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教學生品《論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689633
- 條形碼:9787512689633 ; 978-7-5126-8963-3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教學生品《論語》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12歲本書采用教師與學生對話的形式,其中“師”代表教師,“生”代表學生。 “師”為作者,“生”并非一人,這是教師與幾個學生之間的對話。不過這種對話, 并非完全實錄。 本書收錄了《論語》全文,并附有適當的詞語解釋,便于讀者對原文的理解。 在原文之后,附有出場學生的介紹,即學生名錄,便于對孔子弟子的了解。 在教師與學生的對話過程中,有對原文的解釋,用黑體字標示,有些是由學生解釋的,有些則是由教師解釋的。有歧義的地方在對話中也有部分說明,但不是學術研究,所以不能完全羅列。 除涉及孔子言行的必要史實在對話中有說明外,一般不作過多介紹,因為許多歷史文獻的真實性,還有學術爭論。 筆者沒想過要對《論語》進行講解,可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孔子的理論越 來越感興趣,說明社會上的《論語》熱潮也浸染到了大學校園。這種現象令人喜憂參 半。喜的是年輕人關注并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憂的是,《論語》是一套封建社會的理 論,里面有精華也有糟粕。如何正確地去品鑒它,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傳承中 國傳統文化,是我們老師必須引導和幫助學生甄別的。這促使我去跟學生講解并品鑒 孔子的理論,讓他們能夠正確理解這套東西。
教學生品《論語》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解讀論語的著作。《論語》是儒家*重要的經典,是了解孔子思想的*基本的一本書,同時它也是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的一本書。全書采用師生對話的形式,對論語進行了全面、透徹的解讀和分析。作者根據多年的執教經驗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有趣的故事,并結合當下的生活實際,用現代的觀點分析解讀論語的理念,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全書語言生動有趣,嚴謹幽默,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是中學生朋友深入閱讀論語的得力助手。
教學生品《論語》 目錄
學而** / 1
為政第二 / 20
八佾第三 / 42
里仁第四 / 65
公冶長第五 / 88
雍也第六 / 114
述而第七 / 139
泰伯第八 / 171
子罕第九 / 187
鄉黨第十 / 209
先進第十一 / 221
顏淵第十二 / 240
子路第十三 / 260
憲問第十四 / 281
衛靈公第十五 / 309
季氏第十六 / 334
陽貨第十七 / 347
微子第十八 / 364
子張第十九 / 373
堯曰第二十 / 391
教學生品《論語》 節選
正文 學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1 ● [詞語解釋]說(yuè):悅。 慍(yùn):怨恨,一般指心里窩火不發泄出來。 師:孔子說:“學習了一門課,經常去復習,不是很快樂么?”你們感到快樂么? 生:不快樂。 師:那么經常去實習和演習呢? 生:實習、演習比較快樂。 師:那么就以實習、演習來理解,因為“習”字在甲骨文中,上面是羽毛,下面是太陽,意思是鳥在太陽下飛,可以理解為練習飛翔。 生:能不能看作飛出去玩? 師:可以。但孔子不會喜歡學生學習時常溜出去玩,我也不喜歡你們這樣。 生:后面比較容易理解。“有朋友來看你,肯定是快樂的事。至于別人不理解你,你卻一點也不生氣,也是君子的表現。” 師:這點你們能做到么? 生:關系一般的能做到,要是好朋友,恐怕就有點生氣。連*好的朋友都不理解你,心里總是窩火的。老師,孔子為啥把學習、招待朋友、理解不理解扯一塊兒? 師:扯在一起的關鍵是什么?快樂不快樂。《論語》開首篇,孔子對學生進行快樂教學。學生日常三件事,學習、交友、彼此理解。對這三件事,孔子希望學生保持好心情。你們大學生活的三件事是什么? 生:打工、結社、談戀愛。 師:打工算是實習,社團活動是交友,談戀愛就是青年男女之間理解不理解了。 打工、交友是比較快樂的,但你是一個優秀青年,姑娘卻不理解你,難道不生氣嗎? 生:很生氣的,老師。她怎么就是不懂我的心? 師:這點我理解。年輕人荷爾蒙很旺,被異性理解的愿望是很強烈的。 生(笑):理解萬歲! 師:先別高興。孔子的時代是亂世,煩惱多多,希望學生能保持快樂心態是對的。錯的是不被理解而不生氣。這在心理學上講不通,尤其是親近的人不理解你,有點怨恨很正常。