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廣西重要海洋資源綜合評價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75873
- 條形碼:9787030675873 ; 978-7-03-06758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西重要海洋資源綜合評價 內容簡介
廣西是我國重要的沿海省(區、市)之一,海域廣闊,海洋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本書依據廣西歷次開展的大型綜合調查成果,對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海洋旅游資源,海洋油氣、濱海礦產及海洋能資源的實物量進行系統梳理;依據相關的技術規范及資源評價方法,對以上資源的經濟價值、優勢度、承載力、開發潛力與約束條件進行系統綜合評價。 研究成果為廣西地方政府把握海洋經濟發展的資源優勢,權衡資源不同開發利用方式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找準海洋經濟發展定位提供了翔實科學的依據。 本書可為地方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提供基礎數據與資料,也可供科研工作者及院校相關專業的學生參考使用。
廣西重要海洋資源綜合評價 目錄
第1章概述1
1.1海洋資源概念、分類與特征1
1.1.1海洋資源概念1
1.1.2海洋資源分類2
1.1.3海洋資源特征3
1.2廣西重要海洋資源綜合評價背景、目的、內容與原則4
1.2.1評價背景4
1.2.2評價目的4
1.2.3評價內容5
1.2.4評價原則5
1.3評價工作思路與技術路線6
1.4評價依據與數據來源6
1.5小結8
第2章海洋資源綜合評價9
2.1海洋資源實物量評價方法9
2.1.1海洋生物資源實物量評價方法9
2.1.2海洋空間資源實物量評價方法9
2.1.3海洋油氣、濱海礦產及海洋能資源實物量評價方法9
2.1.4海洋旅游資源實物量評價方法9
2.2海洋資源價值評估9
2.2.1海洋資源價值分類9
2.2.2海洋資源價值評估方法11
2.3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概念與編制14
2.3.1海洋資源資產14
2.3.2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14
2.3.3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方法14
2.4海洋資源承載力評價15
2.4.1海洋資源承載力概念15
2.4.2海洋資源承載力評價方法15
2.5海洋資源優勢度評價16
2.5.1海洋資源優勢與優勢度的含義16
2.5.2海洋資源優勢度評價意義17
2.5.3海洋資源優勢度評價方法18
2.6海洋資源開發潛力評價22
2.6.1海洋資源開發潛力22
2.6.2海洋資源開發潛力評價意義23
2.6.3海洋資源開發潛力評價方法23
2.7小結25
第3章廣西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與社會經濟發展現狀26
3.1廣西沿海自然環境背景26
3.1.1氣候水文特征26
3.1.2海域地質地貌26
3.1.3海域生態環境27
3.2廣西沿海自然資源概況27
3.3廣西沿海社會經濟條件與海洋經濟發展29
3.3.1廣西沿海社會經濟條件29
3.3.2廣西海洋經濟發展狀況33
3.4廣西海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海洋產業發展目標及資源開發管理目標37
3.4.1廣西海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37
3.4.2廣西海洋產業發展目標及海洋資源開發管理目標38
3.5小結40
第4章廣西海洋生物資源綜合評價41
4.1廣西海洋生物資源概述41
4.1.1海洋生物資源的概念與分類41
4.1.2評價內容、評價原則與數據來源42
4.2廣西海洋生物資源實物量評價43
4.2.1海洋漁業資源實物量評價43
4.2.2紅樹林資源實物量評價46
4.2.3海草床資源實物量評價49
4.2.4珊瑚礁資源實物量評價51
4.2.5海洋藥用生物資源實物量評價53
4.3廣西海洋生物資源價值評估53
4.3.1海洋漁業資源價值評估54
4.3.2紅樹林資源價值評估55
4.3.3海草床資源價值評估69
4.3.4珊瑚礁資源價值評估77
4.3.5海洋藥用生物資源價值評估86
4.4廣西海洋生物資源優勢度評價87
4.4.1紅樹林資源優勢度評價87
4.4.2海草床、珊瑚礁資源優勢度評價98
4.5廣西海洋生物資源開發潛力評價99
4.5.1海洋漁業資源開發潛力評價99
4.5.2紅樹林資源開發潛力評價102
4.5.3海草床資源開發潛力評價108
4.5.4珊瑚礁資源開發潛力評價112
4.5.5海洋藥用生物資源開發潛力評價115
4.6小結117
第5章廣西海洋空間資源綜合評價118
5.1廣西海洋空間資源概述118
5.1.1海洋空間資源的概念與分類118
5.1.2海洋空間資源綜合評價內容與原則118
5.1.3廣西海洋空間資源綜合評價數據來源與技術路線119
5.2廣西海洋空間資源實物量評價121
5.2.1海域資源實物量評價121
5.2.2岸線資源實物量評價122
5.2.3海島資源實物量評價126
5.2.4港址資源實物量評價135
5.3廣西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現狀138
5.3.1海域資源開發利用現狀138
5.3.2岸線資源開發利用現狀140
5.3.3海島資源開發利用現狀143
5.3.4港址資源開發利用現狀146
5.4廣西海洋空間資源價值評估148
5.4.1海域資源價值評估148
5.4.2岸線資源價值評估181
5.4.3海島資源價值評估189
5.4.4港址資源價值評估202
5.5廣西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度評價207
5.5.1海域資源集約利用評價207
5.5.2海島資源優勢度評價211
5.5.3港址資源開發等級評價225
5.6廣西海洋空間資源開發潛力評價與規劃228
