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駁圣伯夫(外國文藝理論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67357
- 條形碼:9787020167357 ; 978-7-02-01673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駁圣伯夫(外國文藝理論叢書) 內容簡介
《駁圣伯夫》既非論文亦非小說。一塊小瑪德萊娜蛋糕,牽引出絲絲縷縷、連綿不絕的無意識回憶,然后筆鋒一轉,作者強烈抨擊權威批評家圣伯夫批評方法的機械和錯誤,及因此造成的對當年法國文壇所有文學天才的輕視與誤讀。書中既有抒情的敘述,又有理性的思辨,兩者相輔相成,相互映照。
駁圣伯夫(外國文藝理論叢書) 目錄
目次
譯本序
作者前言
睡眠
房間
白天
伯爵夫人
《費加羅報》上的文章
陽臺上的陽光
跟媽媽談話
圣伯夫方法
熱拉爾·德·奈瓦爾
圣伯夫與波德萊爾
圣伯夫與巴爾扎克
德·蓋芒特先生心目中的巴爾扎克
該死的族群
人物姓氏
返回蓋芒特
圣伯夫與福樓拜
結論
附錄
普魯斯特生平及創作年表
駁圣伯夫(外國文藝理論叢書) 節選
我不知道為什么硬要回憶那個早晨,其時我已經病了,整夜沒睡,清早上床,白天大睡。曾幾何時,我晚上十點就寢,盡管小醒幾次,卻一覺睡到翌日清晨,真希望這樣的時日重現,但今天似乎覺得那是另一個人的生活了。經常燈剛滅,我便入睡,快得來不及思量:我睡了。半小時后,我想到應該睡著了,這個想法反倒把我弄醒,以為手上還拿著報紙,心想把它扔下,自言自語“該熄燈睡覺了”,但十分驚異,我周圍只見一片昏暗,這片昏暗使眼睛頗感舒適,可腦子也許就不那么舒適了,對我的腦子來說,這片昏暗有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可思議,有如真正叫人不知其所以然的東西。 我重新點上燈,看了看時間:還不到子夜。只聽得火車的汽笛聲忽遠忽近,描繪著荒原的廣漠:荒道上有個旅客匆匆趕往臨近的車站,月光溶溶,他剛離開朋友們,此時正把跟朋友們一起享受的快樂銘刻于記憶,還刻上回家的快樂。我把面頰貼在枕頭美麗的面頰上,枕頭的面頰如同我們童年的面頰,始終飽滿和鮮嫩,就這樣,兩張面頰緊緊貼在一起了。我又點上燈看了看表,還是不到子夜。此時在一家陌生旅館過夜的病人疾病大發,痛醒之后,慶幸瞥見門下有一線亮光兒。好運氣,天亮了,過一會兒侍者就會起床,只要按鈴,就有人來救護。他忍著痛苦,耐心等待。恰好他依稀聽見腳步聲……但就在那時門下的亮光熄滅了。時已子夜,原來人家熄滅了煤氣燈,而他還以為是晨光,這樣,他不得不孤獨無助地苦熬一夜了。 我熄了燈,又睡著了。有時,就像夏娃從亞當的一根肋骨脫胎而出,有個女人從我姿勢不當的大腿中間鉆了出來,我即將領略女性的快感,滿以為是她奉獻給我的。我的身體感到她的體溫,正準備貼緊時,我驚醒了。世上剩下的女子與我剛離開的女子相比遠遠不可同日而語,我面頰還留存她親吻的余溫,我的軀體酸痛,好似還在承受她的軀體重壓。