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梵高:向日葵畫家——從巴黎到阿爾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71815
- 條形碼:9787214271815 ; 978-7-214-2718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梵高:向日葵畫家——從巴黎到阿爾 本書特色
關于梵高的書籍已經有很多,但哪一本能把他的畫作、書信、事件準確對位到每一個月,讓你陪著他一起創(chuàng)作、一起狂喜、一起哭泣呢? 本書作者森曉炅自2018年3月開播音頻節(jié)目《大師故事燴》,獲得了聽眾的廣泛好評。2019年,森曉炅決定重寫梵高,盡可能真實還原這位苦難藝術家。大量書信和傳記作品、數不盡的藝術史名作、眾說紛紜的歷史懸案……這位落魄傳奇的畫家和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伴隨了作者將近1000個日夜。梵高一生顛沛流離,在20多個地方生活過,本書聚焦他短暫生命中的兩個重要時期——巴黎、阿爾——從1886年2月28日到1889年5月8日。這三年中,梵高經歷了轉折和覺醒,走上了藝術之路。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便是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希望梵高能給廣大讀者帶來力量,也希望《梵高:向日葵畫家——從巴黎到阿爾》是這樣一本書。
梵高:向日葵畫家——從巴黎到阿爾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荷蘭傳奇畫家梵高于1886年2月至1889年5月的故事,聚焦了梵高藝術生涯的兩個重要時期:巴黎和阿爾時期。作者參考了大量資料,如梵高與弟弟提奧、妹妹威廉·敏娜、畫家貝爾納的書信,以及梵高的多部傳記等,仿佛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現場,回到桀驁不馴的保羅·高更、古道熱腸的唐吉老爹、長期資助老哥的好兄弟提奧所生活的那個時代。書中穿插介紹了大量印象派、后印象派的作品,講述了梵高《向日葵》《黃房子》等畫作的創(chuàng)作過程,探究了梵高神秘的割耳事件,還原了梵高短暫而又燦爛的一生。全書文字流暢,圖片豐富,除配有梵高等畫家的藝術作品圖片外,還配有一定的歷史圖片,還原了當時的社會現狀和藝術氛圍,讓讀者從全新的角度認識梵高。
梵高:向日葵畫家——從巴黎到阿爾 目錄
巴黎時期
1866年2月28日——1888年2月19日
**章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印象派火爆大洋兩岸 /010
第二章 文森特的宿世情緣——苦人兒成長記 /016
第三章 往事并不如煙——山坡上的向日葵 /029
第四章 療愈之花———被折斷的向日葵 /038
第五章 因為愛情———鈴鼓咖啡館的老板娘 /043
第六章 巴黎朋友圈———來自同學的畫像 /050
第七章 教父與偶像的啟示——畫室的實驗和那些花兒 /059
第八章 高手相助——點彩塞納河 /066
第九章 老友記——唐吉老爹 /076
第十章 日本之緣——匠人精神,武士之心 /091
第十一章 幻滅中的困獸——巴黎的自畫像 /113
阿爾時期
1888年2月20日——1889年5月8日
第十二章 “瘋子”的傳說——百歲老人的記憶 /124
第十三章 故鄉(xiāng)的橋——朗盧橋的前世今生 /130
第十四章 看見地中海——圣瑪麗海灘的漁船 /142
第十五章 烈日下的永恒——麥田里的播種者 /149
第十六章 大地上的太陽——燃燒吧,向日葵! /164
第十七章 夜的罪與美——兩個咖啡館 /206
第十八章 家,夢想——黃房子與臥室 /218
第十九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高更來了 /231
第二十章 割耳之謎——畫作中的秘密 /256
第二十一章 病人、好人、親人——割耳后的畫像 /277
第二十二章 打到梵高——請愿書和小人 /296
第二十三章 別了,阿爾——1889年春的畫作 /303
后記:梵高,一直在我面前…… /318
梵高:向日葵畫家——從巴黎到阿爾 作者簡介
森曉炅,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油畫專業(yè),后進修于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廣告導演專業(yè)。早年從事短片剪輯工作,是中國首批影視數碼剪輯師和電視頻道包裝行業(yè)從業(yè)者,作品多次榮獲國內專業(yè)獎項。曾創(chuàng)辦美術培訓學校,致力于非應試美術教育20年之久。 2018年3月開始在喜馬拉雅平臺推出自制脫口秀《大師故事燴》,面向大眾講述梵高、高更的藝術人生和文藝復興的光輝歲月。該節(jié)目融藝術、歷史和個人成長為一體,史實相近、結構嚴謹、聲情并茂、懸念迭起。該節(jié)目一經播出大受歡迎,2021年4月,《大師故事燴》播放量已突破300萬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