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時代記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324602
- 條形碼:9787550324602 ; 978-7-5503-246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時代記憶 內容簡介
中國攝影文獻研究所關懷的,是作為歷史的影像和作為影像的歷史。它所指向的,是在對歷史關系和事件的再造中建構出更多的意義、更激烈的現實和更強大的主體,是事件中不同歷史線索的交錯與鳴響,是歷史之幽靈、光之印記中人的現身與解放。 在中國攝影文獻研究所的推動下,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正式成立攝影部,作為中國攝影史的典藏與研究平臺。通過攝影部與研究所的共同努力,我們將邀請國內外的攝影家和攝影學者們一起,從歷史維度建立起中國的現代影像敘述,再現攝影與中國現代史并行發展的世紀歷程,收藏、展示中國攝影的優秀成果,探討攝影這門視像技術與中國現代性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所面對的,許多都會是超出“攝影藝術”的影像。這些多年前的照片,無論是戰爭時代的“紀實攝影”,還是那些工作室里的所謂“藝術攝影”,抑或這些畫面中人的“生命影像”,許多都已成為我們的集體記憶。它們支撐著我們的歷史觀,支撐著我們的歷史經驗。 通過這些照片,我們可以感受到與學院里學的、畫冊上看到的完全不同的攝影,這些攝影經過血與火的鑄煉、歷史與歲月的磨礪,因而凝聚出一種動人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照片中那些無名的山河、無名的人群,沉默、安詳、強大。 攝影顯影的時刻是時間定影的時刻。在我們的經驗中,照片展現的仿佛是歷史長河凝固的一瞬,然而照片背后每一位攝影者的一生都是一條河流。那些凝固下來的時刻,那些決定性、非決定性的瞬間與片刻,無論對被拍攝者還是拍攝者而言,都是連貫的生命史的一個部分。攝影不只為時間定影,還讓時間顯影,不只為歷史存檔,還讓生命現身。從這些攝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欲望,就是:讓消逝于歷史長河中的無名時刻與無名的“人們”重新現身。 歷史不是冷靜的史料研究,而是一種照面,一種看見。面對照片,我們看見那些風塵仆仆地行進在山河歲月中的戰士的背影,看見他們九死一生的命運。通過這些凝固的照片,我們與某些時刻照面,與照片中的那些人照面,與照相機后的那個人照面。 這些照片讓我們反思:究竟什么是所謂的“攝影藝術”?攝影絕不只是這個世界“圖像時代”的景觀機器,它同時構造出自我批判和自我創生的能力——把握時機與氣象的能力,化凡庸為神奇的能力,在剎那中穿越時間的能力,為世界造像的能力。保羅-瓦雷利很早就發現,柏拉圖的“洞穴比喻”所描述的其實是一個巨大的暗箱,我們所身處的世界,只是上帝眼中的一張負片。于是,攝影師就成為這張潛在的負片的沖印師。季·洛度說:“真實并不屬于這個世界,每隔十年它的光芒才會再次閃現。”攝影的任務就是要將這閃現的光芒記錄下來。而影像時刻恰恰是真實得以閃現的時刻,世界得以一次次“現一像”的時刻。通過這些照片,我們再一次地遭逢這些時刻,它們不只是時間的琥珀,還是時間的種子。因為照片不只是封存,還是開啟時光的鑰匙。 此刻,我想起高帆先生拍攝的1949年天安門城樓前那些無名者的背影,那是一個時代落日時分的晚照,也是一個正在到來的新時代的訊息。這張照片揭示出攝影的歷史性,它同時粘連著過去與未來。這就是攝影的本質——攝影是時間的擺渡者。
時代記憶 目錄
百花開
大生產
半邊天
邊疆好
山河壯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