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科技創新與新基建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23539
- 條形碼:9787308223539 ; 978-7-308-2235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科技創新與新基建 本書特色
宏觀經濟不僅關乎國家命運,也深刻影響著我們每個人 寫給對中國經濟感興趣的大眾讀者 解讀中國經濟未來發展關鍵要素 讓普通人也能看懂經濟
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科技創新與新基建 內容簡介
宏觀經濟不僅關乎國家命運,也深刻影響著我們每個人。過去,我們的關注點在于如何解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令人贊嘆的表現;今天,身處邁向高收入階段關鍵節點的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加劇、城鎮化速度減緩、投資放緩等諸多變化和各種新挑戰,我們更加希望了解的是一些現實而又緊迫的問題,如:未來支撐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要素是什么?科技創新的潛力和機會在哪里?新基建能否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的亮點?本書作者結合亞洲四小龍等經濟體的經驗教訓,聚焦人力資本、科技創新和新基建等關鍵因素,提出了發揮中國經濟巨大潛力的對策建議,不僅有助于讀者看懂經濟,破除對于未來經濟發展的疑慮和迷思,同時能讓讀者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發現機遇。?
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科技創新與新基建 目錄
前言:中國的潛在增長率究竟幾何
第1章 人口與人力資本
中國人口結構的顯著變化 -3
人力資本存量加速增長 -8
人力資本是推動創新發展的關鍵 -13
第2章 中國經濟的創新引擎
創新發展“重拳出擊”-21
激發創新的動力何在 -24
創新的上升空間巨大 -43
創新驅動增長 -47
第3章 重啟制造業,重燃生產率增長引擎
工業化是生產率增長的引擎 -51
我國繼續工業化空間巨大 -57
本輪制造業投資回升將更加持久 -62
政策助力推動工業化發展 -72
第4章 中美“科技戰”:如何突圍
從“貿易戰”到“科技戰”-77
繼續向全球價值鏈上游移動 -93
突破重圍的武器 -109
第5章 基建投資:聯通創造力
基礎設施的巨大飛躍 -131
快速追趕的信息科技基建 -141
基建發展的正溢出效應 -143
基礎設施:創新驅動發展模式的催化劑 -149
第6章 為投資正名:投資如何提高生產率
為什么說我國仍然需要繼續增加投資 -155
激發產業升級和技術更新投資的活力 -159
深化改革,促進有效投資 -162
第7章 化解債務風險,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我國的債務水平有多高 -181
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有多大 -193
房地產債務值得關注 -203
結語 -217 參
考文獻 -218
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科技創新與新基建 節選
《人口與人力資本》 盡管勞動力人口總量在不斷減少,但在未來幾年,我國每年將出現超過800萬高校畢業生,其中超過40%畢業于理工學科。大量技術熟練的勞動力成為我國獨特的人力資本優勢,這不僅將助推生產率的提高,緩解人們對我國增長潛力的擔憂,也為產業升級和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高技能人才。 許多人認為,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會降低增長潛力。直觀來看,讓越來越少的工人供養越來越多的退休人口,確是一大難題。我們把一國的潛在增長分為勞動力投入增長和勞動生產率增長,勞動力的萎縮將削弱勞動力投入增長的貢獻,即所謂的“人口負紅利”。如果潛在經濟增長放緩,我國就有可能出現“未富先老”的問題,這將給財政資源和社會穩定帶來巨大壓力。因此,有不少觀點認為我國可能因人口問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意味著一國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因為人口等因素,經濟發展陷入停滯。然而,這些擔憂言過其實。筆者認為,盡管勞動力數量在減少,老齡化加劇,但由于我國勞動力的受教育年限不斷提高,人力資本存量在未來幾年將加速增長。 《中國經濟的創新引擎》 盡管我國的經濟發展還處于追趕階段,但在創新方面,我國已經開始“重拳出擊”。我國創新的力量來自規模經濟、多層次金融體系和供應商生態系統、良好的基礎設施,以及相關政策扶持。 