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慶歷史地圖集
-
>
飛虎隊隊員眼中的中國:昆明 四川 杭州 上海(明信片)
-
>
威尼斯書
-
>
一聽說那島上有貓,我就出發了:日本貓島旅行筆記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江蘇(2016年全新版)
-
>
生命的邊緣-站在珠穆朗瑪峰之巔
-
>
不一樣的云南
旅游環境與保護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309280
- 條形碼:9787030309280 ; 978-7-03-03092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旅游環境與保護 內容簡介
本書緊密結合我國旅游業發展狀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研究旅游與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與發展規律;應用網絡資源,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應用網絡資源,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本書配有專門開發的多媒體電子課件。
旅游環境與保護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環境與旅游環境 1
1.1.1 環境 1
1.1.2 旅游環境 3
1.2 旅游活動與旅游環境保護 6
1.2.1 旅游活動與旅游環境保護的關系 6
1.2.2 旅游環境保護的主要理論 14
1.3 旅游環境保護學科概述 24
1.3.1 旅游環境保護學科的形成與發展 24
1.3.2 旅游環境保護學科的研究對象與內容 27
1.3.3 旅游環境保護學科的特點 28
1.3.4 旅游環境保護學科的研究方法 29
第2章 自然旅游環境 33
2.1 地質地貌旅游環境 33
2.1.1 地質地就旅游環境特征 33
2.1.2 地質地貌旅游區開發概況 35
2.2 水域旅游環境 38
2.2.1 水域旅游環境特征 38
2.2.2 水域旅游環境開發概況 39
2.2.3 水域旅游環境問題分析 43
2.3 大氣旅游環境 47
2.3.1 大氣邊界層的主要特征 47
2.3.2 氣象氣候與旅游 49
2.3.3 大氣環境對旅游活動的影響 54
2.3.4 旅游活動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56
2.4 生物旅游環境 57
2.4.1 生物旅游環境特征 57
2.4.2 生物旅游環境開發及問題分析 59
第3章 人文旅游環境 66
3.1 旅游目的地社會經濟環境 66
3.1.1 旅游目的地的社會環境 66
3.1.2 旅游目的地的經濟環境 72
3.2 古跡遺址類旅游環境 76
3.2.1 古跡遺址類旅游環境特征 76
3.2.2 古跡遺址類旅游區開發狀況 77
3.2.3 古跡遺址類旅游區的環境問題分析 78
3.3 城市旅游環境 80
3.3.1 城市旅游環境特征 80
3.3.2 城市旅游環境開發狀況 82
3.3.3 城市旅游開發的環境問題分析 85
3.4 鄉村旅游環境 86
3.4.1 鄉村旅游環境特征 87
3.4.2 鄉村旅游環境開發狀況 88
3.4.3 鄉村旅游開發的環境問題分析 90
第4章 旅游設施環境 95
4.1 旅游交通環境 95
4.1.1 旅游交通環境 95
4.1.2 交通環境對旅游活動的影響 101
4.1.3 旅游活動對交通環境的影響 102
4.2 旅游飯店環境 103
4.2.1 旅游飯店環境的意義 103
4.2.2 旅游飯店環境的質量 104
4.2.3 旅游對飯店環境的影響 111
4.3 旅游餐廳、娛樂及購物環境 113
4.3.1 旅游餐廳環境 113
4.3.2 旅游娛樂環境 115
4.3.3 旅游購物環境 120
第5章 旅游環境容量與質量 126
5.1 旅游環境容量 126
5.1.1 旅游環境容量研究回顧 126
5.1.2 旅游環境容量的概念和類型 129
5.1.3 旅游環境容量的測定 131
5.2 旅游環境質量 137
5.2.1 旅游環境質量的概念和內容 137
5.2.2 旅游環境質量評價的概念和類型 138
5.2.3 旅游區環境質量現狀單項評價 140
5.2.4 旅游環境質量現狀綜合評價 145
5.2.5 旅游目的地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146
第6章 旅游環境監測與管理 158
6.1 旅游環境監測 158
6.1.1 旅游環境污染監測 158
6.1.2 旅游環境污染物的性質及環境污染特征 161
6.1.3 環境監測技術及其發展 165
6.2 旅游環境管理 168
6.2.1 環境管理發展回顧 168
6.2.2 旅游環境管理的概念和特點 175
6.2.3 旅游環境管理的內容及職能 176
6.2.4 旅游環境管理的手段與實施途徑 178
6.2.5 旅游環境的管理制度 179
6.2.6 旅游環境的標準化管理 181
第7章 旅游環境保護的基本手段 190
7.1 旅游環境保護的法律手段 190
7.1.1 旅游環境保護法律手段的定義、形式、特點和作用 190
7.1.2 環境保護法律的產生和發展 192
7.1.3 我國環境保護的法律體革 193
7.1.4 中外旅游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 195
