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小傳(1919-2018)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0397537
- 條形碼:9787520397537 ; 978-7-5203-975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小傳(1919-2018)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已故303位馬華文人,都在馬來西亞的華文文藝界活動(dòng)過、耕耘過,特予簡介其生平事跡,加以贊許與表揚(yáng),深切悼念和追思。摘自1919-2018年,他們有的是屬于“二戰(zhàn)”后,1946-2018年的筆耕者,其中不乏早在“二戰(zhàn)”前已在本土文藝界活躍的前輩,曾為繁榮馬華文藝而備嘗艱辛,更令后人追思致敬。
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小傳(1919-2018)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收錄292位馬來西亞已故文人的生平事跡。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不斷加入缺漏的作者,以及在2017年至2018年間去世的作者,至2018年達(dá)位,因此將年限延至2018,共100年。本書對傳主的簡介,盡可能搜到較正確的事跡,力求敘述其原名、生卒日(或年份)、祖籍、出生地、學(xué)歷、居留地點(diǎn)、工作單位、筆名、曾參與的文藝社團(tuán)活動(dòng)、從事哪一類文體創(chuàng)作或擅長的體裁、發(fā)表作品的報(bào)刊名稱、選集及著作的出版年代等,簡明扼要,以提供基本史略馬華文學(xué)與文化之專研者考。
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小傳(1919-2018) 目錄
002 白鶴(1913-1969)
003 畢洛(1942-2012)
004 斌子(1932-1979)
005 冰梅(1931-已故)
006 伯圓(1914-2009)
007 蔡洪鐘(1916-2003)
008 蔡任平(1893-1969)
009 蔡寰青(1907-1970)
010 蔡有輝(1915-1993)
011 蔡正。?-?)
012 曹莽(1940-?)
013 陳凱(1921-2001)
014 陳平(1924-2013)
015 陳田(1923-1990)
016 陳璧穎(1958-已故)
017 陳觀斗(1882-1964)
018 陳蕾士(1919-2010)
019 陳立訓(xùn)(1914-1992)
020 陳立惠(1934-2013)
021 陳祈錠(1957-2014)
022 陳強(qiáng)華(1960-2014)
023 陳楣康(1939-2014)
024 陳晴山(1894-1960)
025 陳慶佳(1940-2011)
026 陳慶昌(1927-2015)
027 陳汝桐(1919-2006)
028 陳少白(1924-?)
029 陳紹唐(1916-2003)
030 陳世榮(1905-2001)
031 陳文龍(1949-2010)
032 陳雪風(fēng)(1936-2012)
033 陳應(yīng)德(1938-2007)
034 陳育青(1944-2003)
035 陳征雁(1937-2006)
036 赤陽(1939-?)
037 初陽(1937-1999)
038 戴炳權(quán)(1942-2005)
039 戴大偉(1970-2016)
040 戴英浪(1907-1985)
041 貂問湄(1920-1984)
042 丁家瑞(1916-2000)
043 東方月(1914-1989)
044 杜邊(1914-1997)
045 杜運(yùn)燮(1918-2002)
046 杜志昌(1924-2017)
047 端木虹(1939-1996)
048 鄧國先(1939-2017)
049 方戶(1941-2001)
050 方北方(1917-2007)
051 方水雙(1931-2017)
052 方壯璧(1926-2004)
053 房漢佳(1936-2010)
054 斐樓(1900-1999)
055 符家燊(1938-2014)
056 符肇流(1940-2008)
057 傅孫中(1941-2013)
058 谷中鳴(1937-2003)
059 顧興光(1939-2012)
060 管震民(1880-1962)
061 郭北(1937-1994)
062 郭金禎(1939-2015)
063 郭仁德(1941-2010)
064 海凡(1948-2008)
065 韓萌(1922-2007)
066 韓覺夫(1911-2000)
067 韓素音(1917-2012)
068 何謹(jǐn)(1959-2007)
069 何苦(1937-2010)
070 何乃健(1946-2014)
071 洪浪(1942-1999)
072 侯越英(1939-1996)
073 胡錦昌(1964-2014)
074 胡一聲(1905-1990)
075 黃瓊(1925-1999)
076 黃崖(1932-1992)
077 黃堯(1914-1987)
078 黃復(fù)生(1928-2005)
079 黃戈二(1936-2008)
080 黃和聯(lián)(1959-2014)
081 黃繼翔(1924-2009)
082 黃金明(1922-2011)
083 黃明治(1927-2017)
084 黃欽倫(1924-1988)
085 黃仁華(1949-2004)
086 黃任芳(1926-2004)
087 黃潤岳(1921-2005)
088 黃少懷(1884-1973)
089 黃晚香(1911-2003)
090 黃偉強(qiáng)(1911-1986)
091 黃則南(1900-?)
092 黃哲真(1957-1990)
093 黃振忠(1938-2010)
094 黃尊生(1894-1990)
095 慧適(1940-2009)
096 集文(1939-2016)
097 紀(jì)青(1943-2013)
098 金明(1914-1999)
099 金葉子(1948-2002)
100 靜星(1941-?)