5.6.1海域資源開發潛力評價228
5.6.2岸線資源開發潛力評價243
5.6.3海島資源開發潛力評價252
5.6.4港址資源開發利用規劃257
5.7小結261
第6章廣西海洋旅游資源綜合評價263
6.1廣西海洋旅游資源綜合評價概述263
6.1.1海洋旅游資源的概念、分類與特征263
6.1.2海洋旅游資源的評價內容和評價原則266
6.1.3海洋旅游資源的評價數據來源和技術路線267
6.2廣西海洋旅游資源的實物量評價268
6.2.1廣西基本海洋旅游資源儲量268
6.2.2廣西潛在海洋旅游資源儲量269
6.3廣西海洋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分析270
6.3.1廣西海洋旅游資源景區(點)現狀270
6.3.2廣西海洋旅游資源產品現狀271
6.3.3廣西濱海旅游市場現狀271
6.3.4廣西海洋旅游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272
6.4廣西海洋旅游資源經濟價值評估273
6.4.1海洋旅游資源經濟價值概念273
6.4.2廣西基本海洋旅游資源經濟價值評估273
6.4.3廣西潛在海洋旅游資源經濟價值評估276
6.4.4廣西海洋旅游資源總經濟價值評估278
6.5廣西海洋旅游資源優勢度評價278
6.5.1旅游資源優勢度概念和評價意義278
6.5.2廣西海洋旅游資源優勢度評價內容278
6.5.3廣西海洋旅游資源優勢度評價結果280
6.6廣西海洋旅游資源承載力評價282
6.6.1旅游資源承載力概念和評價意義282
6.6.2旅游資源承載力評價內容與方法282
6.6.3廣西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市濱海旅游景區(點)的承載力評價283
6.6.4廣西濱海旅游地區承載力綜合評價287
6.7廣西海洋旅游資源開發潛力評價289
6.7.1旅游資源開發潛力概念和評價意義289
6.7.2海洋旅游資源開發潛力評價體系289
6.7.3廣西海洋旅游資源開發潛力評價結果290
6.8廣西海洋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建議293
6.8.1潛在海洋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建議293
6.8.2基本海洋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建議294
6.9小結295
第7章廣西海洋油氣、濱海礦產及海洋能資源綜合評價297
7.1廣西海洋油氣、濱海礦產及海洋能資源綜合評價概述297
7.1.1海洋油氣、濱海礦產及海洋能資源的分類297
7.1.2評價內容與評價原則298
7.1.3評價數據來源與技術路線299
7.2廣西海洋油氣、濱海礦產及海洋能資源的實物量評價300
7.2.1海洋油氣資源實物量評價300
7.2.2濱海礦產資源實物量評價301
7.2.3海洋能資源實物量評價303
7.3廣西海洋油氣、濱海礦產及海洋能資源開發利用現狀304
7.3.1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現狀304
7.3.2濱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309
7.3.3海洋能資源開發利用現狀310
7.4廣西海洋油氣和海洋能資源經濟價值評估312
7.4.1海洋油氣資源經濟價值評估312
7.4.2海洋能資源經濟價值評估314
7.5廣西海洋油氣和海洋能資源開發潛力評價317
7.5.1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潛力評價318
7.5.2海洋能資源開發潛力評價320
7.6廣西海洋油氣、濱海礦產及海洋能資源發展規劃321
7.6.1海洋油氣資源發展規劃321
7.6.2濱海礦產資源發展規劃322
7.6.3海洋能資源發展規劃323
7.7小結324
第8章廣西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市海洋資源承載力評價325
8.1廣西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市海洋資源承載力評價概述325
8.1.1研究背景325
8.1.2研究思路與內容325
8.1.3研究方法326
8.1.4數據來源326
8.1.5技術路線326
8.2指標選取與評價方法327
8.2.1資源承載力概念327
8.2.2評價模型與指標體系327
8.2.3建立模糊綜合評價模型329
8.3廣西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市海洋資源承載力評價內容331
8.3.1廣西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市海洋資源承載力評價指標及數據來源331
8.3.2廣西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市海洋資源承載力計算339
8.4廣西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市海洋資源承載力比較342
8.5廣西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市海洋資源承載力預測343
8.5.1海洋資源承載力的系統動力學模型344
8.5.2海洋資源承載力系統動力學預測344
8.6小結354
第9章廣西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355
9.1廣西海洋資源資產研究概述355
9.1.1研究目的及意義355
9.1.2研究框架356
9.2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概述356
9.2.1海洋資源資產負債內涵357
9.2.2海洋資源資產核算原則360
9.2.3海洋資源資產負債核算內容360
9.2.4海洋資源資產負債核算方法363
9.2.5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流程365
9.3廣西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365
