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急診醫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393609
- 條形碼:9787030393609 ; 978-7-03-039360-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急診醫學 內容簡介
急診醫學是一門以綜合醫學知識為基礎,對急危重癥或慢性病急性發作患者的病情給予及時評估和干預治療,防止其進一步惡化的專門學科。它是一門新興獨立的二級學科,與臨床醫學其他專科一樣,除具有各自的特點而外,急診醫學本身在醫療服務模式、診斷的認識規律和治療原則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書邀請國內5所大學的附屬醫院急診醫學、臨床醫學相關知名專家、教授參與編寫,在借鑒國外急診醫學教材的基礎上,堅持中國特色基本思路和"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基本編寫原則,全書共13章,重點闡述常見急危重癥或危象、休克、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心肺腦復蘇、創傷、急性中毒等疾病的急診診斷思路和處理原則,系統的介紹了急診常用診療技術。
急診醫學 目錄
前言
**章 緒論 1
第二章 危重病臨床常用評分系統 10
**節 危重病評分系統的臨床意義 10
第二節 臨床常用的評分系統 11
第三章 心肺腦復蘇 20
**節 心肺腦復蘇發展史 20
第二節 心臟驟停 26
第三節 心肺腦復蘇 30
第四節 嬰兒和兒童生命支持 52
第五節 特殊情況下的心肺復蘇 56
第六節 腦死亡 63
第七節 心肺腦復蘇的倫理問題 68
第四章 休克 75
**節 概述 75
第二節 低血容量性休克 87
第三節 分布性休克 91
第四節 梗阻性休克 99
第五節 心源性休克 100
第五章 急性器官功能衰竭 105
**節 急性心力衰竭 105
第二節 急性呼吸衰竭 122
第三節 急性肝功能衰竭 135
第四節 急性腎衰竭 142
第五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147
第六節 急性消化道出血 152
第六章 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 158
**節 概述 158
第二節 水和電解質代謝失調 159
第三節 酸堿平衡失調 165
第七章 臨床常見急危重癥 170
**節 禹血壓急癥 170
第二節 急性冠脈綜合征 174
第三節 致死性心律失常 189
第四節 心包填塞 204
第五節 主動脈夾層 208
第六節 腦卒中 213
第七節 癲癇持續狀態 228
第八節 重癥支氣管哮喘 233
第九節 急性肺栓塞 243
第十節 重癥急性胰腺炎 252
第十一節 糖尿病急性嚴重代謝紊亂 263
第八章 臨床常見危象 272
**節 甲狀腺功能亢進危象 272
第二節 垂體危象 275
第三節 腎上腺危象 278
第四節 溶血危象 280
第五節 顱內高壓危象 283
第六節 重癥肌無力危象 288
第九章 急性中毒 292
**節 總論 292
第二節 急性有機磷殺蟲劑中毒 299
第三節 急性百草枯中毒 308
第四節 急性殺鼠劑中毒 313
第五節 急性藥物中毒 318
第六節 常見毒品中毒 323
第七節 窒息性氣體中毒 328
第八節 有毒動植物中毒 331
第九節 急性乙醇中毒 335
第十章 環境與理化因素損害 340
笫一節 中暑 340
第二節 淹溺 344
第三節 電擊傷 348
第四節 強酸強堿損傷 353
第五節 昆蟲咬傷 357
第六節 毒蛇咬傷 363
第十一章 創傷 369
**節 創傷總論 369
第二節 顱腦損傷 386
第三節 胸部創傷 398
第四節 腹部創傷 409
第五節 四肢及骨盆骨折 415
第六節 手部創傷與斷肢(指)再植 428
第七節 脊柱脊髓損傷 437
第八節 創傷后應激障礙綜合征 443
第十二章 急診介入治療 447
**節 介入治療概況 447
第二節 主動脈夾層腔內修復術 448
第三節 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 449
第四節 血管創傷的介入治療 452
第五節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療 455
第十三章 外科急腹癥 457
**節 概述 457
第二節 常見外科急腹癥的診斷及治療原則 463
第三節 常見外科急腹癥的鑒別診斷 482
第十四章 感染急癥 485
**節 破傷風 485
第二節 氣性壞疽 488
第三節 狂犬病 490
第四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495
第五節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500
第十五章 災害救援 504
**節 災害急救 504
第二節 自然災害 507
