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攬風樓詩稿 本書特色
作者以閑散的筆觸記錄了日常生活和游歷見聞,歡愉是貫穿首尾的主基調,明媚是大量運用的色彩,白描是一以貫之的手法。縱觀全書,其實就是詩人在經歷人生的種種磨礪后,依舊保持著磊落真摯的心胸,充滿探索欲,把對生活的熱愛以詩詞的形式呈現出來,親切又不失趣味。
攬風樓詩稿 內容簡介
本書詩寫國之大事,關切諸國興亡,冷對政客浮沉。其中飽含對祖國的摯愛,對悠久歷史文化的深深眷戀,以及對古今偉人的無限崇敬。也涉及作者的從軍經歷、交往至深的戰友、感人至深的往事,等等,真摯深切的情感如急風暴雨一般激蕩心靈。
攬風樓詩稿 目錄
壹獨釣寒江
八聲甘州·暮雪003
八聲甘州·天目抒懷003
千山拜佛004
桂林題文化衫004
黃鶴樓006
登廬山007
三峽石007
西江月·游密云花溪小寨應何鐘老師之約
為其奇石題周大都督008
金秀瑤王009
碣石觀滄海懷魏武毛公009
浪淘沙令·京畿道011
八聲甘州·五百羅漢011
聽濤閣012
八聲甘州·漓江013
西江月·西遞探幽宏村問景014
八聲甘州·錢江潮015
西泠門外莫題詩015
泰山017
拜陶朱公017
西江月·梧州018
行香子·臨海尋幽018
行香子·問惑關中019
八聲甘州·登滕王閣懷王子安020
西江月·匡廬諸賢022
西江月·匡廬謁賢022
再上廬山024
篁嶺覽勝024
北固矗樓臺026
水調歌頭·九臺行027
三亞(四章)029
西江月·一灣碧水正蒼茫030
西江月·云被朱歌穿透031
無夢到徽州032
西江月·桃花潭032
六字詩·長平懷古033
西江月·千年臺州府035
戲馬臺懷霸王036
棲林寺聽禪036
雨中登虎丘塔037
發婺州039
也題無字碑039
歌行體·大明湖040
八卦村謁武侯祠044
芒種日蒞天臺山觀瀑布044
瘸步新安仰徽州045
雨過野狐嶺048
岳陽樓049
滿庭芳·直上岳陽樓049
燕趙悲歌050
臨柳河051
溫泉放歌053
海口謁五公祠054
南歌子·無面詞055
春江夏望056
誰的歌聲冉冉升起(程宏)057
貳綠蟻醅酒
西江月·攬風樓063
西江月·水口子064
浪淘沙·綏中尋古065
西江月·秋情065
頤和聽濤066
卜算子·上班路上066
景明樓瞰湖067
江山亭聚067
鷓鴣天·南京大屠殺八十周年祭068
燕京春雪068
谷雨069
李家山水069
集賢亭雨夜有懷070
合當吟歌沐晚風071
歌行體·只重參與不重名072
讀千百年來無數詩人追求
之人生大境界有懷073
唱戲泡湯074
浪淘沙·己亥初雪074
浣溪沙·穹頂雙月075
唱戲075
迎春雪076
停電076
京西風光076
上班道中(二首)078
臨江仙·永定河079
四大名亭079
吳宮三解080
向陽花開 德潤人心(藏頭)081
燕京初雪081
西江月·韭菜餡餅082
舊月新嬋降早空082
清夢滿行囊083
步韓淲韻頌帝都春雪083
臨江仙·一甌春雪靚燕京084
雨夜084
渴飲新知唱正聲086
臨江仙·課間聽雨086
浣溪沙·社區午后087
黃葩小蕊俏依然(霜凝)088
叁天涯比鄰
孟杰收徒093
望臺灣094
觀劉洪彪先生六十歲墨跡展094
一龍禮贊095
歌行體·海峰猶低調 筆下起波瀾096
顧師神游097
西江月·宗愨續風流097
定風波·戊戌年五月二十一日晚
大醉于工體許仙樓098
與高洪老師唱和098
詩群添丁099
無心堂100
臨江仙·為萬老師斌斌兄西蜀回京
接風把盞100
西江月二首·金龜換酒不多101
晨曦讀書102
雨中工地102
蹲守曇花103
早課103
健碩依然小肉鮮104
水仙子·流水行云**泓105
南鄉一剪梅·致徐姐姐105
臨江仙·巴音雅集106
浪淘沙·一起向未來107
環旗擁簇冰墩墩109
朱同合詩詞讀后(顧德欣)111
