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西廂記(中國古典四大名劇 彩色插圖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58058
- 條形碼:9787020158058 ; 978-7-02-01580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廂記(中國古典四大名劇 彩色插圖本) 本書特色
恰便似嚦嚦鶯聲花外囀,行一步可人憐。解舞腰肢嬌又軟,千般裊娜,萬般旖旎,似垂柳晚風前。
西廂記(中國古典四大名劇 彩色插圖本) 內容簡介
元代王實甫創作的《西廂記》雜劇,是中國戲曲史上的重要作品,歷來受到文學愛好者關注。該劇共五本,分別為《張君瑞鬧道場雜劇》《崔鶯鶯夜聽琴雜劇》《張君瑞害相思雜劇》《草橋店夢鶯鶯雜劇》《張君瑞清團圞雜劇》。每本四折一楔子,顯示出較為典型的元雜劇的結構特征。書中講述了張生與崔鶯鶯,在侍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各種封建禮教的束縛和現實生活中艱難險阻,終成眷屬的故事。同時,顯示出很高的藝術成就。其文辭之華麗、故事之曲折、情緒是跌宕、文筆之細膩、人物之傳神,都堪稱絕唱。其出神入化的心理刻畫和峰回路轉的結構安排也是古代以愛情為主題的文藝作品中的佼佼者。
西廂記(中國古典四大名劇 彩色插圖本) 目錄
目錄
西廂記五劇**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
楔子
**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廂記五劇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
**折
楔子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廂記五劇第三本
張君瑞害相思雜劇
楔子
**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廂記五劇第四本
草橋店夢鶯鶯雜劇
楔子
**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西廂記五劇第五本
張君瑞慶團雜劇
楔子
**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
附錄一鶯鶯傳唐·元稹
附錄二商調蝶戀花鼓子詞宋·趙令畤
附錄三董解元西廂記金·董解元
附錄四《西廂記》的經典意義張燕瑾
西廂記(中國古典四大名劇 彩色插圖本) 節選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折 **折〔1〕 (正末扮騎馬引俫人上開)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瑞,本貫西洛人也〔2〕。先人拜禮部尚書〔3〕,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喪母。小生書劍飄零〔4〕,功名未遂〔5〕,游于四方。即今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6〕,欲往上朝取應〔7〕,路經河中府,過蒲關上〔8〕,有一人姓杜名確,字君實,與小生同郡同學,當初為八拜之交〔9〕,后棄文就武,遂得武舉狀元〔10〕,官拜征西大元帥,統領十萬大軍,鎮守著蒲關。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卻往京師求進〔11〕。暗想小生螢窗雪案〔12〕,刮垢磨光〔13〕,學成滿腹文章,尚在湖海飄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萬金寶劍藏秋水〔14〕,滿馬春愁壓繡鞍。 注釋 〔1〕折——在元代,雜劇原不分折,以劇中人的上下場為界,分為若干場,一場一場連寫下來。《元刊雜劇三十種》中提到的“折”即是場。到鐘嗣成《錄鬼簿》(初稿成于元順帝至順元年)里,“折”才有了新的含義:以一宮調之一套曲為一折。折也是劇情發展的自然段落,相當于明清傳奇的“齣”、類似現代戲劇的“幕”,但一折戲中,沒有時間空間限制,可以包括很多場次。元人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個完整的故事,也有一本五折、六折(如張時起《賽花月秋千記》,今不存)的,也有多本戲,如《西廂記》即五本。