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總論/1
**節 放射外科技術發展 /1
第二節 放射外科概念內涵 /2
第三節 放射外科作用地位 /3
第四節 放射外科未來前景 /4
第二章 放射外科生物與免疫/7
**節 放射外科生物學基礎 /7
一、 放射外科腫瘤殺傷效應 /7
二、 放射外科血管損傷效應 /9
三、 放射外科正常組織損傷 /10
四、 放射外科中常見腫瘤生物學分析 /10
五、 重離子放射外科生物學特性 /12
第二節 放射外科生物學模型 /13
一、 概述 /13
二、 放射生物模型 /14
三、 從臨床數據獲取模型參數的方法 /15
四、 模型擬合的臨床數據選擇 /15
五、 模型擬合結果比較 /16
六、 討論和結論 /20
第三節 放射外科與免疫 /22
一、 放射外科免疫效應 /22
二、 放射外科免疫機制 /24
三、 遠隔效應的劑量模式 /24
四、 臨床中放療與免疫的合理搭配使用 /25
第三章 放射外科物理學/34
**節 放射外科射野物理特征 /34
一、 小射野的定義 /34
二、 小射野的相對劑量學 /35
三、 小射野劑量測量的探測器 /38
第二節 放射外科處方劑量原則 /39
一、 放射外科治療的處方劑量 /40
二、 放射外科治療處方劑量推薦 /40
三、 正常組織耐受劑量 /40
第三節 放射外科治療的質量保證 /42
一、 模擬定位QA /.43
二、 治療計劃QA /.44
三、 計劃驗證 /44
四、 記錄和驗證系統 /44
五、 在線成像及影像配準 /44
六、 放射外科治療機器的QA /.44
七、 不確定性 /51
第四章 放射外科設備與技術/55
**節 γ 刀 /.55
一、 γ 刀的起源和發展 /.55
二、 設備介紹 /56
第二節 X 刀 /72
一、 X 刀的定義及設備要求 /72
二、 設備介紹 /73
第三節 放射性粒子技術 /89
一、 放射性粒子植入發展歷史 /89
二、 放射性粒子的種類 /90
三、 放射性粒子治療計劃系統與質量
驗證系統 /91
四、 放射性粒子植入常用影像引導技術 /91
第四節 質子、重離子技術 /.93
一、 質子治療技術 /93
二、 重離子治療技術 /105
第五章 臨床應用路徑/ 114
**節 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 114
一、 放射外科設備選用 / 114
二、 放射外科治療適應證選擇 / 114
三、 靶區勾畫原則 / 115
四、 處方劑量要求 / 116
五、 腫瘤放射外科隨訪與療效評價 / 117
第二節 技術操作流程 / 118
一、 治療體位固定 / 118
二、 臟器運動管理 / 119
三、 定位掃描技術 /121
四、 治療計劃設計 /122
五、 治療驗證和精準施照 /124
第三節 金標植入操作規程 /125
一、 金標植入病例選擇與適應證 /125
二、 金標植入步驟 /125
三、 并發癥處理及經驗分享 /127
第四節 人員培訓資質認證 /128
一、 放射外科醫師培訓制度 /128
二、 放射外科物理師培訓制度 /128
三、 放射外科治療師培訓制度 /129
第六章 療效評價標準/132
**節 主要影像技術 /132
一、 CT 成像技術 /132
二、 MRI 成像技術 /.133
三、 PET/CT 成像技術 /.134
第二節 臨床結果評價標準 /136
一、 基于形態學的腫瘤療效評價標準 /136
二、 基于形態學與功能學的腫瘤療效
評價標準 /139
三、 基于功能學的腫瘤療效評價標準 /140
四、 影像組學在腫瘤療效評價中的應用 /143
第三節 臨床結果評價難點 /144
一、 選擇何種標準進行評價 /144
二、 選擇哪種影像學技術進行評價 /144
三、 如何鑒別腫瘤殘存或復發、腫瘤周圍放射性炎癥 /144
第七章 顱內良惡性腫瘤/146
**節 顱內良性腫瘤 /146
一、 顱內良性腫診斷要點 /146
二、 手段選擇原則 /148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150
第二節 腦膠質瘤 /160
一、 腦膠質瘤診斷要點 /160
二、 手段選擇原則 /160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161
第三節 顱內繼發惡性腫瘤 /163
一、 腦轉移瘤診斷要點 /163
二、 手段選擇原則 /163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164
第八章 肺癌及肺轉移癌/173
**節 周圍型肺癌 /173
一、 非小細胞肺癌診斷要點 /173
二、 手段選擇原則 /174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175
第二節 中心型肺癌 /186
一、 中心型肺癌 /186
二、 超中央型肺癌 /188
第三節 肺轉移癌 /189
一、 肺轉移癌診斷要點 /189
二、 手段選擇原則 /190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191
第九章 肝癌及肝轉移癌/197
**節 原發性肝癌 /197
一、 原發性肝癌診斷要點 /197
二、 手段選擇原則 /199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200
第二節 肝轉移癌 /208
一、 疾病診斷要點 /208
二、 治療手段選擇原則 /208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209
第十章 胰腺癌/218
一、 疾病診斷要點 /218
二、 手段選擇原則 /219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221
第十一章 前列腺癌/229
**節 前列腺癌診斷要點 /229
第二節 手段選擇原則 /231
一、 治療手段 /231
二、 治療手段選擇 /231
第三節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232
一、 臨床操作路徑 /232
二、 臨床治療結果 /235
三、 不良反應及處理 /238
第十二章 腹膜后腫瘤/241
**節 腎細胞癌 /241
一、 腎細胞癌診斷要點 /241
二、 治療手段選擇原則 /242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243
第二節 腎盂 輸尿管癌 /244
一、 腎盂輸尿管癌診斷要點 /244
二、 治療手段選擇原則 /245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246
第三節 原發性腹膜后腫瘤 /247
一、 原發性腹膜后腫瘤診斷要點 /247
二、 治療手段選擇原則 /248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249
第十三章 脊柱腫瘤/252
一、 脊柱腫瘤診斷要點 /252
二、 手段選擇原則 /252
三、 放射外科臨床實踐 /253
第十四章 特殊射線臨床應用/260
**節 質子治療 /260
一、 頭頸區域 /260
二、 胸部區域 /261
三、 腹盆腔區域 /262
第二節 碳離子治療 /263
一、 臨床研究的發展 /263
二、 臨床研究結果 /263
第三節 放射性粒子治療 /266
一、 放射性粒子植入方法 /266
二、 前列腺癌的放射粒子植入治療 /268
三、 復發頭頸部腫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
挽救治療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