漸漸對她的記憶消散了,我忘卻夢中的姑娘,忘得很快,恰似露水夫妻一場。有時,我夢見兒時散步,感覺來得不費吹灰之力,但到十歲時就永遠消失了,那些感覺盡管微不足道,可我們渴望重新認識,好比某公一旦知道再也見不到夏天時,甚至懷念蒼蠅在房間里嗡嗡作響,因為蠅聲意味著戶外烈日當空;甚至懷念蚊子咝咝,因為蚊子咝噪意味著芳香的夜晚誘人。我夢見我們的老神甫揪我的卷發,嚇得三魂沖天,如鼠見貓。克洛諾斯被推翻克洛諾斯,古希臘神話中提坦六神*幼者。他推翻了自己的父親,做了神王,并奉母親地神之命,閹了父親,為提坦們留下空間。他娶妹妹瑞亞為妻,有過五個孩子,但一一被他吞食,因為他聽信預言:他也將被自己的孩子推翻。當瑞亞為他生下六子宙斯時,用襁褓裹了一塊石頭給他吞下。宙斯長大,果然把他推翻,并迫使他吐出所有的兄弟,然后把他打入地獄*底層。,普羅米修斯的發明,耶穌的降生,把壓在人類頭上的天空鬧得不亦樂乎,但都不如我卷發被剪去時的盛況,那才叫驚心動魄呢。說實話,后來又有過其他的痛苦和懼怕,但世界的軸心已轉移。那個舊法則的世界,我睡著時很容易重返,醒來時卻總逃不脫可憐的神甫,盡管神甫已去世那么多年,可我仍覺得他在我頭后揪卷發,揪得我生疼。在重新入睡前,我提醒自己說,神甫已仙逝,我已滿頭短發,但我依舊小心翼翼把自己緊貼枕頭、蓋被、手絹和庇護的被窩墻壁,以備再次進入那個千奇百怪的世界,那里神甫還活著,我還是滿頭卷發。 感覺也只在夢中重現,顯示著消逝歲月的特征,不管多么缺乏詩意,總負載著那個年紀的詩篇,好比復活節的鐘聲那般飽滿噌吰,蝴蝶花盡管綻蕾怒放,可春寒料峭,吃飯時不得不生火取暖,使我們的假期大煞風景。這樣的感覺在我的夢中有時也重現,但我不敢說重現時詩意盎然,與我現時的生活完全脫離,潔白得像只在水中扎根的浮生花朵。拉羅什富科說過,我們唯有初戀才是不由自主的。其實,少年手淫取樂也是如此,我們在沒有女人時聊以自樂,想象著若有女人貼身陪伴。十二歲那年,我**次把自己關進孔布雷我們家的頂層貯藏室,那里懸掛著一串串菖蒲種子,我去尋找的快樂是未曾感受過而又別出心裁的,是別種快樂不可代替的。 貯藏室其實是一間很大的屋子,房間嚴密上鎖,但窗戶總敞著,窗外一棵茁壯的丁香沿著外墻往上長,穿過窗臺的破口,伸出她芬芳的腦袋。我高踞在古堡頂樓,絕對身只影單,這種凌空的表象使人心動,引人入勝,再加層層結實的門閂鎖扣,我的獨處更有安全感了。我當時在自己身上探測尋求我從未經歷的一種愉悅,這種探求叫我興奮,也叫我驚心動魄,其程度不亞于要在自己身上給骨髓和大腦動手術。時時刻刻我都以為即將死去。但我不在乎!愉悅使我的思想亢奮膨脹,覺得比我從窗口遙望的宇宙更廣袤更強勁,仿佛進入了無限和永恒,而通常面對無限和永恒我則凄然惘然,心想我只不過是稍縱即逝的滄海一粟。此刻我仿佛騰云駕霧,超越森林上空的如絮云朵,不被森林完全吞沒,尚留出小小的邊緣。我舉目遠眺美麗的山峰,宛如一個個乳房矗立在河流兩岸,其映象似是而非地收入眼底。一切取決于我,我比這一切更充實,我不可能死亡。我喘了口氣,準備坐到椅子上而又不受太陽干擾,但椅子讓陽光曬得熱烘烘的:“滾開,小太陽,讓我干好事兒。”