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2021年散文隨筆選粹·與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65319
- 條形碼:9787537865319 ; 978-7-5378-653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21年散文隨筆選粹·與愛 本書特色
精選2022年中國散文隨筆新作 剖析點評散文隨筆內在意義
2021年散文隨筆選粹·與愛 內容簡介
本書以“愛”為主題, 精選了2021年度發表在國內文學期刊的優秀的20余篇散文隨筆作品。其中既包括悉心遴選的2021年度極具代表性的散文隨筆作品, 也包括在各個單篇作品之后所附的深度解讀, 以及在緒論部分對該年度散文隨筆創作狀況的宏觀性把握。本書內容包括: 紀念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 ; 新實力·陳年喜散文 ; 生命史 ; 書文錄 ; 故園情 ; 人物志 ; 文學境。
2021年散文隨筆選粹·與愛 目錄
紀念魯迅先生誕辰140周年
3 魯迅的詩性和佛性 / 孫郁
7 兩個魯迅 / 王培元
新實力·陳年喜散文
19 德成 / 陳年喜
22 小渣子 / 陳年喜
29 北京的秋天 / 陳年喜
生命史
39 浪子歸來 / 林賢治
49 即使雪落滿倉 / 塞壬
70 納投名狀 / 李修文
80 記錄者及其他 / 筱敏
85 在湘西 / 周實
91 蝴蝶效應 / 羌人六
105 對 岸 / 孫蒔麥
122 剔骨刀 / 劉星元
127 曠野筆記 / 張二棍
132 過雙馬桿 / 王單單
139 礦工的妻子 / 劉云芳
150 身體里的花朵 / 歐陽國
161 母思阿巴 / 王愛
173 時間城堡 / 向迅
181 二月二晴 / 王選
189 故地:荒野之魅 / 丁威
書文錄
201 筆寫和心記的都一樣 / 張承志
206 閱讀陳樂民 / 閻連科
211 沒有陳超的世界將更顯空寂 / 雷平陽
故園情
217 大地上的家鄉 / 劉亮程
227 關口村三年 / 南帆
人物志
237 趙蘿蕤:一個人的荒原 / 阿舒
250 冷冰川的夜與晝 / 徐累
文學境
255 螢火蟲的故事 / 韓少功
259 “生命圈中有一個內圈”
——克拉克“當藝術家老去”闡釋的啟示 / 丁帆
265 請誰來講文學課
——從一篇深度報道談起 / 汪政
2021年散文隨筆選粹·與愛 節選
螢火蟲的故事 /韓少功 在作家群體里混上這些年,不是我的本意。 我考中學時的語文成績很爛,不過初一那年就自學到初三數學,翻破了好幾本蘇聯版的趣味數學書。“文革”后全國恢復大學招生考試前,我一天一本,砍瓜切菜一般,靠自學干掉了全部高中課程,而且進考場幾乎拿了個滿分(當時文理兩科采用同一種數學試卷)。閑得無聊,又把僅有的一道理科生必答題也輕松拿下,大有一種逞能炫技的輕狂。 我毫不懷疑自己未來的科學生涯。就像一些朋友那樣,一直懷抱工程師或發明家之夢,甚至曾為中國的衛星上天懊喪不已。這樣的好事,怎么就讓別人搶在先? 黑板報、油印報、快板詞、小演唱、地方戲……卷入這些底層語文活動,純粹是因為自己在“文革”中被拋入鄉村,眼睜睜看著全國大學統統關閉,數理化知識一無所用。這種情況下,文學是命運對我的撫慰,也是留給我意外的謀生手段——至少能在縣文化館培訓班里混個三進兩出,吃幾頓油水稍多的飯。可惜我底子太差,成天撓頭抓腮,好容易才在一位同學那里明白“論點”與“論據”是怎么回事,在一位鄉村教師那里明白詞組的“偏正”關系如何不同于“聯合”關系。如果沒有民間流傳的那些“黑書”,我也不可能如夢初醒,知道世界上還有契訶夫和海明威,還有托爾斯泰和雨果,還有那些有趣的文學啊文學,可陪伴我度過油燈下的鄉村長夜。 后來我終于有機會進入大學,在校園里連獲全國獎項的成功來得猝不及防。現在看來,那些寫作確屬營養不良。在眼下寫作新人中閉上雙眼隨便拎出一兩個,大概都可比當年的我寫得更松弛、更活潑、更圓熟。問題是當時很少有人去寫,留下了一個空蕩蕩的文壇。國人們大多還心有余悸,還習慣于集體噤聲,習慣于文學里的恭順媚權,習慣于小說里的男女都不戀愛、老百姓都不喊累、老財主總是在放火下毒、各條戰線永遠是“一路歡歌一路笑”……那時節文學其實不需要太多的才華。一個孩子只要冒失一點,指出皇帝沒穿衣服,便可成為驚天動地的社會意見領袖。同情就是文學,誠實就是文學,勇敢就是文學。宋代陸放翁說“功夫在詩外”,其實文學在那時所獲得的社會承認和歷史定位,原因也肯定在文學之外——就像特定棋局可使一個小卒勝過車馬炮。 解凍和復蘇的“新時期文學”,在某種程度上很像五四新文化大潮時隔多年后的重續,也是歐洲啟蒙主義運動在東土的延時補課,慢了一兩拍而已。雙方情況并不太一樣:歐洲人的主要針對點是神權加貴族,中國人的主要針對點是官權加宗法;歐洲人有域外殖民的補損工具,中國人卻有民族危亡的雪上加霜……但社會轉型的大震蕩和大痛感似曾相識,要自由、要平等、要科學、要民富國強的心態大面積重合,足以使西方老師們那里幾乎每個標點符號,都很對中國學子的胃口。毫無疑問,那是一個全球性的“大時代”——從歐洲 17 世紀到中國 20 世紀(史稱“啟蒙時代”),人們以“現代化”為目標的社會變革大破大立,翻天覆地,不是延伸和完善既有知識“范式”(科學史家 T.S.Kuhn 語),而是創建全新知識范式,因此釋放出超常的文化能量,包括重新定義文學,重新定義生活。李鴻章所說“三千余年一大變局”當然就是這個意思。歷史上,也許除了公元前古印度、古中東、古中國、古希臘等地幾乎不約而同的文明大爆炸(史稱“軸心時代”),還鮮有哪個時代表現出如此精神跨度,能“大”到如此程度。
2021年散文隨筆選粹·與愛 作者簡介
吳佳駿,青年散文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作協全委會委員,重慶文學院簽約作家,《紅巖》文學雜志社編輯部主任。在國內主要文學刊物發表作品逾兩百萬字,曾獲第五屆“冰心散文獎”,首屆“紫金·人民文學之星文學獎”,第二屆“絲路散文獎”,第二屆“長安散文獎”和第三屆“豐子愷散文獎”等。主要著作有散文集《我的鄉村我的城》《小魂靈》《小街景》《小卜辭》等。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