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城市地下空間規劃開發承載力評價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93693
- 條形碼:9787030693693 ; 978-7-03-06936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地下空間規劃開發承載力評價 內容簡介
本書從地下空間規劃開發影響因素眾多且耦合性強的特性出發,建立地下空間規劃開發適宜性評價模型、社會經濟價值評價模型,并綜合考慮自然條件、社會條件、建設現狀,構建城市地下空間承載力模型。本書應用案例推理、多種判據、經驗公式等方法,建立重點區域地下空間規劃決策支持模型:通過負荷預測、管網模擬、多管線優化等,建立地下管線綜合布局模型;建立地下空間規劃開發承載力評價系統,從而為推進地下空間規劃開發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技術平臺。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研究生、本科生的教材輔導用書,也可供從事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地下管線綜合規劃、建筑設計等相關工作的科研人員、城市規劃、城市管理等相關從業人員、政府管理人員參考借鑒。
城市地下空間規劃開發承載力評價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義 3
1.3 政策背景 6
1.4 研究方法 6
參考文獻 9
第2章 國內外理論與實踐綜述 10
2.1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需求與特點 10
2.2 國內外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實踐 18
2.3 國內外理論研究現狀 23
2.4 法律法規與政策文件 25
參考文獻 27
第3章 地下空間規劃開發適宜性評價模型 29
3.1 概述 29
3.2 適宜性影響因素分析 30
3.3 限制性要素逐項排除 35
3.4 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 38
3.5 結果與討論 47
參考文獻 48
第4章 城市地下空間規劃開發社會經濟價值評價 49
4.1 地下空間開發價值分析 49
4.2 社會經濟價值影響要素分析 52
4.3 地下空間社會經濟價值評價模型 60
4.4 結果與討論 64
參考文獻 65
第5章 地下空間規劃開發承載力 66
5.1 概述 66
5.2 地下空間現狀容量計算 69
5.3 地下空間開發容量估算方法 71
5.4 基于承載力分析的地下空間規劃開發建議 78
5.5 結果與討論 81
參考文獻 81
第6章 重點區域地下空間規劃決策支持模型 83
6.1 重點區域地下空間規劃特點與決策過程 83
6.2 重點區域地下空間規劃知識表達與決策方法 85
6.3 重點區域地下空間功能設計 90
6.4 重點區域地下空間布局設計方法 97
6.5 結果與討論 105
參考文獻 105
第7章 城市地下管線綜合布局模型 107
7.1 需求分析 107
7.2 地下管線綜合規劃編制現狀 109
7.3 管線供應需求預測模型 113
7.4 管線運行水力時空模擬 116
7.5 管線綜合優化布局模型 128
7.6 結果與討論 133
參考文獻 134
第8章 系統設計與實現 135
8.1 設計原則 135
8.2 設計規范 136
8.3 系統設計描述 140
8.4 系統功能設計 144
8.5 數據庫表設計 162
8.6 系統具體實現 177
參考文獻 186
第9章 應用案例——以昆明市為例 187
9.1 地下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 187
9.2 地下空間開發社會經濟價值評價 201
9.3 地下空間可供有效利用容量估算 214
9.4 地下空間開發潛力分析 223
參考文獻 226
第10章 總結與展望 227
10.1 主要結論與創新點 227
10.2 展望 228
城市地下空間規劃開發承載力評價 節選
1.1 研究背景 地下空間概念有兩個基本含義,一是從開發和利用角度看,地下空間是指 地球表面以下的土層或巖層中天然形成或人工開發的空間場所(童林旭和祝文 君,2009); 二是從實際開發角度看,地下空間是指屬于地表以下主要針對建 筑方面來說的一個名詞,它的范圍很廣,如地下商城、地下停車場、地鐵、礦 井、地下防空、穿海隧道等建筑空間。 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目的、作用、規 模、范圍等都應與城市發展水平相適應,滯后或超前都是不利的。中國工程院 院士錢七虎曾經指出,城市建設發展加速,“城市病”日益突出,地下空間開 發利用愈加重要,通過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科學規劃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汲取 國際成功經驗,注重品質發展,可以實現地下空間開發的多功能利用,統籌緩 解城市災害、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城市內澇等城市病(錢七虎,2019)。充 分利用地下空間已經逐漸成為國際節能的新趨勢。 中國人均GDP在2005年已超過1700美元,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 美元。2019年末中國城鎮化率突破60%,城鎮常住人口達到8.48億人,城鎮化 快速發展使得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同步加快發展成為必然。可以預計,今后 20年或更長時間,仍將是中國城市地下空間大規模建設的高峰期。例如,中國 將有近30個城市進入城市地鐵與輕軌建設的高速發展時期,預計今后五年城市 地鐵將增加500~600km或更多,其中上海與北京將分別以每年40km或更高的 速度發展地鐵。