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紅色印記(劉胡蘭 江姐 趙一曼 王二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140627
- 條形碼:9787517140627 ; 978-7-5171-406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紅色印記(劉胡蘭 江姐 趙一曼 王二小) 本書特色
閱讀紅色經典 賡續革命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革命傳統 如今,烽煙已遠,戰火不再,但愛國主義精神長存,它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穿透歷史的塵埃,照耀著我們,激勵著我們。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更應該多讀紅色經典故事,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秉承革命先輩的遺志,樹立自強不屈的民族自尊心,保家衛國的責任感和互助團結的正義感,以更加頑強的意志去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努力向前,茁壯成長。
紅色印記(劉胡蘭 江姐 趙一曼 王二小) 內容簡介
《紅色印記》系列叢書以繪本形式展現了四位英雄人物的事跡,分別為王二小、趙一曼、江姐、劉胡蘭。他們是少年標桿、青春楷模,他們的精神和事跡,能夠對當下青少年的價值觀塑造、愛國奉獻精神的傳遞產生重要意義。《王二小》主要介紹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為掩護村民撤退,勇敢地將敵人帶入埋伏圈,并不幸犧牲的英勇事跡。包括“被迫逃難遇恩人”“偵察入微識漢奸”“受命組建兒童團”“放牛坡上遇鬼子”“血染深山感天地”等十個章節。情節緊湊、感人肺腑。除王二小外,書中還有很多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小英雄形象,這些戰火歲月里的中國孩子,團結一心,不愿做亡國奴,頑強地投入了抗戰洪流之中,激勵著無數少年兒童奮發進取、積極向上。《江姐》是一本記錄革命烈士江姐英雄事跡的讀物,書稿分為“苦難的童年”“黨的好女兒”“生死離別”“英勇不屈”等七個篇章。全書以情為魄,用簡潔生動的文字勾勒了江姐二十九個春秋平凡而偉大的一生,書中既講述了江姐對國家、民族的使命感、責任感,又有對孩子、丈夫等親人的感人親情。在革命事業面前,她愿意拋棄自己的親情、愛情,為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寧死不屈,忠于自己的選擇,忠于自己的信念。書稿內容真實、健康向上,有利于培養少年兒童積極向上、熱愛黨、熱愛祖國的品格。《趙一曼》講述了主人公從一個普通女孩成長為抗日女英雄的歷程,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不顧個人安危,拋頭顱、灑熱血的壯麗人生。她堅定的革命信念、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后來者。本書以豐富翔實的歷史資料、熱情洋溢的文筆、引人入勝的插圖,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劉胡蘭》是一本記錄革命烈士劉胡蘭英雄事跡的讀物,全面地記錄了她和村民們共同與閻錫山的軍隊斗智斗勇,與日本鬼子機智周旋,與土豪地主分田斗爭的故事。本書一方面刻畫了劉胡蘭堅強勇敢的性格和一心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做貢獻的熱情;另一方面也真實再現了晉中平川的風俗民情和抗爭歷史,既是劉胡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英雄故事,也是人民爭取解放的慷慨頌歌。
