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護理概論(第三版)(中職)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339805
- 條形碼:9787030339805 ; 978-7-03-03398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護理概論(第三版)(中職) 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教材及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教材之一,是根據教育部有關中等職業學校護理教育改革的要求編寫的。全書共八章,內容覆蓋了中職護理崗位群所必需的基本理論知識,并力求反映護理學科的知識性、科學性、實用性,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本教材語言生動,版式新穎,很好適合中職院校護理、助產等相關醫學專業教學使用。
護理概論(第三版)(中職) 目錄
第1章 護理學的發展史(1)
第1節 護理學的形成和發展(1)
第2節 南丁格爾對近代護理學的貢獻(5)
第3節 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8)
第2章 護士的素質、角色功能和行為規范(13)
第1節 護士的素質(13)
第2節 護士的角色功能(15)
第3節 護士的行為規范(19)
第3章 護理學的基本概念和護理理論(30)
第1節 護理學的性質和范疇(30)
第2節 護理的基本概念(32)
第3節 護理理論(37)
第4章 護理程序(50)
第1節 護理程序的概念(50)
第2節 護理程序的步驟(51)
第3節 護理病案(61)
第5章 護理倫理(84)
第1節 基本概念(84)
第2節 護理道德的基本原則、規范與范疇(85)
第3節 患者的權利和義務(91)
第4節 護理道德修養(93)
第6章 護理職業安全與風險防范(99)
第1節 護理職業概述(99)
第2節 護理職業安全(101)
第3節 護理職業風險防范(104)
第7章 護理與法律(113)
第1節 護理立法的意義及基本原則(113)
第2節 護理工作中的守法和用法(116)
第8章 護患間溝通(140)
第1節 護患關系(140)
第2節 護患間的溝通(143)
第9章 病區護理管理(152)
第1節 病區護理管理的特點和內容(152)
第2節 患者管理(154)
第3節 病區環境的管理(155)
第4節 護理質量的管理(158)
第5節 病區的組織行政管理(160)
第6節 病區的業務技術管理(162)
護理概論教學基本要求(165)
參考文獻(169)
自測題選擇題參考答案(170)
護理概論(第三版)(中職) 節選
第1章 護理學的發展史 護理學是醫學科學領域中一門運用護理學的理論以及相關知識、技能來促進、維護、恢復人類健康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在人類繁衍、發展的漫長歷史過程中,護理工作在預防保健與疾病防治、促進康復及健康活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也體現出了護理工作的價值和護理人員所作的貢獻。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不斷增加,護理學的研究內容、范疇和任務也在不斷地深入和發展。 第1節 護理學的形成和發展 案例1-1 劉學生,女,16歲,初中畢業報考了中專護理專業。她在拿到錄取通知書時有點興奮,進入護校的**天又有點好奇:怎樣掌握護理學的相關知識呢? 思考:1.護理學是一門什么學科? 2.護理學是怎樣形成和發展的? 一、護理學的形成和發展 護理學的形成是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而逐步從原始初級的簡單活動到形成科學理論的高級活動。護理作為人類生存的需要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其發展很慢,經歷了自我護理、家庭護理、宗教護理、職業護理而進入近代護理。經過漫長的歲月和前輩的不斷努力,直到19世紀中葉才形成護理專業,并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一)遠古及古代的醫護活動 自有人類以來,就有生、老、病、死,也就有哺育、扶助、保護與照顧等需求,護理就基于這些需求而產生,其護理方式隨當時人們對形成疾病和傷害的原因以及對生命的看法而不同。原始人群在和自然斗爭過程中經常有外傷發生,人們使用撫摸、按壓或通過簡單的舔、吸、吹、抓、揉等動作來解除不適和痛苦。這就是早期的“自我治療、自我照料”式的醫護照顧。 求生存是人類的本能。為抵御天災人禍,人們逐漸聚居,相互幫助,并按照血緣關系組成以家族為中心的母系氏族公社,人們開始定居并組成家庭。男人從事漁獵和耕種,婦女負責料理家務和哺育子女,同時擔負起照顧家中傷病者的責任。那時人們有傷痛,便留在家中由母親或婦女給予治療和呵護,用一些原始的治療護理方法,如包扎傷口、冷、熱泥敷、按摩等為傷病者減輕痛苦。當時醫療、護理不分,并由自我護理進入到家庭護理,形成了原始社會“家庭式”的醫療照顧。 古代人對自然界的變化、人體的生理現象和生病原因無法解釋,認為人的生死存亡、健康和患病都是神的旨意而無法抗拒,于是產生迷信和宗教,一些巫師也應運而生,他們采用念咒、畫符、祈禱、捶打、冷、熱水澆浸等方法幫助患者減輕痛苦。與此同時也有些人在祈禱和施巫術之外,應用草藥、石針等方法治病。巫術、宗教與醫藥互相配合運用相當一段時期,醫護照顧與宗教和迷信活動長期聯系在一起。 公元初年基督教興起,開始了教會一千多年來對醫療護理的影響。教徒們在傳播宗教信仰、廣建修道院的同時,開展了醫療、濟貧等慈善事業,建立了醫院。*初為收容徒步朝圣者的休息站,后發展為治療精神病、麻風等疾病的醫院及養老院。一些獻身于宗教事業的婦女,工作閑余參與對老弱病殘的護理,是早期護理的雛形,對護理事業的發展有著良好的影響。 (二)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醫護活動 歷史瞬間 文藝復興是歐洲文化和思想發展的一個時期(14世紀到16世紀),16世紀資產階級史學家認為它是古代文化的復興,因而得名。*初開始于意大利,后來擴大到德、法、英、荷等歐洲其他國家。在14、15世紀,由于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關系已在歐洲封建制度內部逐漸形成,文化上也開始反映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當時的主要思潮是人文主義,反對中世紀的禁欲主義和宗教觀,擺脫教會對于人們思想的束縛,打倒作為神學和經濟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傳統教條。在自然科學方面也有極大的發展,哥白尼的“日心說”對幾千年來上帝創造世界的宗教傳說給予致命打擊;哥倫布和麥哲倫等人在地理方面的發現為“地圓說”提供無可辯駁的證據;伽利略在數學和物理學方面的創造發明使人們對宇宙有了新的認識。在政治上,封建割據已引起普遍不滿,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歐洲各國人民表現了要求民族統一的強烈愿望。在民族形成過程中,逐漸產生帶有民族特點的文化,逐步建立民族的統一語言。文藝復興普遍的表現雖是科學、文學和藝術的高漲,但由于各國的社會和歷史條件不同,文藝復興運動在各個國家都帶有自己的特征。在意大利,詩歌、繪畫、雕塑、建筑、音樂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代表人物有詩人但丁和彼特拉克,作家薄伽丘,建筑師伯魯涅列斯基,畫家喬托、波提切利、達 芬奇、拉斐爾、提香,雕塑家米開朗琪羅,音樂家帕萊斯特里娜、拉索。在德國,文藝復興表現在宗教改革、農民戰爭、諷刺文學以及科學技術發明等方面。在法國,自由思想和懷疑思想相當發達,代表人物有散文家蒙田和小說家拉伯雷等。在英國,詩歌和戲劇達到空前的繁榮,主要代表為莎士比亞。 文藝復興時期,西方國家又稱之為科學新發現時代。在醫學領域里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先驅者,如近代解剖學之祖維薩利亞斯(A Vesalius,1510-1590年);生理學家威廉 哈維(WilliamHarvey,1578-1675年);手術精湛的外科醫生阿巴拉斯 帕里(AmbroisePare,1510-1590年)等。醫學的迅猛發展和知識的增長,人們逐漸揭開了對疾病本質的認識,對疾病的治療有了新的依據。但此時護理工作的發展卻與醫學的進步背道而馳,其主要原因是社會上重男輕女,婦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教會的腐敗,導致宗教改革中很多教會和修道院受到摧毀,醫院被迫停辦,男女修士離開醫院,不再照顧患者;工業革命帶動了經濟繁榮,使人們更重視現實的利益,參與公益性社會福利事業的人員減少。社會結構的變化,護理工作不再由具有仁慈、博愛精神的人員擔任,新擔任護理工作的人員常常是那些為謀生又找不到其他工作的人。她們既無護理經驗又未經培訓,致使護理質量大大落后于迅猛發展的醫學科學,護理工作處于停滯階段,長達200年。 (三)近代護理學的誕生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醫學科學的進步,社會對護理的迫切需求以及婦女的解放,護理業務逐漸進步,護理工作的地位有所提高。1836年,德國牧師塞奧多 弗里德(TheodorFlied-ner)在德國凱撒威斯(Kaiserswerth)城建立醫院和女護士訓練所,招收年滿18歲、身體健康、品德優良的婦女,給予專門的護理訓練,這就是*早的具有系統化組織的護士訓練班。1850年,弗羅倫斯 南丁格爾(FlorenceNightingale)曾在此接受訓練。 19世紀中葉,南丁格爾在工作實踐中開創了科學的護理專業,并使護理工作成為一種職業,同時發展成具有獨特護理理論體系的專門學科。 二、現代護理學的發展 自南丁格爾創建護理專業以來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護理學科不斷變化和發展。從護理學的實踐和理論研究來看,現代護理學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即以疾病為中心、以患者為中心、以健康為中心的護理階段。 (一)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階段 此階段出現于現代護理發展的初期,自然科學的不斷發展使醫學科學逐漸擺脫了宗教和神學的影響,各種科學學說被揭示和建立。在解釋健康與疾病的關系上,人們認為疾病是由于細菌或外傷等襲擊人體后所引起的機體組織結構改變和功能異常,因此,一切醫療行為都圍繞著疾病進行,從而形成了“以疾病為中心”的醫學指導思想。受這一思想的影響,協助醫生診斷和治療疾病成為這一時期指導和支配護理工作的基本理論觀點。 此時期護理特點:護理已成為一個專門的職業,護士從業前需要經過專門的訓練。護理從屬于醫療,護士是醫生的助手,護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執行醫囑和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觀察病情,照顧不能自理的患者。護理關心的只是人體局部病灶,忽視人的整體性,不能從生物、心理、社會多個層面提供患者健康需求。護理教育類同于醫學教育課程,涵蓋較少的護理內容,護理研究領域十分局限,護理專業的發展受到一定限制。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南丁格爾曾在德國牧師弗利德納于萊茵河畔的凱薩斯維斯城建立的**所被世界承認的護士學校里學習過兩次,寫下了長達32頁的論文《萊茵河畔的凱薩斯維斯學校》。