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緣緣堂新筆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09654
- 條形碼:9787020109654 ; 978-7-02-01096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緣緣堂新筆 本書特色
豐子愷散文初版本再現 幽默文字與風趣水墨漫畫的相映成趣 原汁原味的“緣緣堂” 版本說明 1926年,弘一法師云游經過上海,來到豐子愷家中探望。豐子愷請弘一法師為自己的住所取名,弘一法師讓豐子愷在小方紙上寫了許多他所喜歡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團成許多小紙球,撒在釋迦牟尼畫像前的供桌上,拿兩次鬮,拆開來都是“緣”字,遂名寓所為“緣緣堂”。緣緣堂并沒有廳堂,是一個象征性的名稱,以后豐子愷每遷居哪里,橫披便掛在哪里,一直到1933年在故鄉石門灣造成像樣的宅院,給緣緣堂賦予真的形。 因為有弘一法師為豐子愷的寓所緣緣堂命名,所以豐先生稱緣緣堂為“靈的存在”,而那些冠以緣緣堂的隨筆,由此也充滿睿智與靈氣,這正應了郁達夫對于緣緣堂隨筆的評價:“人家只曉得他的漫畫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靈達處反遠出在他的畫筆之上。” 本次出版的“緣緣堂書系·豐子愷插圖本”包含《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緣緣堂續筆》《緣緣堂新筆》《緣緣堂·車廂社會》《緣緣堂·隨筆二十篇》六本散文集,每篇散文皆為豐子愷在緣緣堂時期創作。 豐子愷的緣緣堂系列作品在歷年的出版過程中多次被拆分組合,形成各樣版本的文集。本書系的文集皆采用初版本的篇目,且配上大量豐子愷在緣緣堂時期創作的漫畫,還給讀者一份原汁原味的“緣緣堂”。 名家評論: 我們都愛你的漫畫有詩意;一幅幅的漫畫,就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兒的小詩。你將詩的世界東一鱗西一爪地揭露出來,我們這就像吃橄欖似的,老覺著那味兒。 ——朱自清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俞平伯 我的腦子里有一個“豐先生”的形象:一個與人無爭、無所不愛、一顆純潔無垢的孩子的心。——巴金
緣緣堂新筆 內容簡介
1931年,豐子愷先生**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在開明書店出版,深受讀者喜愛。此后,“緣緣堂”系列作品陸續出版,《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緣緣堂續筆》《緣緣堂新筆》《車廂社會》《隨筆二十篇》這六本散文集成為豐子愷散文等代表作。本套“緣緣堂書系”以豐子愷早期出版的作品為底本,并加入豐子愷漫畫作品,還給讀者一個原汁原味、生動有趣的“緣緣堂”。 《緣緣堂新筆》選入《敬禮》《代畫》《揚州夢》《西湖春游》《杭州寫生》《中國話劇首創者李叔同先生》《先器識而后文藝》等文章,用敘述的方式再現豐子愷當年學藝經歷與人生感慨,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發人深省。 豐子愷散文初版本再現 幽默文字與風趣水墨漫畫的相映成趣 原汁原味的“緣緣堂” 1926年,弘一法師云游經過上海,來到豐子愷家中探望。豐子愷請弘一法師為自己的住所取名,弘一法師讓豐子愷在小方紙上寫了許多他所喜歡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團成許多小紙球,撒在釋迦牟尼畫像前的供桌上,拿兩次鬮,拆開來都是“緣”字,遂名寓所為“緣緣堂”。緣緣堂并沒有廳堂,是一個象征性的名稱,以后豐子愷每遷居哪里,橫披便掛在哪里,一直到1933年在故鄉石門灣造成像樣的宅院,給緣緣堂賦予真的形。 因為有弘一法師為豐子愷的寓所緣緣堂命名,所以豐先生稱緣緣堂為“靈的存在”,而那些冠以緣緣堂的隨筆,由此也充滿睿智與靈氣,這正應了郁達夫對于緣緣堂隨筆的評價:“人家只曉得他的漫畫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靈達處反遠出在他的畫筆之上。” 本次出版的“緣緣堂書系·豐子愷插圖本”包含《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緣緣堂續筆》《緣緣堂新筆》《緣緣堂·車廂社會》《緣緣堂·隨筆二十篇》六本散文集,每篇散文皆為豐子愷在緣緣堂時期創作。 豐子愷的緣緣堂系列作品在歷年的出版過程中多次被拆分組合,形成各樣版本的文集。本書系的文集皆采用初版本的篇目,且配上大量豐子愷在緣緣堂時期創作的漫畫,還給讀者一份原汁原味的“緣緣堂”。 名家評論: 我們都愛你的漫畫有詩意;一幅幅的漫畫,就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兒的小詩。你將詩的世界東一鱗西一爪地揭露出來,我們這就像吃橄欖似的,老覺著那味兒。 ——朱自清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俞平伯 我的腦子里有一個“豐先生”的形象:一個與人無爭、無所不愛、一顆純潔無垢的孩子的心。——巴金
