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中國的文化 和而不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440827
- 條形碼:9787547440827 ; 978-7-5474-408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的文化 和而不同 本書特色
讓中國文化的核心智慧,融入兒童的生命和生活。這套叢書既著眼經典性,又追求兒童性,用中國審美文化滋養兒童成長,讓兒童體驗美的歷程,洋溢著美學精神和氣象。本書是其中的“和而不同”分冊,講述了“自苦以救世的墨子”“一毛不拔的楊朱”等故事。
中國的文化 和而不同 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闡述諸子百家的思想,對墨家、法家、兵家等進行了闡述,主要講述了各家的代表人物如墨子、韓非子等的核心思想以及各家之間的不同,是對各家思想的一個綜合性的總結,可謂殊途同歸,同時,也告訴孩子們“和而不同”的意義。
中國的文化 和而不同 目錄
兼愛天下
言有三表
一毛不拔的楊朱
走向舞臺中央的法家
法家集大成者:韓非
惠施:歷物十事
公孫龍:白馬非馬
千古**兵書
孫子兵法舉要
縱橫捭闔
止戈為武
博采眾長的雜家
經天緯地的黃老學
從百家爭鳴到三教合一
中國的文化 和而不同 節選
漢代的班固有一句話:“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意思是說:孔子的席子始終坐不熱,墨子的煙囪始終熏不黑。這是什么緣故呢? 原來,這兩位先賢都身居亂世,以拯救天下為己任,一生四處周游,鐵肩擔道義,妙口說諸侯。每到一個地方,坐席還沒坐暖,煙囪還沒熏黑,又匆匆忙忙趕往別處去了。 坐席子是休息的地方,煙囪跟吃飯有關,都代表我們溫暖的家。而孔子和墨子,以天下為家,舍棄了一己之安樂。 世人看到孔子,形容他“累累若喪家之狗”。墨子更慘,孟子這樣形容他: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孟子·盡心上》 兼愛是墨子的核心主張,即像愛自己那樣去愛天下人。“摩頂放踵”,即全身從頭頂到腳后跟都磨損了。墨子為了救天下,全身上下都已磨損。 孔子的人格理想是周公,墨子的人格理想則是大禹。他曾經這樣稱贊這位古代的圣人: 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禹大圣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 ——《莊子·天下》 大禹生活的時代,天下有兩大麻煩,一是洪水滔天,二是禽獸擾民。合起來,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洪水猛獸”。為了對付這“洪水猛獸”,大禹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事皆親為,苦皆親嘗。墨子對大禹有很傳神的形容:“腓無肢,脛無毛。”腿肚子癟癟的,沒肉,小腿上的毛都磨光了。“沐甚雨,櫛疾風”,大雨淋過來了,就權蘭j洗澡;疾風吹過來了,就權當梳頭。就是說大禹風里來雨里去,連洗澡梳頭的時間都不給自己留。所以墨子感嘆道:禹可是大圣人,能夠為天下人如此操勞,墨者也應當如是! 墨家弟子們在他的要求和感染下,常年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披著粗布衣服,踩著木屐草鞋,他們的原則是“自苦以救世”。 墨子生活的戰國時期,跟大禹時類似,也是“洪水猛獸”橫行。只不過這“洪水”和“猛獸”不是來自大自然,而是來自人間——人與人爭斗起來,比猛獸更可怕。 墨子一生“摩頂放踵”,就是為了對付這“洪水猛獸”,使天下人遠離相爭相害,走向相親相愛。 道不嗣不相為謀 想當年,墨子年輕的時候,四處拜師學習。相傳他曾拜入儒門,師從儒者: 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為其禮煩擾而不悅,厚葬靡財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淮南子·要略》 不知道這位“儒者”是孔子的弟子還是再傳弟子。總之墨子跟隨他學了好一陣子的儒家學說。學著學著墨子便覺得:儒家的禮節煩瑣而無用——儒者強調厚葬,這會浪費資財,使百姓貧困;儒者主張服三年之喪,這會傷害生命,妨礙政事。 孔子十分推崇的一項古老喪禮,即孝子在父母去世后守孝三年(實際是25個月或27個月,剛好跨三個年頭)。守孝期間應遠離華關的衣服、豐盛的食物及娛樂活動,以表達哀戚之情;有政務的人也應該辭官在家安心守孝。孔子認為,人出生三年然后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三年之喪”主要是表達子女對父母的感恩和懷念之情。 于是墨子離開了他的儒學老師,他要“背周道而行夏政”。所謂“周道”,即孔子口中“郁郁乎文哉”的禮樂制度,體系龐大,非常華美。墨子是個務實的行動家,他認為在水深火熱的戰國亂世,這套繁文縟節華而不實。于是他要“行夏政”,把夏朝大禹的精神發揚光大。 古人歸納夏代與周代的不同:夏尚質,周尚文。一個質樸,一個華美。墨子是個*質樸*務實的思想家,他批評儒家,常強調它不夠務實: 他認為儒家的學問這么煩瑣,鉆研經典能讓人頭白,禮儀典章記都記不過來。墨子認為,儒家的學問即使辛辛苦苦一輩子也學不完。而實際呢,這學問卻救不了天下,幫助不了世人。 墨子的思想主張,很多是為了反駁儒家而提出,如明鬼、節用、節葬、非樂、非命。他從實用主義的立場出發,強調儒家這一套文縐縐的禮樂制度不僅無用,反而有害于民生、政事。 然而,墨子雖然不厭其煩地批判儒學,他對孔子倒是保留了較大程度的尊重。 有一次在與人辯論時,墨子主動稱贊起.了孔子。辯論對手一聽,這還了得,趕緊抓住這一點質問道:“您批評儒家比誰都兇,今天卻稱贊孔子,是何道理?” 累壽不能盡其學,當年不能行其禮,積財不能贍其樂。……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學不可以導眾 ——《墨子·非儒》P1-6
中國的文化 和而不同 作者簡介
謝徐林,南京大學中國哲學專業博士。 一位童心未泯的青年學者。 一位身體力行的傳統文化研究者。 有志于弘揚中國儒釋道文化。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