9.3.1生物資源資產負債表365
9.3.2灘涂濕地資源資產負債表371
9.3.3岸線資源資產負債表373
9.4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的應用與監管375
9.4.1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的應用375
9.4.2海洋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監管376
9.5小結377
第10章廣西重要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方向與管理措施378
10.1廣西重要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378
10.1.1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現狀378
10.1.2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現狀379
10.2廣西重要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政策方向380
10.2.1開發利用總體政策方向與基本原則380
10.2.2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政策方向380
10.2.3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政策方向384
10.3廣西重要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管理措施388
10.3.1制定海域資源開發利用規劃388
10.3.2投資政策389
10.3.3產業支持政策389
10.3.4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390
10.3.5海洋生態損害補償和賠償390
10.3.6海洋生態紅線391
10.4廣西重要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保障措施39
廣西重要海洋資源綜合評價 節選
第1章 概述 海洋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已成為沿海各國的重要發展戰略。廣西是我國重要的沿海省(區、市)之一,海域廣闊,海洋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廣西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十三五”規劃》等陸續頒布和實施,開發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成為廣西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與保證。與其他沿海地區海洋經濟增長一樣,廣西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也將面臨資源供給有限與產業發展需求的總量矛盾、資源種類約束與主導產業選擇的結構矛盾、資源分布與產業區域規劃的布局矛盾及加快資源開發與實施環境保護的權衡取舍矛盾。廣西多次提出“科學規劃海洋經濟發展,大力發展海洋產業”的戰略目標。如何化解以上可能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并盡快把廣西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海洋經濟增長的動力,是政府管理部門實現廣西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優先考慮的問題。實施廣西重要海洋資源綜合評價項目,對廣西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海洋旅游資源,海洋油氣、濱海礦產及海洋能資源的實物量進行系統盤點與梳理;依據相關的技術規范及資源評價方法,分別對目標資源的經濟價值、優勢度、承載力、開發潛力與約束條件進行系統綜合評價,詳盡說明評價區內不同類型、不同等級海洋資源的價值量及其分布、數量、質量的差異與可開發利用方向。研究成果可為廣西地方政府把握海洋經濟發展的資源優勢,權衡資源不同開發利用方式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找準海洋經濟發展定位提供科學依據。 本章在界定海洋資源內涵,并全面系統梳理海洋資源分類的基礎上,依據海洋資源屬性,結合資源用途的分類標準,將海洋資源分為海洋生物資源、海水及化學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海洋油氣資源、海洋能資源、海洋空間資源和海洋旅游資源七大類;根據廣西海洋資源的稟賦特征和廣西歷次開展的大型綜合調查結果,篩選并確定擬評價的廣西重要海洋資源,分別為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海洋旅游資源,海洋油氣、濱海礦產及海洋能資源,并進一步明確評價原則、評價內容與技術路線。 1.1 海洋資源概念、分類與特征 1.1.1 海洋資源概念 關于海洋資源,至今尚無嚴格的、明確的、公認的定義。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學者對海洋資源的定義及表達方式各不相同。《辭海》認為,海洋資源是來源、形成和存在方式均直接與海水或海洋有關的資源。《海洋大辭典》和《海洋經濟統計知識手冊》認為,海洋資源是海洋中一切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資源的總稱(嚴宏謨,1998;何廣順和王立元,2013)。 我國學者在有關著作或教材中也給出了海洋資源的定義。例如,朱曉東等( 2005)在《海洋資源概論》一書中,將海洋資源界定為:在海洋內外應力作用下形成并分布在海洋地理區域內的,在現在和可預見的未來,可供人類開發利用并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將來福利的物質、能量和空間等。