于是我拉上窗簾,但丁香花枝擋住了,沒完全拉上。*后,一股乳白色的液體高高拋射,斷斷續續噴出,恰似圣克盧噴泉一陣陣往外噴;我們從于貝爾·羅貝爾留下的人物畫也可認出這種拋射,因為斷而不止的拋射很有特性,其耐久的弧度像噴泉,顯得十分優雅,只不過崇敬老畫家的人群拋出的花瓣到了大師的畫中變成一片片玫瑰色,朱紅色或黑色了。 其時我感到一股柔情裹挾全身,原來丁香的馨香撲面而來,剛才亢奮時沒覺察到,但花香中夾著辛辣味兒和樹液味兒,好像我折斷花枝時聞到的氣味。我在丁香葉上只留下一條銀色液跡,條紋自然,宛如蛛絲或蝸牛行跡。然而,丁香花枝上的蛛絲痕跡在我看來有如罪孽之樹的禁果,又如某些民族奉獻給他們神明的那些未成器官的形式,從這銀白色蛛絲痕跡的外表下幾乎可以無限引伸出去,永遠看不到終點,而我不得不從自己體內抽出來,才得以反顧我的自然生命,此后一段時間內我一直扮演魔鬼。 盡管有斷枝澀味和濕衣臊味,丁香的馨香卻是主導的。它每天超然物外似的追隨我,每當我去城外公園玩耍,在遠遠瞥見公園白門之前,門旁的丁香已經搖曳作態,有如風韻依舊的遲暮美人搔首弄姿,她們體態娉婷,花枝招展,送來陣陣清香,以示歡迎;我們行進的小路沿著河岸伸展,頑童們把玻璃瓶放入激流中用來抓魚,玻璃瓶給人以雙重的清涼感,因為不僅盛滿清水,如同餐桌上那般晶瑩,而且被河水包圍,多了一層透明;河中,我們扔下的一個個小面包團引來許多蝌蚪,原先它們分散在水里,片刻前還不見蹤影,頓時凝聚成一團活動的星云;將過小木橋時,看見一個戴草帽的漁夫,佇立在漂亮的別墅外墻一角蒼青的李樹中間。他向我舅舅致意,舅舅一定認識他,示意我們不要做聲。然而,我一直不知道他是誰,從未在城里遇見過,至于教堂歌手、侍衛、侍童,盡管看上去像奧林匹斯諸神,他們的實際生活卻不那么榮耀,我是經常跟他們打交道的,還有馬蹄鐵匠,乳品商,食品雜貨商的兒子,都是熟人,相反,我每每看見小園丁,他總在公證人圍著灰墻的花園里干活兒;我每每看見漁夫,總是在小徑兩旁李樹茂盛濃蔭密布的時節,他總穿毛紡上衣,頭戴草帽,而且總在空廓的蒼穹下連鐘聲都優哉游哉、連云朵都從容悠閑的時刻,其時鯉魚百無聊賴,因氣悶煩躁而向未知的空中猛躥亂跳;也總在這個時刻,女管家們望著表說,吃點心的時間還未到呢。房間 我有時很容易想起睡覺時憂喜參半的那個年齡,盡管如今大不一樣了,那時往往我睡得差不多跟床、扶手椅、整個房間一般無聲無息。我驚醒,只是熟睡的整體中一部分醒來,我意識到整體的睡眠,津津有味,聽見護木板干裂的劈啪聲:只在房間沉睡時才聽得見;望著黑暗萬花筒,一轉身很快與床合為一體,失去知覺:我舒展四肢,如同貼墻種植的葡萄枝蔓。我在這樣的短暫蘇醒中好比放在案板上的一個蘋果或一瓶果醬,似醒非醒,蒙眬中只見餐櫥里夜色濁重,櫥板劇烈作響,啊,太平無事,于是轉身跟其他蘋果和果醬瓶為伍,美滋滋地又進入無知覺狀態了。 有時我睡得那么深沉,或入睡得那么突然,一時失去所處地點的方位。有時我思忖,周圍物件的靜止,沒準是因為我們確信它們一成不變和非它們莫屬而強加于它們的。不管怎么說,當我驚醒不知身處何地時,我周圍的一切:物體,地域,歲月,在黑暗中旋轉。