中國的城鎮化只有走城市土地資源高效利用與地下空間綜合開 發的道路,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21世紀的頭十年,中國城市地下空間開 發利用的總目標是:在目前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礎上,加 快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總體規劃編制,制定政策法規,理順管理體系,推 進地下空間建造技術創新與進步,使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總體水平接近世 界發達國家20世紀90年代中期水平,初步形成與地面建筑相結合的地下人流、 物流的公共空間體系以及構筑城市綜合防災綜合體系。 城市地下空間是一個巨大而豐富的空間資源,可開發的資源量為可供開發 的面積、合理開發深度與適當的可開發系數之積。2012年我國城市建設用地總 面積為3228km2,按照40%的可開發系數和30m的開發深度計算,可供合理開 發的地下空間資源量就達到3873.60億m3 (劉興環,2015)。這是一筆很可觀且 又豐富的資源,若得到合理開發,那么將對擴大城市空間、實現城市集約化發 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隨著我國一線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地下淺層部分可利用空間逐漸減 少,深層開挖技術和裝備逐步完善,為了綜合利用地下空間資源,地下空間開 發將逐步向深層發展。深層地下空間的開發成本較大,世茂集團深坑酒店就 是充分利用了廢棄采石坑的地下空間,成為海拔*低的酒店,深層地下空間資 源的開發利用已成為未來城市現代化建設的主要課題。在地下空間深層化的同 時,各空間層面分化趨勢越來越強。這種分層面的地下空間,以人及為其服務 的功能區為中心,人、車分流,市政管線、污水和垃圾的處理分置于不同的層 次,各種地下交通也分層設置,以減少相互干擾,保證了地下空間利用的充分 性和完整性。 地下空間的利用對改善地面環境起著重要作用。我國城市在發展地下交 通、降低城市大氣污染的同時,還應提倡建設城市地下市政管線公用隧道,將 自來水管、排污管、供熱管、電纜和通信線路納入其中,這樣可縮短路線長度 30%,還易于檢查和修理,不影響地面土地的使用。有條件的城市還可以發展 地下垃圾處理系統,消除垃圾“圍城”現象。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與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中國城市地下 空間開發利用得到了大發展,其主要成就表現在:一是城市地鐵建設的快速發 展帶動了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地鐵建設推進了城市定向、有 序的發展,并帶動了地鐵沿線房地產業的發展和地下商業交通的開發利用;二 是城市高層建筑的“上天入地”推進了城市空間的立體開發;三是充分開發利 用地下空間資源的防護潛能,提高了城市綜合防災抗毀能力;四是城市地下空 間的開發利用已步入法制化軌道。 1.2 研究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全面推進,各城市人口均呈 現不同程度的急速增長,建筑用地不斷向外擴張,資源消耗快速增加。城市土 地緊張、交通擁堵、水環境污染、空氣污染等問題已嚴重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 質量,且上升為城市健康發展的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間作為城市空間資源極具有開發潛力的部 分,引起了政府及相關專家的高度重視。1981年5月,聯合國自然資源委員 會(Committee on Natural Resources, CNR)將地下空間確定為重要的自然資 源,并給予世界各國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全力支持。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ECOSOC )也于 1983 年通過了確定地下空間為 重要自然資源的文本,同時將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列在其工作計劃之內。繼 1988年城市地下空間的概念在國際地下空間學術大會上提出后,2002年在意 大利都靈舉行的國際地下空間學術大會討論將城市地下空間作為一種資源,進 一步突出了地下空間作為一種資源在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合理開發 城市地下空間,可有效緩解土地資源緊張、交通堵塞、環境惡化、生態失衡等 問題,有助于城市建設與發展,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手 段,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表現(吳文博,2012)。 我國城鎮化建設經過迅速發展時期,目前正處于穩步上升階段。在城市經濟 高速增長的同時,城市存在人口眾多且過度集中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越發達 的城市人口越多、土地越緊張、道路越擁堵、空氣質量越差。此時正是城市向地 下開發建設的關鍵時期,地下空間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不占用寶貴的地面資源的 條件下,還可以為城市提供25%~40%的額外空間來緩解地面的壓力。 由于各個城市的地理環境、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土地利用情況、城市 環境、城市面臨的問題各不相同,在對城市地下空間進行總體規劃前,對地 下空間有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是必需的,以調查的信息為基礎,通過一些 定性和定量方式分析影響地下空間開發潛力的因素,獲得宏觀的地下空間可 供有效開發的綜合指數,為城市地下空間規劃提供重要依據(趙景偉和張曉 瑋,2016)。 城市地下空間總體規劃不得不依托于現狀數量、類型、分布特征、發展狀 況、人均指標等數據,因此像北京市、重慶市等大城市已開始逐步開展地下空間 現狀普查工作,并取得很大的進展。