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中國的文化 衣食住行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440889
- 條形碼:9787547440889 ; 978-7-5474-408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的文化 衣食住行器 本書特色
讓中國文化的核心智慧,融入兒童的生命和生活。這套叢書既著眼經典性,又追求兒童性,用中國審美文化滋養兒童成長,讓兒童體驗美的歷程,洋溢著美學精神和氣象。本書是其中的“衣食住行器”分冊,講述了“人類*初的衣服”“從采集到農耕”等內容。
中國的文化 衣食住行器 內容簡介
本書從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器五個方面切入,重點表現深藏在“衣”“食”“住”“行”“器”五個漢字背后的中國文化:衣的部分重在講述人類*初的衣服、形制、衣服背后的身份、禮俗和文化;食重在講述從采集到農耕、五谷、六畜、食物與火和五味;住重在講述人類*初的居所、跟家和房子相關的漢字;行重在講述和道路相關的漢字,比如水上和陸上交通的漢字各自有哪些,反應了什么文化心理;器重在講述與石器、陶器、武器等相關的漢字和文化。
中國的文化 衣食住行器 目錄
一件衣服的誕生
衣的文化
從采集到農耕
五谷
六畜
食物與火
五味
人類*初的居住
我們都有一個家
人類*初的創造一行
陸上交通
水上交通
石器
陶器
青銅器
中國的文化 衣食住行器 節選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了不起的女孩子叫花木蘭。她替父從軍、馳騁沙場十二年,回到家后:“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币驗椤巴惺,不知木蘭是女郎”。 看來,衣服的作用可真不。饒錾,它可以保護我們的身體不受傷害,生活中,它可以幫助我們區別男女。那么衣服是怎么出現的?*初的衣服是什么樣子的呢?這可真是個有趣的問題! 這是我們的祖先用骨頭做成的一枚針。 1933年,考古人員在距今1.9萬年左右的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遺址中發現了它。它大約長82毫米(和媽媽手掌的寬度差不多),針身光滑,針孔殘缺,針尖呢,又尖又細。 有了它,人類就可以把獸皮、樹皮等縫制成又合體又保暖的衣服! 要知道,人類*早是沒有衣服可穿的。 那時候由于氣候變化,嚴寒酷暑和各種意外傷痛給人們帶來數不清的苦難。后來,人們發現除了用火來取暖外,把樹葉、草、鳥類的羽毛等圍在身上,也可以起到防曬、保暖的作用。古代蒙學課本《名物蒙求》上說:“生民之初,未有衣服;蛞掠鹌,或衣草木!鼻摹冻o·九歌·山鬼》中也有以樹葉為裙、鮮花為飾的山鬼形象。我們現在還可以在書本、電視、網絡上看到土著人穿著草裙跳舞的樣子。打獵的時候,如果把保留著獸頭、獸角、獸尾的動物皮披在身上,人們可以*大限度地接近獵物甚至混進獸群中,這樣更容易獲得獵物!渡胶=洝分杏兄@樣的記述:“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日西王母!边@長著虎齒,披著豹尾獸皮,住在山洞里的西王母就是原始人類的形象,F在我們還能從狩獵民族鄂倫春族人戴的“扈頭帽”中,看到這種習俗的傳承! 不過,這些臨時湊合的東西可不是衣服。如果你在動物園里看到猴子把樹葉頂在頭上就以為這是它的帽子,那可是要鬧笑話的。 人類有保暖合體的衣服穿,就是從一枚小小的骨針開始的。 不過,制作骨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山頂洞人使用的這枚骨針,直徑只有3.3毫米,經過了打磨和鉆孔兩道工序。對于當時只能用石片對物品進行加工的人類來說,這可是相當了不起的本領哦!我們的祖先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才終于制作出這枚堅固、鋒利的骨針。 它是人類勞動的成果,更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相傳,伯余*早制作衣服的時候,先用手把麻搓成細細的線,豎著掛在木頭上——這就是經線,然后用手指勾起經線,用細線在經線間橫著來回穿梭,就織出一塊塊像漁網一樣的布。后來人們發明了用木頭制成的織布機,使用起來更加方便,人們因此可以用衣服來抵御寒冷。 從用手編織簡單衣物到原始紡織技術逐漸成熟,這是人類的一大進步。有了紡織品,人們就可以“稱體裁衣”——按照身材剪裁衣服,“衣冠楚楚”——服裝整齊漂亮了。 那么,*早的衣服樣式有哪些呢?我們可以到陶器和巖畫上找找答案。P1-4
中國的文化 衣食住行器 作者簡介
孔曉艷,2015“閱讀改變中國”年度點燈人。 親近母語總課題組核心成員。 一個日有所誦的實踐者。 一個熱忱的兒童閱讀推廣人。 兒童閱讀課程化的實踐者。 中國文化的熱愛者。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