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正犯實質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8732
- 條形碼:9787520398732 ; 978-7-5203-987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正犯實質化研究 內容簡介
正犯實質化是指,從存在論角度看,行為人沒有親自實行刑法分則規定某罪的全部構成要件行為,但是經過實質化、規范化的評價后,可以視為行為人親自實行了刑法分則規定某罪的全部構成要件行為。正犯實質化的出現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一切正犯實質化的做法都是合理的。正犯實質化的標準與限度尤為重要。正犯實質化應遵循合法性原則、等價性原則和類型化原則,尤其要堅持等價性原則,將其在合理的范圍內。既不能回到形式化的正犯概念,也不能走向特別的單一正犯概念,而應堅持實質化的正犯概念,即只有行為人在規范論意義上支配了不法構成要件的實現才能認定為正犯。間接正犯和共同正犯是正犯實質化的兩種基本類型。“間接”、“共同”只是從存在論角度描述了實現犯罪的不同形式,在規范論意義上它們具有相同的本質,即均為符合基本構成要件的正犯。
正犯實質化研究 目錄
一 正犯實質化研究的緣起與意義
二 正犯實質化研究的本質與思路
三 正犯實質化研究的創新與不足
**章 正犯實質化的界定及問題導人
**節 正犯實質化的基本內涵
一 正犯的定義
二 正犯實質化的概念
第二節 正犯實質化的主要體現
一 形式維度:構成要件實施方式的變化
二 實質維度:正犯成立標準的功能化演變
第三節 正犯實質化需要研究的問題
一 正犯實質化的規范界定問題
二 正犯實質化的正當性根據問題
三 正犯實質化的標準與限度問題
第二章 正犯實質化之肯定的理論基礎
**節 正犯實質化的法哲學基礎
一 實質主義法運動的興起與影響
二 事實與價值的相對區分與融合
三 人類認知模式的范式轉變
第二節 正犯實質化的社會性基礎
一 樸素法感情的正義表達
二 刑事政策的現實性要求
三 社會結構的分工合作化
第三節 正犯實質化的教義學基礎
一 刑法中規范論的重視
二 構成要件的實質解釋
三 正犯的獨特評價功能
四 定罪量刑的必然結果
第三章 正犯實質化之實現的基本原則
**節 正犯實質化之合法性原則
一 合法性原則的釋義
二 合法性原則于正犯實質化的意義
三 正犯實質化中合法性原則的貫徹
第二節 正犯實質化之等價性原則
一 等價性原則的界定
二 等價性原則于正犯實質化的意義
三 正犯實質化中等價性的具體判斷
第三節 正犯實質化之類型化原則
一 正犯實質化導入類型化原則的知識背景
二 正犯實質化貫徹類型化原則的重大意義
三 正犯實質化運用類型化原則的具體思路
第四章 正犯實質化之間接正犯的展開
**節 間接正犯判斷標準的確立
一 間接正犯判斷標準的學說及其評析
二 間接正犯判斷標準的選擇及其適用
第二節 間接正犯基本類型的把握
一 通過強制實現的意思支配
二 通過錯誤達成的意思支配
三 通過組織產生的意思支配
第三節 間接正犯化實行著手的認定
一 當前間接正犯實行著手的學說及其焦點
二 間接正犯實行著手認定的思路及其標準
第五章 正犯實質化之共同正犯的展開
**節 “部分實行,全部責任”的實質根據
一 “部分實行,全部責任”實質根據的梳理
二 “部分實行,全部責任”的實質根據反思
三 “部分實行,全部責任”的實質根據選擇
第二節 共同實行正犯化的主觀要件
一 單方面的犯意聯絡之探討:以片面共同正犯為例
二 非共同的故意實行之探討:以過失共同正犯為例
第三節 共同實行正犯化的客觀要件
一 共謀且在實行階段實施非構成要件行為的探討
二 共謀且未在犯罪實行階段實施任何行為的探討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正犯實質化研究 作者簡介
羅世龍,男,1988年生,湖北建始人,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研究方向:刑法學。在《政治與法律》《中國刑事法雜志》《刑事法評論》《暨南學報》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多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主持2020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暨優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一項,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部級課題項目多項。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