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尾货特色书店,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中國地理(第三版)

包郵 中國地理(第三版)

作者:呂拉昌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4-01
開本: 16開 頁數: 528
本類榜單:地圖/地理銷量榜
中 圖 價:¥81.3(8.3折) 定價  ¥9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中國地理(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21143
  • 條形碼:9787030721143 ; 978-7-03-07211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地理(第三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地理科學類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相關研宄機構和業務部門工作人員本書可供地理學、旅游管理、城鄉規劃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相關科研、教學人員,以及從事經濟管理、土地開發、城市建設等各級政府部門參考 ★ 以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為理論基礎 ★ 注重理論與應用、傳統與前沿、知識與技能緊密結合

中國地理(第三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為理論基礎,將中國置于世界系統以及全球化、優選變化過程之中,詳細分析了中國自然地理系統、中國人文-經濟系統、中國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的特征及空間規律,注重理論與應用、傳統與前沿、知識與技能緊密結合,是學習中國地理知識的一把“鑰匙”。 本書可作為地理科學類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專業課教材,同時,也可供相關研究機構和業務部門工作人員參閱。

中國地理(第三版) 目錄

目錄
前言
緒論 1
**節 中國地理的研究對象與學科特點 1
第二節 中國地理研究的演變及其發展趨勢 4
第三節 編寫思想、結構及篇章安排 8
參考文獻 9
思考題 9
**篇 全球系統與中國
**章 世界中的中國一地理區位與經濟地位 12
**節 中國地理區位 12
第二節 中國在世界中的經濟地位 13
參考文獻 18
思考題 18
第二章 全球變化對中國的影響 19
**節 全球變化概述 19
第二節 全球變化對中國的影響 22
參考文獻 31
思考題 32
第三章 全球化與中國的經濟發展 33
**節 新國際勞動地域分工與中國的角色轉換 33
第二節 外資與中國的經濟發展 35
第三節 全球城市體系與中國城市化 42
第四節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一帶一路”倡議 46
參考文獻 54
思考題 55
第二篇 中國自然地理系統
第四章 地質與地貌 58
**節 中國地貌的基本特征 58
第二節 主要地貌類型 61
第三節 中國地質構造基礎 64
第四節 礦產資源 69
參考文獻 75
思考題 75
第五章 氣象與氣候 76
**節 氣候的基本特征 76
第二節 氣候形成因素 79
第三節 水熱特征 84
第四節 幾種重要天氣 92
參考文獻 95
思考題 95
第六章 陸地水與海洋 97
**節 陸地水 97
第二節 中國海洋國土 111
參考文獻 117
思考題 117
第七章 土壤與植被 118
**節 中國的土壤及類型 118
第二節 中國的植被及類型 123
第三節 土壤-植被分布規律 128
參考文獻 136
思考題 137
第八章 中國自然環境特點及分異規律 138
**節 中國自然環境的基本特征 138
第二節 中國自然環境的地域分異特征 140
參考文獻 145
思考題 145
第三篇 中國文化地理系統
第九章 中國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148
**節 中國文化的起源與演化 148
第二節 中國文化的特征 157
第三節 中國文化的區域差異 159
參考文獻 164
思考題 164
第十章 中國的人口與民族 165
**節 中國的人口 165
第二節 中國的民族 179
參考文獻 181
思考題 181
第四篇 中國經濟地理系統
第十一章 中國區域經濟系統的發展歷程 184