肆舉杯邀月
西江月·為第二十九個教師節題117
生日自況117
行香子·元旦118
為《今日關注》慶生118
鷓鴣天·再賦新詞送歲華119
西江月·宮里過大年119
元宵節飄雪120
唐多令·年味競神州120
五四運動百年祭121
三十年赴京工作有記121
八聲甘州·建國七十周年頌122
賀同仁醫院一百三十三周年院慶
(中華新韻)124
臨江仙·己亥年終124
八聲甘州·唱春華今日滿春暉125
臨江仙·定河望月125
唐多令·親眷邀來同祝酒126
西江月·明州慶生126
西江月·冬至有懷127
滿江紅·元旦獻辭128
蝶戀花·元日登永定河堤壩128
尋春129
無題129
臨江仙·除夕130
元日130
臨江仙·尊酒席上懷王勃131
臨江仙·元宵節131
畫堂春·桃花院里報春分132
南歌子·詩人節懷屈子132
水調歌頭·永定河千年詠月133
為同事冬妮慶生134
訴衷情令·辛丑大寒飛雪135
水調歌頭·呼唱大英雄135
詩人本色是軍人(羅援)136
伍潤物無聲
遙仰漢中143
西江月·鴻飛天柱143
西江月·魚臺賞雪144
西江月·梅花兩弄144
西江月·夢幻雁蕩147
西江月·桃柳寒暄147
西江月·本帥聽濤148
西江月·龍脊煙云148
涇川氣象151
盤龍東望151
漁翁入境152
西江月·曼妙身姿152
西江月·飄逸髯公155
太行姐弟155
帝都春色156
月上西樓156
燈月搖曳156
觀斜陽有感(三作)159
仙人指路160
少年游·家琪趕海163
西江月·咫尺嬋娟163
群友 戰友 鄉友 文友(馬譽煒)164
陸高山流水
為石庚山人墨寶題照169
南湖畫室向胡老師才正兄問筆169
雄州繼往看來昆170
歌行體·鐘山懷古171
浣溪沙·建軍節前地鐵隨吟173
酒仙173
奉和同合酒仙歌174
京西三筆175
詩頌雄安175
臨江仙·題林雙川
《我愿做雄安的一棵樹》詩詞朗誦會177
硬漢周警官177
致滕所長178
男兒到此是豪雄178
桃源雅集180
八聲甘州·看風鵬正舉卷潮來180
大匠鳴人看典藏181
致解總植春主席182
頌知音182
浪淘沙·陶然亭覽勝183
被馬譽煒將軍邀入書畫藝術群,
念出一律權作投名狀183
賀羅援將軍七十壽誕185
西江月·云水拾雅185
山花子·觀李庚、霜凝非常道
當代水墨雙個展187
祥云雅集187
唐董畫馬(二首)188
西江月·觀坡翁
《千古風流人物墨跡展》有記189
鑒其曬字189
攬風樓雅集191
房山四友191
臨江仙·雅集卯田193
偶得(七首)194
南歌子·今夜長陽沽酒197
筑室松下,脫帽看詩(趙福蓮)199
柒獨角比目
豪興當如寫對聯209
詩人朱同合(魯健)224
捌挑燈看劍
破陣子·東海(二章)229
香樟樹情思230
西江月·捉象230
一剪梅·春風喚酒232
尋夢(四絕)233
洪澤(四章)234
幾番騷雅幾春秋235
八聲甘州·大陳懷想236
憶大陳237
蘭花才子金曉海237
八聲甘州·看將軍獵獵卷潮來239
歌行體·酒后縱歌240
八聲甘州·望臺州241
歌行體·蜜橘暢想242
蕪湖懷想243
回老山244
換得登科至令猷244
江淮自古多才子245
傳冰巡堤245
臨江仙·不日九州同247
非象非山喚象山247
拉茲記憶248
吾身即界碑248
萬河谷(四章)249
蝶戀花·家在松林枝上住250
八聲甘州·頌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250
江城子·丹田鼓 唱心聲252
南鄉一剪梅·佳境252
百載風華百載稠254
臨江仙·觀天安門廣場建黨百年
慶典直播254
夢回軍營255
南鄉子·愧仰恒青并一排255
山花子·晚舟歸來257
印象同合(伍德庚)258
玖琴瑟和鳴
西江月·海峰仁芳百年好合(藏頭)263
同學閆劍平嫁女263
張宇袁園情定北京宴264
