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中國對歐洲園林建筑的影響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77569
- 條形碼:9787568077569 ; 978-7-5680-775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對歐洲園林建筑的影響 本書特色
1.學術價值高,圖片資料珍貴。2.與之前的選題《中國園林的理念:西方的視野1300–1860》作為一個系列出版。3.埃德伯格在德國、日本、中國、美國度過了漫長而冒險的一生,見證了藝術、園林、建筑的各個場景與里程碑,她筆下和鏡頭里的世界充滿了魅力和智慧,讓我們得以重新體驗中國藝術之美。
中國對歐洲園林建筑的影響 內容簡介
本書是海外中國園林研究的重要代表作。書中介紹了中國藝術風格的發展歷史與風格特征,中國和歐洲園林的對比,以及歐洲園林和建筑的中國風設計。埃莉諾·凡·埃德伯格將中國對歐洲園林建筑的影響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異國風格、怪誕風格和模仿風格。書中還有大量18世紀歐洲的中國風園林風格的圖片,實物所存無幾,彌足珍貴。
中國對歐洲園林建筑的影響 目錄
第二章 十八世紀中國建筑知識的來源
第三章 英中式園林
第四章 園林建筑設計
第五章 異國風格和怪誕風格的園林建筑
第六章 異域風格和怪誕風格的建筑細節
第七章 模仿風格的演變
第八章 模仿風格的類型和細節
結 論
附 錄
圖 版
中國對歐洲園林建筑的影響 節選
比起其他的因素,中式建筑這一新奇的藝術風格被接受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游戲感。中國藝術風格的建筑設計一直局限于小型建筑,因此園林給這類建筑提供了恰到好處的環境。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早期的中式建筑中存在一些不是小型建筑的例外,比如特里亞農瓷宮(Trianon de Porcelaine, 圖38)、皮爾尼茨宮(Pillnitz, 圖39)、在德累斯頓的日本宮(Japanese Palace, 圖93),以及再晚一些的,位于巴勒莫(Palermo)附近的法沃利塔別墅(Villa Favorita, 圖92)。這些建筑所體現出的中國藝術風格本質上只是裝飾藝術,只不過因為對中國藝術風格建筑一時的興致,而將這種裝飾藝術的規模遠遠擴大了。梅索尼埃(Meissonier)為圣敘爾比斯教堂(St. Sulpice)所繪的設計平面圖可以追溯到1726年,圣敘爾比斯教堂也體現出了中國藝術風格的影響。當然,教堂建筑不會刻意模仿中式建筑,但考慮到圣敘爾比斯教堂的曲面屋頂和屋檐下火焰狀的裝飾圖案,人們無法完全否認中國風建筑對它的影響。圣敘爾比斯教堂的建筑設計讓人想起帶有青銅鍍金裝飾的中國青花瓷瓶,這種花瓶那時在法國很受歡迎。圣敘爾比斯教堂帶有內斂優美的線條,周圍點綴著一連串洛可可風格的裝飾物。梅索尼埃設計的圣敘爾比斯教堂被否決了,因為這種裝飾風格不符合法國人的古典主義建筑審美,而古典主義建筑的美學概念在法國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只有曲面屋頂的設計進入了重要建筑的領域,這種屋頂讓建筑的輪廓更有生氣。然而,曲面屋頂*常見的建筑形式,也就是復折式屋頂,采用了折曲線設計,因此與中國的曲面屋頂有很大的不同,以至于你甚至看不到兩種屋頂設計之間存在什么直接關聯。 在十七世紀以及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藝術風格(chinoiserie)的發展歷史與裝飾藝術的發展歷史息息相關。在他*具解釋性的作品中,賴西魏因(Reichwein)詳細地描寫了這股中國風潮。在瓷器、漆器、家具等領域都有學者對中國藝術風格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在法國,柯迪爾(Cordier)對有關中國風格的研究做出了概括性總結。 西方將中國看作遠東的絲綢之鄉的這種認識可以追溯到羅馬帝國時期,在之后的歲月中,中國和歐洲的貿易從未停止。根據馬可波羅(Marco Polo)的游記(1272—1293),我們可以對十三世紀的中國有一個準確的認識—那是一片富有而奇妙的東方國土,是之后哥倫布嘗試從海路到達的目的地。在葡萄牙人通過海路繞過非洲、使通往中國的航路成為可能之前,來自中國的貨物和消息都要經過漫長且艱難的旅途才能到達歐洲。這一路上要經過很多中間站,貨物和消息在眾多中間商之間幾經轉手,以至于只有寥寥無幾的遠東知識被傳播到歐洲。然而,在葡萄牙人于1515年首次到達中國之后,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世界上新的國家被發現,歐洲人被激發起了對陌生國家及其居民的濃厚興趣,而隨著興趣的增長,歐洲人對異國的商品也產生了更大的需求,尤其是對“東印度的貨物”—那時候所有從南亞和東亞進口的貨物都被稱作“東印度的貨物”。在十六世紀的東亞貿易中,葡萄牙人是唯一的主導者,十七世紀的時候,荷蘭人取得了貿易上的霸權,在十八世紀,貿易霸權又轉移到了英國人手中。法國人從這些航行遠洋的國家那里收獲了來自中國的商品,同時也收獲了許多來自遠東的靈感,并把這些靈感吸收和融入自己的文化之中。法國人在所有時尚和優秀品味相關問題上是擁有獨斷權的,而正是他們賦予了中國風格重要的地位。中國藝術風格正是從巴黎開始征服歐洲,直到十八世紀后半葉,英式園林的特征才和法國園林的特征混合在一起。因此,裝飾性中國風建筑領域的任何研究都應從研究法國的中式建筑開始。
中國對歐洲園林建筑的影響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埃莉諾·馮·埃德伯格(Eleanor von Erdberg,1907—2002),德國藝術史家和東亞藝術專家。1927—1931年,她在波恩、柏林和維也納學習藝術史、考古和漢學,1931年獲波恩大學博士學位,隨后在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東方部工作,其間發表論文“中國對歐洲園林建筑的影響”。1934—1936年,她在日本生活與工作。1936—1950年,她分別在中國燕京大學、國立北京大學、輔仁大學任教。1951—1961年,歷任亞琛科技大學講師、副教授及教授。1968—1976年,任教于波恩大學,創立了東亞藝術學科。埃莉諾·馮·埃德伯格出版著作有《中國對歐洲園林建筑的影響》(1936)、《古老的中國》(1962)、《印度、中國和日本的藝術與宗教》(1965)、《藝術史中的中國與日本建筑》(1968)、《中國古代青銅器:概念及圖像》(1993)、《論東亞藝術》(1998)。 譯者簡介 陳健,又名陳方山,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古典園林研究中心主任,環境設計專業負責人。出版譯著有《告別理性》《無根基的知識》《西方建筑:從遠古到現代》等;出版著作有《后現代建筑》《理性與游戲》《科學劃界》等。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