第三節 人為災害 510
第四節 急性放射性損傷急救 514
第五節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516
第十六章 急診常用技術 525
**節 心臟電復律 525
第二節 氣道開放技術 530
第三節 機械通氣 540
第四節 血液凈化技術 553
第五節 急診洗胃技術 569
第六節 急診三腔管壓迫止血技術 574
第七節 高壓氧治療 580
第八節 動靜脈穿刺技術 590
第九節 急診危重癥監護 596
急診醫學 節選
**章 緒論 急診醫學(emergency medicine)是一門以綜合醫學知識為基礎,對急危重癥、創傷或慢性病急性發作患者的病情給予及時評估和干預治療,防止其進一步惡化的一門新興學科。急診醫學是一門嶄新的、獨立的臨床醫學二級學科,從誕生到現在,經歷了無數的風雨和考驗,正一步一步走向成熟。中國非常重視發展醫療緊急救援,除廣泛普及急救知識和在大型、重要的公共場所設立急救醫療設施外,還先后建立了急救醫療服務體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即院前急救、院內急診和重癥監護治療體系及各專科的綠色生命通道組成的一體化急救網絡。因此,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實施災害救援也是急診醫學的內容之一。目前,隨著急診醫學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急診、急救領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急診醫護模式、急救方法、救護水平得到空前提高,相關技術及理論也得到飛速發展,形成了急危重癥患者評估和救治的有機生命鏈,充分體現了急診醫學作為公共衛生和臨床醫學問的橋梁地位。急診醫學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現代化醫院的整體醫療技術水平以及發展方向和進步程度,它的興起既豐富了醫學科學,又造福于病人。集中人力、技術和設備的優勢資源來發展急診醫學科,對提高社會和醫療機構急診醫療水平和急救反應能力至關重要。 一、急診醫學的發展史 (一)國外急診醫學的發展 急診醫學*早起源于美國,可以追溯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戰爭中對傷員有組織的戰場救護和轉運是急診醫學發展的源頭。在朝鮮和越南戰爭中,戰地醫師們認識到戰場救護的組織和技術也可以用于和平時期的醫院,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他們認為疾病和創傷的及時分揀以及在*初幾分鐘時間內的及時處理是非常重要的。20世紀60年代甲^、中期,美國急診救護的發展非常不協調。因此,美國在1968年成立了急診醫師學會——一個旨在教育和培訓急診醫師為公立醫院提供高質量的急診醫療服務的機構。1970年,制定了一套以實踐為基礎的急診住院醫師培訓課程計劃和繼續教育計劃。1975年,又推行了急診醫生資格認證考試。經過不懈的努力,急診醫學終于在1979年被美國醫學會和美國醫療專科協會正式認定為第23門獨立的學科。 醫學的發展、高級診療設備的出現以及公眾對急診急救服務需求的增長是急診醫學進步的原動力。人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急診服務需要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技能技術。醫院開始調集其他各科的醫師到“急診室”(emergency room)工作,以加強急診服務的力度,并開始提供24小時服務。這是急診醫學歷史上的一大進步。但是,從各科調來的醫師缺乏專門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尤其是沒有對熱愛急診醫學的年輕醫師的培訓計劃。目前,國際上非常重視住院醫師的教育,急診專科醫師在獲得執業資格之前,必須經過醫學院畢業之后3~5年的住院醫師培訓。住院醫師培訓計劃提供了正式的培訓和直接而廣泛的經驗傳授,它包括內科、外科、創傷、心血管病、骨科學和產科學,以及對藥物中毒和家庭暴力的識別和干預技能等。此外,還加強了其他非專業技術的培訓,如計算機技術、咨詢技巧、醫患溝通等。同時,急診危重病人的逐年增加,對各項危重病搶救技術的掌握必將成為急診住院醫師的特長,加強繼續教育,掌握*新的醫學進展成為必然。繼續教育的項日包括:循證醫學、環境急診醫學、心肺復蘇、氣道管理、高級生命支持、中毒控制和管理、急診管理、科研等。 隨著人口年齡結構發生變化、人群健康意識的提高和一些新的可供選擇方法的出現,將大大影響公共健康和急診醫學的相互作用。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必將引起急診疾病譜的改變,無贍養老齡人口增加必將影響社會服務需求。