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新高考100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878320
- 條形碼:9787540878320 ; 978-7-5408-783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ZY新高考100問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全年齡1.結構清晰,邏輯嚴密,文字平實,讓讀者無障礙理解新高考。 全書共八章,分別從跟新高考密切相關的八個角度分析、講解新高考,結構清晰,邏輯嚴密,文字平易近人,有別于市面上其他高考政策解讀書籍的嚴肅面貌,為閱讀此書的每一位讀者理解新高考打下堅實基礎。2.用設問的形式引起讀者興趣,用充實的內容回答讀者疑問。全書以設問的形式,條分縷析地理清新高考脈絡,引起讀者興趣。在每個設問之下,作者按照“高考現象+政策解讀+具體操作”的結構編排內容,密切回應讀者對于新高考的關切,并在每問末尾以“閱讀提示”的方式直接給與讀者方向性的指引,有極大的閱讀價值。3.解讀新高考政策,也解讀背后的高考文化,手把手帶你讀懂高考。
ZY新高考100問 內容簡介
《新高考100問》是由資深媒體人鄭超老師傾力撰寫的一本解答新高考相關問題的圖書,全書共八章,分別從“高考制度”“科目選考”“日常教學”“高考考試”“高考專業”“高考志愿”“招生計劃”“高考錄取”八個跟高考密切相關的角度分析、講解高考,結構清晰,邏輯嚴密,讓學生、家長、學校等各方人士能夠無障礙地全面理解新高考政策。
ZY新高考100問 目錄
**章 高考制度
1 新高考還能改變命運嗎?
2 全國高考改革為何暫停實施綜合素質評價?
3 新高考是如何影響基礎教育階段的?
4 家長、老師將面臨一場怎樣的新高考?
5 新高考下的大學和中學怎樣做好銜接?
6 為什么說“大學招生面臨嚴重的人力資源挑戰”?
7 新高考時代優選分還有可比性嗎?
8 新高考錄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9 高校招生章程的閱讀重點是什么?
10 高招咨詢會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1 “雙品質”高校生源結構為何發生變化?
12 為什么說“本科線上考生都應該關注強基計劃”?
13 新高考實施后想復讀的考生還有沒有機會?
第二章 科目選考
14 高考生選專業提前到哪一個學段?
15 學生上初二就要選大學專業嗎?
16 新高考科目選考有什么趨勢?
17 新高考科目選考組合越多越好嗎?
18 新高考科目選考*值得注意的是什么?
19 新高考錄取選考科目為什么要折算分數?
20 新高考選考科目幾年一調整比較合理?
21 新高考科目選考會不會存在大班額?
22 大學工科的生源會不會遇到困境?
23 “棄物理”是怎么回事?
24 這門學科為什么又被少數學生嫌棄了?
25 選考物理和化學為何九成以上專業都可以報?
26 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的意義和挑戰是什么?
第三章 日常教學
27 新高考后基礎教育的重心會不會轉移?
28 新高考后小學學段會發生什么變化?
29 未來全中國會缺哪門學科的老師?
30 新高考對老師優選的沖擊是什么?
31 從小學到高中除了高考還能剩下什么?
32 到底什么才是所謂的拔尖創新人才?
33 未來大學會不會到小學預定尖子生?
34 走班制真的要在全國中學推廣了?
35 走班制還需要班主任嗎?
36 新高考來臨,學生是否需要報培訓班?
37 新高考需要什么樣的家庭教育?
38 新高考需要什么樣的新教材?
第四章 高考考試
39 新高考全國要出幾套高考試卷?
40 未來高考試卷命題的方向是怎樣的?
41 高考試卷命題難度的走勢是什么?
42 語文高考試卷重點考儒家文化嗎?
43 未來高考會不會考中醫知識?
44 高考英語聽說考試哪些考生會吃大虧?
45 高考將來會不會考體育科目?
46 高考試卷的小數點是怎么算人總分的?
47 閱卷老師如何處理有爭議的判分?
48 兩年高考作文題體現了未來怎樣的命題方向?
49 高考試卷出現滿分作文是否符合寫作規律?
50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說明了什么?
51 錄取率差距縮小意味著什么?
52 有什么辦法能減輕考試壓力?
53 高考一年兩考能減輕考生壓力嗎?
第五章 高校專業
54 中國高校專業數量出現了怎樣的變化?
55 新高考志愿填報優先選高校還是選專業?
56 高中生為什么需要了解大學博士點?
57 考生如何選擇高校的新增專業?
58 為什么大學不能100%地滿足考生專業志愿?
59 大學文科專業有必要必修數學嗎?
60 報錯了專業只能退學嗎?
61 大學新生為何開學天就琢磨換專業?
62 大學“高冷”的專業如何在中學普及?
63 挑大學選專業,能被當成自助旅游嗎?
64 大學里錄取分數線優選的是哪類專業?
65 把大學解讀成職業培訓機構合適嗎?
66 專業級差是否走到了末路?
67 專業選擇的糾結為什么每年都發生?
第六章 高考志愿
68 高校的校名和錄取分數有關系嗎?
69 新高考所有志愿有必要都填上嗎?
70 本科批次合并有什么影響?
71 “院校專業組”的含義是什么?
72 高考志愿填報改革中如何保護考生的利益?
73 填報志愿是否要參考男女生性別比?
74 新高考能打破“大學優先”的高考志愿慣例嗎?
75 “服從調劑”是正確的選擇嗎?
76 新高考的高考志愿如何調劑?
77 新高考緣何無法取消專業調劑?
78 高考志愿填報到底要參考什么核心數據?
79 北京考生真的不愿去外地嗎?
第七章 招生計劃
80 高校的招生計劃到底是怎么算出來的?
81 為什么不允許大學擅自擴招?
82 高校的預留招生計劃是干什么的?
83 家長如何正確地分析大學的招生計劃?
84 高校擴招20年后的本科會不會減招?
第八章 高考錄取
85 新高考錄取中,綜合素質評價的標準是什么?
86 少數高校實施綜合評價錄取有什么作用?
87 這些地區的考生考入重點大學的概率會變小嗎?
88 模擬投檔是什么?
89 高考錄取控制分數線背后的含義是什么?
90 新課標的學業質量在錄取中會有作用嗎?
91 北京新高考錄取出現意外了嗎?
92 為何“雙品質”大學提前批次也參加志愿征集?
93 高校錄取為何出現大范圍斷檔現象?
94 為什么部分新高考地區出現考生滑檔?
95 高考錄取為何出現烏龍事件?
96 為什么大學在高招中錄不滿計劃?
97 “雙品質”高校有生源不滿的跡象嗎?
展開全部
ZY新高考100問 作者簡介
鄭超,安徽省全椒縣人,生于20世紀70年代。北京資深教育媒體人,自1999年開始,一直從事報業教育新聞報道。曾在多家都市報擔任新聞采訪部主任。現為教育新媒體《教育頭條》總編輯。熟悉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相關政策,長期關注中國高考政策,研究中國高考制度。已出版《高考之痛》等學術類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