西江月·雙金聯姻265
天作之親唱古今265
劉暢韓宇喜結連理(藏頭)267
汪晨易培情定徽州(藏頭)267
西江月·花癡昀煒屬張成268
西江月·天義陳霞 舉案齊眉
(中華新韻、藏頭)268
西江月·潘奇希舒天作之合(藏頭)270
西江月·為李燁邢璐大婚題270
李燁邢璐百年好合(藏頭)271
南鄉一剪梅·盛會瑤池降紫君271
神仙眷侶已蓬萊272
秋波媚·百年同度 廝守終身273
臨江仙·攜來交贊鴛鴦273
詩者歌者(阮宗澤)275
拾俠之大者
大開大合大江城281
水調歌頭·情暖動神州282
定風波·共擔風雨正當時282
八聲甘州·恨洶洶災疫肆江城284
一掃浮云見彩虹284
對月傾心285
龍抬頭有懷285
也題新冠與舊頭286
名醫良相287
題呂恩芳老師湖山煙雨圖287
祈望289
少年游·不日報平安289
西江月·無恙驚蟄291
訴衷情·廚房懷想291
江城子·瘟疫滅何難292
一日所思(四首)292
憶江南·幽燕望江城294
滿庭芳·風鵬荊楚關山294
庚子清明296
江城子·武漢重啟296
行香子·疫中端午297
帶節奏的感染力(金堅)298
拾壹插遍茱萸
八聲甘州·記野中二百共同窗303
鷓鴣天·同窗同憶孩提事303
夢醉故鄉304
清明祭祖304
家山縈繞喚親娘305
寄保定鐵路醫院外科閆主任劍平兄305
西江月·孩提玩伴306
破陣子·情歸沙河營306
酒后悟道307
浪淘沙·夢里野中307
瀟灑英濤308
特別強調的詩 沙河營308
八聲甘州·雄安千年313
臨江仙·雄安新貌314
水管車子314
慈親316
流淌在心中的河(莊夢醒)317
拾貳長江東逝
悼羅公青長323
歌神仙逝324
歌行體·哭王根生政委325
送沈老虎副司令326
八聲甘州·發小建平326
八聲甘州·嘆人生苦短本無常327
別張志雄司令(藏二)328
臨江仙·懷周公恩來總理328
念奴嬌·度君飛上穹極329
燕趙豪情在 丹心容四海(王維友)330
跋:身外功名任有無334
攬風樓詩稿 節選
壹獨釣寒江 八聲甘州·暮雪 正隆冬暮雪霸平川,燕京朔風寒。若蛾飛蝶舞,紅消翠退,亂絮迷天。放眼長城內外,隱隱玉龍歡。大漠恢宏處,壯美雄關。 觸景撫今懷古,竟心翻巨浪,意蕩狂瀾。嘆唐宗宋祖,羨魏晉癡癲。憶往昔,騷人已矣,問秦皇,重現彩云間?書辭賦,臨風昂首,望斷關山。 八聲甘州·天目抒懷 看茫茫松海聳云天,株株越千年。昔錢王故里,周公振臂,悅耳盤桓。百代雄風不絕,無語看波瀾。銀杏山搖動,浪卷云翻。 至偉圣明吾主,造明珠天目,辟出名山;集結群神降,虎踞罩龍灣。仰首處,何高百丈?自悠然,響澗送甘泉。齊斟酒,帝王將相,換了人間。 1997年3月8日于天目山景區至臨安市區轎車上 ①周公振臂:指1939年3月周恩來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身份視察浙江抗戰。3月24日,在天目山禪源寺百子堂浙江省立浙西臨時中學開學典禮上發表抗戰演講,稱贊浙江是東南戰場的先鋒。1989年3月,在此舊址建立周恩來西天目抗戰演講亭。 千山拜佛 參拜遼東千山大佛,手頭無紙,隨手撿一煙盒錫紙記之。 大佛云生水霧間,盤桓紫氣樂清閑。 松風起處濤聲緊,游雁歸巢筑穴艱。 無量春愁無限法,樂歸秋喜樂豐還。 攜來梨果香飛遠,同拜遼東**山。 1997年4月27日 桂林題文化衫 桂林友人石庚山人劉彥先生贈文化衫,囑余題詩。然七絕字多,五言剛好。欣然命筆,得此五絕!耙股虾、霧重慶、雨桂林”被國人謂之三絕。 水隱美如斯,山推象鼻奇。 棲霞巖中俏,深與雨相宜。 1997年7月2日 黃鶴樓 余**次登上武漢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大開。