**節 歷史時期中國區域經濟發展 184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 189
第三節 產業結構及總體特征 195
參考文獻 204
思考題 205
第十二章 中國**產業發展與布局 206
**節 產業結構與布局 206
第二節 種植業發展與布局 212
第三節 林業發展與布局 229
第四節 畜牧業發展與布局 237
第五節 水產業發展與布局 243
參考文獻 248
思考題 248
第十三章 中國第二產業發展與布局 249
**節 概述 249
第二節 能源工業 258
第三節 原材料工業 268
第四節 機械工業 273
第五節 紡織工業 278
參考文獻 284
思考題 285
第十四章 中國第三產業發展與布局 286
**節 中國第三產業發展概述 286
第二節 中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與布局 288
第三節 中國旅游業的發展與布局 301
參考文獻 307
思考題 307
第十五章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布局 308
**節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概述 308
第二節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區 312
參考文獻 313
思考題 314
第五篇 中國人地關系地城系統
第十六章 中國人地關系系統 316
**節 研究概述 316
第二節 中國的土地資源利用 321
第三節 中國的環境問題 329
第四節 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 335
參考文獻 340
思考題 340
第+七章 中國地域結構 342
**節 中國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差異 342
第二節 中國南北經濟發展的差異 350
第三節 中國的城鄉結構 363
參考文獻 375
思考題 375
第十八章 中國東中西部的區域過程 376
**節 區域分工 376
第二節 區域協作 384
第三節 流域過程 388
第四節 長江流域的發展與治理 391
第五節 黃河流域的發展與治理 396
參考文獻 402
思考題 404
第六篇 中國地理區城劃分
第十九章 中國自然地理區劃 406
**節 自然地理區劃理論 406
第二節 傳統中國自然區劃方案 408
第三節 生態地理區劃研究 414
參考文獻 418
思考題 419
第二十章 中國經濟地理區劃 420
**節 中國經濟區劃的原則 420
第二節 中國綜合經濟區劃方案 421
參考文獻 424
思考題 425
第二十一章 中國文化地理區劃 426
**節 文化區的形成和劃分 426
第二節 中國的文化分區 428
參考文獻 435
思考題 435
第二十二章 中國綜合地理區劃 436
**節 綜合地理區劃概述 436
第二節 綜合地理區劃方案 437
第三節 本書的綜合地理區劃方案 440
參考文獻 440
思考題 440
第七篇 中國地理區城
第二十三章 東北地區 442
**節 區位、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 442
第二節 經濟發展與經濟地域 447
參考文獻 452
思考題 453
第二十四章 華北地區 454
**節 區位、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 454
第二節 經濟發展與經濟地域 459
參考文獻 465
思考題 466
第二十五章 華中地區 467
**節 區位、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 467
第二節 經濟發展與經濟地域 475
參考文獻 481
思考題 481
第二十六章 華南地區 482
**節 區位、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 482
第二節 經濟發展與經濟地域 485
參考文獻 493
思考題 493
第二十七章 面北地區 494
**節 區位、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 494
第二節 經濟發展與經濟地域 498
參考文獻 505
思考題 505
第二十八章 西南地區 506
**節 區位、自然資源與自然環境 506
第二節 經濟發展與經濟地域 514
參考文獻 518
思考題 518
第二十九章 青藏地區 519
**節 區位、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 519
第二節 經濟發展與經濟地域 524
參考文獻 528
思考題 528
展開全部

