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懸疑大師希區柯克:57部電影與20部電視電影全解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75404
- 條形碼:9787568075404 ; 978-7-5680-7540-4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懸疑大師希區柯克:57部電影與20部電視電影全解析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真正的希區柯克影視作品全解,書中還包括希區柯克所有未完成的項目。 本書回溯這位大師的成長之路,回顧他從出生到 部電影問世之間的時光。 通過大量的文獻引用和研究調查,深入探討其作品中令人無限癡迷且反復出現的主題、內在驅動和其中的經典類型元素。
懸疑大師希區柯克:57部電影與20部電視電影全解析 內容簡介
時至今日,希區柯克的作品依舊富有魔力、歷久彌新:他是自己作品情節的設計師、作者和導演,他的大部分作品都經受了審查機制和時間的檢驗;他客串出演了自己53部院線電影中的38部,磨煉了“觀眾領導力”這種操縱大眾情緒和購買沖動的藝術。在主流視域,他是認可的大娛樂家、電視明星、商業電影優勝者和廣告奇才;在藝術電影評論界,《電影手冊》將他的作品奉為圭臬,對其重新挖掘。 — 作為多產而富有創造力的電影人,希區柯克經歷了歐美電影業的重要歷史沿革,從默片到有聲電影,從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從倫敦電影公司到好萊塢大制片廠,以及英美兩國的電影審查。他讓蒙太奇的藝術臻于精妙,更借助電視媒介拓寬了電影的維度。受他影響的導演不計其數,特呂弗、斯科塞斯、布萊恩·德·帕爾瑪、大衛·芬奇……。從1925年的《歡樂園》到1975年的《大巧局》,希區柯克輾轉倫敦與好萊塢,共簽下53部院線電影,其中不乏影史名作。除此之外,作為天生的實驗家,他在1955至1962年間親自執導了20集電視電影,如今被視為其主要作品的重要補充。
懸疑大師希區柯克:57部電影與20部電視電影全解析 目錄
懸疑大師希區柯克:57部電影與20部電視電影全解析 節選
金發女郎:幻影 — 金發就像一塊可容納一切幻想的白板。在西方人的想象中,金發是童話中的公主才有的特征,是生育、財富和純潔的代名詞。但就其本身而言,鉑金發色(人造色彩,偏白色)是墮落的標志。這正是希區柯克的興趣所在:探討金發女郎的矛盾性(罪惡與美德,純真與欺騙),鍛造一個“完整的女人”,這種電影幻想源自一種對親密關系的癡迷。 【理想受害者】 一名女子受到驚嚇,發出尖叫:特寫鏡頭中,她的臉被茂密的金發映襯。《房客》(1926年)的**幕展現了一名“復仇者”的受害者,復仇者是一個倫敦殺手,專門攻擊擁有“金色頭發”的年輕女性。他的連環殺人案頻繁登上報紙。在一家舞廳的后臺,一群舞者露出了金色假發下的黑發,他們演出的主題是“金色發卷”。除了一個人:一位真正的金發女郎,她因此成為潛在受害者。在同一部電影中,希區柯克讓金發女郎成為選舉、崇拜和迫害的對象。她們是理想的謀殺受害者(《電話謀殺案》,1953年)、戀物癖(《迷魂記》,1957年)、虐待狂(《艷賊》,1964年)。對于希區柯克,“金發女郎是*好的受害者。她們就像潔白的雪,露出下面沾滿血的腳印”。 【黑色和金色】 正如雕刻家傾向于反復使用相同的圖案,希區柯克不斷地塑造和完善金發女郎的形象。憑借一頭秀發和冒險精神,瑪德琳·卡洛(《三十九級臺階》《間諜》, 1935年)和諾瓦·皮爾比姆(《年少無知》,1937年)成為**批希區柯克金發女郎。然而,后者缺乏一項核心品質:隱蔽且激烈的性吸引力帶來的雙重危險。以及一個必不可少的元素:彩色圖像。 【希區柯克的金發理論】 格蕾絲·凱利似乎對加里·格蘭特的魅力不屑一顧,但當他將她帶回酒店房間時,她熱情地親吻了他。