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塑造現代經濟的100大發明(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36748
- 條形碼:9787521736748 ; 978-7-5217-3674-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塑造現代經濟的100大發明(下) 本書特色
◎《泰晤士報》《每日郵報》推薦圖書,受到全球讀者追捧的經濟學家幫我們用日常發明學習生活中的經濟學。 ◎本套書講述了100個關于發明如何影響現代經濟的啟發性故事,其中每一種發明都與錯綜復雜的全球經濟體系緊密聯系。透過這些故事可以理解我們賴以生存但又令人迷惑的全球經濟體系,了解世界經濟運行的邏輯。 ◎意義重大的發明的影響不僅在于提供了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更在于其對社會和經濟結構的不可預知的影響,古往今來的重大發明總是遵循這樣的模式:解決諸多問題,讓我們豐衣足食、幸福健康,但獲益會不均,其間會犯錯誤還會導致一些機會的錯失。 ◎作者作為受全球讀者追捧的經濟學家,著作具有獨特的幽默敘事風格。通過講故事講明經濟學,為讀者上一堂生動的經濟學課,擺脫經濟學枯燥的刻板印象,為讀者提供一本有意思的普及讀物。
塑造現代經濟的100大發明(下) 內容簡介
這是一套充滿故事感的經濟學普及讀物。 在這套書里,作者選取了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卻在世界經濟運行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發明,例如留聲機、空調、奶粉、條形碼、自行車、股票期權、區塊鏈等,講述它們從出現到在優選得到應用的過程中,對世界經濟的塑造作用。這些發明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其全球化的背后貫穿的是經濟運行的邏輯,讀者可以通過它們讀懂當今復雜的世界經濟是如何被塑造的。 同《臥底經濟學》一樣,作者一如既往地富有洞察力與幽默感,本套用新奇的視角與故事感,讓讀者看懂“看不見的手”的選擇及世界經濟運行的邏輯。
塑造現代經濟的100大發明(下) 目錄
序言 鉛筆
**部分 不要被簡單的外表欺騙
1 磚頭
2 工廠
3 郵票
4 自行車
5 眼鏡
6 罐頭食品
7 拍賣
第二部分 給夢想貼上價簽
8 郁金香
9 王后御用瓷器
10 香煙廣告
11 縫紉機
12 郵購目錄
13 快餐連鎖店
14 籌款行動
15 圣誕老人
第三部分 金錢似水流
16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
17 信用卡
18 股票期權
19 維克瑞的旋轉柵門
20 區塊鏈
第四部分 隱形的系統
21 可互換零件
22 射頻識別
23 接口信息處理機
24 全球定位系統
第五部分 秘密與謊言
25 活字印刷機
26 衛生巾
27 閉路電視
28 色情作品
29 禁令
30 “點贊”
第六部分 同心協力
31 木薯加工
32 養老金
33 QWERTY 鍵盤
34 朗式蜂箱
35 水壩
第七部分 地球沒有備份
36 火
37 石油
38 橡膠硫化工藝
39 沃德箱
40 玻璃紙
41 回收利用
42 矮稈小麥
43 太陽能光伏
第八部分 我們的機器人帝國
44 霍列瑞斯穿孔制表機
45 陀螺儀
46 電子數據表
47 聊天機器人
48 立方星
49 老虎機
50 國際象棋算法
注釋
塑造現代經濟的100大發明(下) 節選