中國地理(第三版) 節選

緒論   **節中國地理的研究對象與學科特點   一、中國地理的研究對象及學科性質   中國地理的研究對象是中國人地關系地域綜合體。這一系統的邊界:水平尺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范圍內,垂直范圍是地球表層范圍。中國地理研究中國區域地球表層自然要素、經濟要素、人文要素發展演變規律、空間規律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如何利用這些規律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建設服務。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及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認識、利用和改造越來越廣泛與深入,經濟環境與自然環境相互疊加、交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因此,現代中國地理的研究,必須以人地關系為主旨,探討中國區以及各分區的自然地理環境與人文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闡明其布局的形成原因、條件、特點及發展規律和相互關系,既要研究地表自然要素時空變化,揭示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又要研究人類活動所創造的人文現象的時空變化,揭示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更要研究這兩種系統的作用機制,為中國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自然環境的改造與優化,自然災害的預測、預報和預警,產業空間發展規劃、區域發展,人地關系優化等提供科學基礎。   作為區域地理學的一部分,中國地理是一門以中國為特定區域,并以這一區域的人地關系地域系統作為研究對象,涉及中國的自然地理、社會經濟地理,是中國自然地理,經濟、人文地理的有機整合,是一門區域性綜合學科。中國地理是高等師范院校在專業基礎課的基礎上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之一。   二、中國地理的學科特點   中國地理具有三個*突出的學科特點一區域性、綜合性和實踐性。區域性是建立在綜合性的基礎上,而綜合性又是在不同區域等級上的綜合。每個地理區域的區域特點和綜合優勢是區域差異的反映,對地區經濟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   (一)區域性   區域性是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地理基礎。每一個地理區域都是由復雜的數量與質量各異的環境要素組成,這些要素在特定的空間里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構成了特定的地理環境,顯示出明顯的區域性特征。   各區域的區域性不同,這就構成了區域的差異。區域性與區域差異性共同存在,反映了區域要素內部聯系的一致性,也反映出區域之間的差異性。中國地理研究的重要任務就是充分認識區域要素的獨特性,緊緊抓住各地區的區域特性,充分認識區域分異的客觀規律。   (二)綜合性   中國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研究范圍包括自然、經濟和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每個地理區域都是地理環境要素相互聯系著的一個綜合體,各區域又包括了次一級的綜合體,因此中國地理的綜合性是要素的綜合、區域的綜合,也是要素聯系的整體。在中國地理的學習過程中,對地理現象及原因分析,必須從要素聯系、區域聯系以及整體上進行系統的考慮,只有這樣,才可能揭示自然、經濟與社會的本質規律。   (三)實踐性   中國地理也是一門應用科學,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與國家建設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地理學者在認識中國人地關系地域系統規律的基礎上,提出和解決國家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科學問題和實踐問題,積極為我國的社會經濟建設服務。中國地理把自然和人文統一起來,運用綜合分析法和區域比較法,開展中國的區域問題研究,在我國農業區劃、工業布局、生態建設、主體功能區規劃等許多領域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中國地理學者經過多年的研究,根據我國自然資源的利用和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應用航空遙感、模型建立、空間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已經建立起相當完整的學科體系,一批地理教材和專業理論著作問世,同時在國際、國內發表了大量有影響力的論文,大大推動了中國地理學的發展與學科建設。   三、中國地理的學科任務   我國是世界上*大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正處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需要更好地了解國情,科學認識我國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進一步協調中國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既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及資源,滿足人類對自身發展的需要,又能保證自然環境與人類的和諧發展,這就需要高度綜合的認識中國的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由此出發,中國地理的學科任務主要有兩大項。   (一)從地理學科理論體系中認識規律   中國地理*重要的任務是揭示和預測中國和各地理分區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發展變化以及人地系統的變化規律。中國地理通過研究中國地理中自然環境與經濟環境各個要素的性質、形成機制和發展規律,揭示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彼此間的聯系與相互作用,在動態研究過程中,闡明變化規律并預測演變趨勢,通過分級、分類和區劃等,研究不同等級的自然-人文綜合體,以確定其未來開發利用的方向。   中國地理通過對中國這一特定區域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進行系統的、綜合的闡述,以綜合的觀點和學科交叉的方式向學生介紹地表系統的演變及動態機制,從系統的角度闡明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的理論、原則與識別及人地關系地域系統演化過程中人類對環境變化的影響、適應、調整與改造。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尋找規律、發現規律、認識規律、掌握規律和運用規律,并通過自主學習的總結,對學科知識體系有更深刻的認識,以利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增強學科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二)利用學科理論在社會實踐中解決問題   中國地理的理論來源于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在中國地理的學習中,除了掌握理論知識外,更要將其應用到具體實踐。   21世紀的今天,世界人口激增、資源耗竭、環境惡化、生態失衡等一系列嚴重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特別是中國作為世界*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發展中面臨眾多復雜的問題,更需要理論的指導。