我側身躺著,因太麻木一時不能動彈,竭力想弄明白自己的方位。于是自我幼年的側身方位逐一出現于隱約的記憶,重新構筑我睡過的所有地點,甚至那些我多年從未想過的地點,也許至死都不會想起來的地點,然而又是我原本不該忘記的地點。憶及房間、房門、走廊,記得入睡前想什么和醒來時想什么。記得床那邊帶耶穌像的十字架,記得臥房凹角暖隅的氣息:那是在我外祖父母家,當時還有幾間臥房,至于父母嘛,此一時彼一時,其時不喜歡他們,不因為覺得他們精明,而因為他們是父母;上樓睡覺,不因為想睡,而因為睡覺的時間到了,并且不是拾級而上,而是兩級一跳,以示意志,承諾,禮儀,睡覺的儀式還包括快速爬上大床,然后拉上藍立絨鑲邊的藍棱紋平布床簾;生病睡在那里時,按舊醫道,一連好幾個夜晚,陪伴你的是一盞放在錫耶納大理石錫耶納,意大利中部古城,多大理石藝術品和建筑。該城并非大理石產地。壁爐上的長明燈,倒不必服用傷風敗俗的藥物,但不允許您起床,不允許您相信可以和健康人一樣生活,病了,就得蓋上被子,喝無害的湯劑出汗,因為湯劑包含著草場上的野花和老婆娘兩千年的智慧。就在那張床上,我側著身,自以為舒展躺著,但很快跟我的思想匯合了,即伸懶腰時出現的**個思想:該起床、該點燈溫習功課了,上學前要好好溫習,如果我不想受處罰的話。 然而,我側身臥時又想起另一種姿勢,一轉身就擺出那種姿勢,原來床換了方向,臥房換了形狀;臥房又高又窄,金字塔形,那是我到迪耶普去度康復后期,房間的形狀直叫我心里別扭,頭兩個晚上怎么也適應不了。因為我們的心靈不得不接納和重新描繪人家獻給它的新空間,不得不噴灑它自己的香水,發出它自己的音浪,在這之前,我知道*初幾個晚上要受怎樣的痛苦,只要我們的心靈感到孤獨,只要不得不接受扶手椅的顏色,掛鐘的嘀嗒聲,壓腳被的氣味,只要它不得不試圖適應金字塔形的房間而又不得要領,不管怎樣使自己膨脹、使自己伸長、使自己縮小都無濟于事。喔,這么說,我在那間房間,正是康復期,媽媽就睡在我身旁啰!我怎么沒聽見她的呼吸聲也沒聽見海濤聲呢……這么說,我的身子又想起另一種姿勢:不再躺著,而是坐著。在哪里呢?在歐特伊花園的柳條扶手椅里。不,天太熱,是在埃維昂游戲俱樂部,他們熄燈時沒發現我在扶手椅里睡著了……墻與墻越來越靠近,我的扶手椅轉了個一百八十度,靠到窗戶上。原來我身處雷韋永古堡我的睡房里。我一如既往,晚飯前上樓小憩,不料在扶手椅里睡著了,晚飯也許開完了。
駁圣伯夫(外國文藝理論叢書) 作者簡介
普魯斯特(1871—1922),法國小說家、評論家,意識流文學的先驅與大師。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生性敏感,富有幻想,自幼患哮喘病,終生為病魔所困。經常出入文藝沙龍,與文學藝術界的名流廣泛接觸。代表作《追憶似水年華》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意識流寫作手法和他所倡導的“詩化哲學”。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