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牛津通識讀本:司法心理學(中英雙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90567
- 條形碼:9787544790567 ; 978-7-5447-905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牛津通識讀本:司法心理學(中英雙語) 本書特色
司法心理學聽起來或許是一門神秘的學科,你我都曾在偵探小說和影視中看到過犯罪心理畫像、心理測謊技術這樣神奇的案件偵破手段。可以說,正是源于大偵探福爾摩斯對兇手做出的精準的心理畫像,人們才對其充滿了好奇乃至誤解。司法心理學究竟是研究什么的?它又如何指導司法活動?本書用簡練而清晰的筆觸將多學科融合的司法心理學知識進行了素描,引領我們進入色彩斑斕的司法心理學萬花筒:罪犯具有什么相似的特征嗎?司法心理學如何協助案件偵破并緝捕罪犯?除此之外,我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司法心理學家還會為法庭提供專家證言,并協助罪犯的管理和矯治等工作。
牛津通識讀本:司法心理學(中英雙語) 內容簡介
作為心理學所有分支中發展☆快的領域之一,司法心理學在近幾十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在大眾印象中,這門學科卻總是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這不僅源自大眾對于罪犯及其行為的強烈好奇,偵探小說和影視中頻頻出現的犯罪心理畫像、心理測謊技術也為其蒙上了傳奇色彩。司法心理學究竟是如何在實踐中指導司法活動的?戴維??坎特在本書中追溯了司法心理學的學科淵源,并梳理了其理論研究范圍和臨床應用,帶領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去了解犯罪行為。更重要的是,心理學評估工具在司法活動中的應用,司法心理學如何輔助案件偵破并緝捕罪犯,又怎樣協助管理和矯治罪犯等內容在本書中均得到了精彩的介紹。
牛津通識讀本:司法心理學(中英雙語) 目錄
**章 司法心理學的成就與挑戰
第二章 怎樣創造一個罪犯
第三章 庭審專家
第四章 心理學與法律訴訟
第五章 與罪犯打交道
第六章 參與執法
第七章 只是伴娘的角色嗎?
術語表
索 引
英文原文
牛津通識讀本:司法心理學(中英雙語) 節選
第二章 怎樣創造一個罪犯 罪犯們各不相同嗎? 司法心理學的核心任務就是對犯罪行為做出詳細的闡釋,以這些闡釋為基礎,我們能確定怎樣給罪犯定罪,是否可以以及怎樣幫助他們避免再次犯罪,甚至從某種程度上“治療”他們。假設存在某些可以使人成為罪犯的遺傳因素,那么針對罪犯的定罪、懲罰以及治療將緊緊圍繞其性格特質。相反,倘若罪犯是由其生活環境塑造而成的,那么減少犯罪的舉措會著眼于社會環境而不是單個罪犯。因此,縱然關于犯罪原因的種種討論略顯抽象,但它們能夠并且的確對警方偵查案件以及管理罪犯的工作產生了直接影響。 這些討論的核心問題就是,罪犯是否和沒有犯罪的普通人存在一些根本方面的差異。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之中,是否有某些因素將這兩種人區分開呢?為了探討這一問題,請思考一下:如果要你創造一個罪犯,你會怎么做? 生物學分析 現在假設你是弗蘭肯斯坦那樣的瘋狂博士,承擔著一個制造罪犯的任務,那么你需要什么來完成這項任務呢?是某些特別的身體部位嗎?你會不會和近一個世紀以前的那些古板的學者們想法一致,想要大猩猩一樣長的胳膊?或者按照19世紀意大利著名犯罪學家切薩雷??龍勃羅梭的原則,做一個特別的腦袋,給它安上“尖尖的耳朵,濃密的頭發,稀疏的胡須,寬大的下巴,又方又高又大的顴骨”怎么樣?你可能還需要盡可能讓你制造的罪犯低于或高于平均身高,并比一般人更胖或更瘦,這是維多利亞時期的主流觀點。按照這些標準,你制造的罪犯必須是雞胸,彎腰駝背,溜肩,還是個扁平足。(因為大多數罪犯都是男性,所以為了表述更加簡潔,接下來我會用“他”來代指罪犯,但在探討女性罪犯時會有專門表述。) 要是難以接受這種把人拆成器官的方式,那么你可以像許多高科技公司一樣,找一個普通人的身體,然后調整一下他的激素水平和基因結構,以及其他生理機制,就可以制造出一個罪犯了。許多專家認為犯罪行為是某些腦部疾病或輕微腦損傷的結果,有可能是后天經歷的橫禍導致的,也有可能是先天的障礙。舉個例子,*新調查結果表明,亨利八世曾是一位溫和的君王,和他的王后和平相處,但他于一次騎士比武(兩名歐洲騎士騎著馬用長矛互刺)中發生意外,昏迷不醒兩個小時后就變成了一個暴君,像扔舊衣服一樣不停拋棄自己的后宮。研究稱此次事故造成的腦損傷改變了他的人格,使他變得暴虐殘忍。 假設罪犯神經系統的某些問題是其實施強奸或謀殺的原因,那么給罪犯進行檢測就能夠找到這些問題。此類檢測*起碼會詢問罪犯是否在童年時期受過傷,尤其是腦部創傷;或者對罪犯進行頭部掃描和其他類似的腦功能檢查。這種思路的一些擁躉甚至認為,對人們的大腦進行研究,可以在潛在罪犯犯罪之前將他們識別出來。 