緣緣堂新筆 目錄
代畫
揚州夢
西湖春游
杭州寫生
中國話劇首創者李叔同先生
先器識而后文藝
李叔同先生的愛國精神
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
威武不能屈
新年隨筆
勝讀十年書
幸福兒童
談兒童畫
斗牛圖
隨筆漫畫
伯牙鼓琴
曲高和眾
雪舟和他的藝術
廬山游記之一
廬山游記之二
廬山游記之三
黃山松
黃山印象
上天都
飲水思源
化作春泥更護花
有頭有尾
我譯《源氏物語》
阿咪
天童寺憶雪舟
不肯去觀音院
緣緣堂新筆 節選
《緣緣堂新筆》: 從黃山賓館到文殊院的途中,有一塊獨一無二的小平地,約有二三十步見方。據說不久這里要造一個亭子,供游人息足,現在已有許多石條亂放著了。我爬到了這塊平地上,如獲至寶,立刻在石條上坐下、覺得比坐沙發椅子更舒服。因為我已經翻了兩個山峰,紫云峰和立馬峰,盡是陡坡石級,羊腸坂道,兩腿已經不勝酸軟了。 坐在石條上點著一根紙煙,向四周望望,看見一面有一個高峰,它的峭壁上有一條紋路,遠望好像一條虛線。仔細辨認,才知道是很長的一排石級,由此可以登峰的。我不覺驚訝地叫出:“這個峰也爬得上的?”陪我上山的向導說:“這個叫做天都峰,是黃山中*陡的一個峰,轎子不能上去,只有步行才爬得上。老人家不能上去。” 昨夜在黃山賓館時,交際科的郝同志勸我雇一乘轎子上山。她說雖然這幾天服務隊里的人都忙著采茶,但也可以抽調出四個人來抬你上山。這些山路,老年人步行是吃不消的。我考慮了一下,決定謝絕坐轎。一則不好意思妨礙他們的采茶工作,二則設想四個人抬我一個人上山,我心情的不安一定比步行的疲勞苦痛得多。因此毅然地謝絕了,決定只請一個向導老宋和一個服務員小程陪伴上山。今天一路上來,老宋指示我好幾個險峻的地方,都是不能坐轎,必須步行的。此時我覺得:昨夜的謝絕坐轎是得策的。我從過去的經驗中發見一個真理:爬山的唯一的好辦法,是像龜兔賽跑里的烏龜一樣,不斷地、慢慢地走。現在向導說“老人家不能上去”,我漫應了一聲,但是心中懷疑。我想:慢慢地走,老人家或許也能上去。然而天色已經向晚,我們須得爬上這天都峰對面的玉屏峰,到文殊院投宿。現在談不到上天都了。 在文殊院三天阻雨,卻得到了兩個喜訊,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女單打,中國都獲得了冠軍;蘇聯的加加林乘飛船繞地球一匝,安然回到本國。我覺得臉上光彩,心中高興,兩腿的酸軟忽然消失了。第四天放晴,女兒一吟發興上天都,我決定同去。她說:“爸爸和媽媽在這里休息吧,怕吃不消呢。”我說:“媽媽是放大腳,固然吃不消;我又不是放大腳,慢慢地走!”老宋笑著說:“也好,反正走不動可以在半路上坐等的。”接著又說:“去年你們畫院里的畫師來游玩,兩位老先生都沒有上天都。你老人家興致真好!”大概他預料我走不到頂的。 從文殊院走下五六百個石級,到了前幾天坐在石條上休息的那塊小平地上,望望天都峰那條虛線似的石級,不免有些心慌。然而我有一個法寶,就是不斷地、慢慢地走。這法寶可以克服一切困難。我坐在平地的石條上慢慢地抽了兩根紙煙,精神又振作了,就開始上天都。 這石級的斜度,據導游書上說,是六十度至八十度。事實證明這數字沒有夸張。全靠石級的一旁立著石柱,石柱上裝著鐵鏈,扶著鐵鏈才敢爬上去。我規定一個制度:每跨上十步,站立一下。后來加以調整:每跨上五步,站立一下。后來第三次調整:每跨上五步,站立一下;再跨上五步,在石級上坐一下。有的地方鐵鏈斷了,或者鐵鏈距離太遠,或者斜度達到八十度,那時我就四條“腿”走路。這樣地爬了大約一千級,才爬到了一個勉強可稱平地的地方。我以為到頂了,豈知山上復有山,而且路頭比過去的石級更曲折,更險峻。有幾個地方,須得小程在前面拉,老宋在后面推,我的身子才飛騰上去。 ……
緣緣堂新筆 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人,原名豐潤,后改為子愷,筆名TK,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音樂和美術教育家。早年曾師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著有《緣緣堂隨筆》《車廂社會》《率真集》等散文集,亦有《子愷漫畫》《護生畫集》等漫畫作品。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