紅色印記(劉胡蘭 江姐 趙一曼 王二小) 目錄
《王二小》
**章 天災人禍成孤兒
第二章 被迫逃難遇恩人
第三章 騎兵連里的軍人夢
第四章 識字班里的小老師
第五章 受命組建兒童團
第六章 偵察人微識漢奸
第七章 “為了新的中國”
第八章 放牛坡上遇鬼子
第九章 血染深山感天地
第十章 深切緬懷祭英烈
《趙一曼》
**章 雛鳳于飛
第二章 竹林立志
第三章 私塾化蝶
第四章 力抗纏足
第五章 覺醒先鋒
第六章 與家決裂
第七章 初人女中
第八章 抵制“仇貨”
第九章 軍校磨礪
第十章 奔赴蘇聯
第十一章 白色歲月
第十二章 反日罷工
第十三章 奔赴戰場
第十四章 奔赴珠河
第十五章 改名明志
第十六章 勝利的榮光(一)
第十七章 勝利的榮光(二)
第十八章 寡不敵眾
第十九章 誰審判誰
第二十章 血紅旗幟
《江姐》
**章 窮苦童年懂事早
第二章 人窮志高讀書勤
第三章 激發斗志終人黨
第四章 革命工作多艱辛
第五章 母子離別續征程
第六章 被捕受刑不屈撓
第七章 剪了翅膀還是鷹
第八章 紅色遺書表真情
第九章 英勇就義不畏懼
第十章 紅巖精神代代傳
《劉胡蘭》
**章 胡蘭出生
第二章 多災多難
第三章 黑夜送飯
第四章 岌岌可危
第五章 抗日隊伍
第六章 革命教育
第七章 身體力行
第八章 堅守崗位
第九章 壯烈犧牲
第十章 永垂不朽
紅色印記(劉胡蘭 江姐 趙一曼 王二小) 節選
《紅姐》 **章?? 窮苦童年懂事早 在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鎮東南約五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小村落,名叫江家灣。 江家灣重巒疊嶂,森林茂密,景色秀麗。 清澈的溪水穿過竹林,緩緩向東流去。1920 年 8 月 20 日,在江家灣一間破舊的農舍里,傳出一陣嬰兒的啼哭聲——這個取名為江雪琴的女嬰,便是后來名揚中華的巾幗英雄江竹筠。 江雪琴的降生,讓母親李舜華蒼白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然而這種為人母的欣喜與激動并沒有持續多久。由于家里窮,李舜華身體虛弱,沒有奶喂養嗷嗷待哺的女兒。夫妻倆憂心如焚、一籌莫展。后來幸得江雪琴的四伯母陳玉林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她。 江雪琴滿五歲的時候,準備去讀私塾了。在江家灣,凡是小孩上學念書,都得取個學名。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佳名。”為此,江雪琴的父母江上林也給女兒取了個有志氣的名字——江竹君,希望女兒將來做一個有志向、有品格的人。的確,她銘記了父母的期望,并在以后的歲月里養成了翠竹一般的氣節。只是,她在生命*后時段的獄中化名——江竹筠,以及人們對她的尊稱——江姐,后來在廣為傳播中代替了江竹君這個本名,并永恒地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 江竹筠的父親江上林是個非常有學問的人,被鄉鄰親切地稱為“江秀才”。江家的家境原先還算殷實,后來因為兄弟幾個吸食鴉片導致家道中落。盡管江家現在已風光不再,但他始終記得父親說過的一句話:“要想發財快,還得做買賣。”結婚后為了生計,江上林離家去重慶闖蕩,三五年才回家一次,住不多久,就又走了。江竹筠從記事起,都是跟著媽媽李舜華長大的。 …… 《劉胡蘭》 **章?? 胡蘭出生 1932 年 10 月 8 日,劉胡蘭出生在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云周西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東南邊,汾河繞過太原,一直流到這里。云周西村的東面是太岳山脈,西邊是呂梁群峰,盛產小麥、棉花,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可是,地方雖好,但世道險惡,村東的好土地都被地主們霸占了,貧苦農民只能租種村西的貧瘠土地或者給地主打長短工,干的是牛馬活,吃的是豬狗食。