲《烙碗記》是老生、娃娃生唱、做并重的一出戲。演述劉志明繼室馬氏不賢,為獨霸劉之家產,逼志明與其弟志忠分居。后志明與保柱打死人命,志忠憐兄代刑而死。志忠留子定生,與伯父志明相依為命,卻屢遭馬氏虐待毒打。馬氏用滾水烙碗之計,燙傷定生雙手,定生因打破飯碗被逐出家門。志明歸來,不見定生,冒嚴寒踏雪尋侄,按腳印追至其弟墳園,見定生哭墳,始知馬氏陰毒。劇中,有馬氏與保柱設滾水烙碗之計意欲謀害定生這一關鍵情節,故該戲也以“烙碗”命名。且聽馬氏上場一聲“嗯哼!”,手抓衣袖,扭著腰身,表情丑陋夸張地走向舞臺,口中念著板殼子(秦腔的板式):“青,青布衫子藍布裙,打扮起來賽觀音,那日我從廟門過,人人罵我馬柳神,馬柳神么……”后一句“馬柳神”拖著從牙縫里擠出的長音,扭著腰身撅著屁股,手指惡狠狠地指向前方……哎喲,簡直羞得我都邁不開步子,說也說不出來、扭也扭不了,無論劉老師怎么開導,我還是放不開,特別是與小定生對戲時還忍不住偷偷笑。這可把老師氣壞了,當機立斷地把我的角色換掉了。這個角色由我的師姐楊君接替扮演了。師姐就是個小戲精,她把《烙碗記》里的馬柳氏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臉上涂著的兩坨紅臉蛋兒再配上兩道倒八字眉外加嘴角上方點上一個大黑痣的丑旦妝,身穿寬大肥短的丑旦青布花邊的衣裙,這個扮相把小小的她點綴得還透著點小可愛呢。師姐人物塑造非常成功。一炮打響了,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熱議,走到哪都能聽到:“娃把馬柳氏演活了”“太會表演了,將來一定能成角”。聽到這些贊美,我心里酸酸的,真真的有些羨慕嫉妒! 《打路》是給我分配的第二個角色,也是我塑造的**個老旦。我扮演的是去法場祭奠兒子的李老夫人。說實話,我的心里太不服氣了!為什么我就不能演排自己喜歡的角色呢?為什么總是把又老又丑的角色分給我呢? 那是1981年冬天。僅有的一個排練場,既要給兩個班的近百名學員輪換著上形體課,還得提供給學校的教師排演下鄉演出劇目。我清晰地記得,我們劇組被分配在食堂外面的院子里進行排練。雖說心里有一千個、一萬個不服氣,但排練我還是十分認真的。 至今都清晰地記得:那天天寒地凍,大雪紛飛,我在導演湯桂琴老師的嚴格要求下,手拄木棍,弓腰屈腿,圍著小院一圈又一圈地練習老旦跑圓場。由于太過自卑,也就變得太過敏感。我總覺得同學們都在偷偷笑話我,瞧不起我!就這么邊跑邊哭,邊哭邊跑…… 劇目試妝的那個夜晚,只見女同學們個個朱粉釵環、美衣錦裙,打扮得活色生香、美若天仙!再看看一個“發髻”放在頭頂,加一個“三塊瓦”的抹額(也叫額帶,老旦的頭部妝容)在額頭;身著土布白衣灰裙的老斗衣,面色蠟黃,白發白眉,滿臉皺紋的我傷心得痛哭流涕,淚水沖花了彩妝。見此情景,史雷校長走了過來,拉著我的手殷切地說:“小姑娘,你怎么了?是為了角色的分配嗎?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啊,要知道做成名演員的都是從小角色一步步走向藝術家之路的。”這句話頓時點醒了我,猶如燈塔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成為我探索老旦表演道路上的奠基石。從此之后,我再不挑肥揀瘦,分什么角色我就認真去學去演,即便是站龍套,我也依然很認真。我想,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打路》終于要見觀眾了,人生**次登上舞臺了,我演的老旦上場了……
老旦 作者簡介
朱佩君,生于陜西省三原縣,F任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評論》雜志社外聯部主任、中國散文學會副秘書長、小桔燈藝術團團長。獲第八屆冰心散文獎、中國夢·勞動美全職工散文大賽一等獎等多項獎項。 文章散見于全國多家主流報紙雜志及網站。201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秦腔緣》。散文作品被收入《2016年中國精短美文精選》,《2017年中國散文排行榜》,《2018年中國散文排行榜》,《2019年中國精短美文精選》,2020年《中國文學佳作選·散文篇》,2020年《名家筆下的西安》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