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機械加工實訓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18624
- 條形碼:9787030718624 ; 978-7-03-07186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機械加工實訓基礎 內容簡介
本書為吉林省“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程”配套教材,對當今優選機械加工設備的結構、原理、基本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規范等進行講解,并結合實例進行演練,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本書共8章,內容包括技術測量及常用器具、臥軸矩臺手搖平面磨床、專用工具磨床、數控車床、數控加工中心、精雕機、電火花線切割機、激光切割機。 本書可作為高校理科師范專業學生開展實驗實訓的教材或參考書。
機械加工實訓基礎 目錄
第1章 技術測量及常用器具 1
1.1 技術測量 1
1.2 常用計量器具 1
1.2.1 鋼直尺 1
1.2.2 卡鉗 3
1.2.3 游標卡尺 6
1.2.4 螺旋測微器 8
第2章 臥軸矩臺手搖平面磨床 10
2.1 概述 10
2.2 實訓目標 10
2.3 平面磨床結構 10
2.4 平面磨床原理 11
2.5 設備參數 11
2.6 實訓內容 12
2.6.1 砂輪基礎知識 12
2.6.2 平面磨床控制面板 15
2.6.3 平面磨床電動裝置 15
2.6.4 平面磨床加工實例 17
2.6.5 實訓任務 18
2.7 注意事項 18
2.8 思考題 18
第3章 專用工具磨床 19
3.1 概述 19
3.2 實訓目標 20
3.3 專用工具磨床結構 20
3.4 專用工具磨床原理 22
3.5 設備參數 22
3.5.1 機床主要參數 22
3.5.2 刀具半徑在線測量裝置
主要參數 23
3.6 實訓內容 23
3.6.1 專用工具磨床操作面板 23
3.6.2 專用工具磨床對刀 24
3.6.3 專用工具磨床加工實例 26
3.6.4 實訓任務 28
3.7 注意事項 28
3.8 思考題 28
第4章 數控車床 29
4.1 概述 29
4.2 實訓目標 29
4.3 數控車床結構 30
4.4 數控車床原理 30
4.5 設備參數 31
4.6 實訓內容 31
4.6.1 車刀基礎知識 31
4.6.2 數控車床坐標系 34
4.6.3 數控車床操作 35
4.6.4 數控車床編程 42
4.6.5 數控車床程序錄入 57
4.6.6 數控車床對刀 58
4.6.7 數控車床加工實例 59
4.6.8 實訓任務 60
4.7 注意事項 60
4.8 思考題 60
第5章 數控加工中心 61
5.1 概述 61
5.2 實訓目標 62
5.3 數控加工中心結構 62
5.4 數控加工中心原理 63
5.5 設備參數 63
5.6 實訓內容 64
5.6.1 銑刀基礎知識 64
5.6.2 數控加工中心坐標系 69
5.6.3 數控加工中心操作 70
5.6.4 數控加工中心編程 80
5.6.5 數控加工中心程序錄入 96
5.6.6 數控加工中心對刀 98
5.6.7 數控加工中心加工實例 99
5.6.8 實訓任務 99
5.7 注意事項 100
5.8 思考題 100
第6章 精雕機 101
6.1 概述 101
6.2 實訓目標 102
6.3 精雕機結構 102
6.4 精雕機原理 103
6.5 設備參數 104
6.6 實訓內容 104
6.6.1 精雕機坐標系 104
6.6.2 精雕機加工實例 105
6.6.3 實訓任務 111
6.7 注意事項 112
6.8 思考題 112
第7章 電火花線切割機 113
7.1 概述 113
7.2 實訓目標 114
7.3 電火花線切割機結構 114
7.4 電火花線切割機原理 115
7.5 設備參數 115
7.5.1 基本參數 115
7.5.2 使用環境 116
7.6 實訓內容 116
7.6.1 3B 程序代碼編程 116
7.6.2 3B 程序代碼編程實例 118
7.6.3 電火花線切割機操作系統 119
7.6.4 電火花線切割機控制臺 121
7.6.5 電火花線切割機加工實例 125