它的范圍涵蓋海洋生物資源、海水及化學資源、海洋石油天然氣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海洋能資源、海洋空間資源等。劉成武等( 2001)則把海洋資源分為廣義的海洋資源和狹義的海洋資源:狹義的海洋資源一般包括傳統的海洋生物、溶解在海水中的化學元素和淡水、海水中所蘊藏的能量及海底的礦產資源,這些都是與海水水體本身有直接關系的物質和能量;從廣義上講,所有在一定時間內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當前和未來人類福利的海洋自然環境因素都稱作海洋資源。辛仁臣和劉豪在《海洋資源》一書中,將海洋資源界定為:海洋所固有的,或在海洋內外應力作用下形成并分布在海洋地理區域內的,可供人類開發和利用的所有自然資源。海洋資源的范圍涵蓋海底礦產資源、航運和港口資源、海洋能資源、海水及化學資源和海洋生物資源。朱堅真( 2013)在《海洋經濟學》一書中界定海洋資源是:海洋經濟自然資源的簡稱,泛指海洋空間所存在的、在海洋自然力作用下形成并分布在海洋區域內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崔旺來和鐘海玥( 2017)在《海洋資源管理》一書中界定海洋資源是: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可以為人類所利用的海洋,包括可以利用而尚未利用的海洋和已經開發利用的海洋的總稱。 從以上海洋資源的不同定義可以看出,盡管海洋資源概念的表述方式各不相同,但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只有那些在某種條件下能產生經濟價值的在海洋內外應力作用下形成并分布在海洋地理區域內的自然環境因素才被稱為海洋資源。 1.1.2 海洋資源分類 海洋資源種類繁多,既有有形的,又有無形的,既有有生命的,又有無生命的,既有可再生性的,又有不可再生性的,既有固態的,又有液態和氣態的,形形色色,對其分類實為不易。國內外有很多專家學者依據不同的標準從不同的角度對海洋資源進行了分類,大致如下。 (1)依據海洋資源有無生命,可分為海洋生物資源和海洋非生物資源。 (2)依據海洋資源的來源,可分為來自太陽輻射的海洋資源、來自地球本身的海洋資源,以及地球與其他天體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海洋資源。 (3)依據能否恢復,可分為再生性海洋資源、有限再生性海洋資源和非再生性海洋資源。 (4)依據空間視角,可分為水體上面的空氣、水體本身和水體之下的底土。或者說,在空氣、水體、底土與陸地之間存在空氣與水體間的海表面、水體與底土間的海床及水體與陸地間的海岸等三個界面。 (5)依據海洋資源的自然本質屬性及種類,可分為海洋物質資源、海洋空間資源和海洋能量資源。 (6)依據海洋資源的自然屬性和開發利用需求,可分為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化學資源和能源資源四大類。 (7)依據海洋資源的性質、特點及存在形態,可分為海洋生物資源、海底礦產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海水資源、海洋新能源和海洋旅游資源。 本研究在系統梳理海洋資源分類的基礎上,依據海洋資源屬性,結合資源的開發用途,將資源分為海洋生物資源、海水及化學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海洋油氣資源、海洋能資源、海洋空間資源及海洋旅游資源七大類;基于廣西海洋資源的稟賦特征,進一步根據《廣西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海洋資源綜合管理目標,結合廣西歷次開展的大型綜合調查(海岸帶和灘涂資源綜合調查、海島資源綜合調查、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基于數據可獲取原則,篩選并確定擬評價的廣西重要海洋資源,分別為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海洋旅游資源,海洋油氣、濱海礦產及海洋能資源。按照行政區劃,進一步對北海、欽州、防城港三個沿海地級市的重要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進行綜合評價。擬評價的廣西重要海洋資源分類見表 1-1。 表 1-1 擬評價的廣西重要海洋資源分類表 1.1.3 海洋資源特征 海洋資源具有以下特征。 (1)有限性。有限性是海洋資源*本質的特征。海洋資源的有限性也可以稱為稀缺性,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海洋資源在數量上都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洋油氣、礦產資源是地球經過千百萬年、上億年漫長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形成的,相對于人類是不可再生的,其儲量隨著人類的開采越來越少。自然岸線資源、灘涂資源等空間資源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對岸線、灘涂等不可再生資源的大量需求使其有限性日益明顯,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進一步加劇了其稀缺性。即使是可再生資源如紅樹林資源、漁業資源等,當開采利用的程度超過資源再生能力時,同樣也會表現出稀缺的特征。海洋資源的有限性要求人類在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時必須從長計議,注意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絕不能只顧眼前利益、掠奪式開發資源,甚至肆意破壞資源。 (2)整體性。整體性是從生態學視角考察資源特征,是指自然資源本身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自然界的各種資源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統一體。人類活動對其中任何一種組分的干擾,都可能會引起其他組分的連鎖反應,并導致整個系統結構的變化(錢易和唐孝炎, 2000)。