7.1.5 目前我國旅游環境保護法律手段存在的問題 197
7.2 旅游環境保護的行政手段 198
7.2.1 旅游環境保護行政手段的定義、特點和必要性 198
7.2.2 行政手段的具體形式 200
7.2.3 政府對旅游環境實施保護的特殊行政手段 202
7.3 旅游環境保護的經濟手段 203
7.3.1 旅游環境保護經濟手段的概念、特點和必要性 203
7.3.2 旅游環境保護的主要經濟手段 204
7.4 旅游環境保護的規劃手段 207
7.4.1 旅游規劃的定義、特點與意義 207
7.4.2 旅游規劃的分類 209
7.4.3 旅游規劃在旅游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209
7.5 旅游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手段 214
7.5.1 旅游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手段的定義和重要性 214
7.5.2 旅游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的目的、任務和內容 215
7.5.3 環境意識 216
7.5.4 旅游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的對象及內容 220
第8章 旅游環境保護的具體措施 225
8.1 自然旅游環境的保護 225
8.1.1 地質地貌旅游環境的保護 225
8.1.2 水體旅游環境的保護 227
8.1.3 旅游區大氣環境的保護 231
8.1.4 生物旅游環境的保護 233
8.1.5 旅游垃圾的處理 234
8.2 人文旅游環境的保護 237
8.2.1 旅游目的地民俗風情與傳統文化藝術的保護 237
8.2.2 旅游目的地社會環境的保護 242
8.2.3 文物古跡的保護 243
8.2.4 城市旅游環境的保護 247
8.2.5 鄉村旅游環境的保護 250
主要參考文獻 256
旅游環境與保護 節選
第1章 緒論 旅游環境是旅游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條件,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引起旅游業界對旅游環境問題的重視;同時,解決旅游環境問題的理論和方法層出不窮,使旅游業得到了較快發展。 1.1 環境與旅游環境 1.1.1 環境 1. 環境的是義 環境(environment)是相對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圍繞中心事物的外部壁間、條件和狀況,共同構成了中心事物的環境。環境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并隨中心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人們通常所稱的環境是指人類環境。人類環境,是指圍繞人類這個中心事物的全部外部世界,即環繞于人類周圍的、人類生存和發展所依賴的種種外部因素的總和。一般來說,一切與人類生存和發展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環境要素、成分和狀態都屬于人類環境的組成部分。 生物圈是人類環境的*大生態系統,它主要包括海平面以下10km 到海平面以上9km 的范圍。在這個范圍內,人類與其他生物共同擁有生存和發展的各種自然物質因素,如大氣、水、土壤、森林、草原、野生動植物等。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組合成有序的有機整體。它們中的任何一種環境要素的變化,都會引起其他一種或數種環境要素的變化,從而改變其周圍一定范圍的環境質量,甚至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2. 環境的特性 1)整體性 人類的生存與進化建立在相對完美的環境條件下,并隨環境的變化和發展重構自己。人類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而各種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整體。人類環境中出現的任何問題,往往都是一種因素變化帶動多種因素變化,*后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結果。所以,整體性是環境的*基本特性。 2)區域性 區域性是指環境整體特性的區域差異體現回具體地說,就是不同區域里的各種環境因素是有所不同的,是由于一種或幾種因素不同而產生的變化,是在整體性特征顯現中所體現出的區域差異。它是與環境的整體性一起并存的特性,并以分區域的空間布局而存在。例如,山地環境和平原環境、谷地環境與山頂環境等都是由于客觀條件影響一種或幾種環境因素,從而影響環境形成,并以分區域方式體現出來的。 3)穩定性 穩定性是指環境系統內部在一定的時間內,本身所具有的一定的自我調節功能。也就是說,當人類社會的行為作用仍處在環境可容量之內,雖然環境的結構和狀態發生了變化,但并沒有超過環境產生質變的程度,這時,環境系統會借助自身的調節功能使這些變化逐漸消失,使其結構和狀態得以恢復。例如,森林的間伐、草原適度放牧等都是由于人類的活動改變了自然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但由于沒有超過環境本身的可容量,環境會通過自身調節,逐步恢復原狀。 4)脆弱性 人類環境雖有一定的自我調節功能,但仍是脆弱和易受破壞的。