史上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留下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楚山楚水造就了戰國屈原這樣偉大的詩人。后來者崔顥、李白、岳飛等都對這“天下江山**樓”情有獨鐘。樓上擱筆亭,就因李白擱筆而得名。那個“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詩壇佳話更是千古流傳。還有,一代名將岳飛,曾鎮守此地達七年之久,他的兩首《滿江紅》皆出于此,詞書雙絕,永遠不朽,永存人間。今日三哥至此,覽物生情,心血潮涌,實難掩詩興,遂不揣谫陋,斗膽提筆,妄然揮毫,一抒胸臆,何顧其他?! 巨龍天外滌塵埃,黃鶴思歸筑錦臺。 俯首兩江江月隱,展望三鎮鎮山來。 揮毫忠武憑豪氣,拔劍離騷性快哉。 雅集騷人惟此楚,雄風百代論英才。 1997年7月29日 ①三哥:作者自稱,全書同。 登廬山 匡廬遠岫罩云煙,耳畔猶聞四百旋。 蘇子詩題西壁內,周公文說愛青蓮。 鄱陽湖對含鄱口,白鹿書尋白鹿緣。 五老峰高無絕頂,先賢神佑我成仙。 1998年5月23日 三峽石 與同事李麗琴赴三峽壩區采訪,恰逢大江截流,在江心主航道*深處覓得奇石一塊,命名三峽石,以七絕詠之。 曾與共工歌戲玩,女媧相約補殘天。 翻開筋斗攜云落,小住江心五萬年。 1998年9月26日 ①四百旋:傳說當年毛澤東主席初上廬山,從山下坐車到山上,用了三百九十九根火柴計算山上的彎路,一根用于點煙,前后共有四百根。于是有了詞句“躍上蔥蘢四百旋”。 西江月·游密云花溪小寨應何鐘老師之約為其奇石題周大都督 請玉泉路花鳥市場巧匠王圣文為我收藏的三峽石做樟木托一個,石頭擺上書案恰似揚帆扁舟。書法家何鐘先生一見,欣然提筆濡墨,將拙詩《三峽石》入書,又請圣文將書雕入木托,詩、書、雕、石,四絕一體,絕妙佳品也。何先生見此,心生一動,立即回府捧出藏石一塊,亦邀我為其題詩。何先生之石外形猶如一座大山,波澤環繞,石中天然一圖,恰似一位披斗篷的大將軍,威風凜凜,令人肅然。為此神石題句,不敢貿然,連續多日,苦思冥想。這天入住密云花溪小寨,五更便起,坐上秋千,眺望朝霞,突然頂冒清風,腦洞大開,迸出一首不期之作,不敢言妙,卻感欣慰,隨即復命何鐘先生。 雅士生來年少,儒將早領風騷。抱琴六郡靜聽濤,獨慕小喬妖嬈。 三代托孤寄志,一生征戰功高。鼎圖蜀魏任操刀,赤壁酒酣長笑。 1998年10月9日 金秀瑤王 蓮花列碧穹,若隱若明中。 雨后猶彌漫,風來送片鴻。 瑤王昂首立,杯酒釋英雄。 五岳收心底,推杯射大弓。 1999年5月19日 碣石觀滄海懷魏武毛公 此波推出彼波同,碣石無言對遠空。 鴿舞晨迎懷魏武,鷗嬉晚行頌毛公。 青山莽莽觀來事,白浪滔滔記去功。 吟詠當歸橫槊處,海天雨后醉秋風。 2002年7月15日 ①蓮花:指坐落在廣西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境內的蓮花山。 浪淘沙令·京畿道 廳外水潺潺,秋色斑斕,今宵何畏五更寒?初度漢城身是客,忙里偷閑。 結伴赴南韓,心緒怡然。縱論朝核有疑難?荏苒時光飛逝矣,聚散團圓! 2005年10月11日于韓國京畿道 八聲甘州·五百羅漢 2005年11月,余游覽太姥山。受太姥山香山寺住持釋品善大師之托,為該寺作《八聲甘州》一首。太姥山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境內,香山寺由住持釋品善法師(別稱“石頭大仙”)2000年發心興建,2002年春擇址奠基。品善曾只身赴緬國求玉,得遇緬甸國母贈予緬玉凈資,備歷艱辛,終成偉業。五百羅漢堂位于太姥山主景西南九鯉朝天巖下,背山面海,風景秀麗。羅漢像每尊高1.3米,重約1噸,全用漢白玉精雕而成,坐姿。此類漢白玉群雕天下應屬首例,堪稱國寶。 ①漢城:韓國首都首爾的舊稱。 ②南韓:韓國的舊稱。 映三江五岳共多嬌,太姥列名山。