昆明市于2007年對主城地下管線進行了普 查,目前已經完成兩期地下管線普查工作。昆明市地下空間利用的深度以淺層和 中層區域為主,即地下30m以上的范圍。應用的領域主要包括地下市政設施、人 防設施、地鐵、地下停車場、地下過街通道及結合地鐵和交通樞紐建設的地下 綜合體(地下街)。學者劉荊等(2014)通過搜集整理數據資料得出,到2010年 底,昆明市已開發地下空間總建筑面積約為430.4萬m2,以2009年中心城區人口 255萬人計,人均地下空間建筑面積約為1.68m2。昆明市地下空間的利用有如下 特點: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經在地下建設市政設施,如今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現在 彩云路、廣福路和盤龍區灃源路三個區域已經建設了綜合管廊;地下空間的利用 以地下交通、部分停車場、市政基礎設施為主;地下空間建設分散,缺乏合理的 整體規劃,而且目前地下空間開發規劃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城市規劃體系 也未將地下空間規劃納入其中。總之,昆明市地下空間的利用在理論研究、法律 體系、技術規范、設計水平、施工水平及建設管理上,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 還存在較大差距。未來幾年,昆明市將會迎來軌道交通建設的高峰期,也將大大 加速昆明市地下空間開發和利用的步伐,這時是昆明市地下空間合理規劃的良好 契機。 地下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有限性,與地面空間 資源一樣,地下空間資源也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二是技術性,開 發地下空間所用技術要求要比地面更加復雜,開發維護成本往往高于地面空 間資源的開發利用;三是不可逆性,地下空間資源一旦建設完工,今后的拆 舊建新將有一定的難度,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四是封閉性,地下空間對某 些災害,如地震具有較強的抗災能力,而面對火災、雨澇等災害時往往損失 嚴重。 考慮到以上特點,如何科學地綜合考慮地下空間多個因素來規劃研究城市 地下空間開發情況,解決一系列問題,實現地下空間資源開發科學規劃、合理 利用、長效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書提出地下空間開發潛力模型,實現 地下空間資源的多維估算與統計,可以為國內地下空間科學規劃建設、合理利 用提供依據,同時也可以為其他城市的相關研究開展提供參考。 近年來承載力建模技術被廣泛用于地下管線設施運行狀態的模擬,以此對 地下管線系統的現狀做出評價,并對地下管線進行科學的設計、建立與施工 (解智強,2015)。而承載力模型的建設經過了實地土建模型到結合計算機數學 模型的轉變,早期的地下管線模型源于基礎數學公式,結合數字地圖成果及簡 單的基礎背景地理數據,以及剛出現的計算機技術對地下管線進行模擬的參考 意義比實際意義大。 地理信息技術的出現改變了這一進程,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地下空間承載力 模型的建設中,并在承載力建模模擬精度的提升以及空間位置表達過程中發揮 著積極的作用,但目前開展本項研究存在的問題是,許多城市的市政部門缺乏 對城市地下空間信息,尤其是地下管線基礎資料的收集與管理,同時缺乏前沿 的地理信息技術,因此,對城市地下空間進行規劃與設計工作缺乏客觀依據, 人工裁量權加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地下管線以及地下空間系統的承載力 不足,導致內澇等災害發生。因此,研究并引入地下空間建模技術是高效建立 城區地下空間的關鍵。而地下空間承載力模型建設可以在以下方面給城區地下 空間系統設計奠定基礎:**是數據管理,通過承載力建模技術處理過的地下 空間數據,能夠為城市地下設施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第二是地下空間承載 力建模技術與地理信息技術結合,能夠增強對城市地下空間承載力的管理與分 析能力,從而增強管理者對地下空間運行的管理控制程度。第三是對兩者進行 分析,及時掌握地下空間的運行狀態,發掘并有針對性地處理城區地下空間的 潛在隱患。第四是使地下空間的規劃及設計建設更加優化,增加工程可靠性, 并節省相應的工程預算。 地下空間承載力模型與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的結合能夠實現良好的 互補性:從GIS的角度而言,地下空間系統的存在狀態尤其是空間分布方式能 夠被準確地以地圖制圖方式表達。而計算機自動化技術能夠通過硬件軟件使用 對地下管線運行狀態進行有效的監控。而在此基礎上,地下空間承載力模型能 夠模擬歷史和現實的地下空間運行狀態,促進了解地下空間各個細部的運行狀 態,同時,能夠預測并模擬城市地下空間未來的運行狀態。 因此,研究城市地下空間承載力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科學研究工作,其主 要研究目的是:**,解答地下空間地理信息空間分布精度的疑問;第二,在 承載力模型驅動下,模擬研究區域地下空間內部容量隨時間變化而引起的承載 力空間分布表達問題。 1.3 政策背景 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是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增強地下空 間之間以及地下空間與地面建設之間有機聯系、促進地下空間與城市整體同步 發展、緩解城市土地資源緊張的必要措施,對于推動城市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 提升式轉變、改善城市環境、建設宜居城市、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具有重要 意義。 國家高度重視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 意見》(國發〔2013〕36號)要求:開展地下空間資源調查與評估,制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