101 鄺國祥(1904-1971)
102 柯杰雄(1942-2010)
103 賴敬文(1952-2016)
104 藍(lán)小憶(1948-1974)
105 郎格非(1941-2010)
106 老杜(1924-1980)
107 老蕾(1915-?)
108 李安東(1917-1999)
109 李冰人(1903-1996)
110 李定華(1912-2007)
111 李錦宗(1947-2017)
112 李祿祥(1927-1981)
113 李梅子(1910-1988)
114 李瑞青(1917-2010)
115 李士源(?-?)
116 李壽章(1939-2009)
117 李一文(1935-2008)
118 李永平(1947-2017)
119 李蘊(yùn)朗(1914-1969)
120 李作梅(1908-1998)
121 連嘯鷗(1909-?)
122 梁園(1939-1973)
123 林潮(1920-2006)
124 林風(fēng)(1942-2013)
125 林巖(1910-1996)
126 林參天(1904-1972)
127 林從周(1905-1981)
128 林廣明(1938-1998)
129 林和貴(1936-2012)
130 林晃升(1925-2002)
131 林健安(1908-1971)
132 林連玉(1901-1985)
133 林明心(1905-1991)
134 林魯生(1898-1983)
135 林守駟(1881-1965)
136 林姍姍(1900-1980)
137 林英強(qiáng)(1913-1975)
138 林蘊(yùn)光(1893-1977)
139 劉戈(1934-2015)
140 劉柳(1914-1999)
141 劉強(qiáng)(1892-1962)
142 劉伯奎(1913-1996)
143 劉果因(1904-1991)
144 劉隆昌(1944-2016)
145 劉前度(?-?)
146 劉賢任(1917-1986)
147 劉子政(1931-2002)
148 柳瀟瀟(1957-1985)
149 龍延川(1918-1986)
150 魯莽(1939-2003)
151 魯白野(1923-1961)
152 呂晨沙(1945-2014)
153 呂少雄(1926-2009)
154 馬漢(1939-2012)
155 馬夫之(1937-1997)
156 馬摩西(1918-1971)
157 馬天英(1900-1982)
158 梅子丘(1940-1990
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小傳(1919-2018) 節(jié)選
001 艾雁(1940-2008) 原名潘經(jīng)智,馬華散文作家,生于1940年10月10日,祖籍中國福建省永春縣蓬壺鎮(zhèn)溪前鄉(xiāng)。初中畢業(yè)于巴生中華中學(xué),1959年新加坡中正中學(xué)高中畢業(yè)。居住于雪蘭莪州丹絨加弄市鎮(zhèn),是一位佛教徒。 曾任臨時(shí)教師,兼任華文報(bào)通訊員多年。自1962年擔(dān)任銀行分行出納主任,迄1995年底退休,共33年。中學(xué)時(shí)代開始對寫作有興趣,文章散見各報(bào)副刊。自稱由于各種因素,對寫作總不能鍥而不舍,時(shí)寫時(shí)輟,于1980年后封筆。1972年出版散文集《青春的痕跡》。碧澄主編的《馬華文學(xué)大系·散文(一)·1965-1980》(2001),收錄艾雁寫于1977年和1978年的3篇佳作:《賀年片·回憶·祝!贰毒拺选泛汀队质乔迕鳌。 艾雁約于2008年上半年往生,享年68歲。 002 白鶴(1913-1969) 馬華詩人暨教育家。白鶴是吳鶴琴的筆名。他原籍中國福建詔安,1913年12月12日生。5歲喪父,由大哥吳太山栽培長成。賦性聰穎,善讀書,在乃兄自辦的松齋義學(xué)讀完高小,即升當(dāng)?shù)乜h立的詔安中學(xué),每試輒名列榜首。初中畢業(yè)后,又進(jìn)廈門集美中學(xué),完成高中課程。嗣后再負(fù)笈申江,進(jìn)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攻讀文科至畢業(yè);舉行畢業(yè)式時(shí),適逢日人發(fā)動(dòng)侵華戰(zhàn)爭,復(fù)旦移校于重慶,白鶴隨校方西北上,住陪都三載,替國家做后方宣傳工作,甚得好評。滇緬公路筑成后,他歷12天長途跋涉之苦,取道仰光,轉(zhuǎn)入馬來亞,與乃兄相聚。 南來森美蘭寧宜,行裝甫卸,即受聘于吉隆坡中華中學(xué)執(zhí)教;2年后,又應(yīng)聘于新加坡中正中學(xué),甫一載而日軍南侵。于倉猝之間,攜未婚妻馮金玉回寧宜太山莊避難,并與馮金玉舉行結(jié)婚儀式。馬來亞光復(fù)后,先應(yīng)聘于檳城鐘靈中學(xué),繼則歷任實(shí)兆遠(yuǎn)南華中學(xué)、太平華聯(lián)中學(xué)等教職,然后重返檳城鐘靈中學(xué)任教多年。