這是因為環境系統是一個開放的復雜系統,系統內外之間存在著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交流。當環境系統中某個因素的變化超過了環境可容量的限度時,就會導致環境中其他因素發生過度的改變,甚至出現結構性的破壞。這時,盡管人類根據物質循環規律加倍努力,實現了局部恢復,但仍不能徹底恢復原狀。例如,農田環境轉變為建筑環境,土地過度開發出現的大面積荒漠等,盡管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適應了、覺悟了,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控制和恢復,但仍無法還原到原有的環境狀態,這就體現了環境的脆弱性。 3. 環境的分類 環境有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之分。 1)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是環繞在人們周圍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如大氣、水、植物、動物、土壤、巖石礦物、太陽輻射等。這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通常把這些因素劃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4個自然圈。 2)人文環境 人文環境是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通過人類長期有意識的社會勞動,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質、創造的物質生產體系、積累的物質文化等所形成的環境體系,是與自然環境相對的概念。人文環境,一方面是人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發展的標志,另一方面又隨著人類文明的演進而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所以也有人把人文環境稱為文化——社會環境。人們對人文環境所包含的內容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將人文環境按所包含的要素性質分為:物理人文環境,包括建筑物、道路、工廠等;生物社會環境,包括馴化、馴養的動物和培育的植物;心理人文環境,包括人的行為、風俗習慣、法律和語言等。也有人按環境功能把人文環境分為:聚落環境,包括院落環境、村落環境和城市環境;工業環境; 農業環境;文化環境;醫療休養環境等。 1.1.2 旅游環境 1. 旅游環境的定義 關于旅游環境概念的界定,目前我國學術界還沒有完全統一。研究者從不同角度來研究旅游環境,因而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就目前而言,較有代表性的定義有如下幾種。 劉振禮(1989)認為:所謂旅游環境,就范圍而言,包括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依托地,而更重要的是旅游目的地;而就內容而言,包括與旅游活動有關的自然與社會兩個方面的因素,而更重要的是旅游資源狀況。 陳安澤和盧云亭(1991)認為:所謂旅游環境,應當是旅游活動得以存在和進行的外部條件的總和,它包括社會政治環境、自然生態環境、旅游氣氛環境和旅游資源本身。 孫文昌(1991)認為:旅游環境,即一般所指的地理環境,它是指由大氣、巖石、地貌、地表水與地下水、土壤、植被、動物及相應的居民和聚落等在空間上組成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復雜物質系統。這一物質系統,不同于一般的地理環境,它適宜開展旅游活動和發展旅游事業。 陳傳康等(1992)認為:旅游環境,是由山(風景地貌和地貌構景)、水(水景或水文取景)、林術(綠化和園林生態)、建筑(與環境意境協調的或加強環境意境的單體建筑或建筑群)及天氣變化、人文特色等和諧地組合起來的場所。 崔鳳軍(1995)認為:旅游環境不是指單純的自然環境,而是一個包括了社會環境、經濟環境、自然環境在內的復合環境系統,即旅游環境系統。該系統是圍繞環境主體旅游者而建立起來的,具有多種組合并通過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與主體產生相互聯系的復雜系統。當地居民因生產、生活活動而形成的社會實體及其氛圍(如思想和文化),構成了社會環境;旅游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構成了自然環境(如生物環境和水環境);而與經濟產出有關的要素體系則構成了經濟環境(如市場)。 王湘(2001)認為:旅游環境是以旅游開發經營和旅游活動為主體,其周圍所有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作用和影響的總和。 上述幾種定義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認為旅游環境是以旅游者為中心的某種事物,只是涉及的范圍和包含的內容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說,都指出了旅游環境包含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大方面的內容。