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人生忽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61210
- 條形碼:9787559661210 ; 978-7-5596-612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生忽醒 本書特色
人生的許多答案,都藏在命運的刁難里 看得見的磨難在筋骨上, 看不見的磨難在心靈里。 人生是一場前途未卜的旅程,我們每天都不知道明天會迎來怎樣的考驗, 從古至今,概莫能外。 如何應對命運的游戲,智慧就在這本書里。 在黑暗中行走太久的人,會活成自己的長明燈。 被生活刁難太多的人, 終將學會善待自己的每一份經歷, 那是命運饋贈的無比珍貴的禮物。 讀懂這份禮物的人,將永遠溫柔堅韌, 如遙遠的恒星一般,強大地存在著,孤獨地燃燒著。 凡我遇見的皆喜歡,凡我擁有的都可愛。 太陽總會升起,草木總會發芽。歲月再平凡,也總有碩果累結。 春去春又來。正是憑借美的力量,靈魂得以存活,并且生生不息。 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中國好書獎獲獎作家人生成長書。 21篇哲理散文,展示了許多智者應對人生刁難時的智慧。 文字典雅,富含哲思,于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性之美,真實、有力,撫慰人心。
人生忽醒 內容簡介
本書分從來歲月多刁難、追風趕月莫停留、千山歸來仍是春、唯有故鄉月獨明幾部分。主要內容包括: 徐霞客的叢林 ; 枕杜記 ; 小禪讀帖 ; 人生如磨 ; 前輩們 ; 圣賢之忍 (節選) ; 人生的細節在哪里 ; 聚集: 有關的生活及價值觀 ; 跂而回望長安所思 ; 悅讀 ; 鳳凰, 遠去的故鄉等。
人生忽醒 目錄
輯一 從來歲月多刁難
“夜來四萬八千偈”,那些飄忽、閃爍的力量在靜夜里出現,多么像遙遠的恒星——它們也是閃爍的,在夜幕中,它們沒有行星光亮——但我們應該知道,強大的能量與引力場來自恒星,它們在無邊的時空里寂寞地燃燒。
徐霞客的叢林 梁衡 002
枕杜記 李修文 010
小禪讀帖 雪小禪 019
人生如磨 張金鳳 039
前輩們 汪惠仁 044
圣賢之忍(節選) 鮑鵬山 058
輯二 追風趕月莫停留
推開窗子,雜木成蔭。夕陽之中,鳥鳴、蟬鳴,我甚感生存的踏實。
人生的細節在哪里 劉醒龍 074
聚集:有關的生活及價值觀 韓少功 101
跂而回望 阿成 107
長安所思 朱鴻 118
悅讀 周曉楓 128
鳳凰,遠去的故鄉 張詩群 141
輯三 千山歸來仍是春
春去春又來。正是憑借美的力量,靈魂得以存活,并且生生不息。
門上滄桑 肖復興 158
天留下了敦煌 陸春祥 172
哈拉哈河 李青松 195
一只尋找樹的鳥 周齊林 219
游子吟 李延青 238
輯四 唯有故鄉月獨明
我的家園已經變成一個沒有海棠樹做伴、沒有海棠花可觀賞、沒有海棠果可以品味、沒有海棠干寄來、沒有老母親倚門守望的存在。它,還是我那稔熟的故鄉嗎?
屋后海棠 白庚勝 254
美味佳肴 彭喜媛 262
即使雪落滿艙 塞壬 268
時間里的母親 胡學文 297
人生忽醒 節選
人生如磨 文/張金鳳 有的人經過了“磨”這一關,形神兼碎,如秕糠草屑, 有的人經過了“磨”的這一劫,肉身不亡,精神升仙。 “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南洋兩棵樹,長在石頭上。” 這是一個簡單的字謎,也是一個開闊的字謎,在咿呀學語的 小兒童蒙里,這是探索漢字神奇玄妙的起點。 這個字謎的謎底是“磨”(mò),石磨的磨,也是磨礪的磨 (mó),中國字就是這么玄妙,同樣一個字,音韻、聲調有所不同, 就具備了兩樣的功用和靈魂,具備了不一樣的擔當和使命。 “磨” 這個字的字謎和它的字一樣,像宏大的人生寫照:一點一橫一撇的 外圍“廣”是人的足跡。 一個人,從一個現實的“點”開始了漫長 的人生之旅,在父母家園的呵護里成長,在“橫”這條原始的平坦 大道上行走,但是平坦與平淡并肩而來,他感覺沒有挑戰的生活缺乏活力,于是年少氣盛的人,輕別故鄉,沿著夢的方向,沿著 那唯美的一“撇”的弧度,去了“南洋”。人生走到此處,也就是“磨”的筆畫完成了“廣”部,這是“磨”字的外圍,許多年輕人 的成長步驟大致如此。 所謂的“南洋”就是遠方,那個遙遠又陌生的地方,充滿傳說和傳奇的地方,要跋山涉水、充滿懸念,要遠渡 重洋、幾經輾轉才能到達,這正是年輕人希望探尋的地方、渴望的生活方式。 那一“撇”撐開的遠方,也許是潮流的影響,你去我也去,大家一呼啦地就去了;也許是內心生出的翅膀,誰也擋不住的 對陌生生活的渴望。