今日的創新之路將鑄就明日生產率提升之輝煌,從而使得我國在未來數年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 全球金融危機僅過去十數年,我國經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眾多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更加高端的行業。誠然,作為一個中等偏上收入經濟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1萬美元),從發展的意義來看,中國仍處于學習階段,許多企業在各自行業也仍處于“追趕階段”。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企業一直在推動著創新,未來無論是制造業向價值鏈上游攀升,還是誕生經濟新增長動力,我國都將依靠企業創新繼續發展。 事實上,中國的創新發展是迅速的,創新的活力是非凡的,但創新對經濟的重要性卻被大大低估。部分原因來自我國仍以“世界工廠”形象聞名這一事實。與此相對應的,中國創新則屬于新現象。例如,有懷疑者指出,中國與世界級創新(如OLED數字顯示技術、機器學習或DNA測序等科學突破)無關,其誕生于美國或日本等世界創新核心區。然而,在筆者看來,創新的定義并不局限于此,它是學習和改進相關基礎技術或商業模式的累積過程。換言之,創新的過程比產出更為重要,而這些則取決于制度、人力資本和市場發展等多重因素。筆者認為,用這一定義看待所謂“創新”,將更全面,更具經濟指導意義,也更富趣味性。從這一定義衡量,中國已經是一個比世人的普遍看法更具創新性的經濟體,并且有很大潛力在未來幾年內成為一個創新驅動型經濟體。 《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戰略》 阿里巴巴集團是一家中國電子商務公司,也是世界上*大的零售商之一。其運營的門戶網站不僅擁有數百萬商戶、企業和消費者,還擁有許多其他相關業務。阿里巴巴旗下*大的三家電子商務網站是淘寶(C2C)、天貓(B2C)和阿里巴巴(B2B)。該公司通過網絡,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包括東南亞的來贊達(Lazada)、大中華區的天貓國際以及國際上的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根據阿里巴巴的財報,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12個月間,中國零售市場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7.79億,其中2020年12月的月度活躍用戶數達到9.02億。 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戰略涉及線上、線下、物流和數據在單一價值鏈上的整合。 例如,阿里巴巴于2017年推出新零售產品盒馬鮮生,在我國部分城市進行了戰略部署。只要連接互聯網,擁有淘寶或支付寶賬戶,即可訪問盒馬的移動應用程序,購買新鮮食品、快速消費品(FMCG)和新鮮食材。盒馬的目標是在每個盒馬商店的特定半徑范圍內,30分鐘內為顧客提供新鮮熟食或農產品。又比如2017年5月,阿里巴巴完成了對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權收購。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一家大型百貨公司和商場運營商,擁有49家百貨公司和購物中心。 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并不單純是將購物從線下挪到線上,而是阿里平臺對多年來收集的消費者數據、線上和線下整合、分析預測消費者行為能力三者的有效結合。可在短時間內隨時調整的靈活供應鏈的創建,滿足了不斷變化的消費者的需求,極大提高了效率和靈活性,從而為眾多客戶創造巨大價值。
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科技創新與新基建 作者簡介
屈宏斌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兼任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長期在國際金融機構從事金融和宏觀經濟等領域的研究。 2002年加入匯豐銀行,負責為匯豐把握大中華市場的宏觀趨勢。擁有20多年國際金融市場工作經驗,還為世界各地眾多的知名企業、基金公司和其他機構客戶提供決策咨詢,定期參加相關部委的政策研討會。2018-2021年連續四年被《亞洲貨幣》評選為亞洲資本市場年度最佳經濟學家。 宋陜珊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經濟學家。武漢大學經濟學學士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管理科學碩士。在研判分析宏觀經濟問題、預測宏觀經濟動態等方面具有多年經驗,曾在《上海證券報》、財新網等新聞媒體,以及《金融市場研究》《清華金融評論》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經濟評論及分析文章。定期參加相關政府部門的咨詢座談研討,并參與重要課題研究。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