重要的是怎么讓別人理解你。現代西方文學的奠基人之一卡夫卡,他老爸不理解他,處處壓制他,他給老爸寫了三萬多字的長信,罵他老爸是“專制暴君”,以此來宣泄胸中的怨氣。 生:老爸就算不是專制暴君,也會給他一頓胖揍。 師:他沒敢交給老爸,讓母親轉交,母親哪敢給丈夫看呢? 生:在孔子眼里,卡夫卡肯定不是君子。 師:君子是孔子培養學生的目標,后面會講到君子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 生:登個招生廣告,學習的專業是“君子”,有人會報名么?現在要是在求職簡歷個人專長一欄寫上“君子”,招聘單位得傻眼了吧。 師:如果寫“小人”,用人單位肯定不要你。君子是和小人相對的。這是孔子這套理論**個與我們時代格格不入的地方,表面上好像以素質好壞把人分為君子、小人,實質上是封建等級觀念在作怪。現代社會有小人嗎? 生:“小人”是罵人的詞兒。就是獄中罪犯,我們也不能稱之為小人,應該叫失 足者。 師:人的素質有高低,文化程度有高低,生活質量也有高低,但說人家小人,那是不道德的。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 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為仁 之本與歟!” 1-2 ● [學生名錄]有子:孔子的學生,姓有,名若。有的說他比孔子小十三歲,有的說小三十三歲。據說長得像孔子,孔子死后,被同學們視為孔子的接班人。 ● [詞語解釋]弟:悌(音 tì),對兄長的恭敬。 鮮(音 xiǎn):少。 與:同“歟”,語氣詞。后面大多相同。 師:我們發現在《論語》中提到學生都用字,只有曾參和有若稱“子”,還有冉有和閔子騫也偶爾稱一下“子”。 生:可能是班長、副班長,或者助教吧? 師:可能吧。有子的這段話很關鍵,說出了君子的本質。他說:“為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就很少冒犯上級;不喜歡冒犯上級,而喜歡造反,沒有這樣的人。君子致力于基礎,基礎建立了,‘道’就產生了。所以‘孝悌’是‘仁’的基礎。” 我們先議孝悌。孔子把孝悌與犯上作亂對應,也就是把父母兄長視為上級。? 生:老師,不對的啦。要是把父母看成上級,要愛他們就很難。嗻,奴才該死! 嗻,奴才有罪!這還過啥家庭生活喲。嗻,奴才自行了斷算了! 師:父母不這樣看。他們有些人就打罵孩子,認為這是他們應有的權力。 生:我們農村父母理所當然地這樣認為。 師: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監護權,這種權力和上級對下級的權力完全不同。孝順 不是聽話,而是關愛和責任。 生:父母們會跳起來的。難道孩子不該孝順父母嗎?中國人的傳統美德還要不 要啦? 師:孩子不能一味地只講孝順!這種傳統美德也應該反思。 生:老師也太過分了,這樣會遭萬人唾罵的。 師:罵是不理解現代社會子女和父母的關系。封建倫理是孩子聽父母話,沿用到上下級關系,就是下級聽上級話;沿用到師生關系就是學生聽老師話。孔子很希望把封建的家庭倫理擴展到社會,為了完善社會的管理,建立起聽話式教育,這是有悖于現代社會的。 生:老師,那我們可以不聽你的話。 師:老師的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話的對與錯。現代社會上級與下級的關系,是服務關系,當官的為百姓服務,百姓是他們的衣食父母。說到孝也應該是官孝民,現在我們提倡“順民心”,就是這個意思。 生:可“父母官”又怎么說?不就是把官視為父母嘛。 師:從父母愛子女的角度提“父母官”是可以的,從父母管子女的角度就不妥當。 現代社會不存在犯上作亂,只存在“犯下作亂”。當官不能為百姓好好服務,恐怕就會被罷免。如果欺壓民眾,搞得民怨沸騰,那就是“犯下作亂”。 生:現實很殘酷,在家里明明我有理,想爭辯,父母會說我“沒規矩”,是不是父母也有“犯下作亂”之嫌? 師:這是監護。怎么肯定你就有理? 生:老師,孔子說的“道”到底啥意思? 師:“道”的意義很含糊,道家常用這個詞。我覺得解釋為規矩、規則、規律比較貼切些。 生:古人說的“無道昏君”,也是這個意思吧?父母說我“沒規矩”,就是說我是“無道的孩子”。 師:你是“無道昏子”么?要相信世間自有真理在,萬事均有對與錯,所謂萬物皆有其道。 生:老師,古代的“仁”和“大”一樣,都可以理解為“人”,是么? 師:是。天大,地大,人亦大。所以“大”就是人。人站在天地之間則是“仁”。 記住現代社會“仁”的基礎是人人平等,決不是君子小人、上級下級之類等級間的順從。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3
教學生品《論語》 作者簡介
阿奎,原名袁順奎。生于1962年,1984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八十年代末開始發表各類作品,有長篇小說《金漩渦》(合著)、《銀色空盤》、《秦家風波》等。出版過理論專著《語言技巧》、《文學戲劇鑒賞》、《音樂美術知識》、《當代中國股市實錄》(合著)、《喧嘩與騷動:新中國股市二十年》等。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