誰會甘心一輩子留在原點,蟄伏在故鄉的陳舊屋檐下?游子如浮云,故鄉的手臂抓不住他,“廣”也,他人生的 大框架由此撐開,也由此開闊。可是,“廣”字的身下是空蕩蕩的, 空有一腔熱情和一段夢想的游子,你的履歷用什么去填充呢?于是,走出**步的游子陷入“廣”的迷茫里。 “磨”的第二層人生境遇是“林”。一棵又一棵樹擋在你的前 面,這尋常的樹哪里沒有啊,遠涉千山萬水,所見也與故鄉大同小 異,何苦呢!二木為林,你深陷在叢林之中,日暮鳥歸林,對鳥而 言,那叢林是庇護、是家園,而對你,卻是困境與鄉愁。看見歸 鳥,你心緒悵惘,那時候,正殘陽如血,關山萬重,你突然也想歸去,回到母親的堂前,重新去耕耘曾經厭惡的土地;叢林里日漸昏黃,虎嘯狼嚎猿哀啼,對你而言,那是兇險。可是此時,你猶豫 著,回去嗎?辜負了當初意氣風發的出走;繼續行程?曙光又在哪 里呢?面對一棵棵阻擋前路的樹,你在回避不了的叢林里徘徊,你在山重水復中尋覓。 “林”具有兩面性,當你累了的時候可以倚著 它休息,“人”與“木”組合,那是“休整”的“休”。但更多的時 候它們構成障礙,你必須不斷與叢林密荊做斗爭,不斷去砍伐,去清理擋在人生路上的雜密枝條,繞行擋道的參天大樹。一葉障目都可能視而不見巍峨高大的泰山,何況叢林密集?年輕的你,在叢林 中便有太多的迷茫,那是因為障目者太繁。 生活的路途上不僅叢林密布,還有“石”的阻礙,這是“磨” 的第三層境遇。“石”堅硬、突出,既構成山,也構成橋。山可攀 登遠望一展雄心,也能阻擋車馬,擋你路途;橋可使罅隙溝壑變成 通途,也可以讓人輕易渡河而遺棄原地。人生的路,回避不開的 “石”們在路上,你必須要去跨越磕磕絆絆的石頭。能夠踩上去它 就是臺階,你踩不上去它就是你的屏障,這人生的“石”,構成磨 礪的“磨”(mó)的底座。 時光深處,疲憊疼痛的你驀然回首,才知道,當初祖父拋給 你的那一個字謎,原來蘊含著人生的天機,原來它預示著你的人生 軌跡。驀然回首,才知道,祖輩、父輩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他們被 磨掉了堅硬的骨骼和棱角,磨掉了雄心和翅膀,才會在屋檐下悠然 地點一袋煙,把那些曾經的磨難當成有趣的故事,講給正慢慢長出 翅膀的孩童聽。 漢字的音韻曼妙無比,同樣一個字,讀去聲“磨”(mò)就是 一種工具“石磨”,是石片結構成的磨面工具,它坐禪一般蹲守在 民間的煙火源頭處;當讀陽平聲(mó),就成了一個動作,是石頭 對石頭,對夾入其間的物體進行殘酷的擠壓和無情的粉碎。一種困 難到達極致就叫“磨難”。一粒谷,經過了磨盤的洗禮,就成了米; 一粒米,經過了磨盤的提升又成了面。 “磨”(mó)是成全也是毀 滅,毀滅的是原先那個胚骨,成就的是新的物品,賦予它新的使命和擔當。不經過磨盤的打磨,許多物就是無用的,在某種程度上, “磨”是一個殘酷的學堂,摧舊塑新。糧食在磨盤上,猶如人在煉獄中煎熬,一旦被請上磨臺,一粒糧食就該徹底放棄傳宗接代成為 種子的夢想。它經過了清水的沐浴,陽光的撫摸,然后在磨臺上悲 壯地獻出原身,混合成巨大的面粉洪流,滔滔涌向鍋灶,在火的洗 禮下成為*為神圣的食物。 有的人經過了“磨”這一關,形神兼碎,如秕糠草屑;有的 人經過了“磨”的這一劫,肉身不亡,精神升仙。 一個人,經歷從原鄉“一撇到南洋”的顛沛流離是磨難;一個人,經歷亂石阻道是成長,經過雜草纏繞是成長,然后到達樹木 森森成林的境地。這是多么刻骨銘心的寂寞和磨難,那比孫猴子五 行山下的五百年監禁還要寂寞。因為,看得見的磨難在筋骨上,看 不見的磨難在心靈里。 人們在衣食溫飽之后,總忘不了那盤磨。時光里的那盤磨, 誰也逃不掉它的磨礪。走著走著,一身的青澀和棱角就被磨光了; 走著走著,曾經的雄心壯志、遠走高飛被風吹散了;走著走著,他 們看見推磨的人其實就是自己,他不僅把自己放在磨臺上打磨著, 而且還把一身青澀和鎧甲的孩子也拉上了磨盤。人生這盤磨,誰都 逃不開。 磨是雙向的,磨難從內而外,自我的內心成長是磨礪;磨難 自外而來是狂風暴雨,爾虞我詐,原先的世界觀的顛覆也是成長。 “磨”是一個蛻繭的過程,成蝶,必然要經過磨礪,而且*關鍵的成長在自己,只有從內打開自己才是新生。如果自己無法破壁*后一層,他就一輩子在黑暗中煎熬和痛苦,直至老死繭內,一生不知外面的世界有多遼闊和明亮,不知道自己擁有一雙可以飛翔的翅膀,繭內的他,以為那是兩根多余的軟肋骨。 “磨”的字謎意味深長,“南洋兩棵樹,長在石頭上”。 石上扎 根是多么艱難的植物性生長啊,一個在困境中磨礪的人,如站在石 頭上的樹,絕望之后是比石頭更堅強的意志,愣是逆天而行,在石 頭上扎根成長,并繁衍繁茂,成了一片林。 不要說世間的磨難有幾許,石上開花的樹,是“磨”的*高桿。
人生忽醒 作者簡介
主編 楊曉升:北京文學雜志社原社長兼執行主編、編審,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