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碣石調幽蘭第五之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55162
- 條形碼:9787229155162 ; 978-7-229-15516-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碣石調幽蘭第五之研究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一本較為全面的論文集,作者從音樂文獻史的角度出發,圍繞《碣石調幽蘭第五》的歷史背景與相關內容進行了綜合性的研究,以嚴謹的學術態度,搜集中國和日本兩國關于幽蘭譜的研究成果,是研究古代中日琴學交流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碣石調幽蘭第五之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現存*古老的琴譜《碣石調幽蘭第五》,從音樂文獻史的角度出發,圍繞其歷史背景與相關內容而進行綜合性的研究。并根據所能推察的《碣石調幽蘭第五》的歷史背景、以及在此譜中所能解讀出的音樂片段,來描繪出以《碣石調幽蘭第五》為中心的部分琴樂史及音樂史。
碣石調幽蘭第五之研究 目錄
凡例
前言
(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二)關於“琴”
**章 《幽蘭》的內容與來歷
**節 《幽蘭》的內容
(一)書志與結構
(二)內容概述
(三)《幽蘭》的文字譜與記譜法
(三·一)琴的記譜法
(三·二)琴的結構
(三·三)《幽蘭》文字譜的內容
(三·四)《幽蘭》釋讀、復原中的問題
第二節 在日本流傳的軌跡
(一)《幽蘭》傳入日本的歷史背景
(二)荻生徂徠興《幽蘭》
(二·一)徂徠以前江戶的琴樂情況
(二·二)徂徠與琴
(二·三)與《幽蘭》的相遇及其背景
(三)江戶末期至明治初期間《幽蘭》的去向
(三·一)《經籍訪古志》及《古逸叢書》收錄的經過
(三·二)闗於收藏《幽蘭》原本的“京師某氏”
(三·三)闗於畑柳平
第三節 傅入中國及《幽蘭》研究史
(一)傅入中國的經過
(二)中國的《幽蘭》研究
第二章 荻生徂徠的〈幽蘭〉研究實態
**節 荻生徂徠編著
《幽蘭譜附琴左右手法·琴手法圖·調琴法》
第二節 荻生徂徠著《幽蘭譜抄》
(一)書志興內容
(一·一)興所謂“幽蘭譜抄”之書名的相關性
(一·二)徂徠親筆稿本與其他轉抄本的書志事項
(一·三)關於內容
(一·四)《幽蘭譜抄》的成書情況——與《琴學大意抄》的關系
(一·五)《幽蘭譜抄》中的問題點
(二)徂徠對定弦法的釋讀
(三)徂徠的樂論與《幽蘭》定弦法
(三·一)關於古樂的五調
(三·二)關於“歌調、奏調”
(三·三)《幽蘭》與古樂
(三·四)徂徠釋讀定弦法與樂論的相關性
第三節 物觀(荻生北溪)校正“幽蘭譜”
(一)文獻及內容
(二)復原演奏的實際情況
第三章 與〈幽蘭〉一并流傅的指法書〈琴用指法〉
**節 彥根城博物館藏《琴用指法》之來歷
(一)吉川本(轉抄本、影印本)興彥根城本的正文
(一·一)吉川本之轉抄本及影印本
(一·二)彥根城本之正文——興吉川本相較
(二)後水尾本紙背的相辟記錄及彥根城本紙背
(二·一)後水尾本紙背的相關記錄
(二·二)彥根城本之紙背
第二節 彥根城博物館所藏《琴用指法》的概要及其源出文獻
(一)記譜法及體例的相關內容
(二)彥根城本各部分[一]至[六]的源出文獻
(二·一)有開[一]部分
(二·二)有開[二]部分
(二·三)有開[三]部分
(二·四)有開[四]部分
(二·五)有關[五]部分
(二·六)有閼[六]部分
(三)文獻價值
第三節 彥根城博物館藏《琴用指法》所載文字譜指法書釋文
(一)[一]所收仲儒撰《□用指法》現代語譯
(二)[五]中所收“私記”的現代語譯
(三)[二][四][六]收錄的趙耶利撰《彈琴右手法》定本及現代語譯
(三·一)定本趙耶利撰《彈琴右手法》
(三·二)有開[二][四][六]中“挑”字興“排”字的問題
(三·三)定本趙耶利撰《彈琴右手法》現代語譯
第四章〈幽蘭〉釋讀
**節 文字譜釋讀及現代語譯
第二節 關於《幽蘭》中所用的指法
(一)右手指法
(一·一)單音指法
(一·二)復合指法
(一·三)其他的指法
(二)左手的指法
第三節 關於定弦法
(一)從“碣石調”出發的考察
(二)從《幽蘭》譜中所見音位出發的考察
(二·一)前人研究
(二·二)對定弦法的探討
結語
引用及參考文獻
研究附錄
附錄一 轉錄《碣石調幽蘭第五》(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附錄二 轉錄《琴用指法》(彥根城博物館藏)
附錄三 轉錄荻生徂徠著《幽蘭譜抄》
後記
譯後記
碣石調幽蘭第五之研究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山寺美紀子,日本人,畢業于御茶水女子大學文教育學部外國文學科中國語學中國文學專業。1997~98、2002~03年,在上海音樂學院留學,F為御茶水女子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的研究員。 徐樑,江蘇蘇州人,復旦大學文學博士,古琴愛好者,現為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教師。古琴先后師從裴金寶、林友仁、姚公白等名家,后又得吳文光先生指點。喜歡彈《漁歌》、《樵歌》、《高山》、《流水》、《幽蘭》等各流派經典曲目,并打譜有《遠游》、《鶴舞洞天》、《春江晚眺》等曲若干。編著有《中華生活經典·溪山琴況》一書,并發表過《文字與文字背后——論的文本構成方式》等琴學論文。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