“點贊”莉亞·佩爾曼(Leah Perlman)通過漫畫的形式分享自己對一些問題的觀點,比如“情緒素養”“自愛”等。后來,她開始將這些漫畫發布到臉書上,并且發現她的朋友們認為這些內容“溫暖而療愈”。但是隨后,臉書改變了算法,而算法正是決定讀者能看到什么內容的關鍵。如果社交媒體在你的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那么算法的改變可能會帶來讓你震驚的結果:你可能突然發現,沒那么多人能看到你發布的內容了。這正是莉亞遭遇的困境。她的漫畫獲得的點贊量開始驟減。她在接受Vice.coma 的采訪時表示,這給自己帶來“缺氧”的感覺。她可能全身心投入地畫出一幅漫畫,然后發現只獲得了區區20個贊。她的情況很容易引起我們的共鳴。社會認同確實會讓人上癮,而臉書的“點贊”不正是將社會認同提煉成*純粹的形式嗎?現在,研究人員將我們的智能手機比作老虎機,因為它們能觸發我們大腦中相同的獎賞通路:更多的贊、新的通知,甚至是老派的電子郵件——我們永遠不知道按下操縱桿會得到什么。面對點贊量的突然下降,莉亞開始在臉書上購買廣告,也就是說,她開始付錢給臉書,以便讓更多人看到她的漫畫。她只是想引起關注,但她對此感到尷尬。在2016年,她聘請了一位社交媒體經理,幫她和臉書打交道,因為她實在不愿意面對那種焦慮。莉亞的尷尬頗有一絲諷刺意味。在成為漫畫家之前,莉亞是臉書公司的開發人員。2007年7月,正是她的團隊發明了“點贊”按鈕,F在,“點贊”已經在網絡上無處不在,網絡內容的創建者大力鼓動你借此向自己的臉書好友們表達對某項內容的支持。從YouTube 到推特,各個平臺都有類似的功能。對于平臺而言,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輕輕一點無疑是吸引用戶參與互動的一種*簡便方式,這可比輸入一段評論容易得多。但是點贊功能的創意并非立刻就獲得首肯:臉書的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曾多次將其打回。人們對于應該使用哪個詞來命名這一功能進行了激烈的爭論,而“贊”幾乎“棒極了”。還有它的符號:雖然豎起大拇指在大多數文化中都有贊同、贊賞的意思,但在某些文化中,它的含義則比較粗魯和不友善。*終,臉書在2009 年2 月啟用了“點贊”按鈕。莉亞·佩爾曼清楚地記得,這個功能迅速火了起來。幾乎一夜之間,50條評論就變成了150個點贊。更大的參與度,更多狀態更新,更多內容。“它毫無爭議地大獲成功。”此時,米哈爾·科辛斯基(Michal Kosinski)正在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心理測驗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測量人們的心理狀況。他的一位同學編寫了一個臉書應用程序,用于測試用戶的“五大”性格特質,即開放性、盡責性、外向性、親和性和神經質。如果參加了測試,那么你將允許研究人員訪問你臉書的個人資料,其中包括了你的年齡、性別、性取向等信息。這個測試得到了病毒式傳播,搜集的數據激增至數百萬人。每當這些人“點贊”的時候,研究人員都可以看到。科辛斯基意識到,他正坐在一個潛力無限的知識寶庫之上。例如,測試發現,“贊”了化妝品品牌MAC的在男同性戀者中的比例略高于異性戀者。這只是一個數據點,科辛斯基無法通過一個單獨的“點贊”判斷你是不是同性戀。但是,他看到的“點贊”越多,他能做出的猜測就越準確,無論是有關你的性取向,還是有關你的宗教信仰和政治傾向,等等。科辛斯基總結說,如果他看到你對70個內容的點贊,他會比你的朋友更了解你;如果看到300個點贊,他就會比你的伴侶更了解你。后來,臉書開始限制向應用程序開發人員(例如科辛斯基的同事)共享數據。但是別忘了,有一個組織仍然可以看到你的所有點贊,并且除此之外,它還能看到更多,這個組織當然就是臉書公司。此外,它還可以聘請世界上*聰明的機器學習開發人員來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那么,臉書能夠用它所掌握的窺視你靈魂的窗口做些什么?兩件事。首先,它可以定制向你推送什么樣的新聞,從而讓你在臉書上花更多的時間—無論這意味著向你展示更多有關貓咪的視頻、更多引人入勝的表情包、更多讓你更討厭唐納德·特朗普的消息,還是更多讓你更討厭唐納德·特朗普對手的內容。這并不是一件純粹的好事情,因為這使得對唐納德·特朗普持有不同看法的人越來越難以進行理智的對話。其次,它可以幫助廣告主精確地定位你。廣告的效果越好,平臺賺的錢就越多。定向廣告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例如,早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出現之前,如果你準備在斯普林菲爾德開一家新的自行車商店,那么你可能會選擇在《斯普林菲爾德憲報》(Springfield Gazette)或《自行車周刊》(Cycling Weekly)上刊登廣告,而不會選擇把廣告刊登在《紐約時報》或《好管家》上。