旅游環境的定義可以表述如下:旅游環境是以旅游者為中心,旅游活動得以存在和進行的所有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作用和影響的總和。 2. 旅游環境的特性 1)質量的優越性 環境質量,顧名思義就是環境素質的優劣程度。具有旅游價值的環境建立在旅游者所追求的目標之上。人們選擇旅游,其目的是審美和享受。因此,旅游活動具有鮮明的享受性和消費性。作為旅游環境,應該保證游客在旅游活動的全過程中,所接觸的環境是安全的、優美的、清潔的、友善的。其自然、社會、工程和美學4個方面的綜合質量一定是較高的,所反映出來的應該是以能夠適用于人類健康生存、美好生活及良好社會經濟效益為基本條件的,具備較高層次大眾需求特質的環境。通過對旅游環境質量進行分析與評價,有助于提升旅游環境對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貢獻率,從而提高旅游業的整體素質。因此,一處能夠滿足游客的基本旅游環境需求的地方,其質量必然要比一般的環境質量要高,具備環境質量的優越性。 2)區域的差異性 作為旅游者,由于常年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對本地的環境會產生一定的審美疲勞。為了審美和享受,追求旅游目標差異是很正常的心理需求。而旅游環境是基于一定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條件,并經歷了長久的自然變化和文化積淀逐步形成的,并呈地域分布的。一般旅游環境都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色,這吸引更多旅客。旅游環境的地域特色,一方面來自于自然的差異,另一方面來自于人文的差異。所以,區域的差異性自然成了旅游環境的特性之一。 3)內容的廣泛性 旅游環境是為滿足旅游者的需求而定的,這決定了旅游環境內容的廣泛性。旅游活動所接觸的環境,既包括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如地質地貌、大氣、水體、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及各類自然遺跡等,也包括各種與歷史發展、經濟和文化背景相關的社會因素的總體,如風景名勝區、人文遺跡、社會經濟文化、城市、鄉村以及旅游接待設施和服務等。 4)結構的脆弱性 旅游環境與普通環境一樣,具有脆弱性。構成旅游環境的諸要素,在旅游活動以及人們的生產、生活活動的強勢作用下,往往處于被動局面,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壞。尤其是自然生態環境,其脆弱性表現得十分明顯。 3. 旅游環境的分類 旅游環境是一個極其復雜、十分廣泛的體系,至今還未形成統一的分類方法。一般情況下,按照旅游環境的屬性、旅游環境的要素或內容、旅游環境的地理空間或物質范圍等來劃分。 1)按旅游環境的屬性來劃分 按旅游環境的屬性來劃分,旅游環境大致可以分為自然旅游環境和人文旅游環境。 (1)自然旅游環境。是游客旅游活動的基礎環境,對目的地旅游業發展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數學者都以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所接觸的大氣旅游環境、水體旅游環境、地質地貌旅游環境、生物旅游環境等為主要研究內容。 (2)人文旅游環境。是游客旅游活動所涉及的社會經濟文化等環境,即旅游目的地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古跡遺址類旅游環境、城市旅游環境、鄉村旅游環境、民俗風情旅游環境等。 2)按旅游環境的要素來劃分 旅游環境如果按其包括的要素來劃分,自然旅游環境可以細分為地質地貌旅游環境、水體旅游環境、大氣旅游環境、生物旅游環境等,其中水體環境還可以再細分為海洋環境、湖泊環境、江河環境、瀑布環境、泉水環境等;人文旅游環境也可以細分為旅游目的地社會經濟環境、旅游城市環境、旅游鄉村環境、古跡遺址類旅游設施等。當然,它們還可以繼續細分,如旅游社會環境可以細分為安全、衛生的旅游人文環境,方便、舒適的旅游人文環境,輕松、愉快的旅游人文環境等。 3)按旅游環境的地理空間或物質范圍來劃分 (1)某個獨立景觀的旅游環境。這里所說的某個獨立景觀,是指旅游吸引物的*小單元,如一片沙灘、一棵古樹、一件文物、一座佛塔、一只海龜等。 (2)某個旅游點的旅游環境。如江蘇省宜興市善卷洞、北京市房山區銀狐洞等。 (3)某個旅游區的旅游環境。如安徽省黃山風景名勝區、貴州省黃果樹風景名勝區、泰國帕塔亞旅游區等。 (4)區域旅游環境。包括市縣、鄉鎮及跨省(區)、市的區域旅游環境,如桂林市的旅游環境、華東旅游區的旅游環境等。 (5)某個國家(地區)的旅游環境。如西班牙的旅游環境、我國香港地區的旅游環境等。 (6)地區旅游環境。即跨國界的、洲際的旅游環境,如東南亞地區的旅游環境、南美洲地區的旅游環境等。 (7)全球旅游環境,即包括上述內容在內的整個世界的旅游環境,也就是人類所居住的地球的旅游環境。 1.2 旅游活動與旅游環境保護 1.2.1 旅游活動與旅游環境保護的關系 旅游活動與旅游環境保護存在著相互促進又相互沖突的關系:一方面,良好的環境是發展旅游的重要物質基礎,而旅游發展了,又可以對環境保護產生積極影響,起到推動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盲目的、大規模的旅游發展給旅游環境帶來巨大的負面沖擊,因此旅游發展與旅游環境保護又存在著相互矛盾或相互沖突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