所以,美國急診醫師協會(ACEP)認為將來急診醫學和公共健康的合作既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又是改善人群生活質量的良機,同時還可以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 在電子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和遠程醫療已逐步進入急診科的工作中。與在其他科室的功能相似,信息技術和遠程醫療可以幫助制定醫療決策、傳輸患者相關信息、及時協助管理患者等。在郊區、鄉村和邊遠地區,T作環境相對較差、收入相對較低,急診醫師的數量往往難于滿足急診醫療市場的需求,急診科尤其是大型附屬醫院的急診科可能會處于24小時遠程會診的**線位置。因此,遠程醫療的發展更具有實際意義,預計到2020年時,遠程醫療可以得到廣泛的應用。 為了確保給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急診醫療服務,美國急診醫師學會(ACEP)還規定了急診醫師的權利和義務。急診醫師的義務包括:①必須在任何時候都要以及時和安全的方式接待就診患者。②對于來自其他科室的患者,急診醫師也必須給予充足的急診醫療服務。③為了保證24小時及時有效的服務,醫院的急診救護反應計劃和反應小組不能依賴于某一位醫師或某個個人。④急診醫師在處理患者時必須遵循當時的醫療原則。⑤必須通過自我教育和繼續教育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⑥急診醫師的言行舉止必須符合一定的規范。⑦必須熟知急診醫療相關的法令和規定等。急診醫師的權利包括:①在處理院內其他專科的患者時應該得到充足的法律保護。②在行使急診醫療決策權時,不應受到除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之外的其他限制。③急診醫師有權享有足夠的人力支持和充足的設備支持,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④急診醫師有權根據其職稱、承當風險大小、工齡、工作量獲得補償和報酬等。ACEP認為急診醫師應該享有充分的健康權,這是他們能夠長期成功擔任急診T作的前提。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輪班制的影響且具有累加效應,是導致急診醫師放棄該職業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議輪班制度的安排應盡可能符合人的生物節律,避免損害急診醫師的健康。 (二)中國急診醫學的發展 我國的急診醫學與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發展尚不平衡,技術力量和設備還較落后,尤其是基層醫療單位差距更為明顯。隨著急危重病人的逐年增加,各級部門和醫院都重視和加大了急診醫學的研究力度,出臺了一些重點建設項日和發展目標。 20世紀70年代以前,國內綜合性醫院的急診室均沒有專科急診醫師,急診室是由護士長負責管理,急診醫療工作由輪轉急診室的各專科高年資住院醫師承擔。1980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學學術會議在哈爾濱舉行,衛生部發布了《關于加強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見》。1981年,創刊了《中國急救醫學》雙月刊。1983年,北京協和醫院時任院長陳敏章教授批準在醫院設立獨立的急診科,我國**個醫院內急診科宣告成立,標志著中國急診迄今已走過30年風雨歷程。1984年,衛生部頒發了《醫院急診科(室)建設方案(試行)的通知》。1986年,在上海由急診醫學學會籌備組召開了**次全國急診醫學學術會}義,同年批準成立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學會(Chinese Association of Emergency Medicine,CAEM)。1987年5月,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學會在杭州成立。至此,我國的急診醫學開始作為一門新的獨立學科向前邁進。1989年,我國衛生部頒布的醫院等級評審標準,也將一所醫院是否建立急診科作為醫院等級評審的標準,隨后一些大中城市的綜合醫院相繼建立了急診科。 1990年,學會創辦《急診醫學》雜志,2001年更名為《中華急診醫學雜志》。1995年7月,衛生部正式將急診醫學定為二級學科,與內、外、婦、兒、神經、精神、麻醉等學科同級,將急診科設立為一級科室,直屬院長領導,并且要求急診科至少要建立一個綜合搶救室和一個至少有四張床以卜的設備配套齊全的EICU以及一個急診手術室。1997年,中華醫學會決定將急診醫學學會更名為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下設復蘇學、院前急救、危重病醫學、創傷學、急性中毒、兒科急診、災難醫學、繼續教育8個專業學組。2000年,醫政司撥款7000萬元以加強部屬、部管的大型醫院的急診科建設。隨著三級醫院和大部分二級醫院相繼建立急診科和ICU,急診醫學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全面展開,急診醫療服務體系也得到不斷完善,部分省市率先建市了急診ICU質量控制中心。