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dú)(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一邊看水一邊看你--湘行散記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2182220
- 條形碼:9787532182220 ; 978-7-5321-822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邊看水一邊看你--湘行散記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沈從文經(jīng)典散文代表作 《湘行書簡》《湘行散記》 寫給愛人和故鄉(xiāng)*好的情書 純美的自然風(fēng)光與詩意的心靈世界
一邊看水一邊看你--湘行散記 內(nèi)容簡介
《一邊看水,一邊看你:湘行散記》精選了沈從文先生*負(fù)盛名的兩部散文集《湘行散記》和《湘行書簡》。 《湘行散記》是沈從文1934年返湘路上的所見所聞。書中描繪了湘西天然質(zhì)樸的自然風(fēng)光和活潑強(qiáng)健的湘西人民,是沈從文關(guān)于湘西題材作品中的代表作。 《湘行書簡》則是沈從文返鄉(xiāng)途中與妻子張兆和的來往信札,字里行間流露著濃濃的思念與愛戀。
一邊看水一邊看你--湘行散記 目錄
湘行散記
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
桃源與沅州
鴨窠圍的夜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箱子巖
五個軍官與一個煤礦工人
老伴
虎雛再遇記
一個愛惜鼻子的朋友
滕回生堂的今昔
新湘行記——張八寨二十分鐘
湘行書簡
引子
張兆和致沈從文 之一
張兆和致沈從文 之二
張兆和致沈從文 之三
沈從文致張兆和
在桃源
小船上的信
泊曾家河
水手們
泊興隆街
河街想象
憶麻陽船
過柳林岔
泊纜子灣
今天只寫兩張
第三張······
過梢子鋪長潭
夜泊鴨窠圍
第八張······
夢無憑據(jù)
鴨窠圍的夢
鴨窠圍清晨
歪了一下
灘上掙扎
泊楊家岨
潭中夜?jié)O
橫石和九溪
歷史是一條河
離辰州上行
虎雛印象
到瀘溪
瀘溪黃昏
天明號音
到鳳凰
感慨之至
辰州下行
再到柳林岔
過新田灣
重抵桃源
尾聲
沈從文致沈云六
一邊看水一邊看你--湘行散記 節(jié)選
我由武陵(常德)過桃源時,坐在一輛新式黃色公共汽車上。車從很平坦的沿河大堤公路上奔駛而去,我身邊還坐定了一個懂人情有趣味的老朋友,這老友正特意從武陵縣伴我過桃源縣。他也可以說是一個“漁人”,因?yàn)樗念^上,戴得是一頂價(jià)值四十八元的水獺皮帽子,這頂帽子經(jīng)過沿路地方時,卻很能引起一些年青娘兒們注意的。這老友是武陵地域中心春申君墓旁杰云旅館的主人。常德、河洑、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內(nèi)“吃四方飯”的標(biāo)致娘兒們,他都特別熟悉;許多娘兒們也就特別熟悉他那頂水獺皮帽子。但照他自己說,使他迷路的那點(diǎn)年齡業(yè)已過去了,如今一切已滿不在乎,白臉長眉毛的女孩子再不使他心跳,水獺皮帽子,也并不需要娘兒們眼睛放光了。他今年還只三十五歲。十年前,在這一帶地方凡有他撒野機(jī)會時,他從不放過那點(diǎn)機(jī)會。現(xiàn)在既已規(guī)規(guī)矩矩做了一個大旅館的大老板,童心業(yè)已失去,就再也不胡鬧了。當(dāng)他二十五歲左右時,大約就有四十左右女人凈白的胸膛被他親近過。我坐在這樣一個朋友的身邊,想起國內(nèi)無數(shù)中學(xué)生,在國文班上很認(rèn)真的讀陶靖節(jié)《桃花源記》情形,真覺得十分好笑。同這樣一個朋友坐了汽車到桃源去,似乎太幽默了。 朋友還是個愛玩字畫也愛說野話的人。從汽車眺望平堤遠(yuǎn)處,薄霧里錯落有致的平田、房子、樹木,全如敷了一層藍(lán)灰,一切極爽心悅目。汽車在大堤上跑去,又極平穩(wěn)舒服。朋友口中糅合了雅興與俗趣,帶點(diǎn)兒驚訝,嚷道: “這野雜種的景致,簡直是畫!”
一邊看水一邊看你--湘行散記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 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物研究專家。1902年生于湖南鳳凰縣,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1926年出版第一部作品集《鴨子》,1949年后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物特別是服飾史的研究。 “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沈從文一生著述頗豐,代表作有《邊城》《從文自傳》《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其文學(xué)作品享譽(yù)世界,其文物研究填補(bǔ)了中國物質(zhì)文化史上的一頁空白。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shí)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xué)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