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房間里的母親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69504
- 條形碼:9787020169504 ; 978-7-02-01695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房間里的母親 本書特色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金融時報》《白評論》2018年年度圖書,作家薩利·魯尼力薦!“社會總是讓女人覺得自己像一個罪犯,無論她做出什么決定,無論她有多努力。做母親的像是罪犯。不做母親的也像是罪犯。”《房間里的母親》是加拿大作家希拉·海蒂半自傳性的小說,也是女作家為生育和生存意義焦慮的內心獨白。
房間里的母親 內容簡介
《房間里的母親》是加拿大作家希拉?海蒂半自傳性的小說,也是女作家為生育和生存意義焦慮的內心獨白。“我”是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作家,在即將告別育齡的時候,突然對是否應該和已育有一女的伴侶邁爾斯生孩子產生了嚴重的焦慮。
房間里的母親 目錄
~
紐約
家
巡回簽售
家
經前綜合征
出血期
卵泡期
排卵期
經前躁郁期
出血期
卵泡期
排卵期
~
~
~
房間里的母親 節選
昨晚,我做了一個非常逼真的夢。這個夢太離譜了,我居然夢見和我的兒子在一起,他五歲左右。夢里,我盯著他的臉看了好久。我知道那是他,知道這是夢,我還一直想寫下來——寫成事實,寫我與未來兒子的相遇。這顯然是我和邁爾斯的孩子。小男孩的膚色比我和邁爾斯都略深一些,他有一張聰慧、機靈的臉龐。在某個時刻,我正在哭泣,悲傷的淚水順著臉頰淌下來;小男孩坐在廚房的窗沿上望著我,看得出,他被我展現出的成人的情緒弄得不知所措。我意識到不該把太多情感生活的東西強加給他,對他來說,這負擔太重,難以承受。他看起來那么嬌弱,那么惹人愛憐。我愛他,可我同時覺得,我對他的愛與我想象中的不一樣;不知為何,這不是我以為的發自內心深處的愛。我感到離他有些遙遠,有些疏離了。但我喜歡端詳他的臉龐,凝視他的眼睛。我對自己說,難以相信,我正看著我未來的兒子的臉!我想要有一個這樣的孩子。他那么纖瘦、乖巧。 半夜里,我從夢中醒來,對我所過的生活又恨又怕。一個年近四十的女人,生活拮據,租著老鼠亂竄的單元房,沒有積蓄,沒有一兒半女,遭過婚變離異,至今仍在自己出生的城市里生活。十年前,我的那段婚姻破滅時,父親告誡我:下一次——想好了!我似乎并沒有像他勸告的那樣好好想過。我認識到我未曾認真思考,而是繼續任憑自己被生活的浪潮沖擊鞭打,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 邁爾斯說決定在我——他已經有一個孩子,不想再要了。他的那個孩子純粹是意外才有的,那時他少不更事。眼下孩子和她媽媽住在國外,節假日會來我們這里,和我們待上半個暑期。養育充滿風險,他說。他的女兒很可愛,可是你永遠不會知道你將遭遇什么。如果我想要個孩子,我們可以有一個,他說,不過你可得打定主意了。 ~ 是否想要孩子是我自己一直保有的一個秘密——也是關于我自己的*大的秘密。 在你感到舉棋不定的時候,不妨等一等吧。可是要等多久呢?下周我就三十七歲了。做某些決定的時限越來越短。我們這些內心充滿矛盾的三十七歲的女性,如何知道自己后來會怎樣?一邊是孩子帶來的幸福,一邊是哺育的艱苦。一方面,是沒有孩子可以選擇的自由自在的人生,另一方面,是你從未擁有孩子而失去的東西——但失去的是什么呢?是愛,是后代,是媽媽們眉飛色舞談論著的做母親的感覺,仿佛孩子只是一樣可以擁有的物件,而不是一項你要全心投入的事業。履行母職似乎才是難度所在。擁有孩子的感覺自然妙不可言,但孩子不是用來占有的,而是用來經歷的。我知道我比大多數母親擁有的更多,但我也比她們擁有的更少。在某種意義上說,我一無所有。但對此,我樂于接受,并且認為我不需要孩子。 昨天我在電話上和特蕾莎聊了聊,她五十歲上下。我說,別人好像一下子把我甩在了后頭,他們有婚姻,有房子,有孩子,有存款。她說,當一個人開始有這種感覺的時候,就需要更加仔細地審視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了。我們必須遵照自己的價值觀生活。人們常常隨波逐流,被卷入世俗的浪潮,在這樣的生活里面對巨大的生存壓力。然而,怎么可能只有一條路是正當合理的呢?她說,即使*終選擇了這種生活,對許多人來說,也是走錯了路。倏忽間,他們已經四十五歲了,五十歲了,接著一頭碰到南墻。隨波逐流很容易,她說,但也只能到此為止。 ~ 我之所以想要孩子,是因為我想要像那些有孩子的、令人佩服的女性一樣被贊美嗎?是因為我想被當做正常女性看待,還是因為我想成為*優秀的女性——不僅有工作,還有養育的欲望和能力,有能孕育的身體,還有想要和她生育后代的人?我之所以想有個孩子,是為了證明我是那種想要孩子而且能夠如愿以償的(正常)女性嗎? 不想要孩子就是不想按照別人的眼光生活。為人父母者所擁有的偉大財富,是我永遠無法企及的,可它再了不起,我也不想要,哪怕為人父母就像中了大獎,如獲至寶,可以獲得一種寬慰感——成功繁衍的寬慰。生物意義上的成功,有時候看來仿佛是唯一重要的事,而且這在社會意義上也被認為是成功的標志。 賦予許多人以生活意義的東西,我卻不想要,這有些悲哀。悲哀于沒有像別人那樣擁有一個更普通的人生——人們假定的生命周期——一個生命周期的結束是另一個生命周期的開始。但從你的生命中并沒有誕生新的生命周期,那會是怎樣一種感覺?就好像你的生命一片虛無。看著別人的生命里發生了美好的事,難免讓人有些失落,但那些并非你自己真正渴望的東西。 P21-24
房間里的母親 作者簡介
希拉·海蒂,加拿大作家,二十四歲出版處女作小說《人應當如何生活》,此后相繼出版小說《打勾》《中間故事集》《房間里的母親》《紫色》等。曾被《紐約時報》評為“值得關注的年輕作家”,其作品已經被翻譯成二十一種語言。海蒂還著有戲劇《所有甜蜜的日子何其愚蠢》,目前生活在多倫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