《捉賊記》(1954年)的這一幕準確地勾勒出一位希區柯克金發女郎:“隱藏欲望”的女皇,與瑪麗蓮·夢露不同,精致而冰冷外表下是瘋狂的肉欲。她是名副其實的幻象,單身且沒有子女:沒有什么真實的地方。希區柯克親自為格蕾絲·凱利和《西北偏北》(1958年)中的愛娃·瑪麗·森特設計服裝、發型、光線和妝容,逐漸完善他的金發理論,這一理論將在隨后的電影中深入人心。 【金色】 借助特藝彩色技術,在攝影師羅伯特·伯克斯和發型師的共同努力下,希區柯克從1953年起便成功地讓女演員的金發(理想的小麥色)閃耀出超凡的光彩。輕盈的發絲、復雜的發髻在鏡頭前反射光芒,平添了一筆詩意,像迷宮一般,讓人沉醉其中。 【“頭發鏡頭”】 在希區柯克的電影中,許多鏡頭都夢幻般地聚焦在女演員的頭發上:希區柯克不斷延長“頭發鏡頭”的持續時間。《艷賊》中,蒂比·海德莉的頭發反復出現;當她洗掉棕色染料時,希區柯克拍攝了一個簡單的水龍頭的流水,像一種情緒的釋放:瑪妮再次變成金發。當她身處危機,試圖逃離鏡頭時,希區柯克會拍攝她的背影。 【仿冒品】 對于希區柯克來說,金發是天生的,不是后天習得的。女人可以染發,但不會改變她本來的色彩。因此,人們有充分的理由警惕一個扮成金發的棕發女人(《迷魂記》;《大巧局》,1975年),反之亦然(《艷賊》)。這種顏色的變化,這種女性特征的改變,證明了女人的雙重性,她們令人著迷,使易受騙的男人掉入她們的視覺陷阱。 【虛幻的女人】 從《迷魂記》開始,希區柯克將女性的面孔與頭發分離,取消這兩者之間的邏輯性指向關系。有關人物外表的疑慮帶來一種深深的痛苦:瑪德琳的花式發髻屬于一個消失的女人,那是一個來自深淵的形象。《驚魂記》(1960年)中,諾曼·貝茨的母親的頭發下面露出了頭骨。頭發是生命的象征,裝飾在消失的人物身上足夠令人產生錯覺。
懸疑大師希區柯克:57部電影與20部電視電影全解析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貝爾納·貝諾列爾 Bernard Benoliel 本書作者兼主編貝爾納·貝諾列爾現任法國電影資料館文化教育交流部部長,他擔任過貝爾福國際電影節(Belfort Entrevues Film Festival)的藝術總監。同時,他還是《電影手冊》的常駐影評人,撰寫過上百篇精彩的影評和有關公路電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李小龍的專著。 吉勒斯·埃斯波西托 Gilles Esposito 吉勒斯·埃斯波西托是法國電影雜志《瘋狂電影》(Mad Movies)和《如此電影》(So Film)的撰稿人,他還是數本電影導演書籍的合著者。 米里耶勒·茹代 Murielle Joudet 米里耶勒·茹代是法國《世界報》(Le Monde)和《搖滾怪客》(Les Inrockuptibles)的影評人,她還是一位電臺和電視專欄作家。 讓-弗朗索瓦·羅熱 Jean-François Rauger 讓-弗朗索瓦·羅熱是法國電影資料館的節目部主任,他在1992年至1995年成為《電影手冊》的影評人,并自1995年起為《世界報》撰稿。同時,他還是《內在之眼: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與電視》(L’oeil domestique: Alfred Hitchcock et la télévision)一書的作者。 {譯者簡介}— 朱煒,“財新世界說”與《Vista看天下》雜志特約撰稿人,法國蒙彼利埃第三大學社會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文學學士,譯著有即將出版的《史前也歡樂》和《廚房里的化學家》等。 張丹希,中國傳媒大學法語專業學士,巴黎索邦大學現代文學專業學士。譯著有《魁地奇與三強爭霸賽》(“哈利·波特電影寶庫”第7卷,2021年)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