7.6.6 實訓任務 126
7.7 注意事項 126
7.8 思考題 127
第8章 激光切割機 128
8.1 概述 128
8.2 實訓目標 129
8.3 激光切割機結構 129
8.4 激光切割機原理 130
8.5 設備參數 131
8.5.1 基本參數 131
8.5.2 使用環境 131
8.6 實訓內容 131
8.6.1 激光切割機控制面板 131
8.6.2 軟件主要操作功能區 133
8.6.3 激光切割機加工實例 146
8.6.4 實訓任務 150
8.7 注意事項 150
8.8 思考題 150
參考文獻 151
附錄 152
機械加工實訓基礎 節選
第1章 技術測量及常用器具 1.1 技術測量 技術測量是以確定被測量物的幾何量值而進行的實驗過程。一個完整的測量過程包含被測對象、計量單位、測量方法和測量精度四個要素。 1.被測對象 被測對象主要指所測量的幾何量,包括長度、形狀、角度、面積、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誤差等。 2.計量單位 計量單位是用以度量同類值的標準量。1984 年,我國正式公布法定計量單位,確定以米(m)作為長度單位的基本計量單位。在機械制造與加工領域中常采用的長度計量單位有毫米(mm)和微米(μm),在超精密測量中,也會采用納米(nm)作為長度計量單位。其換算關系為 角度單位通常采用弧度(rad)和度(°),其換算關系為 3.測量方法 測量方法是指在測量過程中按照一定的測量原理進行的實際操作,廣義上指測量所采用的測量原理、測量條件和計量器具的總和。 4.測量精度 測量精度是指測量結果和真值的一致程度。任何測量過程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測量誤差,測量誤差大,則測量精度低,反之則測量精度高。二者是兩個相對的概念,由于測量誤差的存在,任何測量結果都僅是一個近似值。 技術測量是機械設計和加工領域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即根據被測對象的特點和質量要求,擬定測量方法,選取合適的計量器具對被測對象進行測試,并分析測量誤差,*終得到具有一定測量精度的測量結果。同時,在整個設計與測量過程中,也要考慮如何提高測量效率,降低測量成本,減小工件報廢率。 1.2 常用計量器具 1.2.1 鋼直尺 鋼直尺是一種不可卷曲的鋼質長板狀量尺,是*簡單的長度計量器具,其常見規格有150mm、200mm、300mm、400mm、500mm 和1000mm 等,圖1-1 是常用的量程為150mm的鋼直尺。 圖1-1 鋼直尺 通常,鋼直尺相鄰兩刻度線的間距(分度值)為1mm,由于刻度線本身具有一定寬度(0.1~0.2mm),因此若使用鋼直尺測量工件長度,讀數時誤差較大,其*小讀數值為1mm,比1mm小的數值只能進行估測。其使用方法如下。 (1)使用鋼直尺時,通常以*左端的零刻度線為測量基準,測量時要求將尺放正,不得前后或左右歪斜,否則,所示數值比工件實際尺寸值大。如果不以左端零刻度線為測量基準,則測量后需用測量值減去測量基準值,即可得到工件實際尺寸值。 (2)使用鋼直尺測量工件圓截面直徑時,被測面應平整,使尺的左端零刻度線與被測面的邊緣相切,以切點為中心,擺動尺子,所測出的*大尺寸值即為工件直徑值。 (3)鋼直尺的其他幾種使用方法如圖1-2 所示。 圖1-2 鋼直尺的使用方法 鋼直尺作為長度計量器具在機械設計和加工領域的粗略測算中被廣泛使用,圖1-3 為技術人員在機械加工過程中對工件寬度進行測量。 圖1-3 技術人員在對工件寬度進行測量 1.2.2 卡鉗 卡鉗是一種簡單的長度測量工具。由于其具有結構簡單、價格低廉、維護和使用方便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精度要求較低的工件尺寸測量和檢驗中,尤其是對鍛鑄件毛坯尺寸的測量和檢驗,卡鉗是*合適的測量工具之一。按用途不同,卡鉗可分為內卡鉗和外卡鉗兩種,內卡鉗用于測量圓柱孔的內徑或凹槽等,外卡鉗則用于測量物體的長度或圓柱體的外徑。其規格較多,常見的有150mm、200mm、300mm、500mm、1000mm 和2000mm 等。圖1-4 為測量常用的內卡鉗和外卡鉗。 1.卡鉗開度調節 由于鉗口形狀對測量精度影響很大,因此在使用前,首先要檢查鉗口形狀是否完好,對于鉗口形狀不好的卡鉗,可對其鉗口進行修整。圖1-5 為卡鉗鉗口形狀好壞對比圖。