這樣一來,農民們不僅難以養家糊口,碰上天災人禍還會欠上一身還不清的債,*后被迫背井離鄉、逃荒要飯。 劉家世代都是耕田種地的農民。劉胡蘭的爺爺劉來成,是個和和氣氣的老好人。奶奶是個持家的能手,整天領著兩個兒媳婦紡花織布、燒水煮飯、料理家務。父親叫劉景謙,這名字是村塾里一個老先生幫忙起的。“景”可理解為仰慕,“謙”的意思是謙卑,人如其名,他為人憨厚老實。父子倆是村里有名的勞動能手,放下鐮刀提糞筐,一年四季不識閑。 劉景謙還有一個哥哥叫劉廣謙,在交城縣一家雜貨鋪做伙計,每天應付著鋪子里的細雜瑣事,算是見過一點世面,每年總能捎點錢回來補貼家用。劉胡蘭母親出生在何家莊,連名字都沒有,大家叫她何家人。 這戶人家,按理來說日子也還能過得像模像樣,可是那時正是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空前激烈的年代,劉胡蘭一家和許許多多的貧苦農民一樣,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沉重壓迫下,累得直不起腰來。各種苛捐雜稅多如牛毛,一聽都覺得嚇人:什么水費、地方附加稅、差車費、巡田費、臨時軍費、臨時派款 …… 從年初到年底,村公所送來的稅款條子,幾乎能貼半屋子。而把這些捐稅一繳清,地里打下的糧食就所剩不多了。好在這戶人家生活勤儉,一年四季都是粗茶淡飯,日子勉強還算過得去。 劉胡蘭就是在這激烈的民族斗爭和階級斗爭的暴風雨中出生的。 …… 《王二小》 **章??天災人禍成孤兒 1929 年 1 月 22 日,王二小出生在河北省淶源縣的上莊村。 十多年前,二小的爹娘逃難來到這里,沒有房子,就住在村子北邊的奶奶廟里。當時的奶奶廟已廢棄多年,年久失修,破敗不堪,墻不擋風,頂不遮雨。二小爹娘住進來后,修修補補,把廟隔成了兩間小屋。里邊一間砌了兩鋪炕,作為臥室,并在窗戶上拉了一根繩子,日常穿的衣服就掛在上面,還能遮光。外面一間是廚房,靠墻角落有一處矮土灶,灶的旁邊是一個大水缸,正對著門處擺放一張飯桌,飯桌上疊放著碗筷,桌子的四方各擺一條長條木凳。 這是一戶生活極其貧困的人家。二小爹是個農民,因為是外來戶,所以沒有田地,在本地的一個劉姓大戶人家做長工,為人憨厚又老實。二小娘張氏更是一個和和氣氣的老好人,靠給別人家洗衣服掙點小錢補貼家用。 二小從小就由大他五歲的哥哥石頭帶著。很小的時候,爹娘出去干活,只圍個紅肚兜的二小就在地上爬來爬去,由哥哥石頭看著。餓了,石頭給他煮熟的紅薯啃;渴了,石頭就倒一碗涼水給他喝。 二小五歲時,整天光著個屁股跟在哥哥后面跑。石頭會做彈弓,哥兒倆每人拿把彈弓,跑到山上去打鳥。沒打著鳥的時候,哥兒倆就活像兩只猴子,三下兩下地爬到樹上去搗鳥窩。運氣好,搗著鳥蛋了,就能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哥兒倆能開心兩天。 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哥兒倆是在屋子后面的山坡上滾泥坡,從高高的山坡頂上一直滾到山腳,然后再爬到山頂,再滾下來,如此這般,也可以玩上一天,陣陣笑聲驚起一群群山鳥。如果是下雨天,那就更好玩了,哥兒倆赤著腳直接在山坡上溜出一條滑道。有時,腳下稍不留神,哥兒倆就會摔個四腳朝天,全身是泥。二小娘回來后,看著兩個泥人,一邊嗔怪(對別人的言語或行動表示不滿。嗔,chēn)著哥哥不懂事帶壞了弟弟,一邊輕輕拍打著二小的屁股。二小像一條泥鰍一樣,從娘的手上滑走,一頭撞進爹的懷里,爹就直接抱起他往池塘里走。這時,機靈的石頭就如箭一般沖到池塘邊,“撲通”一聲,扎進池塘,準備和弟弟、爹來一場水仗。 二小爹看著這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一陣兒高興,一陣兒擔憂。這年頭,天災人禍總是接踵而至,聽說日本侵略軍在東北一帶越來越囂張了,時不時尋釁滋事,挑起戰端,不定哪天就打到這兒來了,孩子們還這么小,該如何是好?他一邊憂心忡忡,一邊把給兒子搓洗好的肚兜、褂子晾曬到樹枝上,然后也一頭扎進池塘里和孩子們嬉戲。 …… 《趙一曼》 **章?? 