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家的積淀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2514041
- 條形碼:9787512514041 ; 978-7-5125-140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家的積淀 本書特色
《家的積淀》采取紀實敘說的非虛構(gòu)表達,主人公張通庚是作者自己的影射,以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和身邊的人物為線索來抒發(fā)感情!都业姆e淀》既是家庭、家族的回望,也是曾經(jīng)滄海揚帆遠航的生命回望!都业姆e淀》是張正根先生奉獻給讀者,特別是從事學(xué)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廣大教師、家長的閱讀陽光。透過這抹陽光,可以看到了作者回望做人的真諦,教育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透過這抹陽光,可以看到了教育教學(xué)、家族家庭、家風家訓(xùn)、家教家勉的力量和傳承家的積淀于家庭、于社會的意義。
家的積淀 內(nèi)容簡介
《家的積淀》是一部融文學(xué)、教育、家族家庭、家風家訓(xùn)、鄉(xiāng)風民俗于一體的文集。全書以“家”為線索,從“老家濃情、陽光正道、群星閃耀、積淀無價”四個方面,講述了作者根脈所系的川東北農(nóng)村——板橋立石溝筆架山對面張家院子普通農(nóng)家滄桑歲月、繁衍生息的故事。
家的積淀 目錄
生命的回望
彰顯家的力量
**章 老家濃情
立石山溝
父子情深
家國情懷
張氏宗親
同房姐弟
壩上風貌
天賜良緣
親家交心
第二章 陽光正道
勤儉起家
要站起來
潛心向?qū)W
家庭文化
齊心合力
家興人旺
第三章 群星閃耀
志高行潔
回報教育
不負眾望
各展風采
秀慧姊妹
后生可畏
第四章 積淀無價
家風家訓(xùn)
處家良策
善待之光
健身樂章
草根作品
記者訪談
根深葉茂 本固枝榮
后記
家的積淀 節(jié)選
立石山溝 本書從四川省渠縣板橋鄉(xiāng)立石山溝說起。 渠縣,隸屬于四川省達州市,位于達州市西南部,與廣安市、南充市、巴中市山水相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縣總面積2013平方千米,丘陵占總面積的60%,低山占29.1%,河谷階地占10.9%。渠江、流江河沿岸的侵蝕堆積層,形成了平壩河谷和多級階地,故為川東北丘陵大縣。截至2019年,渠縣下轄37個鄉(xiāng)鎮(zhèn),常住人口111.61萬人。這片靈山秀水、氣候宜人、物產(chǎn)豐富、交通便利的寶地,享有中國漢闕之鄉(xiāng)、中國竹編藝術(shù)之鄉(xiāng)、中國詩歌之鄉(xiāng)、中國黃花之鄉(xiāng)的美譽。 渠縣縣城北面10千米外有一個小場鎮(zhèn)名日板橋。板橋再往北走2千米,呈現(xiàn)在你眼前的是山清水秀的張家立石溝。 立石溝蜿蜒數(shù)十里,山勢陡峭,高聳入云;翠柏森森,枝繁葉茂。林間,鶴鳥啼鳴;小河,流水潺潺。山溝里院落甚多,人煙稠密,許多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貌遍及幅員之內(nèi)。 張氏《譜敘》記載:湖廣麻城縣孝感鄉(xiāng)的張賢公,乃賜進士出身,宋紹l興年間,由宦入蜀,來到1人杰地靈的立石山溝,時I經(jīng)八百五十余年,繁衍后。代21世。張姓新生家庭相繼誕生,張氏香火越燃越旺,后代如雨后春筍,日升月恒。從11世紀到20世紀中葉(民國末年),先祖張賢公的世代傳人在立石溝治山治水,改土造田,植樹造林,修橋鋪路,蓋房建屋,繁衍后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以孝悌為先,耕讀為本,立德為范,互敬互愛,和睦相處。他們在溝里修建了立石廟、張家祠堂、三洞拱橋、貞節(jié)牌坊和三條長達30千米的石板大路。勤勞樸實、正直善良的張家人把立石溝視為生存的家園,日日夜夜像生命一樣呵護著。 其間,先祖張賢11世鵬舞公,字松亭,于清代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5月撰寫了《張氏渠邑立石溝譜敘》和《祖據(jù)》!白V敘”中有下面一段文字,記載了鵬舞公譜系相傳的由衷: 溯我氏原籍系湖廣麻城縣人氏,始祖諱賢公,乃賜進士出身,宋紹興年間,由宦入蜀,自省來渠。度其地勢,相其陰陽,愛其土沃,風俗清美,遂隸籍焉。其生也榮,受朝廷之爵秩;其死也哀,列昭忠之廟祀。歷代相傳,至今不衰。此則吾譜中之大宗也。 賢公13世張景銘公,字筱渠,于民國十五年(1926年)冬月撰寫了《上下十一房祖纂》和《克純祖衍派》。景銘公在“克純祖衍派”中日: 茲者祗序我克純衍派,晷前代之世系,本房之班次,詳分而細列之,名曰:‘張氏家譜’。惟冀我后世子若孫,報本追遠,合敬同愛,逐代而續(xù)之,繼述以守之,本支百世,世篤宗盟! 張氏家族后裔繁衍,支派序列多有雜亂。1926年,張氏15世舉辦了宗祠秋季大會,上五房的張星奎、張貢三,四房的張汝鈺、張敬堂,上六房的張華堂共同修訂了祖?zhèn)髋烧Z,共20字: 文明懷汝通 天運兆興隆 恩澤承先世 才華繼美中 鵬舞公、景銘公和第15世先輩不愧是傳承先輩懿德和民族文化、家族譜系的精英,其良苦用心與辛勤付出為后來《立石溝張氏族譜》的修訂與編纂提供了寶貴的依據(j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立石溝的立石墩獨特而神奇,十里八鄉(xiāng)的張氏后裔都聽過它的傳說一立石溝中段的西面有很大一片坡,名日“大山坡”。坡上奇峰突起,荊棘叢生,巖石上長滿青苔,花草樹木在石縫間生長,沒有石板大路,只有草叢中的羊腸小道;這里,怪石嶙峋,千姿百態(tài),有的似飛禽,有的似走獸,有的似各式各樣的人物;每逢早晚,煙霧籠罩,祥云藹藹,勝似仙境。 不知從哪個年代起,大山坡上就矗立著六尊石頭巨人,一字兒排列在山腰上,高的能與兩層樓房比肩,矮的也有七八米。在那個年代,荒無人煙的大山坡上,根本見不到公路、汽車,更談不上電力、吊車、機械設(shè)備。若干年來,當?shù)匕傩铡硗賳T、能人志士,一直沒發(fā)現(xiàn)周圍有石場、工地的痕跡,他們認為千百噸重的六尊石墩實屬純天然現(xiàn)象,絕非人工堆砌。成于何時?原于何因?難道是從天而降?人們都期待有一個科學(xué)的說法和結(jié)論,但無人考究,可能也無從考究。 然而,數(shù)百年來,一則有關(guān)立石墩的奇妙神話卻在立石溝的四面八方流傳: 很久很久以前,大山坡上人煙稀少,瘟疫流行。坡上坡下的貧苦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只能三五成群地采野果、挖野菜,維持原始人一般的野人生活,苦苦掙扎在死亡的邊緣。 P13-15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