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中國地理長期以來注重農業資源的調查、農業區劃的研究、全國和省、縣級的農業區劃、宜農荒地和熱帶作物宜林地資源的調查、邊遠地區的自然資源綜合考察等,圍繞一些重大農業自然災害防治、土地及耕地資源保護、商品糧基地及糧食安全、經濟作物布局等諸多問題進行研究,并取得了較大進展,對我國的農業發展與決策咨詢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第二,重視我國的國土資源調查及規劃,對我國的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等進行調查,并根據國民經濟發展進行有效的規劃研究,近年來重視海洋國土資源的調查研究,并對我國的國土安全進行研究,為我國國土開發利用提供指導。   第三,在工業發展方面,開展了以重點項目布局和聯合選廠為中心的區域規劃、工業發展資源基礎的區域綜合考察、地區工業布局、城市工業開發區和科技園區布局、經濟開發區發展戰略和產業集群等研究,對我國的工業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第四,中國地理學者通過總結各類交通運輸的空間格局形成的原理、特征和發展方向,對我國交通運輸網絡、結點、貨流和人流的分析,以及對交通運輸在其他經濟活動中地理變化作用的分析,針對鐵路干線、主干道選線的調查,不斷提出優化我國運輸網絡的方案。   第五,中國地理學者在第三產業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如服務業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中國旅游地理的研究及中國金融地理的研究都為我國第三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第六,中國地理學家為協調人口與環境、資源和發展的關系,不斷探索中國環境和資源的持續利用途徑,近年來在自然災害防治、中國環境問題、低碳化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研究進展。   第七,中國地理為解決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作了大量的研究,在解決我國東西部地區區域差異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方案。   第八,中國地理研究在自然區劃的基礎上,結合地理學人地關系的新發展,提出地理綜合區劃、生態區劃、主體功能區規劃,使“區劃”的傳統方法,繼續在新的形勢下,為我國的國土優化利用發揮重要作用。   第九,中國地理近年來對我國的全球化問題進行研究,包括中國經濟地理研究中外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國高新技術開發區、中國加入WTO、‘‘一帶一路”等。中國地理學立足于本國實際,在經濟、信息和知識全球化的作用下放眼國際,對中國與全球尺度與大范圍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的變化作研究,這些研究對我國的經濟、生態建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希望通過中國地理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①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系統地掌握全國以及各地理分區的地理環境結構的基本特征、自然和人文條件與資源分布的規律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②認識中國人地關系的基本規律,從規律中系統分析發展生產的基本特點與布局規劃以及發展生產的基本方向和途   第二節中國地理研究的演變及其發展趨勢   一、中國地理研究的演變   中國地理研究歷史久遠,可劃分為古代、近代與現代三個發展階段。在古代,中國地理研究基本上以地理現象和地區的描述為主;近代的中國地理研究,出現了對中國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專門研究的著作,并對地理現象進行分析與解釋;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地理無論在研究范疇、研究的深度以及在為社會經濟服務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展,隨著科學技術進步與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日益突出,促進了中國地理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加強了中國自然地理學與中國人文地理學的聯系和綜合研究。   (一)古代中國地理的研究(1840年以前)   “我國地理學的發展,歷史悠久,古代地理名著,代有其作”。公元前5世紀**部關于中國地理系統研究的著作《禹貢》,以自然地理實體為標志,將全國劃分為9個區,并對每區(州)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現象作了簡要的描述;公元6世紀北魏酈道元發表了**部水文地理名著《水經注》,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我國主要河道水系所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內容;公元11世紀北宋沈括所著《夢溪筆談》,記述了他對流水地貌和海岸變遷的考察過程,明確提出了流水侵蝕作用說;17世紀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對我國喀斯特地貌的類型、分布和差異進行考察,尤其對喀斯特洞穴的特征、類型及成因有詳細的考察和科學的記述,同時觀察記述了很多植物類型,明確提出了地形、氣溫、風速對植物分布和開花早晚的各種影響。到17世紀,中國地理的研究內容和范圍僅僅限定在對地球表層的研究。   古代中國地理學的研究走的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道路,既注重書齋式的資料查閱,又結合實踐探索和考察。大量的游記資料,以描述為主的地方志資料,以及描述各級行政區劃的歷史沿革、地理面貌以及人文經濟等綜合情況的地理著作,是中國地理不可缺少的研究資料。   (二)近代中國地理的研究(1840~1949年)   這一階段,我國處于內憂外患中,中國地理研究發展雖然不盡如人意,但取得了一定的發展。鴉片戰爭以后,近代中國地理學開始在中國傳播和發展,揭開了中國地理學發展的新篇章,一方面是舊的地理學逐漸被淘汰,另一方面是探尋地理現象因果規律的新地理學正在成長,產生了一批卓越的地理學家和涉及地理學各分支的地理學論著。清朝末年開始,各種公私地理學研究機構也隨之建立起來,運用西方地理學的原理方法探討中國地理的規律,為近代中國地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08年張相文著的《地文學》內容包括星界、陸界、水界、氣界、生物界五篇,把無機自然界和有機自然界結合起來,填補了地學史上的空白;胡煥庸致力于人口地理和農業區劃研究,著有《論中國人口之分布》(1935年),提出我國一條重要的人口地理界線:璦諢-騰沖線,被學者稱為“胡煥庸線”,真實地揭示了中國人口分布的*基本地區差異;張相文和竺可楨分別創辦了初、高等地理教育,開創了中國地理教育先河,培養了地理學有生力量,擴大了地理學的社會影響,他們創辦的《地學雜志》和《地理學報》成為中國地理研究的主陣地。   近代中國地理學以人口的土地承載力和資源開發作為主要的研究方向,以人口地理、農業區劃、資源調查作為研究重點。基于中國人口眾多,資源不足、環境空間有限,經濟社會發展極端落后的國情,力求地理學以國富民強、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使中國地理學在困難的條件下,得到迅速發展。本階段研究方向主要有:在自然地理方面,從地貌發育的內