雛鳳于飛 時值晚秋,在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鄉一個叫伯陽觜的村莊里,一條僻靜的羊腸小道上,一位思索沉吟的中年人在踽踽獨行。他名叫李鴻緒,是伯陽觜李氏家族中*有名望的一位讀書人,參加過鄉試,清朝末年捐過監生。 巍峨的大山,碧靜的藍天,枯黃的茅草,火紅的楓葉,這幅絢麗與落寞相互交織的廓落背景,將他的身影襯托得分外清晰。李鴻緒沿著崎嶇的山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登上了峰頂。 現在,這座背依丹壁青山、腳下綠水縈繞的村莊,如此嫻靜端莊地呈現在他的眼底。 他望著李家正門東側矗立著的功名柱,想起祠堂里的頂戴花翎(清代官員帽子上的裝飾品。翎,líng),眉頭緊鎖,神思飄搖。9 月 2日,清廷下詔廢除了延續一千三百余年的科舉制度。對此,李鴻緒思緒萬千。曾經,他想要置個人前途于不顧,誓與國家共存亡,然而朝 廷的腐敗卻讓士子們的報國之志無處安放,一腔熱血郁結于心。他離開仕途,負篋行醫,超然如閑云野鶴。那些與同道們議論國是、指摘時弊的慷慨激昂只能珍藏在歲月里,成為終身不能忘懷的記憶。 “哞……”此時,山坡樹林里傳來幾聲母牛低沉而悠長的鳴叫。一會兒,從灌木叢中鉆出一只小牛犢,用稚嫩的叫聲應答著,并向母牛的方向歡快地奔跑。小牛來到母牛身邊親昵地晃頭搖尾,母牛伸出舌尖,深情地在小牛的頭上臉上舔舐著。李鴻緒被這一情景迷住了,癡癡地望著。 太陽漸漸西下,血色的夕陽將山頂紅葉映照得光彩奪目,連枯黃的茅草也鑲上了瑰麗的金邊。極目遠望,山巒聳峙,蒼穹寥廓。“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李鴻緒流連在大自然的秋景中,想起了陸游的《關山月》。 “老爺,老爺,太太要生啦,太太要生啦 ……”一陣急促的叫聲打破了李鴻緒的思緒,回頭一望,家里的仆人氣喘吁吁地跑過來。 1905 年 10 月 25 日,李家誕下了第七個孩子。 “老爺好福氣,是個女娃娃,您看孩子長得多水靈,模樣端端正正 ……”接生婆笑逐顏開。李鴻緒望著妻子藍明福溫柔地撫著孩子的小臉,又看看安睡在妻子身邊的女兒,是那么寧靜,那么祥和,不由得想起山間母牛舐犢的那一瞬。 “孩子的乳名就叫端女吧。” “ 我 巍 巍 中 華, 安 泰 九 州, 福 澤 八 方。如 今 卻 田 畝 荒 蕪, 苛 捐 雜 稅, 村 郭 煙 稀,生靈涂炭。只愿我們的國家早日太平,這個孩子可以吉祥安泰,一生無憂。”李鴻緒給小女兒起名坤泰,字淑寧。 ……
紅色印記(劉胡蘭 江姐 趙一曼 王二小) 作者簡介
紅色印記 《王二小》第一作者:李林,女,文學碩士,深圳市級名師工作室骨干成員,“深圳市靠前文學少年”很好指導教師和全國語文能力大賽“很好指導教師”,業余熱愛寫作。第二作者:張學新,男,深圳市名教師,深圳市語文兼職教研員,《深圳青少年報》欄目編輯。 《江姐》曾惠,南粵很好教師、珠海市名師、珠海市名班主任。曾獲廣東省優課評比、廣東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比賽一等獎,一師一優課評比“省優”。曾參與“統編教材名師案例”的編寫工作,主編了《小學生必背古詩詞150首》。 《趙一曼》李蘇芳,女,漢族,永州市寧遠縣中學語文教師,中學不錯,寧遠縣第十屆政協委員,永州市首屆教師培訓師,永州市巾幗建功標兵。曾擔任教研專著大夏書系《教師喜愛的36堂名師語文課》副主編,大夏書系《教育機制:很好教師發展推薦素養》執行主編,參加《高中全程復習方略》《九嶷紅霞——寧遠紅色故事百年百篇》等書籍的編寫工作。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散文詩》《文學與人生》《作文指導報》《作文周刊》等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教學教研類文章60余篇。 《劉胡蘭》羅東文,廣東省珠海市小學語文教師,曾參與編寫、出版了《小學生必背古詩詞150首》《品質成就人生》。錄像課《二泉映月》獲部級優課,多篇論文獲得省、市級獎項。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