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藝術導論 內容簡介
《藝術導論》的特點: 1.兼顧“以學科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 “以學科為中心”的教材,其特點是強調學科知識的學術性和系統性,但容易使人產生呆板、灌輸和冷漠之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改變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觀,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主旨”的課程觀的指導下,該書力求做到兼顧學科與學生兩方面。 該書的編者都是長期在一線從事本課程教學的教師,我們在切合學生實際的情況下對本課程的知識內容進行了遴選,只選擇那些我們認為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藝術理論知識,以使學生達到基本的藝術素養。該書的結構簡明清晰,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基本原理,討論了藝術的起源與發展、藝術的本質與功能、文化系統中的藝術、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接受等藝術的基本理論問題;下編為藝術形態,以獨立的藝術樣式如繪畫、雕塑、音樂等來探討其各自的藝術特性,因為每一藝術形態的獨立特性才是一種藝術形態之所以成立的核心本質,將那些暫時還未完全達成共識的新的藝術樣式另辟“新形態藝術”一講。 在選擇了教學內容之后,我們考慮更多的是以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出來,以豐富多樣的編排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在編寫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生動形象的作品和實例來進行論證,避免過于抽象難懂。其次是增加了互動性。該書在編寫體例上借鑒了美國F.大衛·馬丁、李.A.雅各布斯的《藝術導論》,在內容的相關處設置了“思考討論”、“拓展閱讀”、“課后延伸”等欄目,以此來兼顧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可以充分觸發其自覺性,保護其主動性,鼓勵其探索性。我們更多地從學生學習角度來考慮教材的編寫,除了清晰地呈現學科知識、提供有效的學習活動外,還采取了具有親和力的種種形式,如人性化的提問方式、建議性的學習活動、富有魅力的問題情景等使教材編寫更具人性化。 2.由課程知識與相關知識構成認知場域 該書在編寫過程中借鑒了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尹少淳教授所編著的《美術教育學新編》中的體例,認為:“任何知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與相關知識構成了特定的關系,因此就事論事地進行孤立的學習并不是一種理想的學習方法,真正的學習不僅要進入特定知識的內部,同時也需要在其外部去發現各種關聯。”基于這一認識,該書設置了一些有一定獨立性又有較強相關性的欄目,形成課程知識與相關知識的認知場域,幫助學習者提高認識和理解能力,同時拓展知識面。這些欄目包括“詞語解析”、“作品鑒賞”、“人物介紹”等,內容涉及與本課程有關的概念、藝術作品、藝術家等。這些欄目與主課文形成“樹狀”結構:主課文即為“樹干”,是教材的主體;相關欄目即為“樹枝”和“樹葉”,是在主干基礎上的延伸。而且這些欄目的設置能起到增強閱讀興趣的作用,使得該書不但可以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平臺,也能方便學習者在枕邊案頭隨時翻閱,一個概念的解釋,一個作品的鑒賞,都能讓人時有所悟。 3.體現藝術特有的活力與魅力 藝術的基本特征是審美性、形象性和情感性,很難想象在藝術理論課程的學習中,如果只有枯燥的理論、被動的灌輸、劣質的圖像,那么我們用什么來說服學生藝術是美的,是能給生命帶來快樂的東西呢?因此我們精選了大量優質的圖片、高質量的音頻和視頻,利用美觀的版式設計和精美的課件,使教學內容的呈現達到賞心悅目的效果。同時,在選擇作品賞析案例方面,盡量選擇現當代作品,并且考慮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與欣賞能力,以期使學生產生更多的情感共鳴和審美效應。如果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在掌握基本的藝術理論知識基礎上,真正被每一種藝術特有的美所感染和打動,因而能夠提升對藝術的熱愛和繼續探索的興趣,那么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藝術導論 目錄
上編 基本原理
**講 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一、藝術是怎么起源的
二、藝術的發展有何規律
第二講 藝術的本質與功能
一、什么是藝術
二、藝術有什么用
三、藝術能給我帶來什么
第三講 文化系統中的藝術
一、什么是文化
二、藝術在人類文化系統中的位置如何
三、藝術與其他文化形態的關系怎樣
第四講 藝術創作
一、誰創作了藝術作品
二、藝術家需要哪些素質與修養
三、藝術創作是怎樣的過程
四、藝術創作需要哪些思維活動的參與
五、什么是藝術風格、藝術流派與藝術思潮
第五講 藝術作品
一、如何界定藝術作品
二、藝術作品是如何構成的
第六講 藝術接受
一、藝術是怎樣傳播的
二、我們怎樣進行藝術鑒賞
三、藝術批評有何作用
四、為什么要進行藝術教育
下編 藝術形態
第七講 建筑與園林藝術
一、“詩意地棲居”——建筑藝術
二、建筑藝術賞析
三、“庭院深深深幾許”一園林藝術
四、園林藝術賞析
第八講 工藝與設計藝術
一、“鬼斧神工”——工藝美術
二、工藝美術賞析
三、“日常生活審美化”——設計藝術
四、設計藝術賞析
第九講 繪畫與雕塑藝術
一、“穿越500年的微笑”一繪畫藝術
二、繪畫藝術賞析
三、“指尖的觸摸”——雕塑藝術
四、雕塑藝術賞析
第十講 攝影與書法藝術
一、“凝固的瞬間”——攝影藝術
二、攝影藝術賞析
三、“有生命的線”一書法藝術
四、書法藝術賞析
第十一講 音樂與舞蹈藝術
一、“靈魂的語言”——音樂藝術
二、音樂藝術賞析
三、“活動的雕塑”——舞蹈藝術
四、舞蹈藝術賞析
第十二講 影視與動漫藝術
一、“視聽的盛宴”——電影藝術
二、電影藝術賞析
三、“漫步地球村”——電視藝術
四、“夢幻的王國”——動漫藝術
五、動漫藝術賞析
第十三講 戲劇與戲曲藝術
一、“人生的縮影”——戲劇藝術
二、戲劇藝術賞析
三、“古老的時尚”——戲曲藝術
四、戲曲藝術賞析
第十四講 語言藝術
一、“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語言藝術
二、語言藝術賞析
第十五講 新形態藝術
一、“一場觀念的革命”——新形態藝術
二、新形態藝術賞析
參考文獻
圖表目錄
音頻目錄
視頻目錄
后記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