一些研究者在生物學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他們認為有某些根深蒂固的成分構成了罪犯的基因,反映在多出一條 Y染色體這樣的特征上。也有人認為激素失調是導致犯罪的原因,流行觀點把種種罪行歸咎于睪酮這種特別的雄性激素。另外,使得學習效率低下的神經系統也被當作犯罪的又一原因,即罪犯對獎勵和懲罰反應遲鈍,所以他們不能像守法公民一樣把社會認可的行為規范內化吸收。 以上觀點的核心假設是,某些真實存在的生理和(或)精神結構使人成為罪犯。這是19世紀晚期的主流觀念,當時達爾文的進化論撼動了整個科學界,成為能夠解釋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基于對進化過程相當粗淺的認識,當時學術界普遍認為,就本質而言,罪犯是未能高級進化的人類。這就是為什么長長的四肢、凸出的下巴,還有其他返祖現象的特征被看作罪犯的明顯標志。當時大多數論著指出,罪犯和兒童以及“野蠻人”有諸多相同之處,這進一步表明了他們是不完全進化的人類。 這些聲音現在并沒有銷聲匿跡,它們反而被冠以更高深的名稱,并將基本理論隱藏在了生物基因學和人類行為的進化學說之下,但很多對犯罪原因的探討都存在這樣一種固有觀念,即罪犯和其他人有著明顯的生理區別。一些專家的思想更為極端,他們認為強奸和謀殺等罪行就是男性進化起源的一部分(可能不存在于女性之中),因此人類基因組與生俱來就帶有犯罪的劣根。 這種說法的言外之意似乎是,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種種可怕的罪行給人類的“求生之戰”帶來了優勢。因為在人類進化早期,男性做出這些行為才更有可能生存交配,而這些基因保留在了后代身上,因此犯罪行為才在現代男性中延續下來。但是這種觀點并沒有真正解釋清楚,為什么不是所有男性都是強奸犯或殺人犯。相較更講道德的人而言,罪犯的動物本能可能更容易被喚醒,或者他們缺乏控制原始本能的能力。這種理論和龍勃羅梭把“窄額頭”和“長胳膊”作為罪犯具有“野蠻人”本性的標志的理論沒有太大差別。 人類所有的攻擊性行為都能用這種偽進化論來解釋。當受到襲擊時,做好戰斗準備的動物比只知道躲起來或逃跑的動物有更強的生存能力和繁衍后代的能力。而用龍勃羅梭那樣的理論來說,攻擊性越強的雄性動物越能夠吸引雌性。因此,從足球賽場的肢體沖突到兩次世界大戰,所有的暴力行為都植根于人類的動物本能。 但這些普適理論也經不住推敲,它解釋不了,球隊也好,國家也好,為什么某些人或歷史上的某些時期是非常友善和平的,但另一些人卻崇尚暴力行徑。如果暴力是人類基因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為什么并非所有人在任何時期任何地點都會表現出這個特質呢?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承認,個人、群體乃至國家,必然有特殊因素促使他們釋放或控制攻擊本能。換句話說,就算進化論無懈可擊,它也只能提供一些粗略籠統的背景,告訴我們人類何以為人。這就好比說,因為絕大多數罪犯有胳膊有腿,能走能跑能爬,所以他們才有能力犯罪。 *重要的問題是,什么因素會導致某些人利用人類共同的天性來實施犯罪?回答這一點必須把犯罪活動的根源放在既定人群中討論,特別是一些集體、國家,或某個時代,而不能將其視為整個人類物種進化的產物。因此我們再回到之前的問題,罪犯是否真的和其他人不一樣? 不可否認這樣說有些憤世嫉俗,但生物學或進化論對犯罪行為的解釋看起來更像是不同學科之間的一場話語權爭奪戰,這是信仰生物學的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占領犯罪學“制高點”的一條路。他們會說:“把這個問題交給我們吧,我們知道答案。”這場席卷了眾多學科的論爭關乎誰能更好地洞悉犯罪行為的本質,但我們應該認識到,犯罪涉及人類的方方面面,沒有任何一門學科可以壟斷對它的解釋權。 眾多心理學家指出,罪犯和守法公民不同,但不應認為二者存在巨大的生理差異。可能有許多直接的個人因素導致一些人*終成為“少數派”的一分子。因此,或許你不必從零開始制造罪犯,而是選擇一個更容易的方法,通過檢測生理和神經的組成,選出你心目中能夠變成罪犯的人。你會尋找哪些人呢?倘若參考了對典型罪犯的一般性描述,你大概會選擇那些低于平均智商,但性格沖動,神經過敏,又追求刺激的人。 采用解剖學、生物學或心理學的方法來制造罪犯時,你會遇到的困難是,你*終造出來的人很可能和守法公民相差無幾。實際上,你參考的一些罪犯特征也是成為足球明星甚至政治家的基本素質。所以我們有必要從泛泛的罪犯特征中走出來,更加仔細地審視潛藏于犯罪行為背后的心理活動。
牛津通識讀本:司法心理學(中英雙語) 作者簡介
戴維??坎特 哈德斯菲爾德大學心理學教授,利物浦大學榮譽教授,當代歐洲司法心理學重要領軍人物,以在英國開發出系統的犯罪心理畫像并創建新興學科偵查心理學而聞名。他還是政府調查和重大案件的專家證人,著述廣泛,包括《犯罪的影子:系列殺人犯的心理特征剖析》(1994)、《犯罪心理學:應用心理學主題》(2008)等著作,其中前者獲得了英國的“金匕首獎”和美國的“安東尼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