她詳細介紹那所學校的系統正規的教育訓練對象是年滿18歲、身體健康、品德優良的婦女,課程包括醫學、藥學,有醫院的實習,也有家庭訪視,這些深深影響了南丁格爾。南丁格爾經歷了克里米亞戰爭的戰地護理,回國后親自創辦的護士學校,對護士的品德培養有嚴格的要求,親自制訂教學計劃與內容,在醫學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培訓上已相當規范,這些影響了全世界。1888年,美國護士E.Johnson在福州開辦了我國**所護校,雖然**期只招收了3名學員,然而學校采用正規教材,用英語授課,技術操作培訓承襲西方等有關護士教育的方法。革命先烈秋瑾女士翻譯過《看護技術》書籍,我國現代護理的杰出人物鐘茂芳翻譯的《牛津護理手冊》已成為當時西方護理學傳入中國較早的理論書籍,亦是中國護士學校當時的專用教材。信息在南北傳播,人員在省際流動,影響和促進了中國護理事業的發展。從當時的醫學發展進程看,護理教育已能滿足當時的護理實踐需要,護理活動只能是從屬于醫療,護士是醫生的助手。 (二)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階段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新的理論、新的學說使醫學科學的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系統論、人的基本需要層次論、人和環境的相互關系等許多有影響的理論和學說的相繼提出和確立,為人們提供了重新認識人類疾病和健康的基礎。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了新的健康定義:“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軀體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新的健康觀,為護理提供了廣闊的研究領域。1955年,美國護理學者莉迪亞 海爾(L.Hall)首次提出了“護理程序”這一概念,用系統論的觀點解釋護理工作,把科學的方法應用于護理領域,使護理專業有了革命性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后,相繼出現了一些護理理論,提出應重視人是一個整體,即在疾病護理的同時開始注意人的整體護理。1977年,美國醫學家恩格爾(G.L.Engel)提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這一新的醫學模式引起了健康科學領域認識觀的根本性變革,對所有與健康相關的專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護理從“以疾病為中心”開始轉向“以患者為中心”的模式。 此時期的護理特點:強調護理是一個專業,醫護雙方為合作伙伴關系。護士不再是單純被動地執行醫囑和護理技術操作,而是按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對患者實施系統的整體護理,解決患者的健康問題,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護理教育開始擺脫了類同醫學教育課程設置的模式,建立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教育和護理臨床實踐,豐富并完善了護理研究內容。但此階段護理工作的范圍仍局限于患者,工作場所局限于醫院。 (三)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階段 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健康水平的提高,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已不能滿足人們的健康需要。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細菌性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與人的行為、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精神病、意外傷害等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問題。疾病譜的變化,促使人們的健康觀念發生轉變,享有健康成為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1978年,WHO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戰略目標,這一目標成為各國健康保健人員的努力方向,同時,對護理學科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此時期的護理特點是:護士將成為向社會提供初級衛生保健的*主要力量,護理工作的范疇從原有對患者的護理,擴展到對人的生命全過程的護理,從個體到群體的護理。護理的工作場所從醫院擴展到社會和家庭。護理教育內容包括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理論和護理自身獨具的理論與護理技術操作。護理研究覆蓋了預防、治療、保健、康復、計劃生育、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等多學科領域,護理事業得到快速的發展。 護考鏈接 1978年,WHO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戰略目標,對護理學科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從此護理進入下列哪一階段? A.以疾病為中心 B.以患者為中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