調節卡鉗的開度時,應輕輕敲擊卡鉗腳的兩側面,先用兩手把卡鉗調整到和工件尺寸相近的開口,然后輕敲卡鉗的外側來減小卡鉗開口,敲擊卡鉗內側來增大卡鉗開口。需要注意,不能直接敲擊鉗口,以免造成鉗口測量面損傷而引起測量誤差,更不能在機床導軌等處敲擊卡鉗而直接造成卡鉗損傷,如圖1-6 所示。 圖1-4 內卡鉗和外卡鉗 圖1-5 鉗口形狀好壞對比圖 2.卡鉗的使用方法 在測量工件直徑尺寸時,除鋼直尺自身測量誤差較大外,由于其無法準確對工件直徑進行定位,因此在實際測量過程中,常常以內外卡鉗和鋼直尺配合的方式對工件直徑進行測量。卡鉗本身不能直接用來測量長度結果,而是把測量所得的長度尺寸在鋼尺上進行讀數,或在鋼尺上先獲取所需尺寸,再去檢驗工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圖1-6 卡鉗開度的調節 1)外卡鉗的使用 如圖1-7(a)所示,外卡鉗在鋼直尺上取下尺寸時,一個鉗腳的測量面靠在鋼直尺的端面上(零刻度線處),另一個鉗腳的測量面對準所取尺寸值刻度線,且兩測量面的連線與鋼直尺平行,人的視野要垂直于鋼直尺。 用已取好尺寸值的外卡鉗測量工件外徑時,要使兩個測量面的連線垂直于零件的軸線;靠外卡鉗的自重劃過零件外圓時,測量者的手感是外卡鉗與工件外圓正好是點接觸,此時外卡鉗兩個測量面之間的距離即為被測工件的外徑。換言之,用外卡鉗測量工件外徑,就是比較卡鉗鉗口與工件外圓接觸的松緊程度,應以卡鉗的自重能剛好滑下為合適,如圖1-7(b)所示。當卡鉗滑過外圓時,測量者手中沒有接觸感覺,說明鉗口開度比工件外徑尺寸大,如果靠外卡鉗的自重不能滑過工件外圓,則說明鉗口開度比工件外徑尺寸小。使用卡鉗時,不可將其歪斜卡在工件上進行測量,以免造成誤差,如圖1-7(c)左圖所示;更不可依靠卡鉗自身彈性,將其壓過工件外圓,也不可把卡鉗橫著卡上去,如圖1-7(c)右圖所示。 2)內卡鉗的使用 用內卡鉗測量工件內徑時,應使兩個鉗腳的測量面的連線正好垂直相交于內孔的軸線,即鉗腳的兩個測量面正好在內孔直徑的兩端點處。測量時應將下面鉗腳的測量面停在孔壁上作為支點,如圖1-8(a)所示。上面的鉗腳由孔口略往里面逐漸向外試探,并沿孔壁圓周方向擺動,當沿孔壁圓周方向能擺動的距離*小時,表示內卡鉗腳的兩個測量面已處于內孔直徑的兩端點處。再將卡鉗由外至內慢慢移動,可檢查孔的圓度公差,如圖1-8(b)所示。 圖1-7 外卡鉗取尺寸值和測量方法 圖1-8 內卡鉗取尺寸值和測量方法 用已在鋼直尺上取好尺寸值的內卡鉗測量工件內徑,如圖 1-8(c)所示,就是比較內卡鉗在工件孔內的松緊程度。若內卡鉗在孔內有較大的自由擺動,則說明鉗口開度比孔徑小,若內卡鉗放不進孔內,或放進孔內后緊得不能自由擺動,則說明鉗口開度比孔徑大,若內卡鉗放入孔內,可以有1~2mm 的自由擺動距離,卡鉗鉗口開度即為內孔直徑。測量時不要用手抓住卡鉗,如圖1-8(d)所示,否則難以通過手感比較內卡鉗在工件孔內的松緊程度,并容易因卡鉗形變而造成測量誤差。 1.2.3 游標卡尺 游標卡尺是一種可以直接測量工件長度、外徑、內徑和深度等的高精度測量工具,由主尺和游標尺兩部分構成,主尺以毫米為計量單位,讀取數值的方式與鋼直尺相同,而游標尺則有10 個、20 個和50 個分格,根據分格不同,游標卡尺可分為十分度游標卡尺、二十分度游標卡尺和五十分度游標卡尺。游標卡尺的主尺和游標尺之間裝有彈簧片,利用彈簧片的彈力使游標尺與主尺靠緊。游標尺通過尺框可在主尺尺身上滑動,其上部有一個緊固螺釘,可將游標尺固定在主尺尺身的任意位置,以免因游標尺活動而造成測量誤差。主尺和游標尺上均有兩副活動量爪,分別是內測量爪和外測量爪,通常,使用內測量爪測量工件內徑,用外測量爪測量工件長度和外徑。深度尺與游標尺相連,可以用來測量工件內孔深度。圖1-9 為游標卡尺結構圖。 常用游標卡尺的測量精度有0.02mm、0.05mm 和0.1mm 三種。測量范圍為0~125mm、0~200mm 和0~500mm 等。 圖1-9 游標卡尺結構圖 1.游標卡尺的刻線原理 游標卡尺主尺和游標尺上均標有讀數刻線,其測量數值是依據主尺上刻線分度值與游標尺上刻線分度值之間的差值來進行換算的。 以五十分度游標卡尺為例,其主尺的*小分度值為1mm,游標尺上有50 個等分刻度,總長度為49mm,即主尺上49 格刻線的寬度與游標尺上50 格刻線的寬度相等,則游標尺的*小分度值為0.98mm,主尺和游標尺的*小分度值之差為0.02mm,這個差值就是游標卡尺的讀數值。游標卡尺的刻線原理如圖1-10 所示。 圖1-10 游標卡尺的刻線原理圖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