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樂記》與中國音樂美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6169906
- 條形碼:9787536169906 ; 978-7-5361-699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樂記》與中國音樂美學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經典之作 (《樂記》是中國音樂美學之集大成) 、聽覺藝術 (音樂的定義、特征) 、音由心生 (音樂的起源) 、治國修心 (音樂的功能) 、盡善盡美 (中國音樂美學神韻) 、中和之美 (中國音樂美學本體) 、清靜遠大 (中國音樂美學形象) 等七講內容。本書是“經典今解”叢書之一種, 結合當下現實, 對經典文本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讀。內容包括中國音樂的定義、特征, 中國音樂的起源, 中國音樂的功能, 中國音樂美學神韻, 中國音樂美學本體, 中國音樂美學形象等。
《樂記》與中國音樂美學 目錄
**講 經典之作
——《樂記》集中國音樂美學之大成
一、《樂記》的成書年代與作者
二、《樂記》的主要內容
第二講 聽覺藝術
——音樂的定義、特征
一、“音”“樂”兩字釋義
二、何謂音樂
三、中國音樂的主要特征
四、音樂美學研究什么
第三講 音由心生
——音樂的起源
一、**階段:物動心生
二、第二階段:氣生為聲
三、第三階段:聲文為音
四、第四階段:音比為樂
五、第五階段:樂表情意
第四講 治國修心
——音樂的功能
一、音樂的功能之一:治國安邦
二、音樂的功能之二:安民化民
三、音樂的功能之三:修心養生
第五講 盡善盡美
——中國音樂美學之神韻
一、“盡善盡美”是音樂之美的*高形態
二、“不善”之樂的表現
……
第六講 中和之美
——中國音樂美學之本體
第七講 清靜遠大
——中國音樂美學之形象
參考文獻
《樂記》與中國音樂美學 節選
《樂記》又說:“凡奸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倡和有應,回邪曲直,各歸其分,而萬物之理,各以其類相動也。” 《樂記》認為音樂是用來體現道德的。樂是圣人所喜歡的事,樂可以使民心向善,它感人至深,能夠移風易俗,所以古代帝王設立樂教來教化人民。凡是奸邪的聲音感動人們時,人們就以悖逆的心聲相應和,悖逆的心氣成為形象,淫樂就興起來了。純正的聲音感動人們時,人們就以和順的心氣相應和,和順的心氣成為形象,和樂就興起來了。一唱一和必有反應,邪僻曲直各自歸入善惡的分限,萬物的情理都是類似相互呼應、觸動的。 音樂通過音符、節奏、旋律會滲透到人的靈魂中去,使人的心性受到影響,使靈魂變得優美或丑惡。 《樂記》說:“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起物而動,然后心術形焉。是故,志微、噍殺之音作,而民思憂,咩諧、慢易、繁文、簡節之音作,而民康樂。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廉直、勁正、莊誠之音作,而民肅敬,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流辟、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 《樂記》在這里說,人民都有血氣心智的天性,而哀樂喜怒卻變化無常,必定是有感于外物引起的,然后才形成各種心理。有六種音樂對人的心理影響極大。 一是志微噍殺之音。“志”,《詩·大序》:“在心為志。”孔穎達疏:“感物而動乃呼為志。”“噍殺”為纖微、憔悴,奏起意志細微而憔悴急促的音樂,人民聽了,必然思慮而憂郁。 二是啴諧慢易之音。這種音樂舒緩平易,音調變化豐富多樣而節奏簡明,人民聽了,就會產生健康而快樂的情緒。 三是厲猛廣賁之音。這種音樂粗獷嚴厲,發聲猛烈,收尾亢奮,廣闊而激憤,人民聽了,就會剛強而堅毅。 四是廉直莊誠之音。這種音樂廉直剛正、莊重、真誠,人民聽了,就會肅然起敬。 五是寬裕和暢之音。這種音樂寬裕、圓潤、平順、成熟、諧和、生動,人民聽了,就會滋生慈愛的情感。 六是流辟滌濫之音。流辟是放邪散亂,狄是往來疾速。這種音樂,奏起浮躁,怪癖、邪惡、傲慢、輕佻、放蕩,人民聽了,就會萌發淫亂的情欲。 孔子學琴的故事也體現了音樂凈化人心的作用。孔子向師襄子學琴,師襄子教孔子一首曲子,孔子彈了十日還在練習。師襄子說:“可以學另一首曲子了。”孔子說:“我雖然學會了曲子,但還沒有熟悉它的韻律。”過了些天,師襄子說:“韻律已經熟悉了,可以學下一首曲子了。”孔子說:“我還不知它所表現的心志。”又過了些天,師襄子說:“已經知道了所表現的心志,可以學下一首曲子了吧!”孔子說:“可我還沒有體會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樣的人啊!”再過了些天,師襄子感慨地問:“知道作曲者是誰了嗎?”孔子說:“我感受到這個人形象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一心要感化四方,心胸寬大能包容天下。他莫非是周文王嗎?”師襄子驚訝而敬佩地說:“不錯!我的老師講過,這個樂曲名就叫作《文王操》。”《文王操》博大精深,蘊含了浩然正氣并展現出寬仁崇高的境界。周文王是孔子崇敬的圣賢和理想人格的象征,孔子被困于陳、蔡兩地時,操琴演奏此曲自勵,雖七日無糧而道心彌堅,仔細聽音樂的內涵,從中受到了教誨,提升了境界。 ……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