中國地理(第三版) 作者簡介

呂拉昌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兼任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廣州市十屆、十一屆、十二屆政協委員,廣州市民建常委。學術兼職有全國注冊城市規劃師、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地理學會常務理事、省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州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廣州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專家,任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地域開發與研究》等多種雜志編委,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訪問學者,曾多次赴美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香港等地進行學術交流與考察。主要從事城市與區域經濟、區域創新與管理方面的教學和研究。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废气处理_废气处理设备_工业废气处理_江苏龙泰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Trimos测长机_测高仪_TESA_mahr,WYLER水平仪,PWB对刀仪-德瑞华测量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变色龙PPT-国内原创PPT模板交易平台 - PPT贰零 - 西安聚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变压器配件,变压器吸湿器,武强县吉口变压器配件有限公司 | 高尔夫球杆_高尔夫果岭_高尔夫用品-深圳市新高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高温热泵烘干机,高温烘干热泵,热水设备机组_正旭热泵 | 水质监测站_水质在线分析仪_水质自动监测系统_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仪_水质传感器-山东万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考勤系统_考勤管理系统_网络考勤软件_政企|集团|工厂复杂考勤工时统计排班管理系统_天时考勤 | 合肥制氮机_合肥空压机厂家_安徽真空泵-凯圣精机 | 振动台-振动试验台-振动冲击台-广东剑乔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周易算网-八字测算网 - 周易算网-宝宝起名取名测名字周易八字测算网 | 污水处理设备维修_污水处理工程改造_机械格栅_过滤设备_气浮设备_刮吸泥机_污泥浓缩罐_污水处理设备_污水处理工程-北京龙泉新禹科技有限公司 | 纳米涂料品牌 防雾抗污纳米陶瓷涂料厂家_虹瓷科技 | 标准件-非标紧固件-不锈钢螺栓-非标不锈钢螺丝-非标螺母厂家-三角牙锁紧自攻-南京宝宇标准件有限公司 | 代理记账_免费注册公司_营业执照代办_资质代办-【乐财汇】 | 东风体检车厂家_公共卫生体检车_医院体检车_移动体检车-锦沅科贸 | 昆山新莱洁净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卫生级蝶阀,无菌取样阀,不锈钢隔膜阀,换向阀,离心泵 | 民用音响-拉杆音响-家用音响-ktv专用音响-万昌科技 | 液压油缸-液压站生产厂家-洛阳泰诺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 液压升降货梯_导轨式升降货梯厂家_升降货梯厂家-河南东圣升降设备有限公司 | 膜结构停车棚-自行车棚-膜结构汽车棚加工安装厂家幸福膜结构 | 元拓建材集团官方网站 | 污泥烘干机-低温干化机-工业污泥烘干设备厂家-焦作市真节能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桁架楼承板-钢筋桁架楼承板-江苏众力达钢筋楼承板厂 | 不锈钢轴流风机,不锈钢电机-许昌光维防爆电机有限公司(原许昌光维特种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 专业音响设备_舞台音响设备_会议音响工程-首选深圳一禾科技 | 赛默飞Thermo veritiproPCR仪|ProFlex3 x 32PCR系统|Countess3细胞计数仪|371|3111二氧化碳培养箱|Mirco17R|Mirco21R离心机|仟诺生物 | 搅拌磨|搅拌球磨机|循环磨|循环球磨机-无锡市少宏粉体科技有限公司 | 通信天线厂家_室分八木天线_对数周期天线_天线加工厂_林创天线源头厂家 | 河北凯普威医疗器材有限公司,高档轮椅系列,推车系列,座厕椅系列,协步椅系列,拐扙系列,卫浴系列 | 合肥仿石砖_合肥pc砖厂家_合肥PC仿石砖_安徽旭坤建材有限公司 | 福州时代广告制作装饰有限公司-福州广告公司广告牌制作,福州展厅文化墙广告设计, | 中开泵,中开泵厂家,双吸中开泵-山东博二泵业有限公司 | 翅片管散热器价格_钢制暖气片报价_钢制板式散热器厂家「河北冀春暖气片有限公司」 | 贴片电容-贴片电阻-二三极管-国巨|三星|风华贴片电容代理商-深圳伟哲电子 | 恒温振荡混匀器-微孔板振荡器厂家-多管涡旋混匀器厂家-合肥艾本森(www.17world.net) | 【直乐】河北石家庄脊柱侧弯医院_治疗椎间盘突出哪家医院好_骨科脊柱外科专业医院_治疗抽动症/关节病骨伤权威医院|排行-直乐矫形中医医院 | 骨灰存放架|骨灰盒寄存架|骨灰架厂家|智慧殡葬|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上祭奠|告别厅智能化-厦门慈愿科技 | 交联度测试仪-湿漏电流测试仪-双85恒温恒湿试验箱-常州市科迈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转向助力泵/水泵/发电机皮带轮生产厂家-锦州华一精工有限公司 | 气体热式流量计-定量控制流量计(空气流量计厂家)-湖北南控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