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死刑的憲法控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01952
- 條形碼:9787300301952 ; 978-7-300-3019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死刑的憲法控制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當下中國法治建設的現狀,立足于憲法價值、文本和實踐,從法理學、憲法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比較法學等不同研究視角,以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嘗試對我國死刑的憲法控制問題進行體系化的研究,力求揭示憲法控制與死刑制度內在邏輯,并提出死刑制度運行所遵循的憲法原則與界限。本書主要研究死刑制度與憲法價值、死刑制度與基本權利、死刑制度的立法控制、死刑適用的正當程序、死刑制度改革的域外經驗、死刑制度的當代命運對話等基本問題。
死刑的憲法控制 目錄
**節 我國死刑的憲法正當性 (2)
第二節 死刑制度與憲法民主 (21)
第三節 刑罰本質的憲法分析 (32)
第四節 從憲法視角探討死刑制度的存廢 (49)
第五節 刑事訴訟中的生命權保護 (61)
第六節 死刑的憲法控制方案 (82)
第二章 死刑的立法控制 (94)
**節 死刑立法的憲法界限 (95)
第二節 憲法視野下死刑罪名的立法控制 (105)
第三節 “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的憲法分析 (125)
第三章 死刑的程序控制 (137)
**節 死刑冤案的程序控制 (138)
第二節 死刑冤錯案的憲法控制 (153)
第三節 檢警一體化模式的理性解讀 (168)
第四節 偵查監督制度的中國模式及其改革 (194)
第五節 *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案件程序 (222)
第四章 死刑制度改革的域外經驗 (237)
**節 美國死刑冤案中的證據成因剖析 (238)
第二節 德國《基本法》與“廢除死刑” (247)
第三節 澳大利亞死刑廢除的歷史及其啟示 (257)
第四節 美國死刑改革的憲法法理 (269)
第五章 死刑制度的當代命運(憲法與刑法的學術對話) (288)
**節 死刑是合法而不正當嗎 (288)
第二節 死刑與基本權利保障 (294)
第三節 刑法與憲法的關系 (299)
第四節 死刑與毒品犯罪 (300)
第五節 死刑與民意 (304)
第六節 死刑與恐怖主義 (307)
第七節 死刑與比例原則 (311)
第八節 死刑被濫用了嗎 (312)
第九節 死刑的未來 (315)
死刑的憲法控制 節選
序本課題“死刑制度的憲法控制”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起始于2012年2月,于2016年4月完成。本課題結合中國法治建設的現狀,立足于憲法文本和實踐,從法理學、憲法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比較法學等多個研究視角,嘗試對我國死刑制度的憲法控制問題予以系統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本課題的研究主要涉及“死刑制度與憲法價值”“死刑制度與基本權利”“死刑制度的立法控制”“死刑適用的正當程序”“死刑制度改革的域外經驗”“死刑制度的當代命運對話”等基本問題。在研究過程中,本課題組采用調研與統計方法、實證分析方法、規范分析方法、比較分析方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力圖揭示死刑制度與憲法的關系。自立項以來,本課題組按照預定計劃,分工合作,以跨學科視角較系統地研究了死刑的憲法控制的基本理論、死刑的立法控制、死刑的程序控制、死刑制度改革的域外經驗等方面的問題,形成了多篇相關方面的學術論文。在研究進行期間,我們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的著名學者,召開了“死刑與憲法”系列講座7場,在學界引起了較大反響。該系列講座主要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刑法研究室劉仁文研究員主講的**講“死刑的憲法維度”;韓國刑事政策研究院金日秀教授主講的第二講“韓國的死刑制度”;北京大學法學院陳興良教授主講的第三講“死刑適用的憲法控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李奮飛教授主講的第四講“美國死刑冤案剖析及其警示”暨“聶樹斌案”討論會;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趙秉志教授主講的第五講“我國死刑改革研究的爭議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李學軍教授主講的第六講“也談念斌案――圍繞專家輔助人制度展開”“刑事訴訟中的雙重軟化問題――從念斌案談起”;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林維教授主講的第七講“糾結的死刑”。本課題采取了專題研究的方式,其基本框架如下。首先,討論了“死刑憲法控制的基本理論”。具體涉及我國死刑的憲法正當性、死刑制度與憲法民主、刑罰本質的憲法分析、從憲法視角探討死刑制度的存廢、刑事訴訟中的生命權保護、死刑的憲法控制方案等具體問題。其次,討論了“死刑的立法控制”問題。對死刑立法的憲法界限、憲法視野下死刑罪名的立法控制以及“對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的憲法意義等具體問題進行了探討。再次,討論了“死刑的程序控制”問題。主要就死刑冤案的程序控制、死刑冤錯案的憲法控制、檢警一體化模式、偵查監督制度的中國模式及其改革、*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案件程序等問題進行了集中探討。*后,介紹了“死刑制度改革的域外經驗”。主要就美國死刑冤案中的證據問題、德國《基本法》與“廢除死刑”問題、澳大利亞死刑廢除的歷史、美國死刑改革的憲法法理、等問題進行了討論。2006年,根據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的《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案件核準權,到課題完成時,正值十年。這是我國司法體制改革進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為此,本書第五章刊登了“死刑制度的當代命運”對話錄。本次對話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林維教授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時延安教授、韓大元教授圍繞死刑的幾個問題展開交流與討論,核心問題是如何把握憲法體制下的死刑制度,如何將憲法精神體現在死刑制度之中。本部分也是對憲法與刑法之關系問題的總體思考,力求圍繞死刑制度建構研究憲法和刑法之關系的學術框架與方法論。本課題的主要參與人員包括:上官丕亮、鄧靜秋、劉計劃、張玉潔、李立眾、李奮飛、孟凡壯、陳征、陳雄、范進學、韓大元等(按姓氏筆畫排序)。課題的主要分工如下(按撰寫章節順序):范進學(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張玉潔(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進師):我國死刑的憲法正當性、刑罰本質的憲法分析。陳雄(湖南工業大學法學院教授):死刑制度與憲法民主。陳征(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從憲法視角探討死刑制度的存廢、德國《基本法》與“廢除死刑”。劉計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刑事訴訟中的生命權保護、死刑冤案的程序控制、檢警一體化模式的理性解讀、偵查監督制度的中國模式及其改革。李立眾(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死刑的憲法控制方案。韓大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死刑立法的憲法界限、死刑冤錯案的憲法控制。上官丕亮(蘇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憲法視野下死刑罪名的立法控制。孟凡壯(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對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的憲法思考、澳大利亞死刑廢除的歷史及其啟示。李奮飛(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案件程序、美國死刑冤案中的證據剖析。鄧靜秋(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講師):美國死刑改革的憲法法理。死刑制度的憲法控制是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問題。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有新的修改,學界也發表了新的研究成果。出于研究便利的需要,本課題結項報告涉及的大部分資料截至2016年年底,個別資料截至2017年。由于大部分課題研究于2016年之前完成,雖然根據專家反饋的意見,我們對課題的部分內容進行了修改和補充,但受研究范圍總體框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本課題組無法完整地補充新的研究成果。歡迎學界同人提出進一步修改的建議,待今后有機會修訂時再完善相關內容。在本書文稿整理過程中,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生錢坤同學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表示感謝。韓大元2021年3月
死刑的憲法控制 作者簡介
韓大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一國兩制"法律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副會長、海峽兩岸法學交流促進會副會長、國際憲法協會(IACL)執行委員會委員等。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