明代中葉刊刻劇本時(如臧晉叔《元曲選》等),才正式把雜劇分折,使折的形式固定下來。 〔2〕本貫——原籍。《韻會》:“貫,本貫,鄉籍也。”西洛——今河南洛陽。唐開元間以河南府為西京,治所在洛陽縣,故稱洛陽為西洛。 〔3〕先人——已故的父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孤不幸,少失先人,內不自量。” 〔4〕書劍飄零——攜帶書籍用具四處流浪。書劍,書籍與寶劍,都是古代文人的隨身物品,這里泛指文人隨身攜帶的各種用具。 〔5〕功名未遂——科舉考試還沒有中第。遂,成功,如愿。《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成”與“遂”互文見義。 〔6〕唐德宗即位——德宗為李適(kuò括)死后在太廟奉祀時特起的廟號。唐劉知幾《史通·稱謂》:“古者天子廟號,‘祖’有功而‘宗’有德。”漢以后始亂,無德之君亦稱“宗”。戲曲中往往對當朝皇帝使用廟號。凌濛初曰:“院本皆供應內用,故當場須稱曩時廟號以為別考,劇戲中無不如此者,蓋其體也。近有譏其稱廟號于即位之日,其言似是,然實學究家見耳。若《高祖還鄉》劇白云‘什么改姓更名喚做漢高祖’、《子陵還詔》劇云‘誰識你那中興漢光武’,學究家不更駭倒乎?夏蟲豈可與語冰!”即位,此處為在位。德宗即位于建中元年(780),貞元十七年則已即位二十一年了。 〔7〕上朝——朝廷,京城。相對于地方而言,稱朝廷為上朝,猶上都、上京。取應——朝廷開科取士,士子應選。關漢卿《感天動地竇娥冤》第三折:“止有個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應去了。” 〔8〕蒲關——蒲津關的簡稱,在蒲津之上,位于黃河西岸,在今山西省永濟市西。 〔9〕八拜之交——結為異姓兄弟。八拜,本指相見時禮節的隆重,邵伯溫《邵氏聞見前錄》卷十載,李稷見文彥博,文身穿道服,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李稷也如數拜了八拜。這里指結拜兄弟時的隆重禮節。 〔10〕武舉狀元——科舉制度中進士的**名稱狀元。考試初由吏部主持,后改由禮部主持,亦間有在朝廷舉行的殿試(廷試),但未成定制。宋代,殿試之制確立,禮部主持的省試**名稱“省元”,殿試**名稱“狀元”。唐武則天時,讓門下用奏狀報殿試的等第名次,**名稱為狀頭,后來通稱為狀元。王定保《唐摭言》卷八“自放狀頭”:“杜黃門**榜,尹樞為狀頭。……樞援毫斯須而就。每札一人,則抗聲斥其姓名;自始至末,列庭聞之,咨嗟嘆其公道者一口,然后長跪授之,唯空其元而已。公覽讀致謝訖,乃以狀元為請,樞曰:‘狀元非老夫不可。’公大奇之,因命親筆札之。”武舉要考步射、弓射、馬槍、負重等,也考語言、身材。 〔11〕卻——再。《詩詞曲語辭匯釋》云:“李白《白頭吟》:‘覆水卻收不滿杯’,集中另一首《白頭吟》作‘覆水再收不滿杯’。卻即再也。” 〔12〕螢窗——晉人車胤勤學故事。《晉書·車胤傳》:“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雪案——晉人孫康勤學故事。《文選》所收任《為蕭揚州薦士表》:“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李善注引《孫氏世錄》:“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游不雜。”孫康車胤兩個典故,一冬一夏,也在說明張生一年四季都在刻苦攻讀。 〔13〕刮垢磨光——刮去污垢,磨出光亮。韓愈《進學解》:“爬羅剔抉,刮垢磨光。”原是比喻人才一經磨煉就能放出光輝,這里是讀書時用心琢磨,去蕪存精的意思。 〔14〕“萬金”句——是說自己滿腹才學而功名未就,有如貴重的寶劍隱藏著四射的光芒。秋水,秋水明凈清亮,用以比喻劍的光芒。《越絕書》:“太阿之劍,其色如秋水。”
西廂記(中國古典四大名劇 彩色插圖本) 作者簡介
王實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與關漢卿齊名,其雜劇作品汲取唐詩、宋詞優美的語言藝術,又靈活地運用了元代民間口頭語言,創造出文采粲然的藝術作品,被認為是中國古典戲曲史上"文采派"的代表。著有雜劇十余種,現存《西廂記》、《麗春堂》、《破窯記》三種。本書校注者張燕瑾,曾任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古代文學研究專家,尤長于戲曲研究。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