2002年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成立了急診ICU質控專家組,說明全國學術組織也開始重視急診和ICU的質量建設。2003年,國務院正式頒布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標志著我國政府對人民健康事業的關心。 近年來,全國各省市急診、危重病急救醫學學術活動活躍,學術組織相繼建立,出版發行了多種急診、急救和危重病醫學雜志和專著,這些都為我國急診急救學術水平的提高創建了良好的交流平臺。至此,我國的急診醫學事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階段。 1.政府高度重視支持,全面加大醫院投入 各大、中醫院的急診科除診斷室以外,逐步設立了搶救室、觀察室、監護室和急診手術室等配套部門,并開始配置手術室全套裝置、監護儀、呼吸機、床旁B超、POCT、X線機、CT等先進醫療儀器設備。例如北京協和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急診醫學科具有代表性。 2.積極改進學科設置,EMSS得到快速發展 (1)設立急診手術室,開展急診手術治療,提高創傷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據統計,嚴重多發傷患者50%死于創傷現場,30%死于創傷早期,20%死于創傷后期并發癥。因此,積極開展急診科手術治療的意義在于:①為病人及時提供“黃金1小時”有效的搶救服務,減少死亡和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減輕社會及患者的經濟負擔。②有利于急診科醫師隊伍的穩定和發展,使之成為切實有效的災害醫學的戰略后備力量。③有利于EMSS體系的完善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例如,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急診科設立7個標準化手術室,使搶救、復蘇、手術、監護均在急診科進行,整個運轉程序環環緊扣,使多發傷的死亡率由傳統治療的14.3%降至8.4%,平均住院日由27.4天降至15.28天。 (2)設立急診搶救室和EICU,提高生命維護質量。急診病人中,重癥患者占有相當比例,其中有的病情復雜,可有多個器官同時受累,甚至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同時,隨著急診科救治手術的開展,圍手術期危重病人也會不斷增多。設立急診搶救室,維持病人的基本生命體征,建立各種通道,為使病人進入急診手術室或EICU做好鋪墊;設立EICU,對病人進行各種監護和進一步生命支持。因此,提高患者生命的維護質量,無疑是急診救治中的重要環節之一。 3.加強急診隊伍建設,學科水平顯著提高 許多醫院已經認識到學校的一次性教育完全不能滿足急診工作的需要,已經采取各種繼續教育、培訓班、學習班、學術交流會等對現有的急診醫學從業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提高和知識更新。另外,還加強國內外同行間及與其他相關學科的交流合作,力圖改變急診醫師急救知識滯后的現狀。部分高等醫學院校還開設了急診醫學課程,對醫學生進行初步的急診醫學知識教育;同時,各高校附屬醫院急診醫學科也開始了急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T作,并逐步開展和擴大研究生教育,大力培養稱職的急診醫學碩士和博士以及急診醫學專職護士。 4.擴展急診專業范疇,豐富學科實質內涵 與其他專科醫師一樣,急診醫師專業范疇尤其獨特。具體工作范疇包括院前急救、患者的初始評估和穩定、扼要詢問病史和查體、診斷性檢查、診斷和治療、留觀或住院、急診會診等。近年來,隨著急診醫學的發展,專業任務擴展到急診醫學教育和預防、科學研究、損傷預防、繼續醫學教育、災害醫學、群體死亡事件的管理、中毒咨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等。因此,要求急診醫師在臨床資料和時問有限、病因診斷不明的情況下,做出合理正確的處理,時刻準備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急診醫師的臨床決策能力和急診思維尤其顯得重要。 總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各種意外、創傷、交通傷事故的增多,中毒和自殺等事件亦呈漸增趨勢;城市人口密集,人口老齡化,老年危重病增多,急性心腦血管病發病率升高;地震、水災、火災、建筑物倒塌、飛機失事等意外災害事故時有發生。同時,公眾對健康服務需求的提高,在急診窗口出現了一些敏感而尖銳的矛盾,如急癥患者因急診沒有對口專業的醫師而得不到及時救治(等待會診)、應該住院的(尤其是急危重癥患者)不能及時入院、多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