矗千巖競秀,回縈萬壑,九鯉朝天。坐看道堂佛地,古剎佑神灣。品善圣僧者,大石頭仙。 我佛是時托夢,觀音降法旨,受命欣然。佛國求白玉,感化敬神遷。緬國母,樂施護法。七寶生,凈土有奇觀。尊羅漢,巍巍列列、各奉金安。 2005年11月6日 聽濤閣 2005年5月,余與同事滕雙雙、刁偉華、閆敏,到廣西恭城縣紅巖村采訪。這是一個綠樹環抱的村落,五十多座歐式別墅錯落有致、簡潔優雅、線條流暢,清新明亮,濃郁的田園氣息讓人迷醉。四周綠水青山、溪流潺潺、柳枝搖曳、鳥語花香。任憑江河從村頭蜿蜒流過,河上架著一座“風雨廊橋”。萬畝月柿無邊無際,三百多米高的馬頭山緊靠在紅巖村的東南方向,全村瑤寨田園秀美,恰似一幅水墨畫,清新明麗,別致優雅。當地人說,紅巖村三四月的時候,漫山遍野都是桃花,色彩繽紛,“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幾個月后就可以看到掛滿了果實的桃樹,“桃花四散飛,桃子壓枝垂”;而到了秋天,柿子成熟的季節,“沙鷗徑去魚兒飽,野鳥相呼柿子紅”,滿目金黃,蔚為壯觀。生態旅游,民宿招牌,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一副對聯,對仗工整,書法蒼勁。嵌人名,嵌酒樓,各式嵌名聯別出蹊徑,靈動多彩!疤焐庎l酒,佑護山寨樓!蔽也逻@家酒樓主人大名應叫“天佑”。一打聽,果不其然,更有趣的是這“天佑”也姓“朱”,合著五百年前我們還是一家!“天佑酒樓”,藏頭隱尾,這個本家道業好深!村委會主任朱明成家的宅院“聽濤閣”,雅致不俗,坐落在憑江河北岸,緊靠著紅巖村進村的馬路溪水瀑布處,和馬頭山形成遙相呼應的掎角之勢。坐在門前的石凳上就能和憑江河里的魚兒、對岸樹上的鳥兒對話聊天。聽著潺潺的流水,看著翩翩的蝴蝶,這不就是世外桃源嗎?中國的新農村如果都達到這種水平,那才是真正的中國崛起呢!所見所聞,令我激動不已,隨即為朱明成主任題下這首絕句。 亭山掩映一肩高,翠鳥枝頭對靚騷。 呼哨魚兒齊整隊,月明猶是醉聽濤。 2006年5月17日 八聲甘州·漓江 與滕雙雙、刁偉華、閆敏三同事工作之余結伴游漓江。漓江兩岸山勢雄偉,奇峰林立,河道蜿蜒,碧水瀠洄,泛舟江上,不禁心醉,即得《漓江》一闋,興致立漲,當即面對全船游客,高聲吟唱,掌聲一片,好不暢懷。 仰奇峰峻嶺入云間,悠悠度千年。列重巒比比,嶙峋直矗,醉臥江邊。多少風騷墨客,哪個錄神山?厚土作宣紙,運筆揮天。 碧水瀠洄旖旎,橫亙勝羅帶,竹舞翩躚。白帆羞飛瀑,林密養漓泉。嘆云邊,蒼鷹弄尾;莫回頭,魚躍戲游船。驚濤起,人間美景,何謂神仙? 2006年5月19日 西江月·西遞探幽 宏村問景 早慕徽南西遞,神交世遺宏村。桃花著意舞繽紛,卻醉湖山陪襯。 看遍秦磚漢瓦,走過五岳奇尊。天庭合是也親民,是處鬼神皆暈。 2008年3月27日 ①神仙:典出陳毅元帥句:“寧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 ②西遞、宏村:都是皖南古村落,隸屬安徽省黃山市,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攬風樓詩稿 作者簡介
朱同合,字潭山,1963年7月16日生于河北省容城縣(現為雄安新區),資深媒體人。書齋號“攬風樓”,別署朱同和、攬風樓主、上谷走徒(上谷:容城秦時屬上谷郡;走徒:走出家鄉名不見經傳之人)。因家中行三,人稱“朱三哥”。有好情懷、好軀體、好歌吟“三好先生”之譽。1982年11月入伍,先后在浙江省臺州軍分區、總參工程兵部從事電影放映、閉路電視主播、攝像、編輯等工作。1996年轉業,在中央媒體擔任記者、編輯、策劃。愛好廣泛,詩詞、楹聯、書法、聲樂、京劇、朗誦等均有涉獵,F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