當然,這種做法仍然不能確保廣告效果:大多數《斯普林菲爾德憲報》讀者都不是自行車騎行客,而《自行車周刊》的大多數訂戶也不是住在斯普林菲爾德附近。但這是你在當時能做的*有效的選擇。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臉書只是改善了這一過程,因此沒什么好擔心的。如果你要求它只是向喜歡騎行內容的斯普林菲爾德居民推送廣告,誰又會反對呢?這是臉書公司在捍衛其“相關”廣告概念時經常引用的一個例子。但是,臉書還有可能用我們的數據做其他一些事,而那些事可能會使我們感到更加不安。例如,在推送房屋出租廣告時避開非洲裔美國人怎么樣?調查網站ProPublica對此進行了調查,以了解這能否做得到。事實證明,這做得到。臉書的回應是:哎呀,這本不該發生,純屬“技術故障”。或者,幫助廣告客戶觸及自稱為“反猶主義者”的用戶怎么樣?ProPublica 證明了這也行得通。對此,臉書的回應是:哎呀,這種事不會再發生。這種事情之所以可能讓我們感到擔憂,是因為并非所有廣告商都像自行車商店一樣無害——有人可能會付費傳播政治信息,而用戶則很難充分了解其社會背景或是對其真實性加以驗證。一家名為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公司聲稱,它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助力唐納德·特朗普贏得選舉,其手段之一就是利用“點贊”按鈕的功能來篩選個體選民并對他們進行定向推送。這讓率先提出這種可能性的米哈爾·科辛斯基感到震驚除此之外,再想想下面的場景:幫助無良營銷人員,在脆弱的青少年情緒特別低落的時候向他們推銷產品,這個想法怎么樣?2017年,《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的一篇報道提到了一份遭到泄露的臉書文件,顯然在不遺余力地吹噓這種能力。臉書對此的回應是:哎呀,這是它的“失察行為”,而且它“沒有提供任何工具,根據人們的情緒狀態來進行定向推送”。衷心希望它不要這么干,特別是考慮到臉書以前曾承認過,它會通過選擇向人們推送悲傷或快樂的消息來影響人們的情緒狀態。當然,在實際上,我們仍然無須特別擔心臉書對我們實施精神控制的能力。對劍橋分析公司進行調查的專家質疑了其做法的真實效果。同時有分析師報告稱,對于所有定向廣告推送,臉書廣告的平均點擊率仍然不到1%;蛟S我們更應該擔心的是,臉書無疑已經極富成效地向我們展示了更多廣告,從而吸引了我們的過多關注,并將我們牢牢地鎖定在屏幕前。在這個“美麗的社交媒體新世界”中,我們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沖動?我們也許可以培養有關算法如何影響我們行為的“情緒素養”,如果社會認同已經像氧氣一樣不可或缺,那么也許更“自愛”才是答案。對我而言,如果看到任何關于這個主題的好漫畫,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奉上我的“點贊”。
塑造現代經濟的100大發明(下) 作者簡介
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幽默的生活經濟學大師,《金融時報》知名專欄作家。在專欄中,他用前沿的經濟學理論為讀者五花八門的疑問和牢騷提供輕松詼諧的經濟學解讀。英國皇家統計學會榮譽會員,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的一員,獲得過眾多經濟學和統計學新聞類獎項。2019年,他因對“經濟學的普及與推廣”的貢獻被授予大英帝國官佐勛章。蒂姆與妻子和三個孩子在牛津生活。著有《混亂》、《臥底經濟學》(全四冊)、《塑造現代經濟的100大發明(上)》、《塑造現代經濟的100大發明(下)》、《拼湊真相——認清紛繁世界的十大數據法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