其于吉隆坡執(zhí)教時(shí),曾兼任《聯(lián)邦日報(bào)》副刊編輯一年半。1947年,他在檳城主編綜合刊物《教育新聞》;1949-1950年,擔(dān)任《星檳日報(bào)》的副刊編輯。后來,他在《北斗報(bào)》當(dāng)編輯,寫了不少的社論及其他文體的作品。又擔(dān)任過政府設(shè)在檳城的師資訓(xùn)練班講師。自鐘靈中學(xué)退休后,旋被聘為檳城佛教義學(xué)校長,直至逝世。由于他是虔誠的佛教徒,所以生前熱心協(xié)助推動(dòng)佛教事業(yè)。 白鶴多才多藝,對于琴棋書畫均有涉獵,雖不是名家,卻樣樣能之。常用的筆名尚有:吳逸牛、吳牛、一塵、白翁、牛溲齋主等。出版過3本書:雜文小品集《牛溲齋隨筆》(分上、下二集)、詩集《苦難篇》和文史小品集《文史札記》。他的詩集《苦難篇》,好語如珠,具有象征主義的傾向,為讀者所稱頌。 白鶴不幸于1969年因故疾腸癌復(fù)發(fā),雖經(jīng)檳城與吉隆坡兩地中央醫(yī)院盡力搶救,終難挽回天命,與世長辭,得年58歲。 003 畢洛(1942-2012) 原名張齊清,祖籍中國廣東樂會(huì)(今屬海南),有“魔鬼詩人”之稱,馬華詩人暨報(bào)人。1942年2月14日,出生于森美蘭芙蓉。曾從商,兼任大馬電視臺采訪員,后來出任《建國日報(bào)》總編輯,并任馬來西亞編輯人(華文)協(xié)會(huì)總務(wù)。他在臺北出版**本詩集,并于1976年7月易名為《玻璃魚》,在吉隆坡再版。另著有散文集《西出澳洲有故人》。 畢洛移居澳洲之后,定居在墨爾本。曾任澳洲華文作家協(xié)會(huì)墨爾本分會(huì)會(huì)長。他為本地保健月刊《大家健康》定期撰寫有關(guān)*新醫(yī)藥與保健課題的“健康專欄”多年,話題十分生活化且深入淺出,知識性與可讀性皆很高,在字里行間,他還不時(shí)勉勵(lì)讀者要及早保健,以便步人高齡時(shí),能夠“壽而康”,過上快樂的晚年生活。 從澳洲返回吉隆坡,與結(jié)交50余年的好友游枝相聚時(shí),他自嘲“身中數(shù)刀”來形容他幾次開刀做手術(shù)的經(jīng)歷。作家游枝在悼念文章《給齊清送行》里頭寫道: “張齊清,如果他活在古代,是肯定的俠客。他在人生江湖數(shù)十年,接近他的,都受過他俠義的照顧。我不覺得他的遠(yuǎn)去是我失去一位貴重的好友。他與我共生五十余年,風(fēng)雨同宿,禍福共當(dāng),他往那里去了,都永遠(yuǎn)活在我的世界里。”(載2012年3月30日《南洋商報(bào)·商余》) 畢洛于2012年3月22日在澳洲墨爾本辭世,享壽70歲。 004 斌子(1932-1979) 1950年代中期馬華作家;原名陳光平。1932年6月21日生,祖籍海南省文昌縣,原居彭亨州,在關(guān)丹受英文教育。 1957年曾到柔佛州北干那那某小學(xué)當(dāng)英文教師,不久移居新加坡,出任澳洲廣播電臺東南亞華文部主任。1964年11月,創(chuàng)辦《恒光》月刊,共出版5期,于1966年終刊。1956年前后,發(fā)表了不少的小說與散文。1958年,出版了**本書《陽光下的人群》(短篇集);翌年1月,又印行了散文集《生命的浮雕》。代表作《森林里的枯骨》已被譯為幾種語文。 1964年11月1日,由斌子主持的新加坡恒光出版社出版了《恒光》月刊創(chuàng)刊號。這是一本印刷裝幀精美不俗的文藝雜志,選登不少文藝創(chuàng)作、學(xué)術(shù)論文和一些漫畫及奇文怪論。 約于1968年后,他返回彭亨州居住;之后,似未有新作發(fā)表。馬侖于1980年12月主編的《馬華當(dāng)代文學(xué)選·第二輯(小說)》(大
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小傳(1919-2018) 作者簡介
馬侖,男,1940年生于馬來西亞柔佛州,祖籍廣東豐順縣。原名邱名崐,常用的筆名有:夢平、馬崳、丘岷、芭桐、冬琦、晉逖、邱子浩等。1961年畢業(yè)于柔佛州新山日間師訓(xùn)學(xué)院,曾任華文小學(xué)校長,南馬文藝研究會(huì)秘書長、副會(huì)長。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xié)會(huì)副會(huì)長。著作豐富,內(nèi)容多元,有小說、散文、少兒故事、文學(xué)評論、文人資料等。2004年獲馬來西亞華文文學(xué)獎(jiǎng),2014年獲頒亞細(xì)安文學(xué)獎(jiǎng)。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經(jīng)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shí)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jìn)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