海洋資源存在于海洋生態系統中,海洋生態系統內的生物和非生物的組分,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組成了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有機整體,并表現出整體有用性。海洋資源的整體性要求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必須統籌安排、合理規劃,以確保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3)區域性和空間性。海洋資源的區域性和空間性是指海洋資源分布不平衡,在不同的區域和空間內,其種類、結構、數量、質量、特征等都有很大的差異,即海洋資源表現出自然豐度和地理分布上的差異性,并有其特殊的分布規律。同時,由于海洋是一個三維立體的龐大的水系統結構,在海洋的不同深度都可以分布有海洋資源,即海洋資源的分布具有層次性。海洋資源的區域差異要求我們按照海洋資源區域性的特點和當地的經濟條件,對資源的分布、數量、質量等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和評價,因地制宜地安排各行各業的生產,有效地挖掘海洋資源的潛力。海洋資源的空間立體差異則要求我們在開發時以海洋的立體觀來布局海洋產業,避免造成海洋資源與空間的浪費(朱堅真,2010)。 (4)多宜性與沖突性。海洋資源的多宜性也稱為多用性,是指海洋資源包含的資源種類繁多,具體到某一種資源,都具有各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例如,海水資源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化學物質提取;海域資源既可以用于海水養殖、礦產開采,又可以用于航運通行、搭建建筑物、旅游觀瞻等,具有滿足多種需要的多宜性特點。海洋資源的多宜性還體現在,海洋資源在功能或作用上具有互補性與互代性,如同一海域有海灣和沙灘資源,養殖和旅游可以互補,各種魚類資源可以互代。但是海洋資源開發利用還存在相互抵觸或沖突。例如,沿海風力發電場區會與海洋運輸航線相沖突,拖網漁業或海砂開采會損害管道和電纜,海水養殖會影響海濱浴場。海洋資源的利用是會出現機會成本的。人們在利用海洋資源時,必須從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從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開發利用方案。 (5)負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在沒有市場交換的情況下,一個生產單位的生產行為(或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影響了其他生產單位(或消費者)的生產過程(或生活標準)(馬中, 2006)。各個海域在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從經濟學意義上來說,這種對海洋資源的開發繼而造成海洋生態環境破壞的活動可以看成一種外部不經濟性,即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負外部性。外部不經濟會造成海洋資源配置缺乏效率,進而導致社會福利受損,因此需要不斷探索外部性內部化的手段,以*大限度地減弱以致糾正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負外部性(姚丹丹,2014)。 1.2 廣西重要海洋資源綜合評價背景、目的、內容與原則 1.2.1 評價背景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海洋經濟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確立了海洋事業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十二五”時期,我國海洋經濟總體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海洋經濟在拓展發展空間、建設生態文明、加快動力轉換、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時期是我國海洋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的關鍵時期。廣西海洋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廣西被定位為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國家明確將北部灣經濟區作為西部大開發和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點地區,為廣西發展海洋經濟提供重要機遇。同時,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基本形成,為廣西發展海洋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海洋資源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基礎,海洋經濟的發展依賴于自然物質和能量的不斷供應。海洋經濟快速發展,必須得到充足的資源保障。但是沒有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無法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無數的經驗和事實告訴人們,單純地發展經濟將帶來資源損毀、生態破壞的后果,而一味鼓勵保護資源既阻礙經濟發展,又難以遏制生態環境退化。因此,必須將經濟發展與合理的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協調起來。 目前廣西使用的海洋資源數據和資料以 20世紀 80年代海岸帶、海島資源調查的資料為主,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山海經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